成大碩士班甄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另外網站國立成功大學109學年度碩士班甄試招生正也說明:3700010 黃絹文 3700003 吳珮萱 3700008 余昊恩 3810005 李菫忻 3810016 張百鈞 3810003 林佳祺 3810001 林日祥 3810014 邱子凌 3810011 鄭苙苹 3810009 莊淯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張永達所指導 劉翠華的 我國多元入學制度與牙醫學生地理分布關係之研究 (2020),提出成大碩士班甄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元入學制度、牙醫學生、執業牙醫師、教育機會均等、城鄉差距。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研究所 李佩怡所指導 黃昱榕的 諮商心理師學習關鍵經驗之敘說研究 ─ 以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專業自我認同、學校科系認同、諮商學習、關鍵經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成大碩士班甄試的解答。

最後網站最新公告 - 成功大學化工系則補充:依據本系「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一貫修讀學、碩士學位辦法」第六條規定:本系之預研生應於大學部四年級前完成學士學位,並必須參加完成學士學位年度之碩士班研究生甄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成大碩士班甄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多元入學制度與牙醫學生地理分布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成大碩士班甄試的問題,作者劉翠華 這樣論述:

高等教育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環環相扣,而高等教育的選才機制,是影響人力素質和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我國大學多元入學管道包括繁星推薦入學、個人申請入學以及考試入學等。在臺灣,以大學牙醫教育培育牙醫師,透過醫事人員的養成,可提高醫療品質。但是,目前國內面臨執業牙醫師過剩、分布不均和城鄉差距等問題,因此,了解國內牙醫學生地理分布,對於執業牙醫師區域平衡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牙醫學系多元入學發展,比較不同入學管道與各區域高中畢業生入學機會之差異,並分析牙醫學生分布、牙醫學校位置與執業牙醫師地理分布之關係,進而評估其對於平衡牙醫師區域分布之影響。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研究法,研究時間範圍涵蓋2013

-2020年,統計分析臺灣各縣市的牙醫新生人數、各牙醫學校錄取學生的狀況、各縣市執業牙醫師人數以及各縣市的人口總數等,以探討多元入學制度與牙醫學生地理分布之關係。研究發現,2013-2020年間牙醫學校多元入學採繁星推薦入學和個人申請入學的比例漸增,而考試入學的比例漸低,且政府控管國內牙醫學系招生人數總額,以調節執業牙醫師的人力。牙醫學生分布存在城鄉差距,牙醫學生集中來自於六都直轄市、設置牙醫學校城市和臺灣北部地區,但是若考慮城市/地區人口因素,臺灣每10萬人口之牙醫學生分布的城鄉差距則相對不顯著。考試入學管道對於北部地區學生較有利,繁星推薦管道則可發揮平衡的作用,多元入學制度的推動,有助於平

衡各地區高中生入學機會。以牙醫學校的選才而言,各地區牙醫學校偏好的入學管道不同,牙醫學生則傾向選擇與他們成長地點相同的牙醫學校就讀。此外,臺灣各縣市的牙醫師指數和牙醫學生指數呈高度正相關,執業牙醫師與牙醫學生均主要分布在六都直轄市、設置牙醫學校城市以及臺灣北部地區,但是執業牙醫師的分布比牙醫學生更集中在北部地區。牙醫師傾向選擇其成長、牙醫學校等位置附近,作為他們的執業地點。牙醫學生和執業牙醫師的區域平衡,對於落實全國口腔保健非常重要,因此,必須合理控制牙醫學生的總數、地理分布以及妥善分配牙醫教育資源,以解決牙醫師的人力供需及和城鄉失衡的問題。

諮商心理師學習關鍵經驗之敘說研究 ─ 以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為例

為了解決成大碩士班甄試的問題,作者黃昱榕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四位已經取得諮商心理師證照的女性為研究對象,以半結構訪談的方式,探討其過往身為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學習之主觀經驗,並運用敘說研究方法進行「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模式的資料分析,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一、選擇應屆就讀同校研究所之關鍵經驗: 無論大學時期是因為興趣或意外進入心理諮商系,一路上受到家人期待與自我需求的牽引,決定應屆考取研究所到就讀同校研究所,過程中需承受他人的期待與內在的掙扎與不安。然而經濟壓力會影響其學習與未來職涯發展,在台灣諮商與輔導的教育體系中,大學時期會面臨是否要當老師的過程,選修教育學程者為了圓滿當老師穩定的工作機會,有教育學程的研究所是重要考量;

大學時期確定想當心理師者,大學開始規劃與參與有利於研究所甄試的活動來增加實務經驗,專注於諮商專業的學習,最後選擇諮商心理師的工作。二、大學到研究所轉換期間之學習關鍵經驗:進入同校研究所後,面對舊環境與新角色的衝擊與矛盾源於同校應屆研究生「應該」的理想樣貌,那些落差引發自我懷疑與孤單感,加上班上同學年齡與思維上的落差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歸屬感並不容易,另外自己想符合老師期待也可能會產生人情壓力。三、學校科系與專業自我認同之關鍵經驗:同校至少七年以上的時間,學校科系認同更是需要透過外界評價與自我經驗的整合,進而影響其自我與專業自我認同,另外有些人在實習與工作後才意識到此認同感。 最後根據研究結

果,說明研究限制與研究者反思,提供未來研究建議、並給予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學校教育訓練與專業助人者實務工作之建議。關鍵字: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專業自我認同、學校科系認同、諮商學習、關鍵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