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 自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建築師 自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梁世偉寫的 建築師術科考試就是一場賽局:不補習,自修就同時考上建築師、高考公務員的方法論 和李健雄的 建築估價:工程數量計算編(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建築師術科考試就是一場賽局:不補習,自修就同時考 ... - 宜東花-也說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現為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2. ... 建築師術科考試就是一場賽局:不補習,自修就同時考上建築師、高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詹氏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震宇所指導 何偉智的 學校長期修繕計畫之研究-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為例 (2020),提出建築師 自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修繕計畫、公共建築、建築物劣化、學校建築、修繕週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孫振義所指導 朱宏文的 辦公大樓健康室內設計與裝修評估指標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綠建築、智慧建築、健康建築、幸福健築、裝修、工程、翻新、整修、改造的重點而找出了 建築師 自修的解答。

最後網站【建築師】五個給考建築師的心理準備與建議則補充:考建築師真的是蠻寂寞的一件事情!大學畢業後不像高中國中,有一群同伴一起準備學測指考。取而代之的是有著工作的壓力,又必須邊騰出時間來準備考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建築師 自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建築師術科考試就是一場賽局:不補習,自修就同時考上建築師、高考公務員的方法論

為了解決建築師 自修的問題,作者梁世偉 這樣論述:

“ 你本來就是建築師所以才會考上,而不是考上才變成建築師。” 「作者約翰一直是一位擁有特殊看法的有趣人物,除了事情的反向思考,他也會傳遞一些具儀式性的心靈觀點增加脆弱考生的信心。這些小動作並非迷信而是一種正氣與謙遜的學習表現。本書絕對是一本需要珍藏的工具書、經典案例分析集。無論是準備考試的你們或是對於建築設計工作迷惘的任何人,期望各位閱讀完本書後都能找到能繼續在建築路上的堅持與理想。」── 於敬萍建築師,105年度榜示及格 「來到約翰老師讀書會,是建築師考試最後一年。那時候還沒四年滾動及格制,從第一二年研究所時通過法規、構造、環控,第三年當兵時考過結構。唯獨建築設計與敷

地計畫,成績單分數總在五十分上下徘徊。待第四年開始工作時準備重新面對大小設計,當下茫然。自認在校時設計也不差,但過去準備成果卻不如預期。術科評分標準是甚麼?設計品質如何量化?怎樣才是有效的備考方法?我開始思考。......透過成大建研所的宗翰,來到台南約翰老師設計讀書會。那時是老師第一次開班授課,但是當我意識到建築師術科考試是可以透過系統化方法準備時,內心是踏實的。很幸運有了這樣的前輩與夥伴,一起為了執照努力。」── 盧浩業建築師,105年度榜示及格 「......在這過程當中有一個特別印象深刻的回家作業,手寫一張「為什麼要成為建築師?」必須盡量寫滿在打滿一公分格子的A4紙上,一開始不太清楚

用意是什麼,也許只是練習寫字敘述或一開始的激勵人心,但到了考試後期每當感到疲憊受挫的時候,翻開這張A4紙才瞭解到,原來準備考試最重要的是決心!真的很感謝約翰的幫助,讓我很快地找到適合的作戰方法,也懂得對自己提出各種疑問。考試需要決心和一點運氣,更加需要適合自己的方法,這些基礎訓練、表現法、快速的透視小圖訓練、資料庫的建立、時間分配,甚至是每週要我們習慣運動的小叮嚀,不僅是面對考試,對於現在獨自接案的我仍受用無窮。」── 林沛樺建築師,107年度榜示及格 「研究所就讀時,因為朋友介紹得知約翰老師有開班授課建築師考試的大小設計,當時認為成為建築師遙不可及的我,沒有多想便加入了課程,然而跟著老師的

教學步伐,我居然第一年就通過大設計,並在後兩年快速通過了考試。事後回想起來真是不可思議,這大多歸功於老師精闢的帶領,從基礎的線條練習、工具應用、解題、扎實練習,到最後考前的自我準備及心靈建設,約翰老師全都毫不保留的傳授。」── 林宗漢建築師  107年度榜示及格 「本書作者對於建築有著敏銳的觀點,大量的書籍案例分析讓建築學員們直接更直搗建築設計核心價值,並融會貫通結構、法規、構造、都市規劃,在考上建築師前你儼然已成為一位建築師,付出的努力使你成長並具有養份,而這些絕非靠運氣與巧合,仔細的拆解建築考試環節,逐步的練習,使自己成為一位建築師,當你的信仰成形,成功必在不遠處,你不會因為你成功而自大

,因為這已成為你的生活日常。」── 潘則宇建築師  109年度榜示及格 「......從40多分到60分通過這個階段,我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一開始拿到題目的不知所措,到能找題目中的提示與陷阱來解題,每一個動作都是踏實穩定的。另外一部分當然要謝老天爺,60分的分數一定是含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透過這9個月的努力,老天爺也認可讓我能夠站上建築師的起跑線。非常感謝TEST課程夥伴與約翰師傅的教導與協助。我覺得TEST是整體的提升建築師能力的課程,考試是只一個通過點,至今我仍然維持著對時事與議題的關心,把許多TEST所交給我的內化成了習慣。因為當你的能力提升到達建築師時,就會考過建築師。」──

周雙慶建築師,109年度榜示及格 「約翰的課程對我來說,不僅幫助我在考試的過程中快速進步與通過。我覺得更大的收穫是來自於課程上被老師感染對建築的熱血,以及對整個建築的思維與觀點都與我在上課前有極大的不同,以及在課程中認識各個優秀的夥伴們,都讓我心中充滿感激。」── 洪安萱建築師,110年度榜示及格 建築是一個「晚熟」的專業領域,需要時間歷練, 但準備建築師考試,可以更有邏輯與方法,並與實務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加乘效果! 建築師考試極少人能夠一次考取,準備與應考時間拉長,從學生時代到進入社會工作,很難兼顧實務工作與應試,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與焦慮。照著準備計畫一次考取建築師、高考的梁世偉,針

對應考心態做了過來人及教學經驗分享多元的歷練,內容不只提供準備考試方法,應考訣竅,更分享拓展視野,正確心態等多方面視野給有志從事建築工作的新鮮人。 _建立信心,照計畫考上 _理解題目想考你什麼 _打開眼界答題打動評委 _考場應試小祕訣 _學科進步50分的方法 _尊敬風俗,就不是迷信         「建築師考試就是一場賽局」,你必須先理解題目提供給你的選擇,同時也要推敲出題者將透過何種機制篩選及格方案,再據以搭配自己的雲端資料庫,做出對自己相對有利的決策,也能對題目本身甚至出題者都有利的答案。在這樣一連串瓦解分析並摻入個人見解的濃縮再濃縮、提煉再提煉之後,產出近於真實現象、最符合共同利益的

設計方案。術科考試便符合賽局理論的基本模型,而你就是這場遊戲的最大贏家。因為,在考試之中沒有人想要你輸,你只要讓自己贏就可以,跟我們的真實人生相比,是不是很單純呢?         這就是術科考試最有趣的地方,一方面要解讀同時也要預測,想像自己是出題者也必須是使用者,最後再用建築師的手將符合「共同利益」的方案在時限內繪製出來,讓圖紙與線條替你說話,這個「對話」的過程便是過關的關鍵,沒有之一。考試不是選美比賽,會說話的圖,才得人疼。         要記得:「你本來就是建築師才考上的,而不是考上才變成建築師。」先讓自己成為建築師吧,考上只是遲早的事!  

學校長期修繕計畫之研究-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為例

為了解決建築師 自修的問題,作者何偉智 這樣論述:

相較於日本及歐美等先進國家已建立完整的建築物長期修繕計畫,目前國內仍未普遍受到重視。儘管近年因社會發展及公共安全等議題受到重視,國內也進行相關的探討與研究,但公共建築物由於缺乏長期修繕計畫的參考資料,往往只能被動的針對建築物一時的劣化情況,來編列預算進行修繕。為改善國內對於建築物長期修繕計畫的欠缺,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建築物之維護修繕及營運、國內外公共建築長期修繕計畫內容架構與運作方式,提擬初步長期修繕計畫架構後,再導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之實際修繕情況進行修繕計畫的分析,進而提出可供國內大專院校建築物後續長期修繕計畫之參考,以進一步完善國內公共建築相關修繕計畫與實際工程之進行。 本研

究經參考國內外建築物長期修繕計畫相關文獻後,並依據學校場域特性及實際運作方式將長期修繕計畫表研擬分為土建部位、機電設備系統共計五大類、十九項之內容:第一類:假設工程:僅假設工程一項(土建部位)第二類:建築工程:外部/屋頂、外牆、地板、器具;內部/平頂、牆面、地板、器具,共計八大項(土建部位)第三類:設備:電氣、給排水衛生、消防、空調排氣、昇降、弱電共計六大項(機電設備系統)第四類:外部構造:外部結構及附屬設施一項(土建部分)第五類:其他工程:調查診斷與設計工程、長期修繕計畫研擬、性能提升工程等三大項。 本研究將學校工程學院6棟建築物於88年至108年間(不含90年)修繕資料導入所提擬之初步

長期修繕計畫表進行分析,其中以「空調排氣設備」累計修繕次數583次最多(25.49%),其次為「建築(內部)器具」199次(8.70%)及「弱電設備」181次(7.91%)等;在累計修繕金額方面,以「性能提升工程項目」1,759萬5,746元最高(25.69%),其次為「空調排氣設備」經費:1,020萬3,665元(14.90%)及「建築屋頂防水」:1,015萬6,530元(14.83%)。 為研擬學校建築物長期修繕計畫,本研究以工程二館進行模擬應用操作,在與實際修繕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後,得出以下之結果:1.模擬應用操作對建築物維護採計畫式維護修繕,而實際修繕則是採發生劣化後的回應式維護修繕

,也因此兩者會產生初次修繕週期與修繕經費出現差異之情形。2.在比較模擬操作與實際修繕之經費後,有以下之結果:(1)無論模擬操作或實際修繕,設備修繕經費均高於建築修繕經費。(2)在性能提升工程項目,因模擬操作時因無法確認修繕項目內容故無法估算;而在實際執行時,通常須配合政策及教學需求等因素配合辦理如無障礙、節能及安全等項目,且佔據第五類(其他工程)修繕經費比重高,此外本項目的修繕週期也易受補助年度、學生安全、教學研究需要等外在因素影響而有所差異。3.模擬應用時無法推估修繕次數,未來可藉由實際修繕情況導入修正,並將常發生修繕之項目列為修繕重點。4.依長期修繕計畫表五大類之比較結果及建議如下:(1)

假設工程:修繕週期通常需配合外牆修繕工程週期進行調整。(2)建築工程:屋頂防水(外露)、外牆混凝土(接縫)與磁磚、室內平頂(天花板)及牆面油漆等項目,自修繕起始年後,因材料(設備)持續劣化,其平均修繕週期相較於文獻有縮短之情形;另內部之門窗(更新)實際修繕週期與文獻週期相近,均為15年。(3)設備工程:電氣之燈具、配電盤類、緊急發電機(零件)更新、給(排)水管(養護)、火災警報設備、昇降機(電子板)及弱電(網路、監視、門禁)等項目之實際修繕週期與文獻週期相近;另空調排氣及衛生器具等項目,自修繕週期起始年後,因材料(設備)持續劣化,之後的平均修繕週期有縮短之情形。(4)外部構造:受人車通行及樹根

隆起影響,實際修繕週期(9~12年)比文獻週期(15年)短,未來應用時,宜考慮周邊環境條件所產生的影響。(5)其他工程:從實際修繕的內容來看,目前學校仍無辦理建築物調查診斷設計及長期修繕計畫製作等項目;在性能提升工程項目部分,以無障礙設施經費最高,且佔修繕經費比重高(31.73%),同時修繕週期也受到補助年度的影響而非依實際劣化情形來辦理;另安全與其他工程(如監視設備系統、網路升級)項目,其修繕週期則易受到學生安全、教學研究需要、科技進步等外在因素或新建工程減項發包所影響。未來應用時,除了預先辦理建築物調查診斷來提擬長期修繕計畫外,亦需配合以上情況,考慮個別項目所可能受到的影響。 未來各校

可透過全面調查各棟建築物常見之修繕問題、修繕方式、修繕週期與修繕費用等歷史資料,逐步累積長期修繕相關數據與資料庫,據以研擬完整的長期修繕計畫與因應之財務規劃,除可藉此檢視各階段所肇致之問題外,並可作為爾後設計、施工、營運與修繕管理改善之參考。

建築估價:工程數量計算編(二版)

為了解決建築師 自修的問題,作者李健雄 這樣論述:

極速公式×變數工具×獨門心法   15招心法完攻數量計算     尺寸快取×5招   ◆ 包外總長扣除各柱寬   ◆ (A+B)×2=周邊長最大長寬法   ◆ 取用尺寸:大尺寸再扣除   ◆ 取用面積:取大面積再扣除   ◆ 簡易開口扣除法     速算方法×6招   ◆ 混凝土、模板同時列式法   ◆ 柱、樑鋼筋填表法   ◆ 牆、版單位面積法   ◆ 樓梯粉飾速算法   ◆ 外牆粉飾速算法   ◆ 窗玻璃速算法     估算要領×4招   ◆ 變數工具表   ◆ 依座標計算   ◆ 畫樑線(樑下牆板下牆判讀)   ◆ 計算前準備工作

辦公大樓健康室內設計與裝修評估指標之研究

為了解決建築師 自修的問題,作者朱宏文 這樣論述:

綠建築發展已成為世界性熱門的話題,室內設計與施工是建築物不可或缺的過程,然而頻繁的翻新與改造對環境與健康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危害,空間規劃時除考量裝修量體多寡,設備系統節約、建材選用、循環經濟、機能使用完善、室內環境品質、營運安全管理精進,智慧便捷設施、感知、辨識、處理制動、自預警自修復功能設備,更應該關注人員舒適、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等健康問題。新建及舊有商辦大樓建設不斷消耗地球資源,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過量和環境污染,基於綠建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及永續發展的目標,本研究運用文獻回顧、專家訪談、李克特度量表、模糊德爾菲問卷調查,歸納統計得分與共識值分析,篩選出四個主要面向及十八個關鍵指標評估項

目,並採用層級分析程序法得出影響辦公大樓健康合理指標與權重值排序,透過產業界之綠色協會、建築師及機電技師、室內設計師及工程師、物業管理專案、能源顧問等各類群專家的訪談紀錄及問卷結果,建立出辦公大樓健康室內設計與裝修指標評估體系。研究結果評估第一層權重排序依次是環境品質面39.2%、安全管理面23.0%、機能使用面21.1%、節約循環面16.7%。第二層前五項排序依次是空氣品質管理、空調設備系統節能、空間友善佈局、前期評估與分析、熱健康舒適性…等。商辦大樓室內裝修涉及廣泛且複雜的專業技能,必須整合管理工程的綜合介面,除結構空間造型、美術、色彩學等基本建築元素外,節能生態環保、機電空調消防、建材及

設備規格、功能測試調整與平衡、各種標章認證都要涉略,本研究以業務執行角度觀察彙集了綠建築、智慧建築、健康、幸福建築、綠裝修、綠建材協會、室內設計公會等專業人士對此議題進行訪談評論,釐清室內影響健康關鍵因素,建立綠裝修認證的基本架構。建築物是否具有永續環保與健康之功能,應以完工後營運使用期間的持續監測調整與性能驗證,來評斷原始設計是否符合實際人員的健康功能表現,上述研究成果與資訊僅供建築相關從業人員參考應用,當建築物進行改造與室內裝修時,給予正確設計引導與施工方向,期待以營運使用觀點思考綠色健康建築本質,由內而外關注自然生態與健康的環境。本研究結論與建議可供商辦大樓室內設計與裝修工程綠色認證之政

策、學術研究評估與專業人士業務推廣執行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