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 三角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尼羅河 三角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近藤二郎寫的 古埃及解剖圖鑑:法老、陵墓、眾神,從各面向了解古埃及的文化與歷史 和BrianFagan的 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八旗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馬鴻文所指導 李昀晟的 產業朝循環經濟商業模式轉型對我國資源利用及經濟之效益評估-以共享汽車為例 (2018),提出尼羅河 三角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共享汽車、循環經濟、汽車製造業轉型、CGE 模型、脫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研究所 嚴智宏所指導 李欣欣的 越南湄公河流域洪氾區之在地水域治理 (2013),提出因為有 水域治理、湄公河流域、洪氾區、適應、與洪水共同生活的重點而找出了 尼羅河 三角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尼羅河 三角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古埃及解剖圖鑑:法老、陵墓、眾神,從各面向了解古埃及的文化與歷史

為了解決尼羅河 三角洲的問題,作者近藤二郎 這樣論述:

  為什麼金字塔的形狀變了?   人面獅身像是以卡夫拉為原型所建?謎樣美人娜芙蒂蒂的任務是?   古埃及人吃什麼、玩什麼?    解開3000年來歷代法老和巨大金字塔、神廟之謎!     《王家的紋章》(舊譯:尼羅河的女兒)這部漫畫,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也啟發了大家對於埃及的好奇與認識。     孕育於尼羅河的古代文明──埃及,一直都蒙著一層神祕的面紗。   人們總是對於古埃及充滿好奇,驚豔於古埃及的歷史文物,古埃及的展覽也吸引許多人參觀。   但除了金字塔、木乃伊、人面獅身之外,人們對於古埃及的了解似乎仍然不深,或存在許多誤解。   古埃及文化的魅力絕不僅如此而已。   本書將從古埃及的法老

、陵墓、神廟、眾神及生活等領域,大範圍解說古埃及的各個面向,帶你一探神祕古埃及的真實面貌。     第1章 古埃及主要的歷任法老   第2章 古埃及的埋葬設施   第3章 木乃伊與古埃及的生死觀、多神信仰   第4章 徹底分析古埃及神廟   第5章 古埃及人的生活 作者簡介   近藤二郎     1951年生於東京都杉並區。早稻田大學文學部考古學教授暨埃及學研究所所長。在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西洋史學系畢業後,進入該所大學研究所的文學研究科攻讀考古學博士,並於課程修業期滿後退學。自1976年起加入早稻田大學的埃及調查隊。1981年10月~1983年9月以文部省亞洲各國等的派遣留學生身分到埃及開

羅大學留學。之後,在埃及各地從事古遺址的發掘調查工作。調查、研究埃及新王國時代底比斯西岸的底比斯墓地群的石窟墓穴。專攻埃及學、考古學、古代天文學。     主要著作有《50個物品的由來》(岩波Junior新書)、《古埃及聖書體賞析》(集英社新書)、《埃及的考古學》(同成社)、《埃及考古學》(早稻田大學On Demand出版)、《已知星座的神話起源:埃及尼羅河的星座》、《已知星座的神話起源: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星座》、《星辰命名之由來:誕生於阿拉伯的星星名稱與歷史》(誠文堂新光社)等。並有多部譯作如Nicholas Reeves的《圖解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原書房)、Nicholas Reeves

/Richard H. Wilkinson《圖解帝王谷百科》(原書房)、Jaromir Malek《埃及美術》(岩波書店)、Bill Manley《聖書體初體驗講座》(原書房)等(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002前言 008位於尼羅河沿岸的狹長狀國土 古埃及的領土 010古埃及的3000年歷史 第1章 古埃及主要的歷任法老 016現世的宇宙秩序(Maat)執行者 法老是? 。初期王朝時代/第1王朝 018那爾邁是美尼斯? 那爾邁 。古王國時代/第3王朝 020最早建金字塔的法老 尼特傑里赫特(左塞爾 ) 。古王國時代/第4王朝 022挑戰真正的金字塔 斯尼夫魯 024興建埃及最

大的金字塔 古夫 026興建吉薩第二大金字塔 卡夫拉 028最後一位興建三大金字塔的法老 孟考拉 。新王國時代/第18王朝 030奠定第18王朝興盛的基礎 哈特謝普蘇特 036遠征將版圖拓展至最大 圖特摩斯三世 038以君王專制為目標的法老 阿蒙霍特普三世 044進行世界最早的宗教改革 阿肯那頓(阿蒙霍特普四世) 048被時代捉弄的謎樣少年法老 圖坦卡門 。新王國時代/第19王朝 056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 。新王國時代/第20王朝 060新王國時代最後一位大帝 拉美西斯三世 。第三中間時期/第22王朝 063再度統一埃及的利比亞裔法老 舍順克一世 。托勒密王朝 064古埃及帝國最

後一位首領、女王 克麗奧佩脫拉七世 第2章 古埃及的埋葬設施 068墓地也是權勢的象徵 金字塔是什麼? 070集中在帝都附近的建設 金字塔的分布區域 072在第4王朝迎來鼎盛期,隨後衰退 金字塔的變遷 074誕生於第5王朝的新信仰型態 太陽神信仰與金字塔 076採石、搬運、堆疊工程 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078工匠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建造金字塔的村落 080興建多次才完成的馬斯塔巴墓 左塞爾時期的金字塔 082為什麼在興建途中改變斜度? 斯尼夫魯的彎曲金字塔 084從代赫舒爾到吉薩 吉薩三大金字塔 086最有名謎團最多的金字塔 古夫金字塔 090金字塔從活躍到衰退 卡夫拉與孟考拉的金字塔 092

從金字塔到岩石墓穴  「帝王谷」的位置 第3章 木乃伊與古埃及的生死觀、多神信仰 098追求永遠的生命 古埃及的生死觀 102保存遺骸的埃及人造木乃伊 木乃伊的做法 104渡過尼羅河前往陰間的旅程 喪葬禮儀 106讓逝者過陽間般的生活 法老的陪葬品 108感應周遭萬物的神性 古埃及人的信仰 110世界由造物神所創 創世神話與眾神 第4章 徹底分析古埃及神廟 118連接眾神和人類的重要設施 神廟的功能與主要儀式 120分成三個神域的神廟複合體 卡納克神廟 124奧佩特節的重要據點 路克索神廟 126獨座祭廟的先驅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祭廟 128 象徵強大王權的巨大建築 阿布辛貝神廟 132 偉

大的建築家法老祭廟 拉美西姆祭廟 134托勒密王朝眾位法老的傑作 埃德富荷魯斯神廟 136充滿神秘魅力的「尼羅河珍珠」 菲萊島與伊西斯神廟 第5章 古埃及人的生活 140與尼羅河共生 由三個季節組成的埃及 142以法老為頂端的金字塔社會 古埃及的社會結構 144以書記官為尊的多項專職 各種職業 146法老與平民的愛好 休閒娛樂活動 148注重時尚 古埃及人的儀容 150均衡的飲食生活 古埃及人的餐桌 152因為難懂而被遺忘的最大遺產 聖書體的念法 154從規則中看出古埃及特有的涵義 解讀壁畫 COLUMN 古埃及學的功臣貝爾佐尼…66 古埃及學的功臣馬里埃特…96 古埃及學的功臣商博

良…116 古埃及學的功臣皮特里…138 156用語解說 158參考文獻 159作者簡介 前言     日本人對古埃及的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無論在電視或雜誌上,都能看到很多專題報導,每年舉辦的埃及特展也有不少人前來參觀,相當受歡迎。     不過很可惜,當我想找一本關於古埃及的概論時,意外地發現沒有入門讀本。我認為原因之一是在日本只要說到埃及,就會圍繞在「吉薩大金字塔」、「圖坦卡門」、「克麗奧佩脫拉(埃及豔后)」這三個話題上,因此市面上很少見到概論書籍。我將這三個話題戲稱為「古埃及三大趣事」。就算是電視節目也只輪流播出這三大主題。這些專題報導確實可以引起我們的好奇心,但多數觀眾都不清楚古

埃及的歷史事件表,如吉薩大金字塔的建造年期(西元前2550年左右)比圖坦卡門時代(西元前1330年左右)早1200年,比克麗奧佩脫拉七世自殺那年(西元前30年)早2500年等。     而且,《歷史》作者希羅多德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恩賜」,表示「拜尼羅河所賜,埃及農業繁榮興盛,比其他地區發達」,說明古埃及的文明起源,實際詳讀《歷史》卻發現,希羅多德該句話只描述了尼羅河的堆積作用造成尼羅河三角洲的面積增加。「尼羅河的恩賜」這句名言被過度解讀,超出原本的意義。我想這可以視為言語自由發展的範例。     本書將帶您解讀古埃及,糾正錯誤的觀念。並詳細說明古埃及的法老、陵墓、神廟、眾神及生活等各領域。如

果讀者能透過本書認識古埃及的歷史與文化,對筆者而言就是最大的欣慰。 第1章 古埃及主要的歷任法老 現世的宇宙秩序(Maat)執行者──法老是? 法老在古埃及文是「好大的家」,也就是「王宮」的意思。第19王朝時期成為國王的代名詞。在古埃及,法老以一人之力統一南北埃及建立王國。於是法老被稱作「善神(Netjer.Nefer)」,是在凡間生活的神明。Maat有宇宙秩序、天理、法律、氣度、正義等含意。執政者法老必須在現實社會中,代替神明遵守並執行神明制定的宇宙秩序Maat。法老是萬能天神的代理人,負責在人間推廣Maat的理念。 直到西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自波斯人手中解放埃及,第31王朝滅亡為止,

埃及共有超過兩百位法老。 法老的五個王銜 王銜是象徵法老權威的稱謂。統一埃及成立王朝時只有荷魯斯名,但中王國時代以後正式確立為五個王銜。 荷魯斯名 表示法老是荷魯斯神的化身。寫在代表宮殿門面的方框(王名框)中。 兩女神名(Nebty名) 表示法老受到上埃及奈赫貝特女神和下埃及瓦吉特(Wadjet)女神的保護。 黃金荷魯斯名 黃金上的荷魯斯。雖是王權永續的象徵,但詳情不明。 登基名(上下埃及王名) 為上埃及的象徵莎草和下埃及的象徵蜜蜂之標誌,寫在象形繭(P156)上。 出生名(太陽神之子名) 有太陽神拉之子之稱的王名。直接使用出生時的命名。 初期王朝時代第1王朝那爾邁(Narmer) 西元前30

00年左右,上下埃及統一,開啟埃及文明的歷史。第一位完成統一的法老是誰呢?在祭司曼涅托的《埃及史》(西元前3世紀初)中,記述第一王朝的首位法老是美尼斯(Menes)(希羅多德在《歷史》中稱之為「米恩(Min)」。從阿拜多斯王名表及都靈紙莎草王名表上記載的「美尼(Meni)」之名來看,得知古埃及人的第一位法老是美尼(希臘語中的美尼斯)。 關於美尼斯的身分有兩方強而有力的說法,覺得是那爾邁或阿哈。19世紀發現「那爾邁調色盤」,普遍認為美尼斯就是那爾邁。但是,在20世紀初出土的象牙牌上刻有荷魯斯名「阿哈」和兩女神名「Men(美尼)」,便有人提出傳說中的美尼斯不是那爾邁,而是阿哈的論說。之前那爾邁是美

尼斯的說法比較有力,但近年來越多人認為第一王朝首位法老是阿哈,那爾邁是第一王朝之前,第零王朝的末代君王。「Men」在古埃及語中有「確立」之意,也有一說認為第二任法老阿哈奠定王國基礎,故得此名。

尼羅河 三角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阿斯旺(阿拉伯語:أسوان),埃及南部城市,阿斯旺省首府,位於尼羅河東岸,人口約20萬,著名古城、旅遊景點和貿易中心。阿斯旺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之一,自2006年5月13日以來,阿斯旺沒測得任何降水。在古埃及時期,阿斯旺被認為是埃及民族的發源地。它位於尼羅河第一瀑布以北,是埃及和努比亞之間的貿易重鎮,其名據說是古埃及語“貿易”一詞的對音。阿斯旺(Aswan或Syene),埃及文化古城。位於首都開羅以南900公里的尼羅河東岸,是埃及的南大門,是黑非洲的門戶和唯一海上進入非洲腹地的通道。在上埃及尼羅河“第一急灘”下的東岸。人口15萬(1980)。古代曾為驛站、兵營和與南方鄰邦的貿易要站。現為對蘇丹、埃塞俄比亞等國的貿易要地。附近尼羅河上建有大型水壩和水電站,構成全國性電力基地。有紡織、制糖、化學、制革等工業,還開採鐵礦石和建築用石材。重要河港。鐵路通開羅。冬季療養和遊覽勝地。有古代耶勃城遺址和博物館、植物園等名勝。市內有博物館、植物園等名勝。在其附近尼羅河上所築的阿斯旺高壩(Aswan Dam),為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它橫截尼羅河水,高峽出平湖,登上聳立在河岸的高壩紀念塔,環形的拱橋式大壩,像橫跨尼羅河上的長虹燦然入目。高壩主體長3600米,高110米。1960年在蘇聯援助下動工興建,1971年建成,歷時10年多,耗資約10億美元,使用建築材料4300萬立方米,相當於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項灌溉、航運、發電的綜合利用工程。高壩共有6個排水隧道,每個隧道有兩個出水口,各裝一台水輪發電機組,計13台機組,輸出電壓經升壓達50萬伏供開羅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用電。高壩控制了洪水,從根本上消除了氾濫和乾旱,不僅保證尼羅河下游農田用水,而且使上埃及尼羅河谷地區農作物由一年一季改為一年兩季或三季收成。高壩建成後,其南面形成一個群山環抱的人工湖--阿斯旺水庫。湖長500多公里,平均寬12公里,面積65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深度(210米)和蓄水量(1820億立方米)則居世界第一 阿斯旺大壩最早於1898—1902年建造,用於灌溉和發電。到60年代,該壩已不能適應土地灌溉和電力供應的需要,於是埃及政府在舊壩上游6公里處開始修建現在的大壩,於1971年完成。目前,大壩的發電量能夠保證全國大部分的用電需要。
阿斯旺的市場和鬧哄哄的開羅市場不同,它更加開放。而且阿斯旺人普遍都很友好,若是你一身埃及民族服飾上市場,阿斯旺人會不停的給你打招呼。講起價來也會更容易,若是不相信,你可以試一試。阿斯旺最吸引之處就是與這座城市峭壁平行的市場。無論白天或夜晚的什麼時刻,這座城市裡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柳條籃子和各種辛香作料堆成了小山,下面還有藏紅花,咖喱粉,玫瑰茄花瓣。您可以安下心來,悠閒地在市場上閒逛。這是埃及最漂亮的市場之一。和開羅以及盧克索的市場不同,那裡的賣主有時甚至是強行讓人購買他的東西,而在這裡一切都在溫和的話語和微笑中進行。但這並不妨礙努比亞人在生意場上成為令人畏懼的對手。您還可以在咖啡館裡一邊觀看演出一邊品嘗玫瑰茄或吸水煙。阿斯旺的商品比盧克索的商品便宜,而且講價也很方便。在商店講價時,店員會送上杯飲料。如果對方一開始對你的出價就表示不願搭理,那麼一定是你的價太低了,這時最好離開這家店。若是對方對你的表示興趣,那麼則要堅持你的最初價格。想要瞭解阿斯旺的物價水準,問一問飯店的服務員就可以知道了。

產業朝循環經濟商業模式轉型對我國資源利用及經濟之效益評估-以共享汽車為例

為了解決尼羅河 三角洲的問題,作者李昀晟 這樣論述:

隨著世界人口增加、每人財富增加、消費習慣改變,人類對於資源的需求逐漸上升,而在眾多資源中,金屬資源將於未來造成的環境衝擊最為巨大,特別是鋼鐵的需求,鋼鐵為金屬資源中最主要的環境衝擊來源。而除了環境衝擊之外,人類對資源需求的增加也使資源稀缺問題逐漸嚴重,因資源稀缺主要的問題根源為供給無法應付需求,而資源稀缺會使個別產業及國家面臨供應鏈斷鏈風險、成本風險,以汽車製造業來說,鋼鐵資源稀缺便為主要產業鏈斷鏈風險來源,而以國家整體經濟來說,焦碳、鉻、鐵、鉑、錫等資源對經濟發展甚是重要,但此些資源的供應鏈斷鏈風險卻相對較高。因此,為了減緩環境衝擊並調適資源稀缺問題,藉由循環經濟可控制資源需求量,並能以較

少的資源提供相同或更多的服務需求,同時達到經濟發展與資源需求量脫鉤之目的。共享汽車為本文研究的循環經濟案例,因單輛共享汽車可替代多輛私人汽車,並提供相同量的交通服務,使汽車資源有效利用。本研究利用交通規劃模型計算共享汽車對私人汽車的替代效果,再將該替代效果放入CGE模型,計算替代效果對資源和經濟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單台共享汽車可替代市場中6.7輛私人汽車,並於每年減少0.41輛私人汽車售出,因此,若汽車製造業轉型,將汽車產品服務化、提供共享汽車服務,則當共享汽車產業發展到最適發展狀況規模(最大利潤)的十分之一規模時,便能使汽車製造業一年降低約3,070輛汽車生產,進而使汽車製造業對鋼鐵原物料

需求量降低0.17 %,並讓整體汽車相關產業(汽車製造業、共享汽車業、汽車租賃業)的一年成本降低3.5億新台幣、GDP (附加價值)增加4億新台幣,同時使汽車相關產業的鋼鐵需求量與產業的GDP成長脫鉤,達到讓汽車相關產業降低鋼鐵資源依賴的目的。然而,汽車製造業部分轉型為共享汽車後,因汽車製造業對上游原物料需求下降,導致上游產業及其他產業經濟體萎縮,造成全國GDP下降約258.5億新台幣(約下降了0.19 %),但也因經濟萎縮,連帶造成共享汽車以外的所有資源總需求量皆降低,而若以脫鉤指標來看的話,除了鋼鐵資源的每單位全國GDP的資源需求量下降以外,其他金屬(鉻、鐵、鉑、錫)及石化燃料方面,單位全

國GDP的資源需求量分別是不變及上升。

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

為了解決尼羅河 三角洲的問題,作者BrianFagan 這樣論述:

人類首先成為漁夫,文明才會開始。 全球第一本涵蓋人類各文明的漁業全史! 台灣建立「海洋文明」的第一步。   沒有魚乾就沒有金字塔?中國人為何飼養鯉魚?紐芬蘭鱈魚漁場如何消亡?   兩百萬年來,討海捕魚壯大了人類、改寫了文明。   然而,以海為師、適應自然的智慧,竟讓人不自覺地掏空了海洋!   長期以來,捕魚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人類開始耕作以前,採集、打獵與捕魚是人類從野外獲取食物的主要方法。但三者之中,只有捕魚在農業普及之後,仍然是人類重要的經濟活動,甚至商品化、產業化,歷經工業革命後,迅速成長為供應全球人口的國際產業。然而,我們長期以來關注農業對文明演進的影響,忽略漁

業對人類的重要性其實不亞於農業,更是推動文明誕生、城市興起,以及現代世界的崛起的關鍵之力。   ●古代人類之所以能在多種環境生存,貝類是最大功臣?   ●最早前往美洲的人類,不是大型哺乳動物的獵人,而是漁民?   ●魚才是蘇美及印加文明的經濟支柱?   ●不只是中國人,羅馬人、夏威夷人都曾熱衷養魚?   ●如果沒有洞里薩湖的水上人家及鯰魚,吳哥窟就建不成?   ●是鹽漬魚與魚乾,讓人類足跡一路從地中海擴及波斯灣與印度洋?   ●鱈魚產業在大西洋三角貿易中所累積的利潤,超過在美洲找到的所有黃金收益總和?   《漁的大歷史》作者布萊恩・費根是全球知名的考古學家,也是史前文化研究權威。藉由本書,

他提醒我們,漁業作為人類至關重要的為生方式,長期以來被嚴重忽略,更缺乏全面的歷史研究。一萬五千年前,世界經歷全球暖化,海平面的上升促使食物豐足、樣貌多元的自然地景隨之出現,以捕魚為生的人口增長、展開定居生活,更與遠方社群建立長久的經濟與社會關係。但漁民向來生性隱密,很少在歷史紀錄上留下痕跡。他們對環境的知識與捕魚的技藝代代口傳,使用的漁具大多由易腐爛的材料製成,只留下魚骨、貝塚等遺存供考古學家深入研究。   然而,費根在本書指出,漁業是促成人類社會與文化複雜化的關鍵因素,賦予了民族、城市與國家繁榮發展、向外擴張的養分。從埃及的金字塔到柬埔寨的吳哥窟,人類歷史上的大型建設計畫都仰賴居住在城市邊

緣、默默無名的漁民提供大量糧食給建設工人,才造就了文明的奇蹟。鯖魚製成的魚乾重量輕、便於攜帶,成為羅馬軍隊的理想糧食,而將魚血和魚腸泡在鹽水裡發酵製成的魚醬更是帝國經濟的重要貨品。此外,隨著不斷攀升的人口促使人對魚的需求高漲,水產養殖在西元前2500年首次出現於埃及與中國,以供應更多糧食,並且作為應對原有漁場遭過度捕撈的策略。   漁業不僅是人類適應自然的智慧的展現,更是人類與自然共生的結果。但在十九世紀過後,當工業革命帶動漁業科技的革新,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海洋危機。各式各樣的漁具如海底拖網,雖然提升了捕魚的效率,卻破壞了海床。蒸汽引擎、柴油動力問世,雖讓漁民可以在遙遠的外海停留更久,卻使漁

場資源迅速耗盡,導致漁場永久關閉。人類不能再假定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日,氣候變遷的威脅壟罩漁場,人類不僅面臨在2050年需要餵養超過九十億人口的挑戰,也得思索在2014年,人類所消耗的魚肉中,養殖魚的數量首次超越野外的漁獲一事所標誌的意義。   《漁的大歷史》闡述了人類、海洋與海產漫長的互動歷史。費根從兩百萬年前,巧人徒手捉住第一隻鯰魚開始,以重大考古發現談論埃及、羅馬、中國、日本、地中海與波羅的海、中南半島、安地斯山脈、大洋洲等各個文明社會如何在不同的地理與氣候條件下,藉由掌握海洋與各種魚類的特性而生存下來。同時,他深入當代,完整爬梳冰島海域、北海、紐芬蘭島及新英格蘭漁場的興盛、

危機與衰亡。藉由爬梳漁業的歷史與當代危機,費根揭示了另一種了解自身歷史的可能,而陸地與大海從不是兩個各自獨立的世界。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提供了我們豐沛的飲食資源,也豐富了我們的文化。台灣漁業實力雄厚,但從魚類的濫捕、海洋的污染,到遠洋漁業對外籍漁民的剝削,台灣人如何從靠海為生走向與海共生,仍需要我們持續探究。這本《漁的大歷史》所提供的文明視角將對我們有所啟發。 專文推薦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推薦人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李毓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邵廣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

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   洪伯邑|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臧振華|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各界讚譽   「這是一部極具啟發性、深刻的漁業與海洋搜食全球史。我們已經等待許久,就是在等待像布萊恩.費根這樣的考古學家來告訴我們:在人類的故事中,漁業和農業一樣重要。」──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反穀》作者   「布萊恩.費根引人入勝的論述揭示了魚類與貝類在人類文明崛起之時的關鍵作用。這是一項驚人的成就。」──威廉.馬夸特(William H. Marquardt),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漁的

大歷史》是一本難能可貴又有趣的書,生動地展現了人類文明如何依賴海洋的豐饒……費根成功地為海洋愛好者提供了一本令人敬佩的入門書,也為歷史學家提供了工具。」──《經濟學人》(Economist)   「費根承認他並非高明的漁夫,但他是一流的考古學家,寫作了四十六本書……費根的著作提醒我們,有時候即便是最講究的考古研究也可能會錯過非常重要的東西。」──《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一本對於漁場獨一無二的全面調查。」──《自然史》期刊(Natural History)   「透過優雅的學術考察,《漁的大歷史》令人信服地呈現漁業何以在不同社會的發展上都不可

或缺──這是一本對世界各地、橫跨千年的捕魚社會多層次且細微的探索。」──《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在文明發展過程中,漁業始終沒有像打獵和耕作那樣被賦予歷史地位……強烈推薦本書給那些對考古學、人類學、生態學及環境科學感興趣的讀者。」──《圖書館學刊》( Library Journal)  

越南湄公河流域洪氾區之在地水域治理

為了解決尼羅河 三角洲的問題,作者李欣欣 這樣論述:

越南雖然與台灣的經貿有高度來往,但泰國洪災期間越南亦有水患之苦,媒體的關注程度卻不及泰國的十分之一。這個國家雖然每年遭遇洪水,在稻米出口上卻已是坐二望一,人民對於洪水也是處變不驚,使得稻米量產的因素及人民看待洪水的態度,則與該區的水域治理有高度相關。本研究探討了越南湄公河流域洪氾區水域治理的時間與空間背景,並梳理出水域治理的影響因素。透過訪談與田野實察,分析當地居民水域生活的面貌、對於洪水的看法及與洪水相處的思維。實際抵達當地,進行在地水域治理設施的影像記錄,以求獲致水域治理的具體資料,了解實際的建設與設施。歸納出位處湄公河洪氾區的越南,在洪患年年造訪的條件下,人民仍能處變不驚,並得以保有稻

米出口大國地位的主要原因。最後歸結出越南湄公河洪氾區的水域治理特色在於「適應」的原則,人民的思維則是「與洪水共同生活」,而這些都是許多先進國家,在面臨氣候變遷的趨勢之下,重新思考的水域治理新方向。關鍵字:水域治理、湄公河流域、洪氾區、適應、與洪水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