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文主題方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小論文主題方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矢內原忠雄寫的 帝國主義下的臺灣(2022新譯版) 和馬大勇的 儒家文明,最強大的統治工具:孔子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家出版 和任性出版所出版 。

明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劉瑞芬所指導 林貞瑜的 設計趨勢預測應用於設計思考流程之研究 (2021),提出小論文主題方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設計趨勢、預測方法、設計思考、設計流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 莊淇銘博士所指導 傅柏庭的 臺灣野生動物保育結合桌上型遊戲設計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桌上型遊戲、臺灣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保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論文主題方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論文主題方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帝國主義下的臺灣(2022新譯版)

為了解決小論文主題方向的問題,作者矢內原忠雄 這樣論述:

永遠列名臺灣史閱讀書單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禁書」,今日為理解日治臺灣史的「起點」 2022新譯版,迎接經典的再理解和新啟發   本書自1929年出版至今,諸多立論已成學界定說,是日治臺灣研究的標竿之作。作者矢內原忠雄統整分析了1895年之後的整體史事,而著重能夠解釋全局的經濟議題。身為東京帝大經濟學教授,他敏銳的看出殖民政府必須讓臺灣對帝國有利,於是努力引進資本主義並百般維護,一切政策皆由此核心擘劃實行。以此觀點,日治時期的政治、產業、金融、司法、文教等看似互不相干又紛雜多端的單獨事實,便有了前後一貫的脈絡。   書中分析臺灣的現象時,同時參照朝鮮、爪哇和印度等地的殖民統治。將臺灣的

內外環境並陳,不僅更能理解殖民當局背後的考量,也能以客觀依據凸顯臺灣處境的獨特之處。臺灣的糖業和爪哇或古巴相比,優勢劣勢分別為何?這影響了會社的經營方向,進而觸動總督府的政策,甚至日本帝國的關稅修訂。臺灣總督府真的是專制政治嗎?臺灣人能參與的政治權力究竟是大是小?和同受日本殖民的朝鮮相比,讀者便有清晰概念。   殖民政府為了統治需要,調查整理了綿密的統計數據,矢內原從這些資料中歸納出現象,再賦予意義、建立自己的詮釋,進而形成對帝國主義的批判。本書1929年10月於東京出版,臺灣總督府警務局隔年1月即下令禁止在臺上市、流通,直至1945年日本結束在臺灣的殖民統治為止,此書都無法在臺公開販售。甚

至在1939年以後,日本本國的出版商也在軍部勢力的壓迫之下,不再販售此書。   今日隨著臺灣史逐漸深化於義務教育課程中,《六三法》、「米糖相剋」、「內地延長主義」等詞彙已成學子應考須熟記的關鍵字,但是對其他世代而言可能全然陌生。這些基本概念皆可回溯至本書中更完整的脈絡,因此是填補知識斷層的不二之選。現代學者也必須承接矢內原的成果而加以延伸或修正,所以閱讀此書也是掌握當代研究的必然選擇。   新譯版依據日文原文重新翻譯,並於必要處註解,排除今日讀者理解文本時可能遇到的障礙。譯者並撰寫〈解題〉一篇,說明矢內原所處的學術環境如何影響其研究取徑,而後世研究對於此書又有何評價,讓讀者更整全的掌握本書

內容。   如果你曾感嘆臺灣人遭受殖民壓迫,本書揭露當帝國推行資本主義化時,不只影響臺灣,也讓日本消費者、納稅人和農業移民付出代價。   如果你知道日治時期研發出了蓬萊米,本書會告訴你為何小小的稻米竟然讓臺灣強大的製糖會社陷入經營危機。   如果你覺得臺大曾經是帝國大學頗為氣派,本書會指出在臺灣設立帝國大學為何是「腳小頭大」的教育制度,臺灣的整體文教政策又如何顯露出濃厚的帝國主義,並為資本主義服務。   如果嘉南大圳讓你想到八田與一的貢獻,本書能讓你從帝國主義的視角觀察水利工程的意義和影響,進而更深刻、寬廣的認識帝國主義下的臺灣。 得獎與推薦記錄   ●  於2001年列為岩波書店

「傳給21世紀日本人的名著」之一   ●  「臺灣知識分子的聖經」——王育德,臺灣獨立運動領袖、作家   ●  「映照臺灣人想像的共同體的鏡子」——若林正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  「就問題提起、分析架構、研究結論被普遍踏襲、承認甚至定說化的程度來說,矢內原忠雄該書,可說是日據時期台灣史研究領域中,最基本也最具經典性的金字塔作品。」——吳密察,故宮博物院院長

小論文主題方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僅剩"1"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三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有一個殺人犯,他在說他為什麼要殺人的理由的時候,他只說:「因為太陽太刺眼了!」所以,他才會去殺人。

你相信這種說法嗎?或者是,你會不會覺得這個說法,真的有夠「荒謬」的?

其實呢,這種荒謬的狀態,在文學名著《異鄉人》裡,它就是有這樣的呈現。《異鄉人》是一本以人類的荒謬行為作為主題,所創作的一個非常好看的文學作品喔。

這裡面的主角「莫梭」,他收到母親死亡的通知之後,他就前往養老院,參加母親的喪禮。

在面對自己母親的死亡,莫梭還是跟平常一樣,他的感情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也沒有因為悲傷而掉眼淚。他只是冷靜的,去接受母親已經死亡的事實。

在喪禮結束之後,他還和當地的女子做愛;後來呢,因為一個小小的爭執而殺人。最後他被逮捕,而莫梭只說自己殺人的動機,是因為「太陽太刺眼了!」

如果一個人,連殺人都沒有明確的原因,並且以「太陽太刺眼」作為犯罪的理由;我想這真的是有夠荒謬的。

可是,這樣子荒謬的狀態,你認為會不會發生在,我們的真實世界裡?還是你覺得,這只是文學家,在小說世界裡的自由發揮呢?

其實,回到真實的社會情況,很多犯下殺人罪行的人,他們在表達自己的犯罪理由,在本質上,都跟「太陽太刺眼」其實是很像的,都沒有明確的原因。

在2014年意大利的學者,馬爾.奧茲力。他在《認知和情感》這一本國際學術期刊上面,發表了一篇論文。裡面提到:「如果陽光太強烈,人是會因為刺眼而產生攻擊性的。」

他做的實驗找了18到40歲的人,總共有296位當受試者。而且呢,還雇用了完全不知道實驗目的的三名女性,當成是實驗的配合者。

這三位女性,要在意大利的海灘上,去問那些沒戴太陽眼鏡,或者是有戴太陽眼鏡,在海邊走路的人。並且花幾分鐘去瞭解他們,為什麼要在陽光底下走路?

而這些受試者,雖然是被隨機問話;但是呢,馬爾.奧茲力的研究團隊,在這個活動裡,花了很多的心思。

從幾點可以看得出來哦。第一個,他們訪問的人,男女人數是一樣的;而第二個,這些人的外表,看起來會比實際年齡來成熟了一點。

第三個,這些受試者「朝著太陽光的方向走」的人數,和他們接受訪問的時候,是「背著太陽光走的方向」的人數,也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透過這樣的區分,就會有四個變數。分別是,戴著太陽眼鏡,而又面對太陽照射的方向走的人;第二個是,沒戴太陽眼鏡,而朝著太陽方向照射走的人。

第三個是,戴著太陽眼鏡,背對太陽照射的方向;第四個是,沒戴太陽眼鏡,而背對太陽照射的方向。

由於這是一個很嚴謹的實驗,所以它裡面的細節很多,我在這邊就直接跟你分享結果。

結果告訴我們喔,對於「攻擊性」跟「暴力性」的問題,男性的得分比較高;意思就是說,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採取攻擊性的態度。

這個結果,跟所有的科學統計,和一般人的直覺認知是一樣的,沒有什麼特別。但是,有趣的在後面哦。

有沒有戴太陽眼鏡,對暴力行為的結果非常的明顯。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戴著太陽眼鏡的人,他的攻擊性的分數,都會比較低。

而最後的發現就是,比起「背對太陽」的人,「面向太陽照射走」的人,他們的攻擊性,跟憤怒程度都會比較高。

所以,用一個簡單的話來總結,那就是「太陽越刺眼,人就越有攻擊性」。

所以這樣的研究結果,是不是很符合《異鄉人》裡面的主角,莫梭他說他犯下殺人罪行的理由,是因為「太陽太刺眼了!」

回頭想想,其實這個理由不僅不荒謬,而且還很合理呢!那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的時間跟力氣,跟你分享這個狀態呢?

其實有幾個問題,我們是可以深入去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什麼是「荒謬」?

我們常常認為那些荒謬的事情,如果回到我們的身心研究,你可能都會發現,它都有答案,它其實一點也不荒謬。

而第二個部分就是,在我們的生命裡,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受到一些環境、他人的影響,去造成我們很多不理性的行為跟反應?

就像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不是每件事上。」如果在你的生活裡,充斥著許多讓你覺得刺眼、讓你覺得不舒服的關係。

就像是「太陽太刺眼」一樣,那麼這個時候,在你的生命中,出現了那些值得你好好對待的人;你還有精神、你還有力氣,能夠好好的對待他們嗎?

所以囉,回頭問問自己,到底什麼是「荒謬」?

如果在你的生命裡,那些對你沒有幫助的關係,那些讓你心力交瘁的存在,你卻花很多的精神跟注意,在處理他們。

然而,卻只留下疲憊跟不耐煩,給那些其實你才需要好好關注的人。那你說這是不是更本質的「荒謬」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到底什麼是荒謬」?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生活裡,留下那些值得的、並且是對的人;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把握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這一門課會幫助你,長出適合你的信念跟力量。並且呢,在面對到那些讓你心力交瘁的關係的時候,能夠清楚的畫出該有的界限;讓你的生命裡,留下你想要的清爽與自在。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能夠在線上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設計趨勢預測應用於設計思考流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小論文主題方向的問題,作者林貞瑜 這樣論述:

台灣近年愈來愈重視設計產業,政府提倡將設計作爲企業的目標策略與核心,不過目前許多政策仍在規劃階段,只有少數成功的大型企業,早已開始進行設計趨勢相關的研究工作,因此本研究動機為瞭解企業執行設計趨勢的目的與過程,以及對設計師的影響。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半結構式訪談,以台灣本土大型科技企業之設計中心作為本研究之個案,透過研究目的:一、瞭解企業內部如何進行設計趨勢預測與彙整。二、企業內之設計師如何應用設計趨勢進行設計思考與發想。三、設計趨勢對於企業內的設計師的影響為何。以及文獻探討的歸納,聚焦於企業中執行設計趨勢預測與設計思考之流程及應用,以及企業內之設計師認為趨勢預測之於個人或公司之影響,訪綱分

為四大類,共26道題目,分別訪談八位參與過設計趨勢研究之設計師,從中瞭解設計趨勢的重要性。本研究依照企業內部設計師們所提供的經驗與建議,研究者根據訪談結果提出下列點結論:1、企業內之設計中心執行趨勢,會綜合多種不同形式的團體預測方法使用,每年無固定使用之方法,會依據人員、目標的不同去做調整,訂定趨勢結論。;2、企業全體人員可從宏觀趨勢抓取機會點,在成立新專案時導入,而設計人員可從設計趨勢抓取應用面,在設計發想時導入使用,或是設計提案時導入設計理念中。;3、設計趨勢對於設計師而言,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工具書,使設計作品在產業界的壽命更加長遠。4.趨勢研究結果不需要強制在設計中心內部去做驗證,可以從市

場回饋中得到答案。

儒家文明,最強大的統治工具:孔子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為了解決小論文主題方向的問題,作者馬大勇 這樣論述:

  ◎孔子為何周遊列國?因為沒有一個國君想用儒家治國,他只好到處教書遊說。   ◎秦國用法家統一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蓄積國力,直到漢武帝登基,儒家才被注意。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儒學就像作業系統,幾千年來更新過四次版本,孔子的儒學不等於現在的儒學。       作者馬大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學特聘教授。   曾被推舉為最受歡迎的中文教授。   在本書中,他將儒家文明分為五個時期:   孔子奠基期、孟子成熟期、兩漢經學期、宋代理學期和明代心學期。   解析儒家思維是如何像電腦作業系統一樣,歷經四次的版本更新,

  從原本的中庸之道、民為貴、君為輕的民主思想,   一步步變成君權神授,天人感應,   成為各朝代帝王穩固皇權的最佳推手。   就此儒學變成帝王學,開啟了千年以來人民為皇權奴隸的中央集權體制。   ◎孔子的儒學,是教你如何當君子     《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4次,禮字出現74次,   孔子的重要理念「中庸之道」,更成為宋元以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這個具有人道主義的思維,為何不被當時的統治者如春秋諸侯或秦國採納?   因為亂世中,做君子的好處太少,當小人能得到的利益比較多。   ◎孟子是民主思想的啟蒙者,但被後代皇帝刪掉了     孟子思想的最大亮點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

輕」,   這套民主思維後來為何會消失?   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君為輕」三個字,就把《孟子》一書狠狠摔地上,   刪節版《孟子》就此誕生,往後一百年,學生學到的孔孟儒學知識都是不完整的。   ◎因為董仲舒的「特殊解釋」,從此百家遭罷黜,皇帝獨尊儒術     秦國用法家思想滅六國一統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治國,修生養息,   兩大皇權都對儒家思維沒興趣,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期,   董仲舒為了拍皇帝馬屁,重新解釋,儒術從此轉化帝王術。   他口中的儒教,跟孔孟闡述的儒學,哪裡不一樣?差在造神。   ◎宋元明清重新詮釋儒學,想當官者必讀四書      宋、元之後,孔子的《中庸》又重新被提起,

  因為它教你用大學之道維持國家秩序。   儒學家朱熹更讓《四書集注》成為為官者的必讀聖書。        至於為什麼是宋朝與明朝,跳過了大唐盛世?   因為東漢黨錮之禍殺害許多知識分子,儒家文化走向低谷;   南北朝興盛佛教;至於唐朝則儒、釋、道並重。   直到韓愈寫的《原道》為儒家文明打下基礎,在宋代發揚光大。   打天下靠武力,龍椅要坐穩就靠統治,   儒家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而且延續千年「至今」不墜。 本書特色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孔子的儒學,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名人推薦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高柏園

臺灣野生動物保育結合桌上型遊戲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小論文主題方向的問題,作者傅柏庭 這樣論述:

近年來,生態保護識示抬頭其中對於動物保育的議題越來越受世界關注,無 論是生態、生物都跟活在這地球的人們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可說是唇齒相 依。臺灣這美麗的寶島,雖然面積小,對於生態的孕育確是如此富裕,但是有許 多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對整個生態圈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導致野生動物無處可歸, 甚至瀕臨絶種。如何改變?除了從自己開始做起外我想從遊戲中給予正確的關 念才會變成真正的力量。本論文將講述有關臺灣野生動物結合桌上型遊戲的歷程,包含了生態、物種 多樣性的探討、動物保育的重要性,到整體桌上型遊戲的設計,講解桌上型遊戲 的種類、機制以及臺灣桌上型遊戲的發展概況,並以自製桌上型遊戲「寶島探險 家」來推

廣觀念以及相關的資訊,結合桌上型遊戲的主要目的在於,以較為輕鬆 的方式,讓民眾們可以在遊玩的過程當中建立興趣,希望能透過本研究提高臺灣 眾多民眾對於動物保護人的觀念意識抬頭。本研究使用資料分析法來了解各方面的生態、生物保育之議題,並將其融入 桌上型遊戲當中,再結合問卷調查法以及訪談調查法,讓民眾測試玩過之後給予 建議以之修改,並得知此研究設計的成效如何。本研究在最後提供了對於桌上型 遊戲設計以及想朝此方向走的人一些建議,以供未來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