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自製教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另外網站幼兒教具製作diy - Dallfsst也說明:孩子教具diy|超簡單自製教具|DIY 親子擦指甲油遊戲|DIY 親子擦口紅遊戲|小肌肉訓練 ... 老師們,不是所有的玩具都是買回來的好呦,自製玩教具可以彌補教育資源的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白子易所指導 吳秀英的 黏土蝴蝶教具介入對幼兒園學童蝴蝶保育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 -以臺中市東區某幼兒園為例 (2021),提出小班自製教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幼兒環境教育、黏土、教具、蝴蝶保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簡聖芬、林蕙玟所指導 邱靖雯的 我們的秘密基地-幼兒建築空間玩具 (2020),提出因為有 建築空間玩具、幼兒感知、空間經驗、結構實作、觸覺材料、可拆卸式玩具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班自製教具的解答。

最後網站在家自製蒙特梭利教具part2⃣️ - YouTube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班自製教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黏土蝴蝶教具介入對幼兒園學童蝴蝶保育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 -以臺中市東區某幼兒園為例

為了解決小班自製教具的問題,作者吳秀英 這樣論述:

本研究課程根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配合十二年國教環境覺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技能與環境行動等環境教育目標,自編蝴蝶保育之幼兒環境教育課程教案、學習單及問卷評量量表,並以黏土自製蝴蝶的卵、幼蟲、蛹、成蟲等一生完全變態之模型爲教具。研究選取樣本和範圍採便利抽樣,以臺中市東區某幼兒園學童爲研究對象,採準實驗研究法,分爲實驗組與對照組一、對照組二各30人,共計90名幼童。實驗組實施蝴蝶保育課程教學並介入黏土蝴蝶教具學習,對照組一僅實施蝴蝶保育課程教學但未介入黏土蝴蝶教具學習,對照組二則不介入任何教學及教具學習。配合蝴蝶保育課程以環境教育五大目標自編之問卷評量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問卷經由專

家審查修改及刪減題項後發展成一份具有信、效度的正式問卷,於教學前針對三組學童實施問卷前測,時隔一週教學後再進行後測。彙整之問卷評量量表以spss for windows 18.0 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及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由分析結果比較實驗組的環境覺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技能、環境行動各面向後測平均數得分為36.80、9.00、45.10、36.70、26.00分,均分別高於對照組一的各項後測平均數得分22.13、6.70、35.87、22.87、15.80分,及對照組二的各項後測平均數得分9.73、3.17、27.00、9.63、7.40分。參與蝴蝶保育課程學習及介入黏

土蝴蝶教具之實驗組,前後測之環境覺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技能、環境行動各個面向顯著雙尾值(0.000、0.000、0.000、0.000、0.000)

我們的秘密基地-幼兒建築空間玩具

為了解決小班自製教具的問題,作者邱靖雯 這樣論述:

幼兒以遊戲體驗生活又從生活經驗中認知物件、空間與環境。近年來幼兒教育開始導向多元性實作課程,更多元化的自製玩具與課程主題搭配,課程設計趨向將新體驗、新知識藏在遊戲之中,玩具設計以新的材料接觸、身體的空間體驗、能包含失敗經驗的操作模式,更貼近外在真實環境等趨勢。本設計論文主要針3到5歲學齡前幼兒在認知發展、空間概念等學習模式,回顧當代幼兒空間教育的背景與幼兒玩具的發展,探討透過建築結構與建築材料開發新型態的空間玩具。設計發展過程配合遊戲實作活動進行,觀察幼兒對空間經驗的學習與創造行為。文獻回顧著重在有關幼兒教育、玩具設計、感知探索與空間探索上的研究及案例。從幼兒教育玩具探討中得到階段式的玩具經

驗幫助幼兒學習經驗的累積。從玩具設計探討中得到形狀的設計以「原型」正方體作為發展。從感知探索與空間探索中得到幼兒從手部上到肢體上的觸覺與遊戲體驗,統整對環境認知與空間概念的學習。設計研究以成大幼稚園為實驗基地,調查園區內各年齡層幼兒的活動差異、學習狀態與園區裡的空間特性、材質取向。園區學習空間單一室內接觸多為加工材質,戶外環境材質侷限於草皮,遊樂區則多為軟地墊與塑膠等人造材質。幼兒活動注意力多集中在手部的操作,身體對空間的活動體驗較少。透過對教師的訪談分析進一步了解幼兒認知的發展與對教材、教具的使用經驗,歸納幼兒教育(課程規劃、觸覺教育、經驗學習)、玩具設計(設計核心、自製教具)、探索實作(觸

覺感知、材料操作、空間經驗)等三個面向共八種教學操作。此外,訪談歸納幼兒的「學習表現—學習行為」對應共八組:社會能力—團體學習、經驗統整—重複學習、成就感—自我校正、形狀認知—形狀配對、觀察學習—物件模擬、興趣引發—紋理刺激、創造想像—遊戲學習、環境認知—環境探索。第一階段玩具設計研究基於園區環境材料與幼兒玩具的操作方式,開發「單元玩具」以正方體作為尺度變化共發展5個階段:觸覺材質、單元組構、單元間組構、材料操作、框架組構。運用「建築結構卯榫卡接」與「建築材料抿石子灌注」發展玩具的設計與遊戲操作,於場所進行實作測試並經由參與者的活動分析與教師的回饋分析,進行單元玩具在材質材料、組構方式與形狀尺

度上的修正。經由5個階段的單元玩具的活動分析發現參與者在玩具操作上從小尺度到大尺度操作經驗的累積與學習,參與者在材料與空間探索上的行為特性也增加了空間互動的經驗。第二階段玩具設計研究著重創作空間的遊戲操作,發展「空間玩具」以幾何形狀的面結構與接頭組構設計,並以自主遊戲創造空間作為玩具操作共發展3個階段:尺度變化、材料變化、複層幾何空間。以形狀、尺度、材料作為空間玩具的設計變化並於場所進行遊戲實作,活動實驗分析與教師回饋分析著重在參與者在空間經驗上的活動行為與活動特性。空間玩具延伸參與者在單元玩具上的操作經驗從手部上到肢體上的探索,在實作活動中參與者藉由空間玩具的遊戲學習,自主探索並合作組構創造

出不同型態的幾何空間,並以身體尺度的活動行為與幾何空間產生互動培養對空間學習的經驗。「建築空間玩具」為整合「單元玩具」與「空間玩具」整合的研究設計發展,設計目標與策略著重在以「形狀」、「尺度」的變化,提出一系列7個階段建築空間玩具:觸覺材料玩具、單元組構玩具、抿石子灌注玩具、單元間組構玩具、框架空間組構玩具、空間與尺度組構玩具、空間與材料組構玩具。藉由建築空間玩具的遊戲用途與操作示範,讓幼兒在階段性的遊戲過程中增加肢體與空間的動態互動與經驗累積,培養幼兒的空間概念與空間創造力。兩階段的設計研究探索,成就「建築空間玩具」,以「形狀」、「尺度」變化組合,提出一系列7個階段建築空間玩具:觸覺材料玩具

、單元組構玩具、抿石子灌注玩具、單元間組構玩具、框架空間組構玩具、空間與尺度組構玩具、空間與材料組構玩具。藉由建築空間玩具的遊戲用途與操作示範,讓幼兒在階段性的遊戲過程中增加肢體與空間的動態互動與經驗累積,培養幼兒的空間概念與空間創造力。玩具的設計與示範除了突破傳統玩具空間學習上的限制,也回應幼兒教育上針對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索的生活經驗趨勢,符合「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理念,可為後續應用與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