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廢料回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塑膠廢料回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InfoVisual研究所寫的 SDGs系列講堂 零廢棄社會:告別用過即丟的生活方式,邁向循環經濟時代 和StephanieMehta的 領先未來的變革設計:翻轉人類工作與生活框架,企業狂漲百倍價值的絕世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阜康專注於塑膠(廢料)之回收再製 - Fuconn也說明:阜康專注於塑膠(廢料)之回收再製,提供回收塑膠袋,塑膠瓶知識,供應各種回收再造塑料, ... 阜康致力於促進廢料回收及塑料再生製造, 並藉國際貿易達成全球廢塑料回收再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方言文化所出版 。

逢甲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陳志成所指導 洪嘉蓮的 不同廢塑膠回收再利用於3D列印材料之開發應用與分析研究 (2021),提出塑膠廢料回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廢塑膠、ABS、PLA、HIPS、3D列印、資源循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育明所指導 賴瑩瑩的 塑膠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塑膠、物質流向分析、循環經濟、循環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塑膠廢料回收的解答。

最後網站塑膠廢料不再萬年不滅,還可回收煉油!國內已有數家廠商投入則補充:塑膠 裂解煉油的優勢在於可以處理不同類型的塑膠。由於目前塑膠回收的項目有限,且無論是PP、PE、寶特瓶、保麗龍等,都須經過嚴格的塑膠分類才能再處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塑膠廢料回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SDGs系列講堂 零廢棄社會:告別用過即丟的生活方式,邁向循環經濟時代

為了解決塑膠廢料回收的問題,作者InfoVisual研究所 這樣論述:

全球每年會製造出20億噸的一般垃圾, 預計到2050年前將達到34億噸 已開發國家不斷大量廢棄, 開發中國家則為處理所苦 了解垃圾的本質,思索生活的未來, 邁向零廢棄的社會!   根據世界銀行於2018年公布的報告書「What a Waste 2.0」,全球於2016年排出的一般垃圾估計約為20億1,000萬噸。該報告已經敲響了警鐘:如果再這樣不採取任何對策,預計到2050年前將膨脹到34億噸。   這裡所說的一般垃圾,是指從家庭或企業回收的垃圾,又稱為都市垃圾。究其細節,食品與植物類44%、紙類17%、塑膠12%,光是前3名就占了7成以上。   垃圾排放量較多的,都是一些已開發國家

與石油產出國等所得水準較高的國家。這些高所得國家的人口不過占全球人口的16%,排出的一般垃圾卻占了全球的3分之1以上。富裕的國家不斷大量生產並大量消費,結果便產生大量的垃圾。   另一方面,低所得國家的垃圾處理設施不夠完善,導致未經妥善處理的垃圾危及人們的健康與環境。倘若這些國家的人口繼續增加或愈來愈都市化,垃圾量將會倍增,預計會帶來更嚴重的災害。   一項商品從生產、加工,歷經運送、陳列於商店中,最後才送達我們手中,這個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能源與費用。然而,只要用過了,任何東西最終都會淪為「垃圾」。我們往往會認為,「垃圾燒掉即可」、「只要做好分類即可回收,所以無妨」,但是垃圾處理與回收所耗

費的能源與費用也很龐大。追根究柢,我們的消費活動才是製造出大量垃圾的原因所在。我們是否過度追求超出所需的東西呢?   垃圾問題是龐大產業結構的問題,同時,在其核心運作的引擎正是我們日常中的微小慾望。很遺憾必須這麼說:針對垃圾的探究,最終也會讓我們看清自身慾望的樣貌。   零垃圾社會究竟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可行的,有賴於我們每一個人意識上的覺醒。 各界專家誠摯推薦   何昕家(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子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惠萍(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瑞賓(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塑膠廢料回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年24歲的黃靖羲(Jorch)是The Loops家居回收的創辦人,在4個月前推行了家居回收計劃﹐以將軍澳為試點,用家只要給月費,便每星期有人上門回收,再交給可靠的回收場。Jorch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源於他發現香港回收的問題,他說:「香港現在的回收行陷入一個很大的困境,一方面回收廠經常說不夠紙、塑膠﹐做不到他們的回收量,變相他們沒有收入去做到;但與此同時每日我們拋棄2,000噸塑膠廢料去堆填區。困境是一班市民很想把自己的東西送去回收,另一邊是回收商很想拿多點東西來回收,中間欠了一個渠道去完成這件事。」因此他在一年前辭去工作,花了一年時間去籌備創立The Loops家居回收,希望可以成為市民跟回收商中間的橋樑,以商業化的模式去營運,不須要再用義工的勞動去做回收。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26/AS2OP4IL5RGIDP7CLW3HHJ7ULM/

武肺襲全球,世人的生活模式改變了,香港人也不倖免,政府上月底開始實施晚六朝五禁堂食令,結果人人都要食外賣。禁令生效超過一個月,有環保團體估計,香港每日棄置5,000萬件即棄塑膠餐具,較之前每日平均數量增加超過一倍,再計一計,即是一個月產生15億件即棄餐具,簡直是環保災難。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26/BCEK3EBHIFFRFKY5Q5SQEZN5KU/

綠色和平的項目主任阿淳解釋,其實我們說可降解塑膠,是指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原意是最終可分解塑膠成二氧化炭、水和氧氣等等基本元素,但其實它們也要在非常特定的環境,例如溫度要達攝氏60至70度、濕度又要達50至60度的環境下,才可生物降解。市面上也有不少產品標榜水溶性膠袋,大部份產品使用了PVA物料(聚乙烯醇)再加上不同的添加劑,PVA並不是新物料,普遍用於藥丸膠囊及洗衣球包裝,只要用80度高溫熱水便能煮溶。「這個情況大家也可以想像,普通把這些產品棄置後,會被運送至堆填區,堆填區不能達至所需的溫度,亦不能達至所需的濕度。」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27/ZP6QDG755JDMTASPXPI6IHTAIY/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外賣 #家居垃圾 #回收 #塑膠 #可降解塑膠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不同廢塑膠回收再利用於3D列印材料之開發應用與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塑膠廢料回收的問題,作者洪嘉蓮 這樣論述:

塑膠具有質量輕、耐用且製造成本低之優點,被大量廣泛使用,雖增加生活之便利性,但產生之大量廢棄物與海洋污染問題嚴重,因此塑膠之減量及回收再利用更加重要。廢塑膠回收可依材質分為PET、HDPE、PVC、LDPE、PP及PS六大類外,其餘塑膠皆歸屬於第七類(Others),此類塑膠之回收處理管道較少,種類繁雜且複雜度高,往往被以混合方式焚化處理,不但造成焚化廠操作困難且浪費資源。因此本研究探討PLA、ABS、HIPS三種常見廢塑膠回收製成3D列印線材之方法,並測試不同列印控制參數(列印溫度、層厚度、填充形式、填充密度)對3D列印產品之影響,建立最佳3D列印操作條件,以及分析不同塑膠線材與3D列印產

品之材料特性。實驗結果指出,影響3D列印產品機械強度的主要因素為填充密度,其餘參數之影響程度依序為層厚度、列印溫度及填充形式,PLA線材之3D列印產品具有最大拉伸強度與彎曲強度,其次為ABS與HIPS。回收廢塑膠自製線材與市售線材之3D列印產品成分與品質無顯著差異,但PLA材質較容易因回收熱處理而產生化學結構變化,ABS及HIPS之熱穩定性較佳。研究結果顯示將廢塑膠回收再製為3D列印材料應具有可行性,可取代市售線材,創造塑膠回收再利用之高值化產品與多元應用途徑。

領先未來的變革設計:翻轉人類工作與生活框架,企業狂漲百倍價值的絕世設計

為了解決塑膠廢料回收的問題,作者StephanieMehta 這樣論述:

Fast Company美國權威商業媒體, 邀你見證經典品牌,用設計描繪未來! 價值30億IDEO設計心智圖,手稿首度公開! 蘋果股價增長近百倍的設計法則?獨一無二的關鍵細節! 外太空能看見的藝術品,如何利用公共裝置改變世界? 無限靈感的亞馬遜總部,3顆球體組成巨型熱帶雨林!     ★用設計影響力,打破商業語言陳規★   數位科技為商業與職場帶來騷動與變革,   而在當今經濟環境,設計儼然成為開拓業務的關鍵角色,   從時尚到建築、辦公室規劃、數位處理,   再到手作工藝,設計在所有業務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Fast Company的編輯重點,

  是關注技術創新、領導力、改變世界的想法、創造力與設計思維,   創刊至今,   都在向世人說明一件事:「設計能強化商業,使其變得更具競爭力、收益更高」。     本書梳理25年以來的龐大報導資料庫,   聚焦在將設計推向商界對話中心的人物、公司、潮流,   探討涵蓋矽谷科技、家庭生活、品牌行銷、城市開發、   零售業至公益設計等領域的設計影響力。例如:   ►Google極機密實驗大樓,開發提升人類體驗的應用裝置。   ►核技術打造的吹風機,用智能家電開啟智慧宅永續佈局。   ►星巴克商標的極秘密,為何後來僅留下海妖特寫鏡頭?   ►用設計翻

轉城市新風貌,創意又引人熱議的紐約高架公園。   ►重塑零售業,Nike用數位革命創造顧客黏著度。   ►普立茲克建築獎首位非裔建築師,改變文盲99%比例的家鄉。     ★矚目經典品牌,見證改變的設計事件★   若想了解設計是如何從根本改變、   如何讓商界與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那絕對不能錯過本書。   書中以全彩豐富照片回顧經典品牌的設計思考、溝通經驗與精彩作品,   收錄從蘋果、Airbnb、Google、特斯拉等全球最具創意的公司,   認識其中「以人為本」的品牌特色,如何在服務中精準掌握「人」的使用需求,   帶著你一窺設計案例的時空背景、歷史

目的至公共議題,以及啟發靈感的觀察洞見。     無論是商業領袖、設計教育工作者、產品設計人員,   本書都將帶你打破思考框架、提升產品設計的創作想像,是絕對必備的「創新設計經典聖經」!   本書特色     ◎精選77篇設計代表性案例、21篇創新大賞,詳述其時空背景與設計影響力。   ◎涵蓋矽谷科技、家庭生活、品牌行銷、城市開發、零售業至公益設計等領域,層面探討廣泛且深入淺出。   ◎幫助打破思考框架、提升產品設計的創作想像。   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總管/周育如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助理

教授/曾熙凱   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創辦人/楊振甫   中英雙語節目主持人/路怡珍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褚瑞基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   Logitech羅技電子亞太區設計總監/蘇俊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龔書章

塑膠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塑膠廢料回收的問題,作者賴瑩瑩 這樣論述:

塑膠的發明對於民眾的生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讓民眾的生活獲得了改善,然而塑膠產業的線性經濟模式,對資源使用及環境造成相當大的危害,國際間已思考如何以循環經濟的方式,儘可能將塑膠資源保留於經濟體系運作減少對環境的損害。本研究透過瞭解國內外塑膠資源循環發展與運作現況,並搜整我國循環經濟制度之推動情形,擇特定產業及塑膠材質,以物質流向分析方法,評估推動不同管理策略與工具使用(如禁用、限制使用、經濟誘因及自願性)後之實施成效,進而提出塑膠循環的發展模式。臺灣2020年塑膠資源進口量約為12.49 百萬公噸/年,加上回收使用之0.48 百萬公噸/年,則塑膠資源總共投入量為12.97 百萬公噸/年。經產

業活動後約78.12%出口,僅21.88%(約2.84 百萬公噸)在國內使用,從這也看出臺灣塑膠產業的興盛發展。研究中推估約1.18 百萬公噸是以塑膠產品存在於市場上或家庭中,1.66 百萬公噸排出量包含0.48 百萬公噸回收再利用及1.12 百萬公噸轉換為能源再利用,0.04 百萬公噸經分類後以塑膠廢料出口,僅0.02 百萬公噸進入掩埋場。研究中進一步以國內使用量、循環利用量及淘汰量進行多年期數據之觀察,可知塑膠國內使用量自於2012年有攀升後逐步下降、止跌回升再下降情形,惟長期觀察中可發現整體使用量呈下降趨勢。在回收量部分呈現持平,惟自2018年起有攀升之趨勢。在淘汰量部分有增加情形,「禁

用+限制使用」為整體使用量減少之重要管理工具。在民生(以零售量販業為例)及工業(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為例)面向盤查分析皆發現,原進行焚化處理之廢塑膠已逐年降低;可再利用比例提升。民生部分之整體塑膠量有下降之趨勢,惟在工業部分有增加之趨勢,應與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製造需求回流故產能增加有關。故以個別業別而言,在整體塑膠朝向減少使用或循環再生利用的的驅動下,經政府政策引導,即使僅有經濟誘因及自願性為主要政策工具,廢塑膠中可再利用比例逐年增加,以兩業別相比,特定零售量販業的增加幅度,有高於特定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之趨勢,顯見未來對於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在政策引導面向,可多加以構思。此外,本研究中以使用量、回

收量第一之PET及第二大之PP和PE進行相關政策推動前後回收量消長分析,隨著相關政策推動,整體之回收量2021年較2018年略微提升,於PET提升率約5%、PP/PE部分提升率約7%。本研究透過物質流向分析,提出未來應增加塑膠循環管理政策;也就歷年減量及回收之分析,探討政策有效性;從塑膠循環鏈結圖發現產業鏈結斷點,故據此提出如何連結建立循環模式的方式。在此同時,經由分析各相關利害關係人及其應負責任,透過法令強制方式、經濟工具等政策工具,進一步運用以建立可行之塑膠資源循環模式。分別以建立再生料添加模式及飲料杯循環使用模式進行探討分析,提出執行方式及問題後,建立添加模式或循環使用模式,並提出關鍵議

題或指標。前者為查驗驗證、標示揭露、經濟誘因及研擬指標;後者為扭轉民眾消費習慣、具經濟規模以降低使用成本及有效回收清潔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