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關行 空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報關行 空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柴澄麗寫的 國際運輸經營管理:理論與案例探討(2版) 和莊銘國,李淑茹的 國際貿易實務(隨書附贈考古題、輔助教材及演練篇習題解答)(6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 楊志強所指導 楊俊彥的 報關業從業人員成長型心態對組織效能之研究 (2020),提出報關行 空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成長心態、組織效能、大腦可塑性、結構方程模型、自主學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李為楨、王國樑所指導 江聖時的 台灣貨物通關自動化之歷史研究 (1985至1996年) (2020),提出因為有 通關自動化、海關、報關行、關貿網路、電子資料交換的重點而找出了 報關行 空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報關行 空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際運輸經營管理:理論與案例探討(2版)

為了解決報關行 空運的問題,作者柴澄麗 這樣論述:

  談到國際運輸,大多數的第一想法是海、陸、空再加上鐵路運輸等,但要如何透過陸海空、海空陸、鐵空海或陸鐵海運輸等的有效安排,以達到最具效率、縝密、快速且成本考量的經營管理,將是本書所要提供給讀者最主要的目的。   理論一定要伴隨著實務的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因此,作者在本書中除了提供理論的詮釋外,更將不同類型的個案予以佐證,其中除了海運進出口、空運進口、三角貿易的過程中,如何因應客戶的需求作換單的操作,以便為客戶量身規劃外,更進一步探討複合式運輸中,物流、運籌的經營模式。本書結合理論及作者多年教學與實務經驗,相信這些理論、個案對初學者、想進入這塊領域的工作者、已

在這個領域的工作者或教學的老師,都能有很大的幫助。  

報關業從業人員成長型心態對組織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報關行 空運的問題,作者楊俊彥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以結構方程模型探討成長型心態對組織性能的影響,期望證明成長型心態是提升組織效能的關鍵。研究對象以報關業從業人員為主,採用問卷調查方式立意抽樣150人,以變異數分析了解對象層級與教育程度在「成長型心態」、「組織效能」之差異情形,使用結構方程模式說明組織效能構面(協同作業/使命感/柔韌性)與成長型心態的關聯性與模型解釋力,並驗證假設模式與觀察資料之間的適配程度。研究結果顯示報關業從業人員具備偏向「成長型心態」,具有持平的「組織效能」的認知;「層級」越高具有較高「目標取向」的成長型心態;成長型心態與組織效能模型是個配適良好的模型,其中「協同合作」對影響組織效能的關聯性最強;報關業從業人員

的成長型心態與組織效能無顯著正向關係。研究發現成長型心態對組織效能有正向影響僅有15.8%的解釋力,這項研究還是傳達了一個重要而充滿希望的訊息:鼓勵成人透過教育掌握大腦可塑性特質與成長型心態,將有助面對挑戰並在困難時堅持下去。對中小型弱勢的組織而言,仍是一個經濟有效的教育方案。

國際貿易實務(隨書附贈考古題、輔助教材及演練篇習題解答)(6版)

為了解決報關行 空運的問題,作者莊銘國,李淑茹 這樣論述:

  獨創三段式教學   本書以獨特的三段式組合,破除一般人對國貿實務的枯燥想像!   引領讀者在趣味、踏實的學習氛圍中,深入掌握國貿實務的運用。   演練篇:理論基礎打底非難事!   操練篇:學生實作紀錄,身歷其境相互學習!   教練篇:企業家經驗分享,輕鬆掌握實務運用要領!   隨書附贈考古題及補充教材光碟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有如「臨床醫學」之於醫學科系,要能著重實際的體驗,否則徒背若干名詞及原理原則。若面臨現場狀況,才知書到用時方恨少!   作者以執教多年的經驗,採用Learning by doing的手法達到學習實務的效果;並透過Case study的

方式,從基本的貿易準備著手,如樣本準備、目錄設計、貿易談判、各項文件製作、押匯及結匯等實務流程,身歷其境親自操作與互相觀摩集結成本書的第二部分操練篇。實為國內學術界的創舉,不僅打破一般讀者對國貿實務枯燥的印象,更能引領讀者熟悉理論與實務操作,使學習更為深入、有趣。  

台灣貨物通關自動化之歷史研究 (1985至1996年)

為了解決報關行 空運的問題,作者江聖時 這樣論述:

本研究是以台灣貨物通關自動化之歷史研究(1985至1996年)為研究主題。 應可分為五個時期:1.報關自動化倡導時期(1985-1988.07),台灣海關內部積極研究自動化項目,1985年海關資訊管理中心主任,開始倡導報關自動化。11月,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 (經革會)貿易組分組會議,通過。台灣成立空運報關自動化推動小組,以發表的可行性研究為藍本,研擬完成了初期連線計畫。2.通關自動化經費申請時期(1988.07-1990.06),1989年7月28日財政部部長,爭取通關自動化二十億元經費預算,獲行政院支持。3.空運自動化建置時期(1990.06-1992.11),1990年11月9日成立

「財政部貨物通關自動化規劃推行小組」,負責規劃與推行。1990年12月27日,財政部正式成立通自小組。4.海運自動化建置時期(1992.11-1994.11),1992年11月9日首先在台北關稅局和基隆關稅局實施空運貨物通關自動化,已實現EDI方式,網上運作成功。5.關貿網路公司成立時期(1994.11-1996.09)。1996年7月1日通自小組民營化,成立關貿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9月6日關貿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台灣的貨物通關自動化,是海關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不僅在二年內完成空運自動化,二年內完成海運自動化,又促成了關貿網路民營化,對台灣的通訊網路,開啟了各項網路自動化的應用

,間接促進了台灣高科技的黃金十年,報關行也因此積極地轉型蛻變,至今受益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