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台 訊號 App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基地台 訊號 App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顏春煌寫的 行動與無線通訊(經典第七版) 和井上伸雄的 全彩圖解通信原理:每天都在用的網際網路、行動通信,你了解多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爆肝APP分享]瞭解你週遭WIFI的干擾程度--WIFI分析儀也說明:簡單明瞭的小程式,一秒上手Android APP--Wifi分析儀常常覺得網路訊號卡卡,或是藍牙會斷訊嗎? 一個簡單的小程式(目前只有android版),可以幫助你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碁峰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蘇德仁所指導 洪忠緯的 提升無線網路於室內功率之研究 (2021),提出基地台 訊號 App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無線網路、電磁波、全向性天線、金屬反射、功率。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法律學系 范姜真媺所指導 陳秀菁的 個人位置資料之研究-日本法為借鏡 (2021),提出因為有 位置資料、隱私權、個人資料保護法、個人情報保護法、行動定位服務、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地台 訊號 App的解答。

最後網站WifiInfoView 2.77 免安裝中文版- 偵測無線網路訊號強度的軟體則補充:無線網路基地台訊號強度偵測軟體- WifiInfoView,能夠偵測周遭的無線網路基地台相關資訊,包括SSID、MAC位址、訊號類型、訊號強度、頻率、頻道、製造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地台 訊號 App,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行動與無線通訊(經典第七版)

為了解決基地台 訊號 App的問題,作者顏春煌 這樣論述:

  國內行動與無線通訊(Mobile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長銷經典書籍!   完全針對行動與無線通訊主題所設計,廣泛且精要地探討相關內容,並結合最新應用與技術資訊。   最新第七版改版重點:   ■擴充行動無線通訊世代有關於5G與6G的介紹,闡述設計上的考量。   ■新增無線通訊的應用實例,包括星鏈(SpaceX)、Uber叫車、物聯網、行動支付、無人超市與智慧城市等。   ■更新有關於無線區域網路(WLAN)協定的介紹,涵蓋Wi-Fi6與IEEE 802.11ax。   ■因應行動支付的趨勢,擴充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介紹。 本書

特色   ■解開電磁波的迷思:無線通訊帶來的方便是大家所喜愛的,但是電磁波的生物效應卻也是眾人的隱憂,所以建立正確的認知是很重要的。   ■通訊的原理:詳細介紹訊號(signal)、調變(modulation)與多重存取(multiple access)技術有詳細的介紹,樹立通訊原理的專業背景。   ■認識無線通訊的術語:行動與無線通訊裡的專業術語多而分岐,像1G、2G、3G、4G、5G與6G代表什麼?合作式通訊與中繼技術有什麼用途?什麼是無線寬頻(WiBB,Wireless Broadband)上網?書中都有清楚的解說。   ■了解無線通訊的環境:生活環境中,經常看得到天線;但是我們

可能很少去注意。本書提供基地台、無線基地台與天線塔台等無線通訊設施的圖片與解說,以及無線通訊改良工程的介紹,引導了解這些生活中的鄰居。   ■行動與無線通訊的應用:您可能常會聽到,但卻不一定了解,本書介紹相關應用與開發技術,如SMS、MMS、MVPN、公眾無線區域網路(Public Wireless LAN) 、WiMAX、LTE、NFC、RFID、行動定位與行動商務等主題。   ■行動與無線通訊的資安問題:闡述KRACK對於WPA2安全協定的威脅。深入說明行動化安全防護的問題,如:BOYD、CYOD與COPE的使用導入模式,以及MDM與MAM等行動載具的安全管理機制。   ■行動與無線

通訊的相關技術、環境以及應用開發:大家一定都聽過APP,或是雲端服務,這些新發展都跟行動與無線通訊技術有關。   ■書前提供課本導讀,可以在正式學習前,就有全盤的概念及學習方向;而書末則附有完整索引及無線通訊辭典,方便快速查詢專有名詞、術語與概念。   ■內文適時補充相關知識、新訊與思考活動,能增加學習廣度;而章末另附常見問答集及自我評量,可供分組互動或進行練習。  

基地台 訊號 App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個明明應該要精準的細胞簡訊,結果發到一百一十萬封,是演算法有錯,還是主事者不想用大數據分類,結果搞到各種數據彼此衝突這真的是大數據防疫嗎?

全國恐慌之後又要甩鍋給地方了說是地方的漏洞了,說好的防疫優先不要鬥爭呢?你有研發出蟲洞讓病毒直接從雙北出現,你要說啊,國門放進來還不是中央的責任難道是蟲洞的責任?簡訊亂發難道也是地方的責任?

8月13號到9月2號這一群機師
跟他們的密切接觸者
在台灣留下來的軌跡
我跟你講就是確定是一個
確定是Delta病毒
那所以有一個問題在這樣子的狀況之下
廣發了110萬通細胞簡訊
我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還有去年吧
高虹安好像討論過細胞簡訊對隱私權
還有通保法之間到底有沒有扞格之處
到底有沒有侵犯人民隱私之處
妳那個時候的討論是針對什麼地方
那時候是敦睦艦隊吧我記得
不只還有鑽石公主號
對 因為他們下來之後其實他就是有接觸
然後因為後來陳其邁有把它寫成一篇論文
他就說有用了62萬人的基地台定位
那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完全是用了特別條款
反正就是最高上限指揮官可以做任何處置
就是侵犯人權我們坦白講
對他等於是說要去存取到這些資訊
那當然後來其實他們也出來講說
那個基地台的定位並不是很精確說
一定是定到他本人的一些行為等等的
就是說有經過基地台才會被搜到這個訊號
但是它還是代表著是你一個行為的足跡
我自己也收到那個簡訊
真的假的妳為什麼收到簡訊
我後來去了解了一下
是因為我在8月24號的時候
有代表郭董去桃園機場的醫院
就是我們那邊有一個聯新醫院
去那邊捐防疫物資
我那時候到的是一航廈
好像那個機師在那一天好像是出現在二航廈
所以反正是因為這樣的關係
所以我的就是可能也被基地台的定位掃到
但是我覺得很奇怪的一點是說
其實110萬人這個簡訊真的有點妙
是因為其實我們都有掃實聯制
所以其實按理來講的話
其實實聯制如果是有實聯制的話
你應該是用實聯制的資訊去推
你怎麼會是用基地台去推這件事情
所以這有點怪因為變成是說好像
你本應該是要做精準疫調
結果變成是要用基地台去一個很擴大
而且重點是蔡英文總統還出來跟大家講說
有收到簡訊的人不要恐慌
如果是其他一般的民眾他們收到簡訊的時候
一定會擔憂
所以他們一定會想要去做篩檢
那這種時候就變成是你的全台灣
是不是有辦法去收納這麼多人
突然要去篩檢的這件事情
還是說去的地方又會造成一個群聚
但我先幫大家解釋一下
因為所謂的細胞簡訊
是當初我們在鑽石公主號
然後在這個過去
好幾次在沒有完整資料的時候所發的
因為細胞簡訊是一個未經同意
直接強行跟電信公司收取你的手機足跡的一種方式
所以第一個
它有沒有侵犯隱私權 有
第二個它用的是太上條款
就是有緊急需要的時候
由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下令侵犯人權
也就是這個東西基本上調閱它是違反通保法
違反個人隱私法
幾乎是你知道的所有關於電信資料的保護都違背
但是為了防疫需要
就硬是把它拉出來
剛剛虹安講的意思是
你都侵犯人權了你都違反通保法了
你都違反個資法了
你調出來的資訊怎麼會是110萬人
3個確診機師可以接觸到110萬人
你以為他們選總統
我覺得是真的不知道說他到底是怎麼樣
去決定撈出這110萬
你是說反正我就是多匡一點
就是寧可錯殺也不要放過之類的想法嗎
但是我覺得他今天用這樣的方式去描述一段
他就跟你講8月13號到9月2號
他也告訴你說你有可能是
真的跟確診者有接觸到
還是你只是有在那個空間有可能碰到
我跟你講這個論述都超不精準的
就是你110萬出來之後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你起碼要告訴我說
你今天這個case是因為8月24號
那我對於我的情況會比較了解
或者是說我今天有掃實聯制
那你110萬你是從基地台抓出來的
那你難道不能夠再跟實聯制這些
我們每天掃的那個辛苦的實聯制
你不能再跟它交叉比對一下再跟我說
我是因為哪一個時間點所以有這個問題
你就丟了一個簡訊來讓大家莫名其妙的
這個之所以說不負責任
是新加坡用的技術TraceTogether用的是藍芽
比較接近我們那個 社交距離APP
對社交距離APP 它用的也是藍芽
所以新加坡 剛剛這個網友有講他說
你可以從TraceTogether裡面
找到你過去兩星期所有的精準定位
跟你注射疫苗的接種狀況
我們坦白講這個東西google map就做的到啊
你如果開你的定位
你其實到哪裡去google map都有登錄
那為什麼今天我們的細胞簡訊
照說可以很精準卻沒有精準的篩選之後
就狂發110萬封
這個東西的科學根據到底在哪
你之前是不是笑過對岸說Delta病毒
回追七天你笑他不科學
結果你現在做的作法
8月13號到9月2號應該...
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
這也太誇張了
等等你列了20天的時間
中間我只要跟他接近這個還不是用藍芽
就是我在基地台handshake
而且會到110萬看起來是沒有管那一天的小時
他那一天一定就是24小時之內我跟你重疊
距離算接近我就發
寧可全面錯殺也不要放過
那你說你今天讓全國110萬人覺得擔心害怕
懷疑他女友到底到哪裡去了
這個難道沒有社會成本嗎
你今天為了防疫不能夠再多篩一下
應該這樣講你沒有辦法用手機的細胞簡訊的話
你就要用實聯制嘛
實聯制是有時間然後店的位置
然後當然有進去的時間
出來就可能只能擲筊
或者是看他下一次掃實聯制是什麼地方
可是我這樣講你今天兩個系統都培養
為什麼不能交叉比對咧
你今天又不交叉比對你就隨便亂發
我們光這樣講110萬封簡訊要花多少錢
而且大家還乖乖的每天給你拍實聯制
在那邊掃實聯制的時候結果卻撈不出來
我覺得這整個過程就是
如果說你今天就是花了這些錢
然後build up一個實聯制的系統
然後你到真正要用的時候
卻還是用基地台定位
那我就真的不知道實聯制大家掃那麼辛酸
又花那麼多錢幾個億的到底在做什麼
現在的問題就是
現在機師的這件事情有沒有實際用到實聯制
其實沒有
機師去其他的地方有沒有掃實聯制
那如果有掃的話那你每一個空間
每一個unit你都可以抓出一群人
那你再拿這群人去跟他比對
而不是發110萬份簡訊
我現在不是要拿gps
直接去跟每一個單位的location去比對
我現在是拿機師的gps
去跟他自己的實聯制去做比對
你就會有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
每一個的地方你就可以拉的出來了
我不知道啦也許對他們來說真的很困難
或者是追求時效性他必須要趕快去做
所以他後面所有的處理都不做
就直接110萬撒出去
我不知道但是就我來講
我覺得既然實聯制有更精準的足跡的資訊
而且是大家比較願意去提供的資訊
那你為什麼不去使用實聯制的資訊
去比對這個東西呢
我這樣講政府施政不可能百分之百沒有疏漏
但是你明明知道有疏漏
你卻不把它補好
那你還一邊跟人家吹
我跟你講實聯制這個東西呢
我早就知道是一個妥協的狀況
你臨時要開發出這種實聯制來的確很困難
當然不周全
但是你不要開發出一個漏洞百出的系統之後
跟大家講說都是唐鳳
唐鳳好棒唐鳳是天才
唐鳳開發這個東西無懈可擊
我就問一句啊現在你能不能從裡面撈出來
靠實聯制確認這些機師去過哪些地方
幾點幾分進門
有沒有人在這個數字平台上跟他重疊
而不是只發細胞簡訊
你細胞簡訊一發出來表示你沒有別的方法了
而且還發了一個很粗陋沒有篩過的110萬份
我覺得這個對理工科的人來講我沒辦法想像

提升無線網路於室內功率之研究

為了解決基地台 訊號 App的問題,作者洪忠緯 這樣論述:

近幾年,3C產品的功能神速進步以及對生活上帶來許多便利,雲端的大數據及類神經網路或是AI運算才是此成就的因素,然而這些運算數據都需要靠電電磁波與3C產品互傳,家用無線網路分享器與戶外用的大型基地台就是扮演這訊號連結的重要角色。 然而電磁波功率會因為自然的物理現象,造成訊號被障礙物抵消或是折射,如建築物或是牆壁甚至金屬鐵門窗,導致分享器的全向性天線發射訊號不能夠穩定輸出,接收用的3C產品數據處理上產生延遲停頓,甚至誤動作。 本論文的實驗目的,是利用生活中容易取得的金屬,將放在牆腳上的分享器,把部分被牆壁抵消之功率訊號,利用金屬能導電之原理,將訊號有效的產生反射作用,再與主訊號合併,讓接收用

的3C產品,能獲得更穩定電磁波訊號,增加數據處理的穩定度。 也因為銅金屬反射,能使電磁波增加5~15dbm,減少多餘供電用放大電路,使得再使用上能將訊號強度適度優化,增加使用穩定度,並降低額外的成本。

全彩圖解通信原理:每天都在用的網際網路、行動通信,你了解多少?

為了解決基地台 訊號 App的問題,作者井上伸雄 這樣論述:

二十一世紀人人都該具備的資訊科學常識 詳細易懂的文字解說+全彩視覺化圖表 帶你從軟體到硬體、從裡到外、從過去到未來 全面理解現代全球通信系統的運作機制   高速寬頻網路、智慧行動通信、WiFi、光纖、雲端、4G LTE……   這些構築全球現代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   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演變至今,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人類為了克服時間與距離聯絡彼此,從書信到電報、電話、一直到現今的網路時代,通信技術的演進讓許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大大改變了人類世界。到底現今讓智慧型手機、Google、Facebook、LINE得以存在的網際網路、行動通信,是以怎樣的機制在運作?人類的通信能力又

是怎麼從純文字、聲音進化到能傳輸大量多媒體的系統?   本書是最適合初學者理解通信系統的入門書,使用全彩圖解及簡單清楚的文字說明,將技術解釋得淺顯易懂,讓讀者能夠全面了解通信系統運作的原理,包括傳統電話與網路的不同、網路採用的架構與技術、寬頻、光纖、WIFI等的原理、手機與智慧手機如何使用電波通信、重要性與日俱增的「WLAN」(無線區域網路)的架構與技術等。   不論你是希望獲得相關知識的學生,或是對此領域感到好奇想深入了解,本書從基礎知識的介紹到最新科技的演進,由淺入深,帶你全面了解現代全球通信系統運作的原理,快速而紮實地掌握全面脈絡!   本書將告訴你──   人類社會是怎麼在兩百

年間從電報、電話一路進步到寬頻網路時代的?   頻寬、位元、封包通訊、路由器、網址、IP、雲端……這些網路名詞代表的是怎樣的技術?   Email是怎麼運作的?大災難發生時,為什麼應該發Email而不是先打電話?   數位信號是怎麼透過「光」、「電」傳送的?光經過光纖的時候不會外洩嗎?   從手機進化到智慧型手機,它們的運作原理是什麼?3G、3.5G、3.9G、4G……有什麼不同?   無線區域網路/WiFi是怎麼在空氣中傳輸信號的?藍芽又是怎麼運作?   ……   進入數位時代,這些知識不只專業人士需要知道,更是人人該有的常識。   本書是最好的入門,帶你進入肉眼看不見卻無所不在、廣闊又神

奇的通信世界! 專業推薦   楊家驤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井上伸雄   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院電氣工學系,於電電公社(現為NTT)進行數位傳輸、數位網路研發工作,同時為多摩大學榮譽教授。主要著作眾多,有《通訊基礎》、《電波基礎》、《通訊技術總論》、《IP網路架構》、《通訊&網路基礎辭典》、《最新通訊常識》、《通訊架構》、《多媒體通訊》等。 譯者簡介 李漢庭   一九七九年生,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電機系,自學日文小成。二〇〇三年進入專利事務所開始從事翻譯工作,二〇〇六年底開始從事書本翻譯。領域從電機專利文件乃至於小常識、生活醫學、科技等等的中日對譯,樂於在工作中

吸收新知識。目前嚐試將觸角延伸到特殊造型與影像創作,有各方面之作品。往後仍希望能接觸更多領域,增加知識廣度,同時磨練文筆。作品有《這樣讀出你的最高分》《來自新世界》《台上台下都吸引人的說話整理術》等書。 審訂者簡介 賴以威   師大附中、台大電機博士,目前任教於長庚大學。《聯合報》〈閱讀數學〉、《國語日報》〈123數學真好玩〉、《潮人物》〈算式的日常〉專欄作家。作品亦散見於《泛科學》、《Cheers快樂工作人》、《今周刊》等各大媒體。信奉數學大師約翰.馮.諾伊曼的名言:「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著有《超展開數學教室》(臉譜出版)、散文集《再見,爸爸》(時報出版),譯有《平面國》。歡迎加入個人臉書,請搜尋「賴以威」。 前言 第1章 從電話到網際網路 1 各種資訊媒體 2 「位元」是什麼? 3 數位信號如何傳輸? 4 數位信號傳輸速度有多快? 5 高速通信和寬頻通信意思相同? 6 電話和資料通信哪裡不同? 7 網際網路所使用的封包通信是什麼? 8 電話網路與網際網路哪裡不同? 9 封包通信的優點在哪裡? 10 為什麼封包通信延遲時間比較長? 11 沒傳送

到的封包怎麼了? 12 電話也能使用封包傳輸? 13 什麼是全力傳送(Best Effort)? 14 網際網路連接小規模網路 15 怎麼用網際網路傳送電子郵件? 16 網路搜尋的架構是什麼? 17 為什麼發生災難的時候,電子郵件比電話更容易取得聯絡? 18 雲端是什麼? 19 網際網路和IP網路哪裡不同? 20 往後電話將轉為IP電話 21 使用網際網路的Skype電話架構 22 加密通信的架構是什麼? Column 國際漫遊是什麼? 第2章 現在是寬頻通信時代 1 怎樣才算寬頻? 2 為什麼要用光來通信? 3 如何將電氣訊號轉為光? 4 光經過光纖不會外洩嗎? 5 光纖傳輸使用哪種顏色的

光? 6 光的分波多工是什麼意思? 7 LAN:辦公室裡的網路 8 MAC位址和IP位址哪裡不同? 9 100BASE-TX代表什麼意思? 10 如何在家中使用寬頻通信 11 ADSL為什麼只有下行比較快? 12 CATV如何連接網際網路? 13 FTTH:光纖到府 14 FTTH三合一是什麼意思? 15 PLC:利用家用電力線的通信方式 Column 智慧型手機的免費通訊APP「LINE」 第3章 不斷進化的手機 1 手機使用電波 2 手機適用怎樣的電波頻率? 3 手機使用哪些電波頻率? 4 何謂白金頻帶? 5 手機如何區分頻道? 6 手機的通信範圍(cell)是什麼? 7 通信範圍大概多

大? 8 基地台的天線為什麼有三支? 9 手機的3G、4G代表什麼? 10 PHS和手機哪裡不同? 11 手機與智慧型手機哪裡不同? 12 智慧型手機使用的電波 13 智慧型手機同時具備電話與資料傳輸功能 14 為什麼手機到哪裡都能通? 15 手機與智慧型手機的網路連結 16 手機如何傳送簡訊 17 如何確認目前位置? 18 緊急地震快報如何傳輸? 19 如何實現高速資料傳輸 20 MIMO:使用兩支以上的天線來加快速度 21 3G手機的W-CDMA與CDMA2000有何不同? 22 3.5G手機:HSDPA與HSPA 23 以超高速通信為賣點的3.9G手機LTE 24 4G手機會是什麼樣子?

25 WiMAX與手機有何不同? Column iPhone 5c/5s與LTE 第4章 WLAN(無線區域網路)的世界無限寬廣 1 何謂WLAN(無線區域網路) 2 WLAN與WiFi意思相同? 3 WLAN如何傳輸信號? 4 WLAN使用什麼頻率的電波? 5 IEEE802.11代表什麼? 6 從IEEE802.11g演變為更快速的11n 7 目前最快的WLAN是什麼? 8 為什麼WLAN比手機更快? 9 最大傳輸速度是什麼意思? 10 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什麼要使用WLAN? 11 行動WiFi路由器與網路分享 12 藍芽的架構 參考文獻 索引 前言      人類組成社會,社

會生活除了食衣住行之外,溝通也不可或缺;人類可以使用口與耳或肢體動作來交流意見,但若雙方相隔甚遠,看不見也聽不到,就需要利用其他的溝通工具與方法。      古人用過狼煙(視覺通訊)和鼓聲(聲音通訊)等手段,但它們的傳達距離較短,能傳送的資訊量也不多,其他還有快馬傳書、飛毛腿傳書的方法,不過花費時間較長,能傳遞訊息的距離也有限制。      通信的歷史一路走來,就是在克服時間與距離,並且增加可傳輸的資訊量。      如今人類發明利用電來傳輸資訊的方法,一眨眼就能將訊息傳遞到地球另一端,總算開拓了一條克服時間與距離的康莊大道;但就算使用電氣技術,可傳輸的資訊量依然受到技術與成本的限制。   

  光通信,則打破了這層障礙,使用光來取代電,用光纖傳輸光信號,大大增加了資訊傳輸量。      人類在十九世紀前葉開始利用電來通訊,剛開始的技術稱為電報,在海底鋪設電纜,即使相隔大洋,大陸之間依然能夠瞬間通訊,大英帝國就因為支配了海底電纜,才能支配七大洋。      十九世紀是電報時代,二十世紀則是電話時代,由於對話是人類溝通的基礎,電話讓相隔兩地的兩人可以對話,稱得上是劃時代的發明;有了電話,全世界的人類都能互相交談,也大大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範圍。      二十一世紀則是網路時代、行動通信時代,傳輸資訊也從純文字進展到聲音,現在甚至還加入資料、影像而成為多媒體訊息,這都多虧了通信系統的進步

。      本書第一章主要將解釋傳統電話與網路的不同,說明為人類帶來方便的網路,究竟採用了哪些架構與技術。      第二章說明近年來需求量大增的寬頻通信,是以何種方法實現。      第三章說明近代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機、智慧型手機,是如何使用電波通信。      最後,第四章將說明重要性與日俱增的無線網路,含有什麼樣的架構與技術。      本書是通信相關知識的入門書,因此在寫作時,特別將複雜的技術和原理解釋得淺顯易懂。人們常說通信不好懂,但我希望大家都能理解這肉眼看不見的通信系統,因此避開了困難的技術細節,使用插圖與簡單清楚的文字來說明。      若讀者能透過本書,對我們日常所使用的

通信設備及背後原理產生些許興趣,就是我莫大的榮幸。      井上伸雄2013年10月 第1章 從電話到網際網路「位元」是什麼?現代通信幾乎都是數位通信,電腦信號一開始就是數位,而現在連電話網路都會把類比聲音轉換為數位信號來傳送,電視影像也一樣要轉成數位。 數位信號是由1 與0 兩種數字組合而成,以文字來說,英文字母「A」就是「1000001」,漢字的「東」是「0100010101101100」(圖1),每個1 或0 的數字就是一個位元(bit),位元就是資訊量的單位,所以字母「A」有7 位元,漢字「東」有16 位元的資訊量。日文有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字數比英文字母和數字要多,所以用1

與0 來排列組合日文,需要比英文更多的1 與0,也就是更多位元。 影像的表現方法又比文字更複雜,比方說最近的數位相機動輒千萬像素,假設將整個畫面分成圖2(a)那樣的許多小點,那麼整個畫面裡就有一千萬個像素。彩色影像的每個像素被分為紅(R)、綠(G)、藍(B)三原色來記錄,每個顏色的亮度都以8 位元(28=256 階)來表示,所以一個像素就有3×8 位元= 24 位元,一千萬像素就有一千萬×24 位元= 2 億4000 萬位元,也就是240M 位元(M:Mega,代表百萬)。 像電視這種動態影片的資訊量就更大,高畫質電視(High De¬nition Television, HDTV)的畫面大

約有207萬像素,如果每個像素都有24 位元,單一畫面就有50M 位元,而且電視影像每秒要傳輸三十張靜態圖片才能展現動態(圖3),所以每秒的資訊量就達到1.5G 位元(G:Giga,代表十億)。 我們也可以用位元組(byte)來代替位元,一個位元組等於8 位元,通常以數位信號傳輸資訊的時候,會以八位元為單位來分割,所以位元組比位元好用。以前面的數位相機照片來說,240M 位元的資訊量等於30M 位元組,數位高畫質電視1.5G 的資訊量大約等於187M位元組,而電腦記憶體與硬碟等儲存媒體的容量,也通常使用位元組來表示。 資訊的位元(位元組)愈多,就要花愈多時間來傳輸,而且又需要更大容量(位元組)

的記憶體、硬碟、CD 或DVD 等記憶媒體來儲存,經濟效益不好,所以人類發明了數位壓縮,僅保留重要的部分,藉此減少資料量。數位壓縮對資訊量龐大的影像、聲音來說相當有效,以數位相機的照片來說,使用JPEG 壓縮法可以將資訊量壓縮到1M 位元組左右,而電視影像的資訊量更可以用視訊編碼標準程式(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MPEG)的壓縮技術壓縮到數十分之一,甚至數百分之一。

個人位置資料之研究-日本法為借鏡

為了解決基地台 訊號 App的問題,作者陳秀菁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探討位置資料所涉權利保護及其法規範。隨著無線通訊的蓬勃發展,智慧型手機進入興盛時期,結合行動通訊與數位生活,早已成為現代生活之常態,更是人類科技生活中不可或缺之裝置。爾後科技服務不斷推陳出新,其中更是以位置資料之相關應用受到公務機關、非公務機關以及民眾之重視,此應用可藉由通訊裝置之使用者端末訊息來確認定位,主動提供需要資訊或是相關服務,不僅讓公務機關推行政策或是非公務機關產品行銷成本更加低廉且有效率。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位置資料越來越被廣泛使用後,其所帶來風險也越來越大。倘若將利用之位置資料加以蒐集比對後即可側寫(profiling)出特定使用者生活空間及時間之略圖,進而勾勒出

使用者之生活習慣、興趣及思想等,將會對於民眾隱私權造成莫大之衝擊。因此,各國也注意到此一隱憂並逐漸採取管制手段加以規範,如:歐盟之GDPR以及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已先後將「位置資料」規範於個人資料保護之範圍。反觀我國,對於位置資料之討論微乎其微,更無相對應之定義,若以目前法制是否足以因應當前多樣科技服務狀態下之個人即時監控之疑慮,亦容有討論空間。故本文欲從此論點出發,聚焦於位置資料之使用與權利保護,檢視目前法制之規範,並進一步探討公務機關與非公務機關因應COVID-19之疫情肆虐,利用位置資料防止疫情擴散之相關政策,如:健保卡串連旅遊史、電子圍籬、簡訊實聯制、公布確診者足跡等之適法性及適當性探討

。最後,透過分析日本法制以審視我國現行相關法律之不足,提出相應之建議規範,期盼能對此問題貢獻棉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