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概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地理學概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大興寫的 文學地理學概論 和大衛.狄連尼的 領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人文地理概論|二手書交易資訊- TAAZE 讀冊生活也說明:【二手徵求好處多】|人文地理概論. 15二手徵求. Paul Cloke、Philip Crang、Mark Goodwin .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789577322531.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印書館 和群學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羅柳墀、洪富峰所指導 陳仁德的 大鵬灣風景區遊憩魅力分析與發展策略 (2020),提出地理學概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美學、景觀美質評估、魅力工學、景觀偏好、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蔡榮婷所指導 李春穎的 唐代運河詩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運河、汴河、運河詩、漕運、隋煬帝的重點而找出了 地理學概論的解答。

最後網站[閒聊] 給想念地理系的學弟妹們- [PPT 短網址/ 文章閱讀(BBS版)]則補充:... 自然地理學通論/計算機概論與程式設計/普通地質學/經濟學一/微積分/ 人文地理學通論/地圖學/ 大二 地形學/氣候學/地理資訊系統概論/環境水文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地理學概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文學地理學概論

為了解決地理學概論的問題,作者曾大興 這樣論述:

全書圍繞「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這一核心觀點展開,先論述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定位、知識體系和理論、實踐意義,接着論述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然后依次論述文學家的地理分布、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文學的擴散與接受、文學景觀、文學區、文學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文學地理學批評等,既層層深入,又前后照應。思路非常清晰,結構非常嚴謹,附錄為「文學地理學研究小史」,涵蓋古今中外,有述有評,視野開闊。曾大興,1958年生,湖北赤壁人,文學博士。現為廣州大學中文系教授、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廣州市文

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主要從事文學地理學、詞學與廣府文化研究,先后主持並獨立完成三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主要著作有《文學地理學研究》、《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氣候、物候與文學——以文學家生命意識為路徑》、《柳永和他的詞》、《詞學的星空》、《20世紀詞學名家研究》、《古今流行歌曲研究》、《優婚與天才》等。 第一章 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定位第一節 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第二節 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定位第三節 文學地理學的知識體系第四節 文學地理學的意義第二章 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第一節 自然環境對文學的影響第二節 人文環境對文學的影響第三節 地理環境影響文學的關鍵要素第

四節 地理環境影響文學的途徑與機制第三章 文學家的地理分布第一節 文學家的籍貫、祖籍、郡望和客籍第二節 文學家的靜態分布第三節 文學家的動態分布第四節 靜態分布與動態分布的意義比較第四章 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第一節 地域、區域與空間第二節 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要素第三節 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建構第五章 文學擴散與接受第一節 文學源地的價值及其背景第二節 文學擴散的兩個主要類型第三節 文學擴散的三個效應第四節 文學擴散與地理環境第五節 文學接受的地域差異第六章 文學景觀第一節 景觀與文化景觀第二節 文學景觀的定義、類型與識別標准第三節 文學景觀的意義第四節 文學景觀的價值第七章 文學區第一節 文學區的

定義與特征第二節 文學區的三種類型第三節 文學區的划分依據第四節 中國境內主要形式文學區第八章 文學地理學研究方法第一節 系地法第二節 現地研究法第三節 空間分析法第四節 區域分異法第五節 區域比較法第六節 地理意象研究法第九章 文學地理學批評第一節 文學地理學批評的性質第二節 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基本原則第三節 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基本步驟附錄 文學地理學學術史略引用文獻

大鵬灣風景區遊憩魅力分析與發展策略

為了解決地理學概論的問題,作者陳仁德 這樣論述:

大鵬灣為臺灣西南沿海最大的囊狀潟湖,於1992年經交通部觀光局評定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並於1997年正式成立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並以大鵬灣為開發主體的風景區,2000年併入小琉球風景區。大鵬灣觀光資源豐富,但成立二十餘年,歷經投注各項開發建設後,遊客人數始終無法明顯增長,相較於其他國家風景區觀光客人數明顯落後。本研究動機基於此原因,試圖分析大鵬灣環境景觀魅力所在,並以提出相應的策略供開發管理單位參酌為目的。本研究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魅力因子分析,以評價構造法透過深入訪談十位對地方事務高涉入的在地人士深度訪談,歸納各項魅力因子,轉化成問卷題項並對外來遊客進行問卷調查,共成功訪問到285

名遊客。魅力因子經歸納萃取出建築外觀、環境美感、交通便利、機能需求及遊憩價值等五大構面及24項魅力因子具體事項,並交叉比對一般及專業背景之遊客具顯著性之具體魅力因子,計有環境裝置的視覺美感、園區愉悅的聽覺感受、優質的遊憩親水空間、洋溢藝術感的海洋元素、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分布充足的停車空間、交通運輸與接駁可及性便利、符合人體工學之設施及令人親切感與感動服務態度等九項。第二階段為景觀偏好調查,根據色彩理論及碎形理論進行美質評估,分析景觀點位照片色彩屬性、色彩意象及色彩複雜度,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各景觀點之意象評值,分別以十組色彩意象詞彙做為調查選項,驗證不同景觀色彩組成對色彩意象有顯著正向影響。研

究結果顯示高明度與高彩度之黃藍色、偏綠色系,對於大鵬灣的景觀產生明亮、清新、新鮮與清涼等意象比較顯著。分析景觀點之色彩複雜度對景觀偏好之影響驗證不同景觀複雜度對景觀偏好有顯著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碎形維度與景觀偏好為顯著負相關,當景觀照片之複雜情形,即其碎形維度值越高時,景觀複雜度越高。分析景觀美質之水視率及綠視率與各項感知因子之關係曲線,結果顯示水視率與生動性及自然性呈現較高之正相關,與封閉性呈現負相關;綠視率與自然性高相關,與生動性、和諧性負相關。從景觀魅力因子訪談,歸納出魅力要項及景觀偏好色彩調查成果,經社會網絡中心性分析,連結關係項次由多到寡的景觀點排序依次前五名:青洲濱海遊憩區、濱灣公

園、國際休閒特區、落日灣、鵬灣跨海大橋,代表遊客偏好的景觀點與魅力因子之間的緊密關聯程度。第三階段針對大鵬灣現有發展觀光之環境資源,內外部因素與正負面要素以SWOT分析其優勢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輻輳地帶、交通運輸、產業興盛及豐富觀光資源。劣勢為灣域內農漁業廢污水排入、水質惡化,停車空間、親水空間、綠化及園區標示不足。機會為受中央與地方的高度重視、地理優勢及自然資源。威脅為發展磁吸排擠、經濟不景氣、腹地狹小及發展平衡考驗等。

領域

為了解決地理學概論的問題,作者大衛.狄連尼 這樣論述:

群學「概念書房」第四部!   簡單地看,領域就是那麼一條線靜靜地躺在那裡,好像生來就該如此,區分裡外並生成秩序。但如果我們想,這條線是誰劃的?……這條線就動了起來。權力的交織讓這個世界產生了數不盡有形無形、大大小小,交疊、甚至流動的領域。領域不僅是一條線及其圈出來的空間而已,而是與社會過程密切相關,在特定的歷史與社會條件下,空間、權力、及意義(或經驗)的群集。     本書試圖理論化領域,但不是建構一個經由概推的普遍化一般理論,而是透過領域、領域性(-iality)、領域化(-ize)、領域化過程(-ization)的文法遊歷,將領域這個主題安置於社會關係與過程中,視之為社會─歷史─政治的現

象。藉由與《人類領域性》這本經典對話,拓深領域的思考,這種文法遊歷讓我們看見並能看穿領域背後權力的作用與誤用。本書第四章〈解析巴勒以色列斯坦〉即以現實中的實例闡明,領域的界定經常就是排除的過程,被犧牲者往往是弱勢及底層人民。以巴紛爭,活生生的就是最殘酷也最真實的一本領域教科書。     可以簡單,何必複雜?但本來複雜,又為何以簡單遮掩?領域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作者簡介 David Delaney 大衛.狄連尼   艾摩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法律系,教授法理學與社會思想。著有《種族、地方與法律》(Race, Place and the Law: 1836-194

8, 1998)與《法律與自然》(Law and Nature, 2003),並擔任《法律地理學讀本》(The Legal Geographies Reader, Blackwell, 2001)的共同編者。 譯者簡介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李延輝   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文藻外語大學翻譯系暨多國語複譯研究所助理教授。 徐苔玲   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圖目錄  vi 叢書編輯序言  ix 謝誌  xi   第一章 進入領域的地盤  001 導言  001 領域的社會生活 

 015 實質定義與領域文法  020 領域所為何來?  027 環視與看穿領域  030 結論  048   第二章 領域的學科化與去學科化  049 導言  049 領域及其學科  051 拆解學科的領域  076 結論  104   第三章 《人類領域性》及其邊界  105 導言  105 概覽  108 超越《人類領域性》  129 第四章 解析巴勒以色列斯坦  153 導言  153 主權國家的開展  157 重新配置財產  185 以色列領域控制系統  198 結論  218 第五章 進一步探索  221 專書  222 主題論著  227 期刊  229 網際網路  230

  參考書目  233 索引  254 叢書編輯序言   由頂尖學者撰寫的「地理學概論」(Short Introductions to Geography)是很容易親近閱讀的叢書,用意是向學生及其他感興趣的讀者,介紹關鍵的地理學概念。這套書不採取傳統分科的評論方式,而是嘗試解釋和探索核心的地理與空間概念。這些簡明的概論,傳達了知性的活力、紛然的觀點,以及圍繞著每個概念發展出來的關鍵辯論。我們也鼓勵讀者以新穎且批判的眼光,來思索地理研究的核心概念。這套書也能發揮活潑的教學功能,促使學生認識概念與經驗分析如何協同發展,並且彼此關連。同時,教師能夠確保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概念參照點,然後以自己的例

子與討論來補充說明。這套叢書簡潔標準的編排,讓教師可以在一門課裡綜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教材,或者在講述不同分科的許多堂課裡,同時採用一本教材。 蓋若汀.普瑞特(Geraldine Pratt) 尼可拉斯.布隆里(Nicholas Blomley) Entering the Territory of Territory第一章 進入領域的地盤 導言 事物失靈時,最能顯現出它原本應該如何運作。領域(territory)也不例外。就常理來說,領域經由清楚界定和描繪權力運作而取得確定性,並因此促進和平。就國際關係而言,位居邊界這邊的我們是「主權者」(sovereign),而他們是位於另一邊的主權者。從

土地佔有權或財產權而論,我可以在籬笆的這一邊栽種穀物,你可以在另一邊牧牛。就隱私的脈絡而論,我可以關起門來玩我的芭比娃娃,全世界的人都得待在外頭。有了明確的界線,誤解不會輕易演變成爭端,爭端也不會逐步升級為戰鬥。眾所周知,好籬笆造就了好鄰居。 2003年晚冬早春之際,超過十萬名美軍和英軍(以及他們的槍枝、噴射機、補給品等相關裝備和記者),聚集在伊拉克─科威特(Iraq-Kuwait)邊界的科威特側,準備進軍伊拉克,此舉將推翻海珊(Saddam Hussein)的政權,並導致長期佔領伊拉克。同意或拒絕美國利用科威特、卡達(Qatar)和其他國族國家(nation-state)的領域空間,作為其發

動入侵之地點的權力,本身即為主權國家的特權。事實上,原本的作戰計劃是同時從北方進擊伊拉克,但到了最後一刻,土耳其國會不允許美國為了進軍而使用其領土(Purdum et al., 2003)。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至少在形式上也不容許。領域完整性原則─意思是指領域不受侵犯─是最基本的國際法原則之一。但這也是眾所周知,並非總是能獲得尊重的原則之一。領域完整性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有所妥協讓步,但最顯著且具毀滅性的方式,就是與現代戰爭有關的破壞手段。然而,隨著美國「令人震驚畏怯」的戰役形象播送全世界,無論我們對此有何感受,以及無論它在修辭上有何正當化,對於伊拉克的入侵和占領,正是一個說明

領域(或者,某種特定領域)無法像個領域般運作的明確事例。

唐代運河詩研究

為了解決地理學概論的問題,作者李春穎 這樣論述:

  大運河是唐代漕運的第一要道,同時,也因為擁有良好的通航條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優勢而為時人所好,而除了便捷的交通因素外,夾岸宜人的風光美景、臨河繁榮的市容與商貿也是唐人取道運河或是慕名遊覽的一大誘因;在興旺的人氣以及重要的社會作用使然下,大運河走入唐人的視野與生活,並也進入了詩篇,觀乎唐代詩人筆下即有多篇創作皆取材於運河、或圍繞著運河進行相關書寫,而這樣的詩作在《全唐詩》中佔有一筆不容小覷的數量,本論文將這類詩作以「唐代運河詩」稱之,並以此為研究對象、進行唐詩研究。  本論文以唐代運河詩歌為研究主題,主要討論唐代運河詩興起的背景、繁榮的原因,探討唐代詩人如何書寫運河,由是使得唐詩中的運河

呈現怎樣的風貌與形象,並也致力闡發蘊於運河詩中的社會現象以及思想情感。本論文共分五章,「緒論」與「結論」之外,正文分別以闡明隋唐運河的由來及其時代作用、考察唐詩中所呈現的運河地景風貌、探索唐代詩人運河書寫的旨趣與內涵為研究要旨,通過以上論題的研析闡述,來彰顯唐代運河詩中豐厚的文化意蘊與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