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哥大預付卡開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劉幼琍所指導 劉家興的 台灣與韓國行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之比較研究 (2005),提出台灣大哥大預付卡開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不對稱實施時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國際企業學研究所 湯明哲所指導 吳慧芬的 行動電話公司預付卡經營策略 (2003),提出因為有 市場區隔、經營策略、電信業者、購買決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大哥大預付卡開通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大哥大預付卡開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與韓國行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大哥大預付卡開通的問題,作者劉家興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國際間電信市場上,由於電信自由化風潮的影響,促進電信市場競爭和保障消費者用戶的相關規定和政策陸續制定出現。號碼可攜服務隨著電信市場的逐漸成熟與開放新進業者的加入等,其實施的迫切性和需求性則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韓國和台灣兩國皆有相同的共識,先後推動實施所謂的行動電話號碼可攜 (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服務,讓民眾在更換不同行動電話業者服務時,仍能夠保有使用原號碼之權利和便利性。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一)是想以較台灣先實施行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的韓國為主要的研究比較個案國家,瞭解韓國電信主管機關的政策制定過程、探討行動通信市場現況、消費者用戶的需求與行動通

信業者的回應與市場策略;(二)再輔以參考其他已實施國家經驗中的成功與失敗的因素,與台灣的相關政策、業者策略和消費者用戶的態度等,做綜合性的對照和分析比較,提供台灣在未來實施過程中的建議。 主要的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並且針對「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消費者用戶的需求」和「行動通信業者之因應策略」,以及「政策實施後所造成的影響」四大問題面向進行探討和分析。 研究分析結果整理發現,韓國和台灣在先後實施行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之後,的確增加消費者用戶選擇業者的權利,和促進行動通信市場上各家業者的競爭和發展。行動通信業者為了鞏固既有用戶基礎和吸引別家用戶上門,無不提供更多樣的費

率包裝和增加服務內容。 研究建議台灣目前已實施之行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應該:(一)縮短申請攜碼移轉作業的時程;(二) 加強維護消費者用戶的權益措施;(三) 健全新舊業者之公平競爭機制。

行動電話公司預付卡經營策略

為了解決台灣大哥大預付卡開通的問題,作者吳慧芬 這樣論述:

根據交通部電信統局的統計資料,我國行動電話用戶數於2003年時已突破2,300萬,名列世界第一位,另根據資料統計,行動電話預付卡用戶市場佔有率自1999年的11%上升至2003年之24%,數據顯示至少有600萬號次之行動電話預付卡用戶,一年之營收高達新台幣200億,但國內電信業者對於預付卡用戶之經營,並無完善之經營策略,因未能落實電信法之規範,導致行動電話預付卡淪為治安的死角。本研究檢視國內行動電話預付卡之行銷發展,針對行動電話預付卡之經營策略,以「顧客導向」為出發點,從「行銷」的核心觀念切入,從「目標市場」、「顧客需要」、「購買行為決策」歸納設計出「整合行銷」方案,最後以兼顧社會責任的「獲

利力」為最後依歸。本研究分析青少年族群購買行為後,發現購買決策者為其家長,故建議針對家長需求推出可限制每月通話費之月租型產品,一方面可以綁約方式提高其轉換成本另一方面月租型產品可提供尚無手機之用戶予手機優惠,剌激購買。另針對佔行動電話預付卡營業額70%的全國30萬名外勞,設計適當的行銷活動,除可符合法令規定,詳實登錄客戶資料外,更可提高其轉換成本,使其成為忠實客戶。如此,預付卡業務的經營成效應能大幅成長,雖然每個月新加入的預付卡用戶預期減少了,但真正購買預付卡的用戶價值將更高,除了對業者營收有正面的效益外,對於社會治安之負面影響,亦可同時降低。最後,建議電信總局修正現行將月租型客戶及預付卡客戶

數加總公佈的方式,改採將月租型客戶、一般預付卡客戶、外籍預付卡客戶分開公佈的方式,提高電信業者客戶規模的透明度,破除投資大眾及電信業者對於客戶數的迷思,以降低業者以濫發預付卡做為操作客戶數工具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