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教甄缺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張如慧所指導 李岡的 原住民師資生對原住民族師資甄選與聘任政策看法之個案研究 (2020),提出台東教甄缺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原住民師資生、原住民族教育、積極性差別待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鄭勝耀所指導 陳姵羽的 桃園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代理教師專業能力與工作效能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桃園市、國小代理教師、專業能力、工作效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東教甄缺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東教甄缺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原住民師資生對原住民族師資甄選與聘任政策看法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台東教甄缺額的問題,作者李岡 這樣論述:

基於積極性差別待遇的精神,臺灣有許多對原住民族籍師資生有利的政策,但也產生了一些值得繼續深究的現象,例如教育學程甄選原住民外加名額錄取率比一般生錄取率更低、原住民公費生因族群限制與族語認證限制導致公費生產生無人報考之現象等。研究者為了解原住民師資生真實的觀點、詮釋與感受,因此本研究以個案訪談的方式訪談四位正就讀台東大學碩士班,且有在原住民地區任教經驗的原住民師資生,試圖探究這些師資生對師資甄選與聘任政策的看法與建議。研究發現:第一,受訪者對甄選與聘任政策內容理解有限。第二,族群限制能減少不同族群間的衝突,但同時易使不同族群之教師錯失獲得教職之機會。第三,公費生缺額仍需擴充,但以族語認證作為報

考標準,恐忽視教師應有之教學能力。第四,公費生限制過多,導致報考意願低。第五,新住民議題在未來可能會與原住民議題產生資源安排上的衝突。第六,原住民外加名額過少,導致錄取率較低。第七,聘任員額比率政策內容表達不夠清楚,師資生對政策詮釋與感受不一。第八,原住民族重點學校優先聘任順序不應以族群做篩選。

桃園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代理教師專業能力與工作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東教甄缺額的問題,作者陳姵羽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代理教師需具備之專業能力及工作效能之現況及其彼此之間的關係,將代理教師分專業能力分為「學科教學知能」、「班級經營與輔導」、「學生學習評量」、「行政能力」、「專業態度與成長」五大層面;工作效能分為「教學效能」及「行政效能」二層面進行探討。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桃園市國民小學代理教師專業能力與工作效能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針對桃園市國民小學編制內及編制外教師為研究對象,共發出 432份問卷,有效問卷為 406 份,可用率為 94%,有效樣本數中男性教師 24.6%、女性教師 74.4%與桃園市 108 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中男女教師比 3:7

略為接近,可判定為樣本具有代表性。正式問卷回收後,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處理,並以統計考驗力表示達顯著差異之背景變項的推論裁決正確率。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一、桃園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代理教師需具備之整體專業能力重要性屬於中上程度,而其中以「班級經營與輔導」層面重要性程度較高,「行政能力」層面重要性程度較低。二、桃園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代理教師工作效能屬於中上程度,而其中以「教學效能」層面表現程度較高,「行政效能」層面符合程度略低。三、不同「身分」及「學校類型」的國小教師在知覺代理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性上有顯著差

異,「代理教師」知覺重要性程度高於「正式教師」,「偏遠地區」及「特偏地區」之教師知覺重要性程度高於「非山非市地區」之教師。四、不同「修習教育學程的管道」、「身分」及「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知覺代理教師工作效能上有顯著差異,「無修習教育學程」之教師知覺程度高於「師範專科學校」及「師範/教育大學」之教師;「代理教師」知覺程度高於「正式教師」,「6 班(含)以下」、「13-24 班」及「55班(含)以上」之教師知覺程度高於「7-12班」之教師。五、桃園市國民小學代理教師專業能力與工作效能之間有顯著正相關六、桃園市國民小學代理教師專業能力能有效預測工作效能,其中以「專業態度與成長」層面的解釋力最高。

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代理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關鍵字:桃園市、國小代理教師、專業能力、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