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教育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台師大教育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儀深,簡佳慧寫的 昂首撥雲現青天:林光義先生訪談錄 和蔡宜芳的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教育不設限!台師大教育系與社教機構推動產學合作培養跨 ...也說明:此次產學合作由台師大教育系方永泉主任帶領,洪仁進副主任與許殷宏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希望透過產學雙方合作,培養同學具備多元能力面對未來教育的快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前衛 和寶瓶文化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李峻德所指導 張又驊的 情緒設計元素對療癒系手機遊戲使用者療癒感受與自我接納之研究 (2020),提出台師大教育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療癒系、情緒設計三層次、自我接納、白帽核心動力。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 林思伶所指導 吳勝國的 台灣地區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校長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 (2003),提出因為有 工作壓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師大教育系的解答。

最後網站後解嚴的台灣文學(思想8) - 第 10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 台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2001。(本文以徐宗潔之名發表)廖鴻基,〈吃吻仔魚,吃掉海洋 ... 教育中心,2004.9.17。二、期刊論文(依出版年代排序) 本文為國科會計畫(NSC96-2411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師大教育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昂首撥雲現青天:林光義先生訪談錄

為了解決台師大教育系的問題,作者陳儀深,簡佳慧 這樣論述:

農家子弟的春風化雨之路 從蘭陽平原看台灣政壇青天     ◎側寫「陳青天」陳定南的選舉秘辛   ◎見證「蘭陽平原」的黨外民主運動   ◎附錄:見證宜蘭發展史-黃瑞疆老師自述     宜蘭地區的發展是台灣史的縮影,歷經原住民與漢人的開拓史,本書以傳主林光義先生與黃瑞疆先生兩位的生命史為經緯,具體而微地描繪出此地人民如何跟隨台灣社會的政經前進發展。     與此同時,兩位傳主同時皆與在台灣政界有「陳青天」之稱號的已故政治人物陳定南素有淵源,藉由兩位傳主的觀察,可窺見蘭陽地區自戒嚴時期的黨外運動開始,到解嚴後的選舉內幕與細節。     傳主簡介/     

林光義   1941年出生於宜蘭縣壯圍鄉。古亭國民學校、省立宜蘭中學、宜蘭高中、台師大教育系畢業。   1964年台師大畢業後,於宜蘭高中實習一年。   1965年服預備軍官役一年,1966年回宜蘭高中任教,至1990年退休,共計二十六年。   1971年與周清惠、林忠勝、李正雄一起創辦「慧燈補習班」。   1994年與林忠勝等人共同創辦慧燈中學。   2008年起擔任陳定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黃瑞疆   1954年出生於宜蘭縣三星鄉。   1973年宜蘭高中畢業,考入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系。   1977年志願分發蘭嶼國中實習一年。   19

80年預官退役,重回蘭嶼國中,後轉職蘇澳南安國中。   1982年回母校宜蘭高中任教,歷任台灣教師聯盟會長。   2004年自宜蘭高中退休。   2011年起長期擔任陳定南紀念館導覽志工。    

台師大教育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8/14(六)親師必修的雙語教育課,早鳥優惠中:https://cplink.co/V6rKHaxc

台灣雙語教育還在起步階段,過去在雙語國家新加坡任教、也曾擔任中學英語教師的台師大教育系教授林子斌,給許多想推行雙語教育的學校切中需求的建議。過去一年半,林子斌像做「田野觀察」,到近百堂雙語課觀課。林子斌揉合諸多經驗與觀察,不僅對台灣快速發展中的雙語教育提出整體性地建議,更針對家長對雙語教育最常見問題予以解答。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雙語教育加速進場 Are you ready? https://cplink.co/YRRkqBbp

【採訪:許家齊|腳本企畫:許家齊、曾千倚|攝影:曾千倚|平面攝影:楊煥世、黃建賓|剪輯:相昀佑|插畫:減加加|照片提供:臺北市教育局、台南市西門實驗小學】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情緒設計元素對療癒系手機遊戲使用者療癒感受與自我接納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師大教育系的問題,作者張又驊 這樣論述:

科技的發展伴隨而來的是緊湊的步調與龐大的壓力,現代人開始尋求能滿足心靈、紓解壓力的服務,「療癒系」的語彙遂誕生。近年療癒系熱潮興起,除了過去常見的辦公室療癒小物、紓壓玩具,更擴展到了手機遊戲。可惜過去少有研究對於「療癒系手機遊戲」進行學術上的定義,對於使用者療癒感受與自我心理層面的影響亦較少探討。因此,本研究梳理國內外療癒系文獻,邀請手機遊戲資深玩家,採焦點團體法與內容分析法對於療癒系手機遊戲進行概念化。從Norman情緒設計三層次和Chou白帽遊戲設計元素切入,使用線上調查法並以迴歸分析進行研究假設檢定,探討療癒系手機遊戲設計元素對於使用者療癒感受和自我接納的影響。質性研究結果顯示,療癒系

手機遊戲的體驗歷程可以分為登入遊戲、執行任務、增強和結束四階段,且符合療癒系產品特性的手機遊戲皆具備「簡易的例行任務」。經過統計分析後發現,情緒設計中行為層次與反思層次對於使用者之自我接納具有顯著相關,其中以行為層次的設計元素影響最大。白帽遊戲設計元素及情緒設計三層次對於療癒感受皆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為了解決台師大教育系的問題,作者蔡宜芳 這樣論述:

他們,能好好長大嗎?   國中校園第一手最震撼,也最令人心疼的輔導故事。   「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 ──一個青少年的崩潰吶喊。     青少年自我傷害,甚至走上絕路,逐年攀升,屢創下新高。     我們能不能看見青少年在憂鬱、憤怒背後,   那些他們說不出口的無助與惶惑?   我們能不能理解青少年在看似乖張的行為背後,   那一顆顆渴求關愛的心?     擔任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多年的蔡宜芳心理師,   以溫柔同理及諮商專業,卸下青少年的武裝與敵意,   她接住每一個表面上難搞,但其實內心正哭泣的青少年。     ▌25篇文章,皆附有父母、老師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的具體建議。

    本該是大人世界的問題,   青少年卻以憂鬱、傷害自己的方式,全然承受;   以沉默退縮、反抗、說謊、拒學等方式,築起內心的高牆。     青少年心碎吶喊:   ◆為了考上前三志願,她拚命讀書,焦慮地拔眉毛、拔頭髮……   ◆「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   ◆為了怕爸媽不愛他,他考試作弊,讓自己維持前三名。     青少年絕望嘆息:    ◆剛考上台灣前五志願大學的新鮮人,因情傷而自殺,住進精神病房。   ◆「老師,割腕不夠痛了,還有什麼更痛的方法嗎?」   ◆「如果這個家沒有我,是不是大家都會開心一點?」     家族治療指出,孩子的問題其實反映出家庭系統的運作出了問題。

    例如「你追我逃」,當父母管得越嚴格,孩子就越反彈;當孩子越反彈,父母就更覺得這個孩子太叛逆了,不得不管,如此產生惡性循環。     但從沒有哪個世代,青少年長大的路是如此煎熬,而為人父母也備嘗艱辛。     父母是愛孩子的,但當父母因為婚姻、經濟、工作壓力、原生家庭,乃至於社會結構等所滋生出的困境,而無法給予青少年適切的陪伴與愛,那麼,正值青春狂飆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走偏,甚至向下直直墜落。     從小成績優異,但在念了高雄中學音樂班後卻受挫的宜芳心理師,她因而更能理解青少年所面臨的苦痛、絕望和掙扎,也更能與他們站在一起。     於是,她總能以無盡的耐心傾聽、理解與支持,也透過家庭

訪視與家族會談,進一步了解青少年及家庭所面臨的困境。她彷若青少年與父母之間,溝通及對話的橋梁,而她提供給父母各式專業又實用的具體建議,讓父母有機會走進孩子的心。因為當大人能給予孩子更多穩定的愛與陪伴,孩子也就更有力量向前邁進!   撰推薦序     刑志彬(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沈雅琪(資深教師/神老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暢銷作家)   疼惜推薦     彭菊仙(親職作家)、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蘇明進(老ㄙㄨ老師/國小老師/親子專欄作家)   好評推薦     ◎我很喜歡宜芳諮商心理師在書中用三個角度來呈現文章,一個是自己的成長經

驗,一個是孩子故事的角度,另一個則是用諮商心理師的專業角度,提出一些實務上的專業見解。因為大人對於孩子身上所經歷的事,始終不如孩子自己說得真實、貼近。透過「心理師想說」、「父母、老師可以怎麼做」,宜芳心理師分享了心理專業的觀點,陪伴、等待的歷程,並教導父母可以怎麼做,以及一些小練習,這不僅僅反映當前學校場域常見的一些需要被理解的孩子的類型,也進一步減少父母在協助某些孩子時的焦慮感受與負面情緒。──刑志彬(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這本書裡,用了很多真實的案例,讓我們跳脫孩子照顧者的角色,透過諮商心理師的角度,看見孩子這些看似叛逆、失序的行為背後的原因,也提供了很

多實務的經驗,能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到孩子想透露出來的訊息,也更貼近孩子真實的感受。──沈雅琪(資深教師/神老師)     ◎有一次,有個女孩問我:   「我要怎麼知道,我是不是得了憂鬱症?」   除了提供一些憂鬱症自我評估的資源之外,我還順道問她,發生什麼事了。她告訴我,好一段時間與同學相處不來,總是看別人不順眼,別人也不喜歡她。   「這樣的事情,有誰知道呢?」我問。   「沒有人……」   「父母或家人,都不知道嗎?」   「他們不知道。我已經很久不跟他們講話了。」   原來,這孩子自從上國中以後,就不再主動找家人聊天。原因是,說什麼都被罵。她說:「他們不願理解我,只會說我不夠用功、不

夠積極,可是我努力嘗試了,就是提不起勁。他們不願意聽我解釋,我也放棄向他們說明了。」……   謝謝宜芳寫了這本好書,為世間的大人帶來諸多提醒:我們都該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大人,給孩子更多成長的力量!──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暢銷作家)     ◎「如果可以重來,我會對自己好一點,我不會選擇雄中音樂班;但正因為無法重來,我很感謝在我這麼年輕時,有這樣一段讓我摔了重重一跤的旅程。因為唸了雄中音樂班,讓我更能理解個案的苦痛、絕望和掙扎的感受,而更能靠近我的個案;因為唸了雄中音樂班,磨掉我的完美主義和傲氣,開始學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唸了雄中音樂班,讓我在大學選擇了輔導諮商,

重新找到我的熱情所在。」──摘自本書後記〈回憶是人生中的堆肥:過去的「不夠好」,讓你成為獨特的自己〉。

台灣地區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校長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師大教育系的問題,作者吳勝國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台灣地區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校長的工作壓力及其調適策略之比較。分析其對工作壓力感受程度與調適策略之差異性,以了解高職校長在工作中亟待協助的困擾與需求,進而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教育行政主管單位與校長們之參考,以期協助校長們適當調適各項工作壓力,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與實證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透過相關文獻的分析,了解個人壓力之來源、內涵、特性與壓力形成之模式,並分析高職校長調適工作壓力的策略,建構「研究架構」並編製「高職校長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研究調查」之問卷,針對台灣地區各公、私立高職校長進行普查(共164位),回收146份

(佔89.2﹪),有效問卷為136份(82.93﹪),所獲資料利用平均數、百分比、次數分配等方式加以比較分析。歸納本研究所得之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公、私立高職校長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及其大小排序為: (一)公立高職校長部分: 1.來自「行政負荷」的壓力2.來自「角色期待」的壓力3.來自「地方社區」的壓力4.來自「上級主管」的壓力5.來自「招生事務」的壓力6.來自「任期限制」的壓力7.來自「人際關係」的壓力。 (二)私立高職校長部分: 1.來自「招生事務」的壓力2.來自「角色期待」的壓力3.來自「

行政負荷」的壓力4.來自「上級主管」的壓力5.來自「地方社區」的壓力6.來自「人際關係」的壓力7.來自「任期限制」的壓力8.來自「董事會」的壓力。 二、公、私立高職校長對各壓力源所採用之調適策略及其大小排序為: (一)公立高職校長部分: 1.採「積極解決」策略2.採「聽其自然」策略3.採「遷就妥協」策略4.採「尋求迴避」策略5.採「正面抗拒」策略。 (二)私立高職校長部分: 1.採「積極解決」策略2.採「聽其自然」策略3.採「遷就妥協」策略4.採「正面抗拒」策略5.採「尋求迴避」策略。

三、公、私立高職校長各不同控制變項之同質性甚高。 基於上述發現與結論,本研究作成下列三方面之建議: 一、對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正視高職教育問題,推展「精緻高職」 (二)降低科技院校招收一般高中畢業生之比例 (三)避免再增設公、私立高中職 (四)避免讓校長參與非關教育之活動或職務 (五)整理繁瑣之教育法令 (六)改進現行高職校長遴選任用辦法 (七)寬列高職教育經費 (八)拉平公、

私立高職學生之學雜費標準 (九)多聽取基層教師之意見 二、對高職校長之建議: (一)善用領導藝術,以減少行政負荷 (二)自我成長,多加進修以增進專業知能 (三)學習「全方位壓力管理」的方法 (四)私立高職校長應作好「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與「董事會」之間的橋樑,多作溝通與協調 (五)建立支持網絡,隨時整合資源 三、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一)將「人格特質」納入背景變項中作研究 (二)普查方式作調查,可

輔以「訪談」方式來增加統計上之效果 (三)先行了解調查對象、控制變項之基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