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碩士薪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台塑碩士薪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致美寫的 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 和賴珩佳的 那些你未必知道的印尼:Apa Kabar、Basa Basi、Macet,南方有江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塑採購面試經驗2022.4.22 | GoodJob 職場透明化運動也說明:整體面試滿意度:. 很好! 有以下特殊問題:. 詢問家庭狀況 ... 更多台塑、採購的面試及工作心得...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城邦印書館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王淑卿所指導 林聖修的 定期不定額投資策略利用主力籌碼集中度之研究 - 以台灣股票市場前十大權值股為例 (2018),提出台塑碩士薪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股票投資、投資策略、定期定額投資策略、定期不定額投資策略、投資表現、主力籌碼集中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班 王勁力所指導 范嘉珊的 金融科技發展與相關洗錢防制規範研究—以虛擬貨幣比特幣為中心 (2017),提出因為有 金融科技、虛擬貨幣、比特幣、虛擬金流、洗錢、洗錢防制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塑碩士薪水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塑副總薪水 - okids-ufa.ru則補充:2.加班幾乎都能報加班費,可05/25 00:32 台塑集團員工特別好薪情!. 根據去年(2018年)財報顯示,以台塑化員工平均年薪高達136.3萬元,奪下四寶之冠;接下來依排名順序為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塑碩士薪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

為了解決台塑碩士薪水的問題,作者吳致美 這樣論述:

  全方位理財教育專書,孩子人生的第一桶金就在其中!   ~最棒的親子共讀,寓教於樂學理財~   ★小朋友理財觀念,成長必讀   ★全彩情境式插圖,生動活潑   ★給父母親的提醒,貼心實用   ★各種理財小問答,強化學習   留給孩子萬貫家財,不如教他學會一塊錢的智慧;   正確的消費理財觀念與習慣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幫忙做家事可以獲得「報酬」嗎?養寵物需要花費多少錢?   我想去「迪士尼」可以嗎?什麼是富有?什麼是貧窮?   本書鼓勵父母在日常生活融入理財教育:帶孩子逛超市學理財、規劃零用錢、跟銀行打交道……;除能增加親子互動機會拉近親子關係,也能讓孩子從小就建立正確的理

財觀念:知道「儲蓄」的重要、懂得分辨「需要」與「想要」的不同、了解家庭的收支並從中學習節約、知道如何避免金錢損失、認識金融機構與各種常見的理財工具等。   內容附簡單的財務規劃表,讓孩子從記帳做起,在生活中明白「賺錢」、「消費」與「投資」的正確觀念,並透過日常勞力付出累積每一塊錢的過程中,學習如何達成實現夢想的目標。一起帶著你的孩子加入聰明理財行列吧!   讓孩子一生受用的理財教育,   從「一塊錢的智慧」開始學習,   帶他們走出舒適圈、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   ──注重每一筆開支的合理性,不管金額大小,這樣才能積累成大量財富。   ──不該失去的連一塊錢也不要放棄,不管金額多少,財富

也是由一塊錢累積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8931.pdf 作者簡介 吳致美   學歷:   上海戲劇學院 文學博士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應用媒體藝術碩士   經歷:   萬能科技大學 餐飲管理系 專案教師助理教授   廣西財經學院 客座副教授   各企業國際禮儀、美姿美儀 外聘講師   健行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國際禮儀講師   龍華科技大學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講師    稻江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美姿美儀講師     海森驗證股份有限公司 顧問   Palau Pacific Air

ways 空服經理   鼎泰豐小吃店 訓練主管   藍海國際餐飲幾分甜烘焙坊 教育長   著作:   《寫給小朋友的國際禮儀:小紳士的聖誕節》   《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   推薦序一林哲群 推薦序二許淑華 推薦序三張錫 推薦序四謝欣霓 推薦序五龍毓梅 自序   1. 我的第一桶金 1-1 「錢」是什麼? 1-2 認識「錢的家族」 1-3 錢幣電子化 1-4 下金蛋的鵝 1-5 我的「錢」會從哪裡來? 1-6 是誰搬走我的「乳酪」?我的錢不見了 1-7 如何規劃我的「零用錢」? 1-8 幫忙做家事可以獲得「報酬」嗎?   2. 我家有哪些生活開支? 2-1 「錢」

是如何「做運動」? 2-2 把「錢」做儲蓄好嗎? 2-3 爹地媽咪為什麼要做「家庭預算」? 2-4 為什麼家裡要「存錢」? 2-5 餐桌上餐點要花多少錢? 2-6 我的衣櫃有多少衣服?有多少玩具? 2-7 有錢人一定會買車子嗎? 2-8 養寵物需要花費多少錢?   3. 追求美好富足的生活 3-1 為何我們要「繳稅」? 3-2 我想去「迪士尼」可以嗎? 3-3 讓孩子了解「賺錢」事 3-4 你可以幫父母分擔憂慮與責任嗎? 3-5 逛超市學理財 3-6 錢花在刀口上 3-7 有些商店為什麼就是吸引你? 3-8 廣告也會「騙人」?   4. 防止金錢損失 4-1 杜絕賭博行為 4-2 認識「詐騙手

法」 4-3 沒錢時該怎麼辦? 4-4 遠離負債失控:金錢惹的禍 4-5 什麼是富有?什麼是貧窮? 4-6 增加資產、減輕負債 4-7 不要掉入分期付款的陷阱 4-8 一個富足的生活與人生   5. 認識金融機構與理財工具 5-1 學習跟銀行打交道 5-2 認識金融卡、現金卡與信用卡 5-3 保險也是理財的一種方式? 5-4 認識股票 5-5 認識基金 5-6 認識「黃金存摺」與外幣買賣 5-7 認識投資的風險 5-8 學習投資「以錢賺錢」   附錄一:存錢計畫表 附錄二:記帳表練習   推薦序(專家學者按姓名筆畫排序) 推薦序一 林哲群 教授/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科技管理學

院院長   我很高興看到台灣終於有了專門寫給10歲少年看的理財書,而且由學有專精、深諳孩子語言的吳致美博士所撰寫,內容深入淺出,是從小建立正確理財與消費觀念的最佳啟蒙讀物。   我常聽聞到家有青少年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經常產生衝突的原因,往往都與金錢有關。要手機、要機車、要電腦,當孩子的要求無法被滿足時,想的只是「別人都有,為什麼不給我?」卻不了解所有的消費背後都是要付出成本代價的。遺憾的是,如果孩子的消費理財觀念始終沒有機會導正,這樣的衝突還可能持續幾十年。   所以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不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灌輸孩子正確的消費「理財觀」呢?這不僅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也能讓孩子一輩子受

用無窮。   很多父母也許會說,我也常跟孩子說「要節省」、「不要亂花錢」、「父母賺錢不容易」呀,但這些教條式的語言聽在孩子耳裡可能只是「就是不想買給我的藉口」。孩子不只要有消費理財的觀念,還要有知識,並且從小練習運用、分配零用錢、量入為出,並養成儲蓄理財的習慣。   吳致美博士以淺顯的文字向孩子解釋什麼是資產、負債、信用,也說明了股票等金融市場工具。最特別的是,這本書還有很多例子與故事,如與孩子溝通養寵物的花費等,有趣又實用。   理財教育是親子溝通很重要的一環,正確的消費理財觀念與習慣是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我非常推薦父母陪伴孩子閱讀《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人生的「第一桶金

」就在其中。 推薦序二 許淑華/臺北市議會議員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培養了正確的理財觀念,大學時代開始跟會、標會,後來買外幣基金還發了一筆小財,在美金飆漲的年代,順勢賺進自己的「第一桶金」。大學畢業之後,進入段宜康立委服務處擔任助理,助理薪水雖然不高,但是靠著長期的理財規劃及儲蓄,我在31歲那年就買了自己的房子,地點在台北市信義區的黃金地段,雖然只有15坪,但當年一坪只有52萬,如今一坪已飆漲到近百萬。這楝房子,讓我在財產的累積上快速增加,也讓我工作時無後顧之憂。這一切都要感謝父母的教導。我在基隆長大,父親在海關工作,家境算是寬裕,小時候也能吃到當時很少見的進口巧克力,但父母並沒有因此

疏忽兒女的教育。從小父親會固定給零用錢,無論我想買什麼東西,都要從這筆零用錢中支出,讓我能懂得「量入為出」,如果這個月想買漂亮的書包,就不能同時購買其他的昂貴用品。   後來離開基隆到台北念大學,必須在外面租房子。租房子很麻煩,不但要找合適的室友,如果房東漲房租就又得搬家,經過幾次漂泊後,我就立志要買下自己的房子。當時開始存錢和媽媽一起跟會,媽媽對於我願意存錢也很高興,母女兩人跟了兩個會。因為家裡的長輩都很有理財頭腦,除了跟會,我也跟著買了外幣基金,雖然只持有兩年,卻在美金飆漲年代進帳不少。靠著日積月累的存款,加上父親的部分資助,2004那年我就買下了位於信義區的小套房,正式成為有殼一族,直

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是會買進績優的股票及基金等。投資報酬率不見得要最高,但是一定是值得長期持有的,這種穩健的投資理財作法,更讓我有能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吳致美小姐寫的這本理財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導國中小的孩子學會理財。包括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分辨「想要」和「需要」的差別、儲蓄的重要,以及何謂「資產」跟「負債」;書中講述的觀念,和我父母從小對我的教導不謀而合。這些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理財教育,能讓孩子一生受用無窮。更特別的是,吳老師的筆觸相當活潑有趣,書中舉出不少生活化的例子,雖然是理財書籍卻毫不生澀,像是介紹養寵物會有哪些支出,就是相當實用的生活知識,就算是國小的學生也能輕易理解,

並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金錢」是在社會化的重要工具,教孩子理財,就是提早培養孩子在社會上生存技能。不過;相較於美國、日本及歐洲一些國家,台灣的理財教育明顯不足。台灣部分的媽寶父母對於孩子過於寵溺,讓孩子在金錢上失去獨立自主能力,而學校更幾乎不談理財,多數孩子失去建立正確金錢觀的管道。從去年底開始,台北市研發理財教育手冊,國高中、小學試辦,希望讓孩子學習如何理財儲蓄,希望孩子們可以從小學、國中開始規劃財務,高二可靠自己部份力量完全一趟國際壯遊,拓展視野及國際觀。雖然台灣的理財教育起步較晚,但總算也有了好的開始。不過,要養成完整的理財觀念,光靠學校是不夠的,最好從日常生活做起,家長以身作則也

很重要。建議大家可以把這本書當成親子理財的工具書,教導孩子記帳、儲蓄、理性消費,或是幫孩子開兒童儲蓄帳戶,讓孩子知道如何管理金錢及預算。   另外,本書也有不少小「撇步」,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銀行辦事,順便教導孩子利息的計算方式、匯率換算及各種投資工具等,或是在全家規劃旅行時,讓孩子決定何時、透過什麼方式換匯;在生活中日積月累、點點滴滴的學習,幫助孩子盡早存到「第一桶金」。 推薦序三 張錫/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暨國泰投信董事長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理財的重要,而且是愈早開始越好,坊間相關的書籍非常多,但少有親子的理財教育方面的書。大家也都知道全世界最會賺錢是猶太人,這跟他們從小就灌輸

小孩理財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他們會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五歲時,讓他們知道錢幣可以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八歲時,教他們可以透過打工來賺錢,並且把錢存在銀行裡。十一歲到十二歲,要他們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且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畫,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更重要的是:讓小朋友知道賺錢不容易及財富可能歸零,但理財智慧就會伴隨你一生,讓你終生受用無窮。   很高興能看到吳致美博士出版的這本《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內容淺顯易懂,卻又傳達很重要的理財觀念,很適合親子一起閱讀的好書。相信必可帶給讀者很大的收穫,謝謝! 推薦序四 謝欣霓/華旅網際旅行社董事長   人類行為皆從「心」起,從小就已

經受環境影響,養成良好禮儀與正確的理財觀念,是父母與孩子都需要學習的雙贏人生哲學觀。   作者為人類行為表演學博士,深知「人」一切行為動機皆是從認知、觀念而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正是要從小紮根起。在作者上一本書《寫給小朋友的國際禮儀:小紳士的聖誕節》已明白告知身為父母親們,孩子的優雅行為舉止是可以被調整、培養起的。   《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讓小朋友從小就灌輸良好且正確的「理財觀念」,讓孩子「由淺入深」的知道、明瞭財富必須「積少成多」,可以透過良好的工具與方法一步一步的累積與規劃,而不是一步登天或是以好逸惡勞的等待可獲得「財富」。   身為現代社會的父母親已經逐漸沒有「養兒防

老」的舊觀念,反而深怕造就出「啃老族」的兒女們。從小讓兒女認識「財務規劃」的重要,財務與生活都能獨立,能為自己未來人生負全責,認識日益複雜的金融環境,培養起自主的判斷能力,這樣我們的兒女成為「富有」的人就不困難,更可以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 推薦序五 龍毓梅/律師   我們常常說不要當「直升機父母」,不要一直盤旋在孩子的上方,幫孩子做很多的事,但「直升機父母」往往是因為對孩子的不放心,深怕孩子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因此不知不覺幫孩子做太多的事,變成保護過度,讓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也因此養成孩子依賴的個性,然後等孩子長大後才在抱怨孩子甚麼都不會,反過來嫌孩子是「啃老族」,因此如果不想讓自

己的孩子長大後甚麼都不會,做父母的就要學會放手,但學會放手不是甚麼都不管,讓孩子自生自滅,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小讓孩子培養生活的技能,就像教孩子釣魚一樣,父母總是要給孩子釣竿,讓他認識釣竿,再告訴他釣魚的方式,之後才是放手讓孩子自己釣魚,培養生活能力也是相同的道理。   不過培養生活能力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速成的事,他必須一點一滴的累積,尤其學習生活必須從認識錢開始,因為生活不能脫離錢,從一睜開眼什麼都需要花錢,因此讓孩子從小認識什麼是錢,知道買東西是需要花錢的,有多少錢買多少東西,不能透支,要知道錢怎麼來,是需要努力賺錢得到,也要知道有了錢要怎麼規劃,才能透過規劃讓錢越來越多,甚至要知道如果真

的需要用錢該怎麼辦呢?當孩子知道這些之後,再帶著孩子去做,就像我曾經看過有一個爸爸在提款機前教導女兒如何提款,先示範一遍從提款卡放入提款機,輸入密碼,然後選取提款,再按金額,然後將錢拿出來,最後要記得把提款卡拿走,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教,然後讓女兒自己操作,這樣相信哪天爸爸不在身邊;女兒要用錢時,也可以透過提款機自己領錢,這就是生活能力的培養。   這本書《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就是在告訴孩子生活中會遇到關於錢的事,透過文字敘述的方式,讓孩子對於生活會遇到錢的事情有所認識,有了這層認識之後,做父母的如果能再帶著孩子實際操作一遍,相信對於培養孩子生活技能將是正向的助益。   我是一名執業律

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身為執業律師的我,常常看到周遭個案進而反思,我期許自己不要當「直升機父母」,因此;我希望培養她們的是生活技能,如果能教她們釣魚的方法,又何必直接給她們魚吃,當然;我也期待有一天,在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下,她們有了生活技能,不但能釣魚給自己吃,還能回饋給這個社會。   註: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是指過份介入兒女生活,保護或是干預其生活的父母,因為類似直升機一樣的盤旋在兒女身邊,故稱為直升機父母。 作者序   感謝~每一位用心生活、認真教導、陪伴孩子成長的爸爸媽媽們,因為有你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讓他們動手做、親身體驗過,才會有最深刻的收穫。金錢

的意義是創造出生活中快樂的「最大值」,三分之一的錢存下來,三分之一的錢拿來讓生活有滋味,三分之一的錢去幫助別人,而正確的價值觀更是孩子一生珍貴無比的資產。   有錢人的金錢觀:不該失去的,一塊錢也不放棄,許多大企業家大老闆也都有同樣的習慣。股神華倫‧巴菲特(身價超過585億美元)就曾在電梯中撿起沒人要撿的「1塊錢」,並告訴所有人「這是下一個10億美元的開始!」美國19世紀石油大王、人類歷史上首富約翰‧洛克菲勒,有次向他的祕書借了1毛錢:「你一定要提醒我,免得我忘了。」祕書回答:「1毛錢,不算什麼,請您別介意。」洛克菲勒告訴她:「你怎麼能說不算什麼!把1塊錢存進銀行,也要整整兩年才有1毛錢的利

息啊!」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有句名言:「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注重每一筆開支的合理性,不管金額大小,這樣才能積累成大量財富,就是「一塊錢的智慧」。   學校「不會」教你的事:一是教你如何去保持身體健康,二是教你如何理財。其實有許多教授老師們自己都不太會理財了,更何況要教導學生呢?但是大多數的父母會告訴他們的孩子,要將手上的分成二部分:1/2的錢要儲蓄下來;1/2的錢才可以花掉,這是一般父母親教導孩子基本的「理財作法」。有些年輕父母崇尚自由隨興過日子,每月進來薪水只能花個精光,無法有任何零錢可以做存款,萬一真的需要用錢時只能跟自己的父母親做求助,這樣

的作法看在小孩的眼中,原來他的爸爸媽媽也只是一個「大孩子」,這樣的理財能力對孩子的說服力的確是太弱了,難怪孩子也按照父母親的行為作複製,一樣每月是「月光族」而無法成為財務自由人。   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學習獨立、勇於冒險,但又怕孩子吃苦受累,所以從小就給孩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般的生活照顧,盡其所能的給他們優渥的物質環境,這是現在社會常見到的一般父母……為孩子打造「舒適圈」,給予孩子都是最好的,甚至於把自己「養老金」全都給了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可以「知恩圖報」,在父母親年老時可以得到孩子些許的回饋,但這卻導致許多成年人沉溺安樂中成為「啃老族」,還理直氣壯欺負起父母,認為父母親如果疼

愛子女就應該把「所有的」都給孩子,甚至於現在居住房屋都應該給出才是,這樣「錯誤認知」的悲劇,除了是家庭、學校教育出了問題,更是未來國力的危機警訊,讓我們不得不正視此類的問題。   而教授「理財教育」不一定要花父母親額外的時間,日常生活中點滴都可以成為理財教材,除了很複雜的股票投資市場外,其他的父母親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體驗。例如:帶孩子玩「大富翁遊戲」了解「現金流」的概念,「現金」、「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去了解它的意義,知道面臨「機會」(機會是創造出來的)與「命運」(命是先天俱來,運由後天努力)該如何應對與心理準備,讓孩子知道「資產」與「負債」的差距足以影響未來人生。帶孩子上傳

統市場或超市,去了解商品價格波動與商品比價的重要(省錢觀念)。帶孩子去銀行辦事讓他了解¬¬銀行可以協助我們事務有哪些。帶著孩子看電視廣告可教孩子分辨「需要」與「想要」的商品分別,教孩子看信用卡帳單上的資訊,可讓他知道消費扣款方式與循環利息「複利」威力。帶孩子參觀父母親上班的場所,了解賺錢的辛苦與選擇專業工作所得會有所不同。帶著孩子看證券股票資料,知道上漲下跌的指標訊號……,這些都是大人在生活中可以帶領孩子一起認識的「理財生活」,它不艱澀,它就在那……屬於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育部在2011年已將「理財教育」列入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課程中,但審視目前的教育體制,還在慢慢建置我們孩子的理財觀念教育(在理

財花錢方面),願意存錢的孩子依照年紀比率來看,年紀越長的反而越沒有存款,當孩子一路唸到碩士博士後,若沒有「理財觀念」反而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肉(據統計擁有博碩士程度受騙的比例,竟超過國中國小學歷程度者為多)。這些反映出的重點:我們的社會缺乏「理財教育」的紮根落實,那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們去學習「理財觀念」,相信這應該是關心孩子教育的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將這本小朋友理財書獻給在2019年4月離世──我最親愛的父親吳老爹,因為有他嚴厲的教導讓我從小知道「儲蓄」的重要,明白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了解分辨「需要」與「想要」,也明白心中「想要的」東西,可以往後延遲一些時間再得到;自己才會更加珍惜

,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自己才會快樂,也唯有自己站穩後,才有能力伸出手去幫忙別人……。感謝我的父親他「以身作則」的教導,您是我最好的學習榜樣;我愛您。感謝這本《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撰寫過程中給我建議與支持的家人朋友們,謝謝您們在工作百忙之餘,還給我解答疑惑與協助,讓這本親子理財書可以順利完成;衷心地感謝大家。   最後以《塔木德》一段話做結尾「上帝給予光明,金錢散發溫暖。金錢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它沒有高低貴賤的差別。金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它是神給予人們的一種祝福。」 吳致美 2019/04/10 1. 我的第一桶金 小朋友你有聽說過「第一桶金」吧! 一般人都說「第一桶金」

是指你踏入社會工作後存下來的第一個一百萬元。我是艾倫,跟我一樣的小朋友們請問你是幾歲開始學習管理自己的錢呢? 通常艾倫我都會建議你把「第一桶金」的金額先設定在10萬元到50萬元間,「存錢」要慢慢去累積,也可以由一元、十元甚至百元開始儲蓄起,漸漸地養成「當花(錢)則花(錢)」,不當花時則應省下來」的心態,慢慢去養成儲蓄,聰明去花錢,才了解如何將「錢」為它加值;把它變大變多,你的「第一桶金」才會更有意義喔! 1-1 「錢」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艾倫今年10歲。度過一個舊曆年後又長大了一歲。在過年期間我跟著爹地媽咪去拜訪了我家的親戚朋友們,大家開心談話聊天;開心吃喝、互道祝福後,我就拿到了一個個的「

紅包」(壓歲錢),各式各樣漂亮的「紅包袋」裡面裝載著「祝福」,當然也有「錢」在裡面,頓時我感覺好開心,我就有好多錢喔!我是小朋友目前還沒有能力去賺錢,透過收紅包我可以得到一些錢,感覺很開心很高興,我的爹地媽咪先要我自己把它收好,有了錢就可以規劃好多事情,買好多東西,心情真是開心極了。如果每天都可以「收紅包」的話,嘻嘻……很快我就可以變成大富翁了,但這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的事。 我常聽同學說「當他每一次收到紅包後,馬上就被他的媽咪收走,告訴他這些錢要幫忙他存起來,可是他呀……從來就沒有看過『存摺』!」然後就引起旁邊同學們哈哈大笑,因為我們都知道這「錢」跑到哪裡去了(或許被父母親挪去做其他使用)。當我

收到「紅包」後,我的爹地媽咪也回送相同數額的錢(紅包)給對方家的小朋友,禮尚往來、一來一往,所以我收到的「紅包」其實就是從我父母口袋裡出去的錢。那小朋友你有沒有想過「錢」是什麼?「錢」可以做什麼事?「錢」是好朋友還是損友呢?世界上為什麼沒有「搖錢樹」?為何不能夠天天「領紅包」呢?你認為「財富」與「快樂」哪一個重要?

定期不定額投資策略利用主力籌碼集中度之研究 - 以台灣股票市場前十大權值股為例

為了解決台塑碩士薪水的問題,作者林聖修 這樣論述:

在這個時代,由於存款利率非常低,如果從工作中賺取的錢只儲存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中,個人的財富在這樣的財務管理中將會越來越少,然而,物價一直在上漲,個人薪水的成長速度卻遠遠落後於暴漲的物價;因此,選擇一種管理金錢的好方法是現代人必須詳細思考的問題。本研究提出「基於主力籌碼集中度的定期不定額投資策略(Dollar Value Averaging investment strategy based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ain stock market Chips of the month:DVAMC)」藉以提供個人的投資參考。研究中,分別以月主力籌碼集中度、季

與月主力籌碼集中度定期不定額投資策略、及半年與月主力籌碼集中度,進行投資與分析比較投資的獲利結果,最後,將市場上大家所熟知的「定期定額投資策略」與本研究所提出的「基於主力籌碼集中度的定期不定額投資策略」依據不同配置分別進行比較,以找出簡單且相對較高的投資回報策略。在本研究中,2011年至2017年6月的台灣10大股權數據將作為本研究的基礎。在研究中,將分析模擬投資交易,構建投資策略模型。利用本研究的結果,可以提供台灣投資者使用投資策略作為參考。

那些你未必知道的印尼:Apa Kabar、Basa Basi、Macet,南方有江湖

為了解決台塑碩士薪水的問題,作者賴珩佳 這樣論述:

第一線的印尼觀察,Google也查不到的在地切身體會, 賴珩佳要告訴你:印尼的江湖在哪裡?   對印尼,你的印象是什麼?   印傭、印尼勞工、印尼新娘,落後、貧窮、教育水準低,還是……印尼和印度差不多?   誤會大了!當台灣鼎泰豐、日韓國際企業、新加坡醫院紛紛到印尼開疆闢土時,不了解印尼,你就不知道這裡是未來的一片江湖。   2001年,台灣高材生──賴珩佳,不顧家人反對,捨棄高薪職位,離鄉背景嫁作印尼媳婦。從一開始完全不懂印尼話,讓曾是台灣校際演講冠軍的她,一度有話說不出口,人際關係一切歸零。與印尼的人事物磨合的過程中,孤寂又好強的她,還曾經歷一夜拉二十三次肚子與十二指腸出血的折磨

。   15年後,她說著一口流利的印尼語,又擔任企業高階主管,面對文化與價值觀的種種衝擊,她磨練出一套在印尼生活與工作的方式。而今,我們將可以透過賴珩佳的眼與筆,用兩種方式來閱讀這個國家。   第1種方式:峇里島之外的印尼深度旅遊指南   賴珩佳帶你入境問俗,從食衣住行育樂、人文風情到藝術生活,你該換個方式體驗不一樣的印尼,規劃出屬於自己的印尼旅遊路線:   ◎在地美食路線   無炸無辣不歡的旅人,一定會在這裡過得很開心。路邊隨處可見的賣油炸食品小販,地瓜、香蕉、餛飩等等都可炸呢。然後,再到外國人最愛的咖啡店聚集地──雅加達市南區,找間特色小店來一杯當地盛產的咖啡解膩吧~   ◎城市迷

情路線   光在雅加達市就有173座大型購物中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購物中心的城市!星巴克迷造訪時,除了購買別具異國風情的城市杯,如果有幸遇上齋戒月,一定得試試星巴克為當地回教消費者特別推出的開齋飲用的甜飲。   ◎藝術鑑賞路線   本地文化的薰陶、歐洲殖民時期的影響,以及許多留學歐美或深受西化影響的新一代觀點,互相交疊融合,醞釀出當地設計師獨特眼光與設計的能量,讓人非常驚豔。另外,印尼人星期五要穿的Batik,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文化遺產。   ◎漫步單車路線   每個星期日上午六點至十一點為「蘇迪爾曼大道」的環保無車日,你可以和當地市民一起在這條約十公里的大道上散步、慢跑、騎腳踏車。

  ◎爵士派對路線   這裡有全球最大的爵士音樂節,於每年三月的第一個週五、六、日舉辦,吸引全球爵士音樂愛好者至此。   造訪印尼前,旅人們必須先有的心理建設是:雅加達市的塞車情況是世界出名的,所以約會遲到是普遍且可以被接受的理由。因為沒有完善的公共交通運輸,市民常開玩笑說:「我們將在車陣中老去。」現在緊鑼密鼓興建中的地鐵工程預估將於 2020年完工,所以旅人們出發前可先在智慧手機裝載「Go Busway」與「 Qlue Transit」APP軟體,就能在當地順利搭乘雅加達市的公車,共有十三條主要路線、十條副線。而一趟車資不過3,500印尼盾(約台幣8元),實在相當便宜啊!如果不想搭公車

,那千萬要記住「Ojek」這個印尼單字,它等於是當地的計程車,上車前講好地點、說好價錢、戴上安全帽的機動摩托車服務,這些摩托車騎士就可以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最後提醒你,來到印尼最好隨身攜帶一只環保購物袋,因為從2016年3月起,在印尼的二十二座城市開始推行購物使用環保袋,對購物塑膠袋隨袋徵收每袋200印尼盾(約台幣0.5元)喔!   第2種方式:企業南向外派的印尼生存指南   賴珩佳在本書一開始就點出多數台灣人對印尼抱持著錯誤的刻板印象──排華暴動、恐怖襲擊、火山爆發、印尼移工……,以為這就是這個國家的全部。事實上,今日的印尼是東協人口與幅員最大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回教國家、它更

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約2.5億人,僅次於印度、中國、美國),這個排名背後意味著強大的內需市場。計畫前往印尼開拓事業的人,你不能不知道:   ◎借鑒其他國家在印尼的發展策略   .新加坡:新加坡銀行最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營收是來自印尼的個人或企業。另外三分之一是來自中國與印度,只有三分之一是新加坡本地的客戶。這是多麼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經營結構!   .中國:印尼當地沸騰的華文學習熱,連帶使得中文教師供不應求,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中文老師從中國遠道而來,過著「外聘教師」的優渥生活。   .日本:2012年,日本最大鋼鐵廠即與澳洲最大鋼鐵廠結盟在印尼合資發展。日本品牌UNIQLO在印尼入境隨俗

在店內特設Batik專區,更不用說,拉麵店為了迎合當地廣大的回教市場,貼心提供「豬肉」與「雞肉」兩種湯底選擇。   .韓國:以強大的藝人娛樂勢力席捲此地,連帶手機、家電品牌等都是現今印尼人的首選。更不用說原本就受當地人民喜愛的油炸食物,使得近年幾家韓式炸雞連鎖店品牌也大舉進駐。據說光是雅加達市的韓國餐廳就有一百間,可見需求量之大。   ◎台灣的新南向機會?先了解台灣企業在印尼發展的現況   台灣農技團自1976年已開始與印尼的合作,印有「ICDF」標章的蔬果在印尼大受青睞!和台灣人一樣愛享受美食的印尼人,對於每家在印尼開展的珍珠奶茶店給予大排長龍的回響。「鼎泰豐」光是在雅加達市就開拓了十二

家分店,展店速度與數量都比台灣快且多,甚至特別提供「No Pork」標示餐點,讓在印尼占絕大多數的回教徒願意進來消費。「中國信託銀行」是台灣金融業至印尼發展的先鋒,至今將近二十年,在印尼三個大城市共有十間分行。此外,「國泰金控」也在2015年買下印尼 「Mayapada 商業銀行」四成的股權,期望以此為開拓印尼市場的第一步。   儘管發展中的印尼有著源源不絕的內需商機湧現,對於有意南向印尼設立經營據點的企業更應該了解到:青壯工作人力佔總人口66.7%(即15~64歲的青壯人口約有1.6億人)的印尼人力資源可謂是相當充沛,但光是有足夠的子彈就貿然進駐風險是很大的。作者以自身在印尼職場15年的經

驗,於本書專章討論當地公司文化與印尼人工作態度,與外國企業分享如何理解「印尼人的直線思考邏輯」,並將其轉化成穩定的業績成長力量。對有志於印尼市場的台灣企業以及積極拓展新南向政策的新政府而言,賴珩佳從深厚的在地觀察所提出的台印互利發展的多項契機,是絕佳而中肯的教戰建言! 本書特色   ‧詳解印尼華人、原住民與回教徒,洞悉印尼文化與經濟結構   ‧道地印尼人生活的吃喝玩樂,首次完整公開   ‧印尼工作環境大調查,外企派印一次到位   ‧彙整台灣人在印尼當地可尋求的資源   ‧註記100個重要印尼文單字,在地生活更簡單 橫跨政商學界好評讚譽(按姓氏筆畫序)   Ibnu Susanto/印尼

最大鋼鐵集團之一Sarana Steel集團總裁   李存修/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特聘教授   吳嘉昭/台塑集團南亞塑膠公司董事長   莊祖宜/作家   郭惠芯/生死學講師   郭智輝/崇越科技集團董事長   賴清祺/中華大學講座教授、行政院前副秘書長   蘇巧慧/立法院立法院委員   作者簡介 賴珩佳   學歷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企管組學士、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 SU)企管碩士(MBA)   經歷   外商銀行、外商投資銀行、財務顧問,現任外商資產物業管理執行董事。   居住印尼雅加達已邁入第十五年。從初期

封閉自我、拒絕正視所居住的印尼,到如今能隨時轉操一口流利的印尼語,並以樂觀正面的態度看待這片土地、融入社會的脈絡。期待自己能為台印的橋樑,為未來可能更多的台印交流,貢獻棉薄之力。   現於人生雜誌「三腳貓微筆記專欄」定期分享文章,投稿散見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   [ 推薦序] 以女兒的第一本著作為榮 ◎賴清祺 [ 推薦序] 透過珩佳的眼與筆,印尼離我們更近 ◎李存修 [ 推薦序] 由微觀到綜觀的全方位觀照印尼 ◎郭智輝 [ 推薦序] 從台灣媳婦幽默風趣的文字認識當代印尼◎莊祖宜 [ 推薦序] 給我親愛的珩佳班長 ◎蘇巧慧 [ 自序] [ 前言] PART 1 新

來乍到 1. 首波衝擊 2. 學習面對 3. 從頭學印尼語 PART 2 關於印尼人 4. 坎坷而勤奮的早期印尼華人 5. 新一代華人 6. 與印尼華人家庭的磨合 7. 印尼本地人的直線思考邏輯 8. 喜歡倚賴群體力量 9. 驚人的貧富差距與高調的風氣 PART 3 印尼的食衣住行 10. 西化的首都 11. 有土斯有財 12. 在雅加達市車陣中老去 13. 印尼與新加坡的一日生活圈 14. 令人讚嘆的藝術美感 15. 印尼的驕傲── Batik 16. 喜愛油炸與辛辣食物 17. HALAL 是什麼? 18. 印尼的咖啡文化 PART 4 在印尼入境問俗 19. 和諧平等的宗教氣氛 2

0. 見面的禮節 21. 不願意承認「不知道」的文化 22. 在印尼過華人節日的差異 23. 小費文化 24. 紅白包文化 25. 關於賀禮 26. 瀟灑處理身後事 27. 生日聚餐是壽星買單 28. Basa Basi 隨意聊聊 29. 寄買文化 30. 右手的禮節 31. 回教徒不喜歡狗 32. 警察是人民保母嗎? PART 5 印尼的工作環境 33. 放慢工作步調 34. 按表操課的員工 35. 制服情節 36. 規則就是規則 37. 工會力量大 38. 保護勞方 39. 雨季,生病的季節 40. 齋戒月的特殊考量 41. 尊重祈禱 推薦序 透過珩佳的眼與筆,印尼離我們更近 ◎李

存修∕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特聘教授   高爾夫球的球友只要提到「OB」,大家都清楚指的是「出界」(Out of Bounds);另外,也有指稱「OB」為 Old Brother 或 Old Bird 或 Old Bone, 就是在一個團體中已畢業或是已退休者的稱呼, 但是在本書中卻另有其他的意思。原來,在印尼的公司文化中,幾乎各個公司都會雇用工友,在印尼稱之為「Office Boy」(辦公室男孩),亦簡稱為「OB」,他們專門為公司跑腿辦些雜事或購買東西,例如:代為購買午餐便當等。   在我的印象中,印尼一向排華,稱華人為支那(Cina),這在印語就有歧視的語意;但是現在學習華文蔚為風潮,

而且也將華人改稱為中華(Tiong Hoa),更在 2004 年頒定華人農曆新年為國定假日。此等正向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身為印尼少數民族的華人,已掌握了印尼全國八成以上的經濟力量,對社會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當前我國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在經貿方面亟需尋求協商與對話的對象,東南亞的華人自然是首要目標。   本書作者賴珩佳小姐,北一女畢業後,以第一志願錄取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曾在大學時期修過我所開的財金課程,印象中是個兢兢業業、溫文有禮的女孩,大四那年即開始在台北花旗銀行實習工作,但總能兼顧課業與學校活動。珩佳總是盡力做好每份工作,扮演好每個角色。短暫於銀行工作之後隨即到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

yracuse University)攻讀 MBA 學位,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非常難能可貴。畢業後進入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CBOE)工作,但因為想家,不久即返回台灣進入美商 JP Morgan 工作,一路表現優異。在財金界前程似錦之際,驟然決定與在美國MBA 的同學結婚,並隨印尼籍華人夫婿移居至新加坡與印尼雅加達,這樣的決定,的確讓許多關心她的人有點擔心!   擔心是因為十多年前我們對印尼頗為陌生,甚至有著排華的恐懼,難以想像這樣一位年紀輕輕的女孩將如何去面對一個語言完全不通、人際網路完全歸零的環境。珩佳的夫家是印尼最大的

鋼鐵集團之一,家族親戚龐大而複雜也是可想而知。大環境的種種衝擊,以及小環境的種種挑戰,想來是個極大的考驗。 從台灣媳婦幽默風趣的文字認識當代印尼 ◎莊祖宜∕作家   我跟珩佳是在超市買菜認識的。雅加達的台灣人不多,聽到鄉音格外欣喜,於是我們很快就聊了起來,一見如故。最初我只知珩佳嫁至此地逾十五年,先生是她在美國留學時認識的印尼華僑,兩個孩子還在讀小學。與本地一般太太們最明顯的不同是,珩佳從來沒有請過保母,養教全部親手包辦,是位極稱職的母親。   然而多講幾句話我就發現,珩佳絕不是一般的家庭主婦。她見識廣泛,言談不俗,別看她笑起來兩眼如月牙彎彎,溫柔甜美,原來人家當年一路是一等學府的高材生

,還是臺大畢業典禮主持和校際演講比賽的常勝軍。若不是姻緣線牽至印尼,她現在八成是叱吒國際金融圈的女強人。   珩佳身上有趣的矛盾還不只如此。幾次跟她吃飯,中途都有梳法拉頭、戴假睫毛、手提名牌包、足蹬五吋高跟鞋的豔麗貴婦前來與她打招呼。這時一身日系樸素裝扮的珩佳會忽然轉操一口流利的印尼語或維妙維肖的印尼腔英文,跟她們親親抱抱應對自如,之後轉身坐下面對我,又是一副軍公教子女的模樣,反差相當驚人。我後來才知道,珩佳的夫家擁有印尼首屈一指的鋼鐵企業,她進出往來的都是豪門巨富,對印尼乃至東南亞華僑富商家庭的繁文縟節有不為人知的切身體會。   珩佳笑說老公當年在美國念書時半工半讀,克勤克儉,所以她一直

以為所謂「家裡做鋼鐵」指的是打鐵的勞力活,心裡並不在意,直到嫁了過來才發現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甚大,從此展開了充滿文化與價值觀碰撞的台灣媳婦生涯。聰慧的她選擇低調,一方面以強大的意志力堅守自己經營家庭與教養孩子的原則,一方面試著融入並默默記錄下她所觀察到的關於人際、家庭、職場、宗教等各個面向的巨微文化差異。   從某種角度看來,珩佳就像是個青春版的白嘉莉,兩人同樣成長於台灣,同樣嫁入印尼富商家庭。然而我們對昔日明星白嘉莉的認識僅止於此,她的高貴亮麗與一般台灣人刻板印象裡貧窮落後又排華的印尼形成難以理解的對比,如果僅用「貧富差距大」一言以蔽之,必然忽視其中糾結的歷史,複雜的情緒,與近年來印尼社會快

速的變動發展。有幸現在有了珩佳,讓大家得以透過這個台灣媳婦幽默風趣的文字認識既混亂又光鮮、既傳統又國際化、充滿夢想和企圖心的當代印尼。或許因為珩佳出身公職人員家庭,自己學的又是企管,她的文章除了文化觀察之外,還多了一層政策建議的實用性。比如談熱帶水果,她不忘提醒台灣的水果出口商和政府相關單位注意印尼政府修訂頻繁的進口申報規章;談影視流行文化,她惋嘆台灣偶像團體 F4 當年風靡印尼各地的軟實力已完全被韓星勢力取代。語重心長的分析建議,為有興趣多了解印尼的台灣讀者提供了最親切的第一線觀點與入門視角。   如今甫上任的蔡英文政府主打「新南向政策」,鼓勵台灣各界與東南亞諸國更密切交流,透過深入了解來

發展永續互惠的雙向關係。在我看來,所有負責執行或有意呼應新南向政策的人員都應該立刻讀這本書,保證在歡笑之餘也必有省思收穫。   至於我自己,在隨夫駐派雅加達兩年,勤學習當地語言並積極接觸此地文化脈動之後,讀了這本書稿仍獲益良多,只恨沒能早兩年先讀。這下我終於搞清楚了那些耳熟能詳的印尼華人政商精英到底 who’s who,而且下回跟過生日的朋友聚餐,我也不會再愚昧的搶著付帳了! 作者序   最近這些年,每隔一段時間總有朋友來雅加達出差,不論他們從什麼國家來,不論工作是什麼產業別,相同的就是到雅加達的頻率增加了。朋友只要到雅加達,總是會熱情的聯絡我,我儼然成為朋友圈中的「印尼代表」。親朋好友

中,在國外工作或生活的不少,但像我這樣移居「印尼」這個國度的卻絕無僅有。當時這樣的決定嚇壞了周遭的每一個人。彼時,印尼還是個腳步顢頇的發展中國家,此時,印尼在世界上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國,景況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所有來到這裡的朋友都說:「哇!這裡怎麼跟想像中的不一樣?」   老實說,十五年前剛到雅加達時,我的計畫是只待一年就離開。對於這個印象中充斥著排華暴動、恐怖襲擊、火山爆發的地方,我是抱著當個過客的心情。母親還曾玩笑似的描述她當時參加朋友聚會的狀況,說朋友們提到自己的女兒遠嫁美加歐洲等地,言語間雖然都透露出親子遠距的無奈,但總是對兒女的生活品質有一定的信心與欣慰。當母親說自己女兒現居印尼雅加

達時,朋友們靜默了一陣後總不免安慰一番,眼神中流露出不解與不捨,套句現在的話:「Fu怎麼差這麼多?」其實當時的我對印尼這片土地也有某種程度的輕視。同學會時有同學問我:「聽說妳住在印度啊?」我試著解釋:「是印尼。」同學無所謂的說:「哎呀!反正就那一區嘛!」我沒多說,因為當時心裡確也覺得並無二異。   初來乍到雅加達,除了語言不通、文化不適之外,與整體大環境及夫家大家族的磨合,對年輕的我而言都是一次次的試煉。在此的人際關係完全歸零,內心承受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孤獨感。當時各方面接踵而來的壓力與孤單,是從小幾乎一路順遂的我首次承受的,也因為自小在課業方面較為順遂的傲氣,一直告訴自己不可示弱。內外夾攻下

,導致自己在來雅加達的第二個月就十二指腸出血,折騰了好一陣子。   抱著當一年過客的想法,所以第一年的生活是這樣過的:工作生活與待人接物,我維持著一貫的禮貌。但事實上不曾真正想去了解印尼的風俗文化,也不願嘗試。我盡量維持慣有的一切食衣住行,避免自己被「降格同化」。當時由於工作需要,我幾乎每個月都要搭機到外地出差,每次的飛行都讓我像放出的籠中鳥:我享受著台灣熟悉的一切、新加坡的守序、日本的潔淨、韓國的趣味、中國的多元⋯⋯,但只要飛機一降落雅加達,又開始讓自己過著「束之高閣」的生活,繼續倒數著離開雅加達的日子。然而,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一年過後,由於一些因素讓我沒能離開雅加達。不得不留下時,我真

是亂了方寸。沒有期限可以倒數,我突然發現自己不會過日子了。不管有多少公差或旅行的機會,世界上的各個地方漸漸都只成了驛站,每段旅程後,終究還是要回到我無法正視的印尼。直到自己花了幾年時間接受身在雅加達的事實,且盡份隨緣的開展在此的人際網絡,心中的孤獨與壓力才慢慢釋放。我告訴自己:「要睜開眼,好好看看這裡,努力在這兒生活著!」就這樣,至今已在雅加達生活了十五年。   寫這本書的的初心,是想將在印尼雅加達真切生活了十五年的觀察與經驗,與更多台灣或是華文世界的讀者分享。尤其台灣當前又再興起南向風潮,人口與土地為世界第四大國的印尼更是重點所在,非常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對未來可能更多的台印交流,貢獻棉薄之力

。   我想將此書獻給我的父親賴清祺先生與母親郭惠連女士。能當他們的女兒,是我這輩子最奢侈的福報。一路走來,他們總是相信我,給予我前行的勇氣,放手讓我飛,永遠為我祝福。與印尼的聯結,始於我的先生余蔚翰,謝謝他一路上的支持,讓我能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真誠做自己。謝謝公婆對於異文化「台灣媳婦」的理解與照顧。謝謝孩子念澄與孟學,在許多低落的時刻,是小小的他們給予我力量。謝謝總是無條件支持我任何決定的弟弟睿永。謝謝視我如己出的乾媽、舅舅、阿姨,總是讓我感受溫情滿懷。謝謝周遭的親朋好友,在人生路上何其有幸,可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同前行。   此書得以完成,要感謝城邦印書館主編佩宜與文編淑鈴,感覺一見如

故。還有內文編排美編麗雪,以及封面設計黃聖文先生。集結眾人之力才能與大家分享此書,我滿懷感謝。 前言   十五年前,我二十六歲,拎著兩個皮箱,背著一台手提電腦,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當時對於印尼,我的認知僅止於中學地理課本教過的「印尼」一課── 由一萬多個島組成的島國,盛產香料⋯⋯就這樣。對於印尼的印象,就是看過的新聞畫面:排華暴動、火山爆發、落後髒亂。   從小到大,我的求學生活在大部分人眼中是一帆風順的:從北一女到臺大工商管理系畢業,之後到美國紐約雪城大學攻讀企管碩士(MBA)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爾後順利的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

e, CBOE)找到工作,回台灣後進入投資銀行業,領著比同學多兩、三倍的薪水。一切似乎就這麼順遂。然而,因著在美國讀書認識、當時遠距交往的印尼華人男友(現在的先生)一句話:「我們要不要結婚?」經過十幾個輾轉難眠的夜晚後,不知哪兒來的勇氣,我毅然決定搬到印尼雅加達。   記得那時我不顧父親的憂慮、母親的淚水、親人的勸阻,也沒多想語言的不通、國情的不同、感情或許會產生的變動,向來多慮的我竟一瞬間成了單細胞生物,下定決心後竟只是一古腦兒地往前衝──以最快的速度遞辭呈、訂機票、打包行李,一個月後我就拎著兩箱行李飛抵印尼雅加達。行李除了必備的大同電鍋與衣物,還有一個鉛筆盒。鉛筆盒內裝了自動鉛筆、鋼珠筆

、各色原子筆芯與大小N次貼。在我的想像中,印尼該是個連這些精緻文具都很難找到的落後國度吧! 01 首波衝擊 十五年前的雅加達,對我真是好陌生的地方。剛下飛機放眼所及多是有著黝黑皮膚的人,我心想:「這地方怎麼印傭全都出門了?」 然後我才猛然想起,這是他們的國家啊! 當時還是男友的先生接我到他家後,家傭端出削好的水果對我說:「喜拉幹‧媽幹(印尼語:Silahkan Makan,請吃)。」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 她連對我說了兩次國罵耶!可是她的態度卻又溫和有禮……這一刻,我才突然驚覺,來到這裡,從小學習的中英台日等語言幾乎全無用武之地。印尼語,是我完全不了解的語言啊!要在此生存,語言似乎是

第一要務,而這竟是我當時年輕的單細胞思考,就算輾轉了多個夜晚卻也沒想到的課題! 人生地不熟,事情並非想像中的順利。到雅加達後第一個星期的某個晚上,就發生車禍了。當時情況是,先生開車載著我,在交通號誌由紅燈轉綠燈時要往前行,沒想到該是紅燈禁行的另一向突然衝出一輛完全沒有減速的摩托車,它以很快的速度撞上我們的車,騎士當場跌落,難以起身,並痛苦的呻吟著。這時附近往來的路人全跑過來圍觀,合力幫忙把騎士抬上我們的車後座,讓我們把他送到附近的醫院。 前往醫院的那段路對我而言,真是奇長無比。在這陌生的城市,我根本不認得路,已習慣台北的夜色總有燦爛的燈光,這裡的馬路卻只有幾盞勉強撐著的昏黃路燈。車裡還躺著一個

痛苦呻吟的陌生人,完全不知他在說什麼。我渾身顫抖,望著身旁開車的先生冒著冷汗專注的駕駛,我也大氣都不敢喘一下。我知道,從小在新加坡與美國成長的他,對印尼這個環境的了解,其實沒有勝過我太多。 我們到了醫院處理完大致事項已是深夜十二點。當時騎士已在病床歇息,但他的周圍站了十幾個人,聲稱是他的親戚鄰居。一群人七嘴八舌氣憤填膺的與先生理論。最後結論是,我們不但要負擔騎士所有的醫藥費,還要給付在他無法工作這段日子的所有薪水。

金融科技發展與相關洗錢防制規範研究—以虛擬貨幣比特幣為中心

為了解決台塑碩士薪水的問題,作者范嘉珊 這樣論述:

隨著全球化時代來臨,跨國性及跨區域性之洗錢犯罪儼然成為新興之犯罪趨勢,且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之緣故,越來越多洗錢犯罪者利用金融科技技術進行洗錢犯罪行為,使得洗錢犯罪集團朝向高科技性、技術性之專門行業發展。其中,利用虛擬貨幣—比特幣進行洗錢之行為,便係目前新興之洗錢犯罪手法與模式。而所謂金融科技(FinTech),係指金融Finance與科技Technology之綜合體,在過去由傳統金融業獨佔之相關金融服務業務,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襲捲全球後,金融科技之崛起便帶動了許多知識分子投身金融科技創新產業,舉例言之,於網際網路中所發展出之虛擬貨幣—比特幣,便係金融科技創新之世代裡最為重要之一部分。然而,

雖然虛擬貨幣—比特幣越來越受社會大眾歡迎,惟目前多數國家仍然沒有訂立一套虛擬貨幣—比特幣之相關法律規範,使得虛擬貨幣—比特幣自始自終皆處於法律空白地帶,若發生相關之違法案件,檢調單位將難以追尋其交易犯罪者,致使洗錢等違法犯罪集團得以將不法利益移轉至正當合法資產上。因此,在虛擬貨幣—比特幣之衝擊下,是否將其納入我國洗錢防制管制架構,或是另行設立專法,甚至係是否禁止其交易之管制,便係我國政府當前所應思考之問題。對此,本篇論文站在肯定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之角度下,以虛擬貨幣—比特幣為研究中心,蒐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逐步探究於我國現行洗錢防制法制下其所可能產生之洗錢犯罪問題及其相對應之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