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57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明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環境工程碩士班 劉禎淑所指導 黃崇文的 濁水溪南岸夏季與冬季期間細懸浮微粒中金屬元素組成差異性探討 (2020),提出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57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PM2.5、地殼元素、重金屬、富集因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劉可強所指導 許眉羚的 台北市城中市場街區地景變遷與族群消費記憶 (2009),提出因為有 城中市場、地景變遷、記憶、消費、保存、更新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57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57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濁水溪南岸夏季與冬季期間細懸浮微粒中金屬元素組成差異性探討

為了解決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57號的問題,作者黃崇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於2019至2020年間,於濁水溪南岸雲林二崙油車教會,以PQ200進行大氣中PM2.5質量濃度調查,並以ICP-OES及MS分析PM2.5中金屬成分,同時採集周圍農地土壤以及濁水溪泥沙進行金屬分析,以了解雲林二崙地區大氣懸浮微粒之金屬成份及污染貢獻源。PM2.5在雲林地區冬季平均濃度比夏季高出2.16倍,且於靜風下出現高濃度之PM2.5。比較超標日及前一次採樣結果,發現風速會影響PM2.5濃度,風速與PM2.5質量濃度成反比關係。金屬元素濃度部分,以Na濃度為最高,其次為Mg、Al、Ca,冬季明顯增加元素有K、Fe、Mn、Zn、Cu、As、Pb、Cd、Be及Co, V、Ni、Cr及A

g則差異不大。PM2.5與Pb、As及Cd有高度相關,以As相關係數的r2值0.91為最高;與K、Fe、Zn、Mn、Cu、Ni、Co及Be有中度相關;相較之下,與其它元素Na、Mg、Ca、Al、V、Cr及Ag相關性極低。地殼元素、Mn、Cr及Co並非人為活動所造成,並且與濁水溪揚塵及採樣周圍環境土壤成份相似。冬季時PM2.5中的重金屬濃度較夏季容易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尤其以Zn與Cd (LogEF值接近3)更為明顯。

台北市城中市場街區地景變遷與族群消費記憶

為了解決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57號的問題,作者許眉羚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台北城中市場街區為田野地點,試圖了解其人潮興盛的原因與存在的價值。而在城市觀察的過程中,發現了城中市場街區出現特別的現象:來這裡逛街、消費的人,不一定只是因為需要,有些族群是藉由逛街、消費的過程,重溫記憶。以這樣發現作為出發點,找尋發生的原因,便將研究分成兩個部份:一是空間形成的歷史地景追溯,二是找出人在這空間下因消費而衍生的活動與記憶。城中市場街區的歷史,經歷曾經是清朝城內西連艋舺、北連大稻埕最繁榮的市街;日治時期為供給日人日常所需的商業街道;民國光復初期外省高級購物街。這樣的歷史,空間上所閱讀到的是承襲的、延續的,但瞬間變換的是活動在街區的人與活動:從清朝官方、地方商賈人士,到日

治以日人為主的消費地景,到光復後瞬間充斥的外省難民而出現的消費地景。而訪談習慣於城中市場逛街消費的族群,記憶是他們一直回來逛街消費的主因,也是現今城中市場街區的特有現象。而承襲歷史的分析,這樣的現象是因光復後外省難民大量注入城內地區所產生的消費地景而出現:因特有的地方共同記憶而回到地方消費、逛街。在城中市場街區這樣特別歷史下出現的空間、人文地景,正是老舊街區--城中市場街區的價值,所以保存空間與記憶、延續這個區域消費活動地景,是面對接踵而來的都市更新應考量的面向,最後將歷史分析與訪談結果以都市更新的角度來討論,歷史街區應做怎樣尺度的保留,才能使街區價值得以保存,族群得以持續回憶、逛街與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