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 阿含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南傳 阿含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阿薑達磨多羅,帕奧禪師,毗瑪拉蘭希法師寫的 內觀法要(三版) 和黃健原,柿子文化的 覺悟者的一生:娑婆、度化、妙法、涅槃典藏佛陀合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千 和柿子文化所出版 。

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系 陳清香所指導 釋天佑 (陳秋華)的 佛教造像背光之研究─以五世紀前漢譯佛典為主 (2021),提出南傳 阿含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背光、三十二相、造像、毫相光、焰肩佛、犍陀羅。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黃國清所指導 蕭慈恩的 《大智度論》四諦詮釋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大智度論、世俗諦與勝義諦、有漏與無漏、漸與頓現觀、有為法與無為法、涅槃的重點而找出了 南傳 阿含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傳 阿含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內觀法要(三版)

為了解決南傳 阿含經的問題,作者阿薑達磨多羅,帕奧禪師,毗瑪拉蘭希法師 這樣論述:

  本書是包含《內觀禪修手冊》、《觀呼吸與觀世界》及《定慧禪修法》三部份。     內觀禪修手冊     一.坐時的內觀(坐禪)      .如果是集體禪坐時,不要坐得太靠近,一排排整齊地坐著,不要使我們的身體互相接觸。     .當你坐著的時候,背部和頸項必須伸直,而且在整個時段要維持這種姿勢。   在認真或密集的禪修訓練時,一般最好在每個開始時段先以「慈悲觀」作準備。   適當修習後,有助於清理禪修的蓋障並且使心進入正面而有助於較深的專注和許多長期的正面效果。    我們先對自己生起慈悲的心理,想著:   願我免於敵意,願我免於心苦,   願我免於身苦,願我處於快樂。     .當自己

的心中充滿明顯的慈心後,接著就生起對他人的慈悲心。     對初學者而言,為了培養正確的慈心並免於失效,應避免選下列四種人作開始的對象:     一、非常親蜜的人, 二、死人, 三、異性, 四、自己不喜歡的人或敵人。     最好選一位你所認得的、同性別、受你敬愛的活人。想及那人的善良及對你的好處,   如此較易生起慈心。你以慈心和誠意想著:   願他免於敵意,願他免於心苦,   願他免於身苦,願他處於快樂。      .當你的慈心和專注發展有力後,你才進一步用同樣的方式放射慈心給:     一、非常親蜜的朋友, 二、普通的人, 三、你不喜歡的人, 四、敵人。   而後,下一步驟是發射慈心給所

有的眾生。     .慈心的培養還有更進一步的方式,在現在的準備階段,這就夠了。有時可以加上或選用呼吸觀。輕輕閉上眼睛,觀察自己的呼吸。氣息慢慢而自然地吸進來,再慢慢而自然地呼出去,以正念小心地觀察你呼吸的進來和出去。無論你的氣息是長或是短,你都能清清楚楚地覺知。      .像這樣練習一陣子呼吸,使心靜下來。當你念頭止息,就應該開始進行培養「正知」:上下慢慢而間歇地移動你的一隻手(左手或右手皆可),另一隻手則放在大腿或膝蓋上。先將你所要移動的手掌放在膝蓋上,上臂保持靜止不動,以完全的覺知舉起前臂使手掌離開膝蓋並轉成握手狀,停留一下子。     當你做此動作時,集中覺知力在這隻手的掌心和手指。

也可以略為移動手指,以便於覺知手上此處的感受。整個時段,要集中覺知力在這感受上。而後將手上提一些並同時移動手指,接著短暫地停住。重複這過程,一步一步地提到最靠近你肩膀的地方。然後便開始慢慢地放下,間歇地停頓(同時手指也不停地開合),一直到你的手掌移回到接近你的膝蓋,然後再間歇地向上提。一次次重複上述的動作。     .最主要的是當你移動或停住手和手指時,把你的注意力持續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上。     .練習時間的長短要多久?     只要時間允許,就算你的手感覺到疲勞了,還是要堅持下去,繼續練習直到胸口感到強而明顯的刺痛, 才停止移動你的手。如果胸口這種刺痛的感覺並未生起,這時你還不要停止移動

你的手。     甚至刺痛的感覺雖然生起,但不明顯或不夠強,此時還不可停止。直到這種胸口刺痛的感覺非常強而顯著時,你才可停止移動你的手,接著把手放在大腿上或膝蓋上。     .當你開始練習時,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尖。開始的一陣子,你可能發覺到沒有什麼感覺,但  是你若繼續做下去,你便會感覺到某些感受。例如,感覺到手掌或手指開始發熱,或者,可能感覺到手指、手掌或手臂有一種顫動,就如觸電般的顫動。任何一種感覺都可能隨時生起、滅去。     當你覺知到某種感覺時,你就要把你的注意力持續集中在這種感覺上。你的注意力越集中,那麼感覺就會越強烈。     .這種感覺將逐漸沿著手臂到達胸口。當它到達胸

口時,你會覺察到不同種的感受生起。譬如:胸口覺得緊悶,或者,有點疼痛、眩暈。感覺到胸口刺痛的感受,非常迅速地在胸的中心刺進刺出,專注在這種感覺。     就算你覺得可能有所傷害,你也應該設法去體察,不要中斷。你若能越注意這種感覺,那麼這感覺就會越加強烈。     .這種胸口刺痛的感受會從胸口漸漸地移到背部,再由背部上移,你會感覺到好像一陣風,吹上後腦,直到你的頭頂,然後到達前額的眉頭間,從這裡散發出去。當你觀察到這種感受時,你可能也會感到頭部疼痛,但是你不要停止你的注意力。     .有一些禪修的人曾經採用其他的修持方法,也經驗相同的感受,包含覺知這種胸口中心的刺痛,卻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他

們放棄了繼續練習(這是非常可惜的)。     .這些有經驗過這種胸口刺痛的修習者,他們確是非常幸運能有這種經驗。我建議他們別害怕,應該繼續把注意力集中在這種感覺上。     .其實,以其他方法獲得這種胸口刺痛的感覺和我們應用這種移動手掌的方法所獲得的胸口刺痛感是沒有兩樣的。你練習任何一種方法,都帶到相同的一點。它決定於你的正見。而這種移動手掌的方法卻是獲得「正知」的一條捷徑。     .以坐著的姿勢,有系統而徹底地練習這個方法,對於當下此刻你所擁有的感覺,只要知道並且覺知它們就對了。你要把一切都放下,對世間的一切都沒有任何執著。不要讓你的心去追想過去或幻想未來,因為過去已經是過去了,未來的卻還

未實現。     因此,當下此刻一個修習者必須很專心地覺察到他內心所體驗的每一個現象,一直到內觀智慧的洞察。

南傳 阿含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是用外語媒體還有包含的直接介入當地的媒體
他說中國政府的宣傳報紙中國日報
不但以英文發行還有塞爾維亞語Serbia
塞爾維亞語的版本

一個菲律賓的記者估計
菲律賓新聞專線中間超過一半的報導來自
中國國家新聞機構新華社
一個肯亞媒體集團從中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後來解僱了一位專欄作家
他寫的中國鎮壓維吾爾人的文章

秘魯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
受到好鬥的中國政府官員的強烈批評
這是戰狼外交啊
你是要看CGTN在哪一國
肯亞跟祕魯他肯定影響的到

我覺得有部分歐洲國家他也影響的到
但你知道這篇報導的意思是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分別的事件
但其實背後有一個大戰略
就是中方想要用中國資金
中國的權力跟中國視角 發展媒體嘛

全世界的媒體後面
本來就這樣啊
就是像你上次講的啊
美國也做同樣的事
因為非洲大部分都是法國跟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你要跟這些人溝通
那他們學中文沒那麼快
那很多人英文法文還是母語
所以他當然就是要透過這種東西來影響

南華早報就很典型
南華早報我是每天看
那他也會登
很中國論調的文章 有
也是用英文寫的 中國崛起論
可是他也會去邀很反中國的文章
可是他的報導基本上是 相對均衡

至少對事實的報導
我認為還是相對準確的啦
那如果中方已經用全球大戰略的角度
滲透進各個媒體
包含了投資包含資金包含了變成partner
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
你說CGTN啊
CGTN已經是其中的一環

他當然想要影響各國的輿論這是必然的嘛
我跟你講他們在影響的都是那個最關鍵的議題
就攸關這個國家生死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你說美國對日本的輿論有沒有影響

你表面上看沒有
但是實際上他從不同的高度下來吧
表面上看沒有
可是當田中角榮跑去跟中國建交的時候
就一面倒批他
那就是美方不高興 當然是啊

後來洛克希德案就出來了
就收賄那個案子
請問洛克希德案收賄這種證據誰會有
那其實坦白講都是CIA
當然是美國

不然洛克希德怎麼會突然公布一堆收據
所以我的意思說
那個都是在最關鍵的議題上
就是說你在親美親中這個議題上
我不能接受我就弄你啊就是這樣啊

項立剛有一個論點倒是真的
他說他不認為台積電會用非美國設備
中國當然希望他半導體要發展
就不只是半導體本身
他要連動很多周邊都發展起來
光刻機 對對對對
所以他就認為說
你搞一個基本是親美的企業來搞
然後半導體的設備製程軟體通通都是美國
中國現在就是希望全方位都用自己的體系
這個就好比華為決定要弄自己的軟體系統
對不對 對
他就認為台積電不可能站隊進來的啦
台積電最後中美都是要適應的啦
不然你怎麼活啊
這個就從台積電講到晶片
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
今年出了一個新的消息

BBC報導這個2020年
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高達1367.4億美金
是台灣總出口值的43.8%
那比2019年同期也就是前年同期是只有951億美元
也增加了百分之14
出口最大的是電子零組件
兩岸的貿易半導體大概佔32%
那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面板
一大堆資訊什麼
全部加起來大概接近50

所以坦白講裡面還是很多傳產
還是有傳產 好多好多
工具機算不算 工具機算
精密機械也算 是嘛
那我們這樣講好了
但是台派呢就是貴黨裡面的一個主流說法就是說
主流個屁啦主流
那只是一種看法

對方這麼仰賴我佔了我百分之43.8
等一下我這是忍不住笑了
佔了百分之43.8
所以是中國需要我
是台灣出口到中國有43.8
然後他就說你看中國非買我們的半導體不可
你們發言人這樣講啊

我就跟你講43.8裡面有關半導體的部分只有32%
你如果要講說這個32%
中國真的是覺得台灣性價比高那是愛買
這是事實啊

尤其今年第一季跟四月非常明顯
所以我是跟你講說
我覺得中國也是很聰明啦
他在加大庫存
他是在深挖壕廣積糧 對對對對對
因為他就覺得他跟美國這種半導體不知道會打到哪裡

所以他今年第一季還有四月拼命從台灣進口
反正台灣的東西好用 先吃
他就先買再說所以我們四月就暴漲
我們的出口額暴漲

他主要就是在廣積糧
尤其是對高科技零組件的部分
因為他不知道美國會不會哪一天突然又開殺戒了嘛
突然認真的開殺戒

是啊是啊所以他總是要防一手
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
結果我們出口暴漲嘛對不對
可是出口暴漲人家就有去查那個內容
比如說四月 四月半導體真的是暴漲
可是大概就是佔總出口也是差不多5成左右

本來是32嘛
四月就暴漲成5成左右
我的意思是說
台灣當然目前有一些半導體有技術優勢
那中國大陸也急著囤積
所以拼命下訂單
可是台灣也不要以為
我們就只賣這個東西給中國大陸

其他東西還是真的需要中國願意跟你買的啦
現在民進黨怎麼辦呢
接下來如果要做什麼公投的宣講
可是一方面疫情一方面又黑道
然後黨內的年輕人幾乎都不支持四項公投都不支持
那不就全面要敗退了嗎

你到時候比如說我隨便講比如說藻礁
藻礁他一定會強調說台灣會缺電
然後如果不這樣我們被迫去搞核四
那焦點又回到核四了
又回到核四

因為這四個議題很明顯
對國民黨最有利的議題是萊豬 是
對民進黨最有利的是核四
但其實核四現在也沒想像中有利
當年靠民智未開在那邊唬爛

我是在講四個議題裡面 相對
相對對對對
所以民進黨一定是拼命抓著核四來打其他議題
那他是怎麼樣
那另外一個當然就是3Q那個有沒有併在一起
那以邏輯來看應該會併
那併在一起他就掛了
因為萊豬對他太不利了

我跟你講基進黨最孬種
你知道基進黨是怎麼說
基進黨說朱學恒表示
如果828投3Q就掛定

明明就是郭正亮講的你不敢寫郭正亮對不對
不敢寫郭正亮
你看小綠就是這麼可悲
就是連罵人都不敢寫大綠的
這個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

媒體有寫出來啊
但他做的圖裡面就只寫朱學恒啊
是不是怪我囉
他大概覺得恨你的人比較多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佛教造像背光之研究─以五世紀前漢譯佛典為主

為了解決南傳 阿含經的問題,作者釋天佑 (陳秋華) 這樣論述:

本文佛教造像背光之研究,以五世紀前漢譯佛典為主,以經典文獻之考據、解讀與分析為主軸,佛像背光圖像題材為輔,探尋其意涵與源流,呈現出古來繪師於「佛光相」內容所傳達之深意。研究進路如下:(1)歷史背景角度等文獻考據(2)背光相定義、意涵(3)以造像背光之主題、樣貌、題材等為線索,考據其相關譯典之源流與脈絡。首先,敘述印度佛教藝術造像起源,從佛塔到人間像佛像演變的過程、原因、影響、發展及造像依據;彙整三十二相譯典文獻,梳理其相異處與修證方法。進一步釐清放光相之特徵、意涵、種類、目的、光色,及「常光」與「放光」之間的差別與放光處等探討,循著問題脈絡,分析解讀,藉由考據佛典文獻,一一論述,掌握其全貌。

本文以五世紀前佛教造像遺品中雕塑式的佛像背光為範疇,從背光的形制、樣式、題材等方面研究。先以五世紀前之印度造像,探討犍陀羅與秣菟羅佛像背光的形制與特徵,並分別考證四天王奉缽、梵天帝釋二脇侍與觀音彌勒菩薩二脇侍等群像組合,以及三道寶梯、三十三天為母說法等題材,著眼於佛像背光樣貌與經文考證之關係,以釐清其發展脈絡與特色。再者,論述後期犍陀羅「焰肩佛」造像背光之特色。關於「過去七佛」的法身思想,闡明六波羅蜜意涵及其漢譯佛典源流。並以漢譯經典文獻為本,考據燄肩佛名稱的由來,及其淵源與流變。最後,梳理分析舍衛國神變、降伏毒龍度三迦葉、燃燈佛為儒童菩薩授記等背光主題,並追溯其漢譯佛典文獻之源。此外,考據五

世紀前中國佛像背光與特徵,以五胡十六國時期造像背光特色,考據世尊頭現高肉髻相、肩上火焰紋飾四道色光之意涵與沙門脇侍弟子之流變。接著,以北魏太和元年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的背光為例,分析「多寶佛」與「七佛」法身觀思想之關聯。論證法華「二佛並坐」思想的糅合轉化,及釋尊降生四龍吐水浴佛之漢譯佛典源流與演變脈絡及其依據。並且探討背光樣貌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之間的關聯,更進一步釐清、闡釋佛像背光的特色、承襲風格與深層意涵,冀望從經典文獻中發掘出前人所未發現的史料,並且證明經典文獻與造像兩者間密切的相互關係,冀為佛教造像背光之研究提供確鑿可信的參考資料。

覺悟者的一生:娑婆、度化、妙法、涅槃典藏佛陀合輯

為了解決南傳 阿含經的問題,作者黃健原,柿子文化 這樣論述:

覺悟者的一生 跨越歷史長河300多年 歷清乾隆至嘉慶共15年的摹刻, 流佈最廣的佛傳圖文史詩!   ★乘象入胎、仙人占相、夜半踰城、六年苦行、魔女炫媚、成等正覺……看如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歷程。   ★觀菩提樹、龍宮入定、妙轉法輪、說華嚴經、布金買地、降伏六師……看佛陀教化有情世間。   ★醜女改容、火中取子、金剛請食、小兒施土、淨土緣起、燃燈不滅……看如來開啟眾妙之門的智慧。   ★請佛入滅、金剛哀戀、金棺自舉、法華妙典、聖火自焚、均分舍利……佛以自身涅槃,讓世人知道一切諸行無常之理。   ★源於唐朝,流傳千百年佛陀傳記中的經典之作。   ★清乾隆時,歷時15年精緻摹刻版刷,傳佈最廣的

佛教圖畫書籍。   ※流傳千百年,漢傳佛教的佛傳代表作品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全系列共四卷《娑婆》、《度化》、《妙法》、《涅槃》,計二百零八則故事,詳細記載了佛陀釋迦如來的生平故事。   此故事版本最早源於唐王勃所撰的《釋迦如來成道記》,之後歷經各朝代的增修潤補。   目前廣泛流傳的版本是清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和碩豫親王裕豐以明代刊本為底本,摹刻版印,歷時十五年刊成(由鎮國公永珊重撰繪製),此版本經文物專家鑑定,認為此書是存量極少的佛教古籍圖書,本系列即以此版本為底,期許能使現代人感受古人閱讀佛傳的韻味,另一方面,也讓更多對漢傳佛教有興趣者,能飽覽漢譯佛典之精萃。   ※全新

特出版本,不一樣的佛傳圖文史詩   集結70餘部佛教典籍中208則故事,完整敘說釋迦如來從入世出生到成道的歷程。   保留了古書的原始圖文,更加入了易於閱讀的白話文故事敘說。   每張圖均有簡要的說明,可進一步了解繪圖的意涵。   呈現局部圖,讓主題更明確,版面更活潑。   附上名詞註解,以說明文章的原始經文出處,補充原始經典故事內容,簡說相關的佛教專有名詞。   經典雕版畫作全新修整,鐫刻精美,形象塑造保留了古典韻味。   ※〈娑婆,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卷一〉中看佛陀成道的故事傳奇   釋迦「垂跡」於娑婆世間,是為了利益和教化有情眾生,此大慈與大悲的彰顯,在有限生命中展現了無限光明,並成就了無

上的法身。   本書為第一卷《娑婆》,自〈釋迦垂跡〉到一直到佛〈成等正覺〉〈諸天讚賀〉,主要敘述了佛陀在成道之前之事蹟。   雖然漢傳佛教強調佛陀的神聖性、超越性、神通力,以及人天關係的連結,有些部分,從表面看來,甚至極類似神怪小說與神蹟奇事,如佛陀誕生過程〈九龍灌浴〉,以及佛成道之前的降魔〈魔女妶媚〉、〈魔軍拒戰〉、〈地神作證〉、〈菩薩降魔〉等,這些都使佛傳更具備了戲劇性效果。   但某些故事的背後,如〈空聲警策〉、〈路逢老人〉、〈道見病臥〉、〈路覩死屍〉、〈得遇沙門〉仍隱含著深刻的人生真理,以及基礎佛理與因果觀念等。而其中每一篇文與圖的呈現,都呈現了漢傳佛教文學「變文」與「變相」的特

色。   ※度化無分等別,如日耀大地,各處遍照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第二卷《度化》,說的是佛陀在成道之後的度化事蹟,以漢傳「五時說法」開展,因此首篇為〈華嚴大法〉,其後則為佛陀教化事蹟。   五時即:   一、華嚴時:如來初為大乘根器者,首宣說《華嚴經》,如日照高山之時,主要度化大乘菩薩,所以名華嚴時。   二、鹿苑時:如來說《阿含經》之處即鹿野苑,如日照幽谷之時,於鹿苑中說四諦法,化聲聞眾,所以名鹿苑時。   三、方等時:為說方等諸經,如日照平地,說維摩、楞伽等經,所以名方等時。   四、般若時:如日照禺中之時,廣說般若空慧之法,所以名般若時。   五、法華涅槃時:如日輪當午

,說法華、涅槃,所以名法華、涅槃時。   除了各教化的事蹟故事,也有一些個別事件的單獨簡短譯本,如《月光童子經》、《玉耶經》、《乳光佛經》、《貧窮老公經》,以及漢傳佛教僧人所著作或編篡類的《戒壇圖經》、《經律異相》,而這些都使得本書故事更為多元豐富。   ※萬法惟妙,如來以般若智慧覺醒眾生,成就人間淨土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第三卷《妙法》,說的是佛陀為了度化眾生,以眾妙門心法來淨化世間,而在聖凡之間宣說佛智慧,因此從首篇〈淨土緣起〉以至最後的〈般若真空〉,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佛陀教化眾生的事蹟,也能明白佛陀是要讓我們除妄心,竭愛源,生覺心,明法門,除淨諸煩惱,悟入圓覺性海。   第三卷的

佛傳有濃厚的漢傳佛教特色,除了獨特的人事物描述,還對漢譯大乘經典有輪廓性的概說。   ※世間無常,佛入涅槃展現無限光明,傳法世間   第四卷主要敘述佛陀入涅槃的事蹟,首篇以〈法華妙典〉點出《妙法蓮華經》,彰顯法華三乘同歸一乘的精神,令眾生成就「入佛知見」之意旨。除此之外,第四卷也多收錄涅槃經典,如《涅槃經》、《涅槃經後分》、《大般泥洹經》等,多取其中的經典故事為主。   除佛陀的涅槃精神,第四卷也有一部分特色在付法傳承上,此傳承系譜為漢傳佛教各教派法脈傳承的主要史料依據。   此卷也選取了《長阿含經》、《阿育王傳》、《處胎經》裡記載重要的史事,如琉璃王滅釋迦族、八王均分舍利、結集法藏、育

王起塔等。此外,還有其他人物、護法等故事。      ※圖文並呈,在連環圖文故事中領會佛陀的智慧   輯錄了釋迦佛傳故事208則,每則配以插圖,形象鮮明地向讀者展示了釋加如來從降世因緣、誕生、出家、修行、成道、說法、涅槃,以至佛法流入中國的整個過程。整部書緊密地以釋迦牟尼佛為主而展開,以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為順序,內容精采傳奇,十分好讀。   所呈現的圖畫刻印精美,人物鮮明,表情舉止多樣,形象塑造完全符合文字敘說,在清代人物版畫中,堪稱上乘之作。 各界的見證推薦   悲心及綿遠,舍利光煒燁。獨我生後時,餘波幸霑涉。—唐.太原王勃   歸命釋迦尊,圓滿清淨覺。—清.鎮國公永珊   ***

  惠敏法師 /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   常真法師 / 祖師禪林住持   猶記得三十年以前學佛初始,有日偶然翻閱古籍版畫《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圖文並茂,人物鮮明,但文字深奧,很難閱讀理解佛陀的生平故事。法緣和合,遇緣則應。感謝柿子文化與撰文者黃健原博士的善用其心,歡喜推薦古今創新融合,企劃與修復的新版本《釋迦如來應化事蹟》,閱讀佛傳、認識佛陀在人間的傳奇與一生的故事,信願行圓滿生命清淨覺。—明毓法師 /世界佛教聯盟署理會長   初次拿到出版社寄來的佛傳圖畫書文稿,心中甚是驚喜,這才知道原來明清時期的古代人是以這樣的方式來了解佛傳與佛史,這不僅讓人想到古代人對於品德教育推廣,處處皆是用心,

那份熱誠使人不知不覺中,因為相應而感動不已。縱然此時已不見佛陀身相,但隨著此書,我尋覓著佛陀的步履,反覆思索著祂如何抉擇每一個人生關鍵,也反思著自己的生命,雖然身為中華品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深感弘揚正法任務的艱鉅,在推動品德教育的工作上更是步步艱辛,但一步一腳印,卻也步步蓮花,一點一滴淬鍊出自己內心的菩提宿願。也因而對於這份用心的著作出版品,末學更有著一份相知相惜。—眾印法師 /中華品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佛恩蓮社住持   ***   故事是最容易感化人心,佛典故事亦然,透過《釋迦如來應化事蹟》一系列圖文並茂的白話敘事,看佛陀從出生到成道、遊化人間感人的教化,將得以淨化人心、啟迪智慧,值

得所有佛教徒的流通典藏。—林建德 /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   看到這套書,就覺得很精彩,用淺顯的故事述說佛陀的一生,讓一般讀者都能清楚體會。更精彩的是,配上清朝乾隆年間流傳的摹刻版,這原本是存量極少的佛教古書,現在能重新整理出版,我個人認為光是這些摹刻圖,就值得珍藏了。—呂應鐘 / 國際華人超心理學會理事長   釋迦牟尼佛涅槃至今已有2600年,現今佛法融雜多元思想與派別,而閱讀此書,讓靈魂穿越時空重返唐朝,與古代佛教聖賢一同浸淫釋迦牟尼佛的靜謐圓滿,還元返本於佛法精神中。—宇色 / 「我在人間系列」作家、靈修、瑜伽士   龔詩文 /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嚴愛群 /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系副教授   簡易濤 / 大千佛教文化社會企業公司董事長           葉樹姍 / 大愛電視副執行長兼廣電媒體總監   黃運喜 /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系主任及教授       陳英善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黃苡菱 / 可苡營養諮詢中心總營養師                 黃子佼 / 跨界王   曾文昌 / 《做鐵工的人》作者                       陳蔡慶 / 慈濟大學英語中心講師   陳怡銘 / 「中華經絡智慧養生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恬儀 / 輔仁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涂政源 / 《52個

覺醒的練習》等書作者               香草尼克 / YouTube頻道「talk2herb」創作人   孟庭葦 / 著名經典歌手   林聰明 / 南華大學校長   江昇翰 / 覺無憂藝術公司總監                       上官昭儀 / 療癒科學教育督導,美力系統創辦人  

《大智度論》四諦詮釋之研究

為了解決南傳 阿含經的問題,作者蕭慈恩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大智度論》四諦詮釋為探討,經由最初印度的原始佛教阿含四諦的思想,到大乘般若系四諦的脈絡發展,以及有關《大智度論》苦集的世間法、滅道的出世間法思想脈絡發展,以此路徑的系統整理、歸納、釐析出四諦脈絡後,闡明四諦的義涵。  原始佛教苦諦、集諦是有漏法,滅諦、道諦是無漏法。部派佛教闡述四諦世俗諦、勝義諦,有漏與無漏,漸與頓現觀。初期大乘從空性角度闡說四諦《般若經》一切法空。《維摩詰所說經》四諦不二。  大智度論繼承早期佛教,大乘的開顯從世俗諦、勝義諦闡述苦、集、滅、道,苦諦、集諦是有為法有漏法,滅諦是無為法無漏法,道諦是有為法無漏法。滅諦闡述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

槃。道諦是有為法、無漏法,道諦是修道朝向涅槃的體證,道諦本身是緣起,道諦也是性空,應用到道諦,但不要執著在道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