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圖書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北榮圖書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 William Worden寫的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第五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屏東大學 體育學系健康與體育碩士在職專班 陳佑所指導 張芊芊的 數位學習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影響──以籃球運球上籃為例 (2022),提出北榮圖書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學習、學習成效、籃球運球上籃。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何重誼、齊莉莎所指導 王琦堯的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2022),提出因為有 卑南語、族語學習、法語學習、語言政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北榮圖書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北榮圖書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第五版)

為了解決北榮圖書館的問題,作者J. William Worden 這樣論述: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第五版修訂及更新了悲傷、失落和喪慟處遇的內容,繼續為相關系所學生和實務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研究及實務的資訊。在第五版中,作者更新了哀悼的任務和影響要素、提供新的個案研究資源、倡議喪慟者的衍生照顧,以及掌握有效干預和預防性治療的知識和技巧。此外,作者亦提出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DSM-5的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哀悼的另類模式,以及有關各種悲傷特質的新發現。     本書組織架構清楚且易讀,對研究所層級的心理衛生課程,以及實務新手或資深實務工作者來說,都提供了關鍵性的資訊。   本書特色     ● 新修訂的哀悼任務   ● 新添增的哀悼要素之社會因素

  ● 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   ● 群眾槍擊事件及其他災難後的複雜性靈性傷痛   ● DSM-5新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   ● 對特殊悲傷之跨文化諮商和多元諮商,如:祖父母的悲傷、過長的悲傷疾患,以及與愛滋病相關的喪慟   ● 悲傷和憂鬱的最新資訊   ● 新的個案研究及相關文獻   ● 每一章都附有反思與討論問題   ● 悲傷輔導訓練的修訂及更新 作者簡介   J. William Worden, PhD, ABPP     Worden博士是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會員,並在哈佛醫學院和加州羅斯密德心理學

研究所擔任學術職務。他同時也是麻州總醫院哈佛兒童喪親研究的共同主持人。曾五次獲得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重要研究基金;其四十多年的研究和臨床工作都以重大疾病與致命行為的議題為主。     Worden博士創立了「死亡教育及諮商協會」(Association of Dea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ADEC)以及「死亡、瀕死暨喪慟國際工作團體」(International Work Group on Death, Dying, and Bereavement, IWG)。他與他的同事Avery Weisman博士開

創了心理社會腫瘤學領域,並且是美國心理社會腫瘤學會(American Psychosocial Oncology Society)的會員。Worden博士還積極參與臨終關懷的開展,並且是美國康乃狄克州首間臨終關懷機構的董事會成員。     Worden博士在臨終疾病、癌症照顧以及喪慟的領域中演講經驗豐富、著作等身,著有Personal Death Awareness 以及 Children & Grief: When a Parent Dies,合著有Helping Cancer Patients Cope。《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一書現已出版第五版,被翻譯成十四種語言,

世界各地都將此書作為此議題的標準參考資料。目前Worden博士在美國加州Laguna Niguel執業。   譯者簡介   李開敏(譯者序、導讀;第6、7章)     紐約市亨特學院社會工作碩士後老人學學位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1991年至2015年)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2001年至今)、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1990年至2018年)   林方晧(作者序;第4、5章)     美國波士頓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張玉仕(第8、9、10章)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安寧療護社會工作碩士   前馬偕醫院社

會服務室主任   葛書倫(第1、2、3章)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前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前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前台北榮總醫務及精神醫療社工   「北投社區安全家庭互助協會」負責人 導 讀 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 複雜性喪慟的本質是什麼? 被褫奪的悲傷 持續性的連結 創造意義 復原力 創傷和悲傷 導讀結論 第 1 章 依附、失落和悲傷經驗 依附理論 悲傷是一種疾病嗎? 正常的悲傷 悲傷與憂鬱 第 2 章 了解哀悼過程 哀悼的任務 其他可被考慮的模式 第 3 章 哀悼過程:哀悼的影響要素 要素一:家族關係:誰去世了? 要素二:依附的本質 要素三:

死亡是如何發生的? 要素四:過往經驗 要素五:人格變數 要素六:社會變數 要素七:同時發生的失落和壓力 注意事項:哀悼行為的多元決定論 哀悼何時結束? 第 4 章 悲傷輔導:引發正常悲傷 悲傷輔導的目標 界定高危險群喪慟者 輔導原則與程序 有效的技巧 藥物的運用 悲傷輔導團體 經由葬禮儀式協助宣洩悲傷 悲傷輔導有用嗎? 第 5 章 不正常的悲傷反應:複雜性哀悼 人們為何無法悲傷? 困難悲傷的產生 複雜性悲傷的新興診斷 現存的複雜性哀悼模式 診斷複雜性哀悼的過程 第 6 章 悲傷治療:解決複雜性哀悼 悲傷治療的目標與方式 悲傷治療的程序 悲傷治療的特殊考量 技巧和時機 悲傷輔導與治療中有關

夢的處理 幾項考量 評估結果 第 7 章 特殊失落形成的悲傷 自殺 輔導自殺者的遺族 猝死及暴力致死 嬰兒猝死症 流產 死產 墮胎 預期的悲傷 後天性免疫功能缺乏症候群(HIV/AIDS) 第 8 章 悲傷和家庭系統 孩子的死亡 祖父母的悲傷 失去父母的孩子 家族處遇方法 悲傷及老年人 家庭需求與個人需求孰重? 第 9 章 諮商人員自己的悲傷 失落史 壓力和耗竭 第10章 悲傷輔導的訓練 悲傷案例1至20 五版譯者序   緣起     Worden博士這本1982年問世的《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在1995年經心理出版社悉心催生,中文初版進入台灣心理衛生領域,到2018年歷經原文第五

版更新,大師經典之作背後結合了四位同儕兼摯友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相知相惜,要為這牽得既長又深的緣分作記,著實不易。     猶記當年在北榮社工任職,一個午後,在圖書館架上邂逅這本紫色封皮的書,是完全的天意巧遇,我這個不愛讀書的人,被它的精簡易讀吸引。後來聽說曾經有學會想請Worden 來台灣講學,但他因為年高身體考量,始終未成行。如今87高齡的他,對照坐六望七的我們,撫書長嘆人生際遇,既珍惜又感恩!     有關本書走過38年,在心理諮商發展史所留下的足跡,簡要說明如下(編按:以下均指原文書版本):     本書初版在英國發行時,英國著名的喪親研究專家Parkes醫師對書中「哀悼的任務」十分推崇

,認為是Worden博士具原創性的總結。     本書二版時,Lamers醫師更將其譽為喪親領域工作的「聖經」,且稱之為精簡、扼要、實用的工具書。   三版時,2004年《死亡研究》刊物中的書評強調該書的周全性,是諮商或心理治療實務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參考。     2009年四版時,Doka 博士認可該書含括堅實的理論及臨床的智慧,是欲了解悲傷的心理諮商實務工作者、教育者及研究者的必讀之書。四版經由十一種譯文,廣泛成為歐、美、亞洲的重要專業參考書,心理出版社也再度取得中文授權,由四位原譯者分頭完成,以供華文讀者參考。     Worden不愧是美國當今悲傷治療/輔導的代表人物,長期活躍在「健康心

理學」領域,從研究到臨床的耕耘,精益求精,五次再版即是最佳說明。Worden在第四版中有增有修,一本其堅定立場,強調他論述中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五版重大的更新是為哀悼的「第三、四項任務」做調整及添增,也將「影響哀悼過程的七項要素」細述在獨立的章節,使其架構更為清晰。此外,Worden在第五版中補充了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除了全書文獻的更新,每章最後並附加「反思與討論」,鼓勵讀者在閱讀中思考以便和作者互動。     第五版譯作完成之時,正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襲擊全球,巨大改變了人的社交距離和個人自由,反映網路社群連結的新趨勢,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資源,開啟了哀悼或悲傷者互助的平台,為隔離

中的大眾及悲傷的人們帶來寶貴資訊和療癒的力量。從音樂、藝文、疫情到染疫者的分享,不一而足。     有關本書翻譯的歷史背景和脈絡,人事時地,說來話長:     1990年,台灣相當早期的災難事件—英國殼牌石油員工出遊遭逢日月潭翻船事件,引發我們四位在醫療、精神醫療的社工人開始關注悲傷創傷議題,並由方晧和我擬定心理諮商的計畫方案,向殼牌主管提出後進行。之後,我們四人小組展開了相關資料搜尋及研讀討論,Worden之書易懂扼要,1995年,合力翻譯成為心理出版社第一本悲傷輔導系列的書,也是我們在筆譯嘗試的處女作。     近年台灣歷經了無數的天災人禍,921大地震、颱風災害、88水災、土石流、社會慘

案等,接二連三,摧毀了生命、土地、村落和家園。心理出版社和多家出版社陸續推出相當可觀的悲傷輔導/治療方面譯著及本土作品,相關專業訓練逐步邁向多元與深化。而本書依然能夠繼續發揮影響,成為悲傷治療/輔導領域被引用最多的一本專業書,相信它的確能指出悲傷調適的重要路徑。     四位譯者,玉仕和我已逐步退休,近年有幸結伴成為安寧靈性種子教師,一起遠征至中國大陸推廣臨終關懷、悲傷輔導的課題。本書也在512川震後成為內地的重要參考書。方晧專心發展家族治療,潛心於臨床工作,投注家暴防治。書倫前後在東吳、實踐大學社工系任教,同時關注社區及婦女保護議題。一轉眼,我們四人,早已邁向髮蒼蒼齒牙動搖的人生下半場。當年

三十郎當的年輕昂然或許不再,各自卻仍挺直腰桿,走在中老年秋季枯黃微涼的路上,打理自身的生死議題,接受無可迴避的生活及心靈挑戰,考驗我們面對失落的勇氣與彈性,更考驗實踐時的坦然和優雅。     第四版時玉仕曾感嘆:「翻著,翻著,泫然欲泣,時隔二十年,四老也一把老骨頭遙對Worden,老友們,還會有第五版嗎?」才過八年,再度驚披戰袍,迎向87歲不老戰士的第五版。     為了重新翻譯,平日忙碌疏於聯絡的我們,又開始email往返,紛紛架起老花眼鏡應戰,相互體恤打氣,幸有思維縝密的方晧擔綱統整,得以順利完成。     這本《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當年邂逅於北榮圖書館,無心插柳,開啟了台灣早期心理衛生

界對此議題的關注,感謝心理出版社的一本初衷,也感恩為我們四位社工實務者的友誼留下記錄。     近三十年來無數的新書、新人嶄露頭角,長江後浪推前浪,撫書懷舊思友,對助人自助的一步一腳印,有緬懷也有期許。面對這個處處烽火快速沉淪的世界,願悲傷讓我們謙卑臣服,繼續尋找參悟苦厄的解脫之道。     謹以短序紀念與祝福所有在失落後,不忘努力尋找完整自我的芸芸眾生。   李開敏 謹識

北榮圖書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數位學習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影響──以籃球運球上籃為例

為了解決北榮圖書館的問題,作者張芊芊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運用數位學習平台及影音媒體於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之學習成效、籃球運球上籃動作表現之影響。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以高雄市某國小五年級一個班級28人作為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數位學習組」14人,身高143.11±7.58公分、體重36.71±10.43公斤;控制組「實體授課組」14人,身高141.36±7.96公分、體重39.00±13.27公斤,進行8週共16節實驗教學。本研究以籃球運球上籃動作檢核表作為研究工具,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相依樣本t檢定檢視兩組學生之前、後測分數有無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如下:實驗組學生在前測總得分為65.00±34.5

8分,後測為72.85±30.49分,p值為.010;控制組學生在前測總得分為46.42±25.60分,後測為59.28±26.73分,p值為.004,兩組前、後測共變數分析F值=1.08、p值=.309,未達顯著水準。綜上所述,可得以下結論:數位學習的介入,對實驗組在籃球運球上籃動作的表現有顯著正向影響,提升了學習成效,但與控制組無顯著差異。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為了解決北榮圖書館的問題,作者王琦堯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以外語教學的觀點比較卑南語以及法語教材。本論文架構分為六章,以下將分節摘要各章節。壹、緒論在第一章,我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卑南語?或者說,為什麼要學習一門瀕危語言?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回答:1.人權 2.文化多樣性。以人權觀點來說,聯合國在 2007 年通過《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宣言中第十三條與第十四條和原住民族語言權利直接相關:「第十三條1. 原住民族有權振興、使用、發展及傳授後代其歷史、語言、口述傳統、哲學、書寫系統及文學,並有權命名及保留其社群名稱、地名及人名。2. 國家應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前項權利受到保障,並於必要時提供翻譯或其他適當方法,確保原住民族

於政治、法律及行政程序中能理解他人並被別人理解。第十四條1. 原住民族有權建立及控制他們自己的教育體系及機構,而得以其語言提供教育,並採用適合自己文化的教學及學習方式。2. 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有權不受歧視地享有各種階段及形式的國家教育。3. 國家應與原住民族共同採取有效措施,使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包括居住於其社群外之原住民兒童,於可能的情形下,接受自己文化的教育以及其語言授課之教育。」《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規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無論在國際或是國家的層面,原住民族語的學習受到國家及法律保障。另外一個層面為文化多樣性。保存多一

種語言,即是保存多一種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台灣為多語言多族群之社會,保存與學習本土語言有其必要性及正當性。以卑南族為例,卑南人學習卑南語是要更加了解自己的族群還有為了自己的認同,而非卑南人以及非原住民學習卑南語,則益於認識以及了解台灣多語社會之特質。接下來說明台灣的本土語言今天會瀕臨滅絕,是由於數十年來,日本及中國殖民政府計畫性滅絕語言的緣故。我檢視自1937年以降在台灣的語言政策,並且分為幾個段落討論:1937-1945、1946-1990、1990-2017及2017至今。自1937年開始,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施皇民化運動,企圖使台灣人放棄自己的語言及文化,成文真正的日本臣民。不過這個計畫也

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而中止。戰後國民黨佔領台灣,為了讓台灣人「去日本化」語「再中國化」,自1946年開始開始進行「說國語運動」,強迫台灣人學習北京話。在原住民地區(時稱山地),因為沿襲日治時期的蕃地,管制更加嚴格,國語政策也推行得比其他區域更加徹底。1985年,教育部更提出語文法草案,企圖根除本土語言在所有公共場合出現的可能性。不過此草案因為過於激進,輿論反彈的關係,所以最後不了了之。1987年台灣解嚴,語言的使用變得較為自由。1990年開始,在台北縣烏來鄉(今新北市烏來區)烏來國中開始實施泰雅語教學,為台灣史上第一次在學校體制內教授原住民語言。自1998年開始,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每周教授一

節(40分鐘)本土語言課程;2004年開始,本土語言課程從小學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每周一節課;2017年開始,配合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本土語言課程延伸至高中。民進黨政府於2003年推行語言平等法草案。不過此法案隨著2004年民進黨在立委改選中失去多數席次、2008 年國民黨在總統及立委選舉中重新掌權,使語言平等不見天日。直到2016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語言平等法草案才重見曙光。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與國家語言發展法分別於2017年及2019年通過。自此台灣的本土語言終於獲得官方地位,為「國家語言」。本研究之所以選擇用法語外語教學,而非英語外語教學作為比較出發點,原因除了法語教學是一發展完善且細緻的

領域,另一個原因是,法語的動詞變化遠比英語複雜得多。期望可以藉由法語外語教學的視角來思考卑南族語的動詞教學。不只是卑南語,台灣南島語的動詞十分複雜,而至今還沒有較為完整的動詞教學教材。本論文之限制在於無法比較所有的族語教材,故以卑南語當作個案研究。且在比較方面,僅有介紹與比較發音、構詞句法方面的教材。本研究亦無編寫新的卑南語教材。貳、法語教學在台灣與外語教學理論回顧今日幾乎所有年輕世代的原住民都以中文為母語,族語反而成為一門外語。今日的族語教學勢必要以外語教學的方式來教學。而在討論外語教學方法之前,首先要討論台灣的外語教學狀況。台灣的外語教學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日治時期(1920年代至194

5年)與戰後(1946年後)。在台灣想要學習外語,首先得學會學校的教學語言,因為外語是透過教學語言來教授。在日治時期需要先學會日語;戰後則是要先學會北京話以後,才能夠開始進一步的外語學習。 日治時期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視外語教育,外語課的授課時數相當高。當時的台北高等學校學生,一周就有十二至十四小時的英語及德語課程。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文政學部的學生,有兩年的法文必修;若進入當時的南洋史講座,則還要學會西班牙文及荷蘭文,以便解讀史料,撰寫畢業論文。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的學生,除了每周十六小時的英文課,還有每周六小時的第二外語課程(德語、法語、支那語、荷蘭文及馬來文擇一)。 戰後因為受美國

影響的關係,外語教育基本上以英語為主。1946年起,英語為初中選修,高中必修;自1968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開始,英語成為必修。1999年起,英語自小學五年級開始教授。2017年起則自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授。除了英語以外的外語教育,從高等教育才開始。1983年起,教育部開放高中第二外語之選修。 回顧完台灣外語教育脈絡,接著回顧外語教學理論之流變。介紹理論的同時,我也會介紹使用該理論的現行族語教材。參、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育 本章我分成兩個部分介紹: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脈絡介紹,以及課堂觀察報告。我將族語教學脈絡分成兩部分介紹:一、族語作為教學科目 二、族語作為教學語言。課堂觀察報告我將就學校內的教

學與學校外的族語教學進行介紹。 如在第壹章所指出,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每周只有一節課(40分鐘)。即使族語教育從小學延伸到高中,每周一節族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沉浸式族語幼兒園則提供以族語教學的學前教育。根據周軒辰(2016)的文章,幼兒的族語能力的確有顯著提升。不過幼兒園師資的族語能力有待加強。這些學生升上小學之後,就離開了族語環境。且至今幾乎沒有追蹤這些學生族語能力的後續研究。從紐西蘭的例子來看,紐西蘭的毛利族語幼兒園學生畢業進入英語授課的小學,幾個月後毛利語能力大幅衰退。 接下來是學校內的族語教學。黃美金2016年的科技部研究報告中,有參與三間學校的觀課,其中兩間位在都會區。

本文就兩間都會區學校的課程狀況分別介紹,分別是阿美語教學與卑南語教學。1. 阿美語教學這堂課的學生絕大多數為非原住民,或是父母一方為非原住民。課程大約有90%的時間使用華語,課程內容主要為介紹阿美族文化與一些相關主題單詞。2. 卑南語教學這堂課只有一位學生。授課的老師十分忙碌,每周需在大台北地區的20所中、小學授課共26小時。授課地點在小學的圖書館,只有一張小桌子及小白板,內容為千詞表的單字教學,幾無教學法可言。 學校外的族語教學,我舉謝雯穎於2018年發表的文章做例子。文章為建和卑南語之成人族語學習班。課程時2016年,由洪渟嵐授課。課程為一周兩次,平日晚上,有約15名學員。課程目標為

讓卑南語的使用可以重新進入日常生活中。 課程中的教材並不固定,主要使用族語E樂園裡面的句型、詞彙表以及族語辭典,也使用花環部落學校的歌謠及讀本。學員之間有創立LINE群組交流關於族語學習的問題。九階教材以及四套教材並沒有被提及。雖然課表的安排循序漸進,但是學員多因為工作、家庭或是居住地點等因素而時有缺課,對學習的連貫性有影響。肆、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 本章分成兩部分介紹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參考書以及教材。參考書有兩個部分:辭典及詞彙表、語法。教材與教學方法則是使用族語 E 樂園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討論。台灣南島語的研究自十九世紀即開始,不過較為完整及深入的研究則比較晚。以卑南語為例,有關卑南語

的著作自日治時期即有出版,不過第一本參考語法遲於2008年出版,第一本字典則於1991年出版。本章節針對字典、詞彙表與語法著作所列的兩份清單包含所有的卑南語方言,以提供較為完整的視界。清單中包括筆者能夠找到的所有日治時期以降有關卑南語的詞彙表、辭典與語法。其中資訊包括篇名、出版年份、作者、描寫的方言以及使用的書寫符號。族語E樂園是在台灣最大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資源平台。此處將會介紹九階教材、四套教材還有空中族語教室。其中九階教材是為了配合九年一貫而編輯的教材,由當時的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研究中心的林修澈教授指導編輯。由於這套教材之編輯涵蓋四十三種語言/方言,所以當時的編輯情況,是由一個中文底本出發,

讓各語言/方言的編輯者自行編譯。雖然當時的總編已經有向各語別的編輯者提到,可以根據語言特性或是文化差異做出修改,但各編輯因為大多沒有編纂過教材、或是沒有受過語言教學訓練的原因,九階教材仍以翻譯為主。2007年為方便原住民學生準備原住民族語認證測驗考試,編輯出版了句型篇初級版(國中版)以及中級版(高中版),分別對應族語認證的初級以及中級。族語E樂園裡面也提供線上練習題提供學生熟悉考試題型。2012至2016年間,四套教材出版問世,以補充九階教材的不足之處。這四套教材分別是:1. 字母篇、歌謠篇、圖畫故事篇 2. 生活會話篇 3. 閱讀書寫篇 4. 文化篇。第一套教材是為了學前幼兒的族語學習設計。

生活會話篇是為了加強族語在生活中的應用。閱讀書寫篇及文化篇則是為了教為進階的學習者或是語言使用者而編輯。這一套教材一樣也是所有的語別都有一套,所以也是用中文底本下去進行編譯。黃美金的報告就指出,在賽德克以及泰雅語的教材中,就包含了許多錯誤。空中族語教室則是為了一般社會大眾編輯的族語教材,內容涵蓋語言的方方面面。卑南語僅有提供南王卑南語。這套教材主要由一部 YouTube 影片、一份 WORD 逐字稿講義、線上練習題以及附有中文翻譯及發音的例句所組成。雖然這套教材的立意良好,但是授課教師在影片中使用過多語言學術語,對於沒有任何語言學基礎的學習者來說,構成很大的挑戰。伍、卑南語及法語教材比較 本

章節首先介紹卑南族的分布狀況,以及卑南語的概況、語言流失情形;而後再概略介紹法語外語學習(FLE),並針對南王卑南語、華語、法語語音進行對比。介紹華語語音的原因在於,如今主要的卑南語學習者多以華語為母語,所以針對華語音系進行介紹有其必要性。卑南的發音教材參考兩組教材,分別是四套教材中的字母篇以及空中族語教室的書寫系統單元。法語的部分我選擇Phonétique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做為參考對象。 接下來是關於構詞句法的教學。卑南語的教材我選用四套教材中的生活會話篇,其中含蓋三十個單元,皆與生活有關。教材中的內容為一段對話、單詞表、翻譯、錄音檔及對話影片。雖然有錄音檔,

不過裡面的語速、語調都是用念的,對話影片亦然。法語的部分則是選Communication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裡面的編排分成幾個大主題,裡面又分成數個單元,每個單元裡面涵蓋一至三個不等的簡短對話,模擬日常生活。每一課的編排除了對話以外,還會針對特定語法特徵、主題詞彙還有句型舉例分析提供讀者參考。對話提供的錄音檔為模擬實際情況所錄,所以講者的語速及語調沒有刻意放慢或是咬字刻意清晰。 接下來介紹卑南語及法語的動詞系統。卑南語的動詞十分複雜,有特殊的焦點系統,還有不同時態的變化。而法語動詞也因為人稱、時態的不同有數十種變位。本研究介紹法語教材的Conjugaison p

rogressive du français。這套教材分為初級與中級。初級教材針對初學者介紹最為基礎的動詞及其變化;中級則有較多的時態教學,不過不包含虛擬未完成式(subjonctif imparfait)、虛擬逾過去式(subjonctif plus-que-parfait)以及過去命令式(impératif passé)。在卑南語的教學中,還沒有出現針對動詞變位的教材。期望能夠藉由此教材的介紹,對卑南語的動詞教學提供新的觀點。陸、結論 本論文旨在理解針對非母語者的原住民族語教材,並透過法語外語教材的觀點,期望對族語復振有所幫助。另本研究並無編纂新卑南語教材,亦無編寫卑南語動詞變化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