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總局施工說明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高苑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研究所 張偉哲所指導 吳貫中的 道路標線玻璃珠折射率對標線性質影響之研究 (2020),提出公路總局施工說明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標線、反光度、回歸反射、Qd、RL、SRT。

而第二篇論文高苑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研究所 張偉哲所指導 郭鼎傑的 常用人手孔耐磨材料之抗滑效果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人孔蓋、陶瓷防滑膠結、氯化橡膠、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點而找出了 公路總局施工說明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路總局施工說明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道路標線玻璃珠折射率對標線性質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公路總局施工說明書的問題,作者吳貫中 這樣論述:

台灣道路上的斑馬線、分隔線多遵循交通部交通工程規範,防滑係數標準僅45BPN,易因車輛胎紋不足或胎況不佳,造成失控。為製造反光效果,規範要求在標線塗料摻入玻璃珠,雖能增加夜間能見度,但遇雨時容易使機車騎士打滑。為此,臺中市政府建設局在路平專案的標線中,全面採用日本標準抗滑標線65BPN,讓行車更安全,期望可降低機車族因標線打滑造成的交通事故。惟在高性能等級之標線中,防滑性(防滑粒料)與反光性(玻璃珠)恰為二槓桿參數無法同時達成。爰擬訂本研究,長時間監測具不同參數之標線,將之防滑性與反光性變化作成統計分析,作為訂定因地制宜標線參數標準之參考。研究結果顯示第二型(高折射率玻璃珠)表現最好,應優於

第一類型(一般折射率玻璃珠)的標線。並作以下建議:一、 標線施工溫度建議為185℃~195℃。二、 添加高折射率玻璃珠的標線在BPN或SRT表現較佳,但應在多追蹤至一年,以便了解長時間的摩擦能力表現。三、 如果要訂定標線完成後,抗摩擦能力的指標,建議以CNS方式檢測較佳。四、 標線如要訂定RL車輛照明下的回歸反射係數,建議應符合CNS中R2等級;Qd擴散照明下的輝度係數,建議應符合CNS中Q4等級。五、 標線厚度磨損至15%~20%後,其抗摩擦能力和回歸反射及擴散照明能力並無明顯下降,建議應再追蹤一段時間,以確定厚度損耗到甚麼程度時,就要重劃標線。

常用人手孔耐磨材料之抗滑效果研究

為了解決公路總局施工說明書的問題,作者郭鼎傑 這樣論述:

人手孔蓋對於道路整體鋪面,可視為小範圍變異點或面,長期經車輛輪胎磨耗,造成孔蓋面變為光滑,致使孔蓋表面抗滑力減小,於雨後易使車輛於行駛過程中產生打滑現象,往往形成道路上隱形殺手。加上公路總局要求新設置的人孔蓋抗滑係數都必須達到50BPN,人手孔蓋防滑塗料變成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有鑑於此,本研究欲針對目前常用的人手孔蓋之抗滑材料效果進行抗滑能力效果檢測,了解孔蓋塗佈不同類型防滑塗料對抗滑能力之抗滑效果,並追蹤半年將不同塗料之防滑性進行統計分析,以提供未來訂定抗滑參數之參考。本研究現地實驗在台中市進行,分別使用陶瓷防滑膠結基材、氯化橡膠基材、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材及松香基材(松香)等塗料,塗裝於人手孔

孔蓋上,檢測並追蹤其半年內抗滑效能。研究結果顯示以陶瓷防滑膠結基材BPN表現較佳,較優於其它類型半年後的防滑材,惟其成本較高;氯化橡膠基材塗裝之品質較為穩定。根據現場人孔蓋噴塗前後的結果顯示如下︰一、人孔蓋噴塗防滑材料前,人孔蓋母材抗滑係數 BPN 大約在19~29,噴塗後抗滑係數 BPN 大約在56~98,提昇抗滑能力符合規範要求。二、人手孔各種噴塗材料6個月後的抗滑係數BPN仍然維持在一定的程度(53~70),均符合公路總局新設置人孔蓋抗滑係數需大於50BPN。三、四種抗滑材以氯化橡膠基材施工較為簡易,且施工後的品質較為穩定。四、各工法不同孔蓋施工後之BPN以「氯化橡膠基材」的組距或標準差

最小,即「氯化橡膠基材」的施工品質較為均勻且可控制!五、建議可規定人手孔蓋抗滑係數施工完成後半年內均需大於50B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