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掌溪潮汐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八掌溪潮汐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若鶯寫的 謎.事件簿:李若鶯詩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林殿順所指導 鄭洪任的 台灣西南部中新世井下地層之沉積環境與層序地層研究 (2021),提出八掌溪潮汐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層序地層、井測、沉積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系所 詹勳全所指導 黃建榮的 臺中市新社區湳堀排水淹水潛勢分析及改善 (2020),提出因為有 湳堀排水、FLO-2D淹水模擬、改善對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八掌溪潮汐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八掌溪潮汐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謎.事件簿:李若鶯詩集

為了解決八掌溪潮汐表的問題,作者李若鶯 這樣論述:

  文學和真相之間有著謎樣的距離   收錄作者詩作七十餘首,依成詩先後排序,紀錄生命歷程與社會變遷。   作者的詩都是有為而作,是事件的再現,但詩以意象為主要表現手法,勢不能如散文之意義明晰,故語言與語言之間,遍佈必須讀者參與的謎題。以「謎.事件簿」為名,表達作者對詩適度曖昧性的尊重。   本書部分詩作選自作者2008年出版之詩集《寫生》,是為了完整呈現作者感情思想的延續性與社會觀察的寫實性,其中蘊藏作者對人生與社會關懷之面向。 本書特色   含笑詩叢為台灣女詩人作品集匯,各具特色,而共通點在於其人其詩,含笑不喧,深情有意, 款款動人。 名人推薦   李魁賢

台灣西南部中新世井下地層之沉積環境與層序地層研究

為了解決八掌溪潮汐表的問題,作者鄭洪任 這樣論述:

台灣於中期漸新世至晚期中新世時期為被動大陸邊緣,但仍有局部張裂活動,可能有小型張裂盆地發育。為了建立完整層序地層架構,本研究利用台灣中油公司提供之台灣西南部陸域鑽井資料,使用B斷層及義竹斷層鄰近區域共11口井進行沉積環境與層序地層分析。主要方法是利用伽瑪射線、自然電位、聲波井測以及電阻率等電測曲線的變化,劃分不同特徵的電測相,再佐以岩屑紀錄中的特殊沉積物特徵,進行沉積環境分析。最後再依據其垂直的環境變化劃分出不同的次層序來建立層序地層。本研究共分類出8種沉積相及8種次層序,研究結果顯示八掌溪砂岩及其同期地層以濱海相環境為主;碧靈頁岩至打鹿頁岩時期則是以濱面至遠濱相環境為主;觀音山砂岩至南莊層

時期則是以受潮汐以及波浪影響的堰洲島、潟湖、潮坪等環境與濱面相為主。根據次層序的垂直變化,本研究參考前人之命名及劃分方法,將八掌溪砂岩(及其相當地層)至南莊層劃分為K0、M0、M2、M4、M6、M8、M10、M12+M14、M16、M18、M20、M22、M24、M26等,共14個層序。根據鑽井之地層厚度及層序變化發現,八掌溪砂岩及其相當地層於義竹斷層以北地區厚度約為60~100公尺,以南最厚可達到約465公尺;南莊層則於JY-1井達到約1200公尺,推測其受到斷層影響。因此可依據層序地層厚度變化,將中新世地層分為三個發育時期 (1) K0、M0及M2層序(30~21 Ma):處於張裂階段,義

竹斷層開始活動並形成地塹,堆積八掌溪砂岩及其相當地層或更老地層,(2) M4~M18層序(21~12.5 Ma):盆地基盤呈穩定的熱沉降,各地層側向厚度變化不大,無明顯構造活動,堆積碧靈頁岩至打鹿頁岩,(3) M20~M26層序(12.5~6.5 Ma): B斷層及其南部斷層開始發育,B斷層以北形成高區,義竹斷層以南則形成地塹,此時可對應於觀音山砂岩及南莊層。

臺中市新社區湳堀排水淹水潛勢分析及改善

為了解決八掌溪潮汐表的問題,作者黃建榮 這樣論述:

臺中市新社區湳堀排水為食水嵙溪上游支流之一,湳堀排水主流長度約2.3公里,集水區面積約295.6公頃,集水區內有市區道路及農路貫穿,更有許多聚落分布於道路沿線,大雨期間容易產生淹水的情況,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故本研究以臺中市湳堀排水為研究樣區,進行淹水潛勢分析及改善對策研擬,以作為災害預防之重要區位。本研究以FLO-2D淹水模式進行淹水潛勢分析,透過分析水文資料求得不同重現期距之降雨及雨型,並依據內政部5公尺網格數值高程模型資料建置地形,渠道資料則以現地地形測量數據建置湳堀排水淹水模型,且與過去歷史淹水災害做模式驗證後,模擬2年、5年、10年、25年、50年及100年等重現期距降雨之淹水範

圍,並針對其模擬結果進行討論。本研究結果顯示淹水較嚴重區域主要為永源排水匯流處至牛閹堀一帶及永源派出所一帶,其主要原因可分為土地利用型態改變、通洪斷面不足及淤積阻塞;其改善方法應用綜合治水對策,因地制宜、整體考量,可從排水路改善、新增截流或分洪措施及新設滯洪池空間等三方面思考,經本研究透過成效評估後建議可於湳堀排水東側既有道路新建截流溝方式辦理改善,俾利減輕研究區位淹水災害,減少可能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之損失,其分析結果可提供後續防災決策時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