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公敵 機器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全民公敵 機器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ZiyaTong寫的 超維度思考:擺脫盲點,以科學拉高維度,精準透視世界 和吳清桂的 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附VCD)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言文化 和如何所出版 。

龍華科技大學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碩士班 周明韻所指導 楊正瑋的 動畫《螢幕監獄》之創作論述 (2018),提出全民公敵 機器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3D動畫、數位時代、未來城市、資訊爆炸、科技成癮。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全民公敵 機器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超維度思考:擺脫盲點,以科學拉高維度,精準透視世界

為了解決全民公敵 機器人的問題,作者ZiyaTong 這樣論述:

誰在暗中操控你的人生?答案就在這本書! 達克效應:你懂愈多,愈容易受騙上當 好讀網Goodreads突破96%按讚率! TEDxYouth科學與環境議題主講人          你一定認為:   ■ 為了疫情的控制與安全,監控是必要之惡?   真相是► 當世界愈危險,你愈願意將隱私交給政府   ■ 票投哪一黨?只要假裝反串,就能隱藏政治傾向?   真相是► 社群軟體透過免費app,就能推斷你的投票傾向   ■ 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成功的人生?   真相是► 公司利用你對成功的渴望,讓你甘願每天超時工作   ■ 指紋辨識、靜脈辨識等生物識別系統比密碼更難破解?   真相是► 警察不

用透過生物識別系統就能解鎖你的手機   為什麼人們對現實的認知竟和真相如此不同?是誰、正在用什麼方式操控你的人生?一切謎團的答案就在本書中。   ★ 政府和企業巨頭希望人們無知?錯!他們希望你愈「懂」愈好   作者湯毅虹專攻心理學與社會學,擁有近二十年科學節目製作經驗,是加拿大旗艦科學節目《每日星球》(Daily Planet)的主持人,訪問過無數重量級科學家。她發現自從迎來科技時代,人們能透過網路踏入專業領域後,卻出現「達克效應」(DK effect)的認知偏誤。   「達克效應」是指能力愈差反而自信心愈強,人們在剛接觸新知識時,自信心會急速膨脹,陷入盲點。政府與企業正是抓住這點,用網

路散布粗淺的資訊掩蓋真相,讓人們只能用片面訊息感受現實世界,導致你懂得愈多,就愈容易受騙上當。   ★ 你準備吞下《駭客任務》的紅色藥丸了嗎?   法國歷史學家保羅.韋納曾說:「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看不見什麼時,甚至不會知道自己的盲目。」人們每天透過社群媒體的「推薦清單」看待世界,但最終眼前的一切已逃不出演算法的掌控,你自願交出隱私還幫它們分享、背書。   人們總是會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相信的東西,所以科學成為《駭客任務》中的紅色藥丸,助你看透真實世界。湯毅虹以豐富的科學資料、流暢的筆調,從生物演化、人類社會與文明演變三大方向,剖析偏誤與盲點從何而來?人類是天生聰穎還是愚蠢?是誰運用了哪些手段扭曲

了你對現實世界的觀感?並提出在美麗的現實牢籠中人們該如何自處,是一本在動盪時代下的必讀之書。   ★「真實事件」的盲點怎麼產生?為什麼科學檢視如此重要?   【獨立思考的偏誤:刀槍殺人不夠看,網路殺人才誅心】   2009年,韓國人氣女團T-ara出道,以《Bo Peep Bo Peep》、《Roly-Poly》等經典曲紅遍亞洲,卻在出道三年時被指控隊內霸凌成員柳花英,網上傳出一系列霸凌影片,比如強行將年糕塞入花英嘴裡、故意用手指戳花英眼睛等。這些證據讓T-ara瞬間成了韓國的全民公敵,韓國人開始示威逼迫T-ara退出演藝圈,一夕間T-ara的代言、戲劇全被取消,成員們長時間不敢出門。  

 「花英霸凌事件」五年後,經紀人、造型師揭發了花英傲慢又愛偷懶的真相,隊內霸凌子虛烏有,韓國著名媒體Dispatch更找到花英當初的造型師證實說法後,韓國人才發現所謂的霸凌影片全是經過惡意剪輯散播,許多網民當初無視澄清影片,執意寫下惡評公審其他成員,造成她們身心受創,再也回不到過去的榮景。   ∎ 當每個人看到聽到的都一樣,還有所謂的獨立思考嗎?   【金融市場的偏誤:狗會付利息】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前幾年,如果你住美國,想貸款買房子超容易。當時美國不少銀行不顧借款人的信用風險,持續把錢借給許多無力還款的人(有人甚至用狗的名字成功申請貸款),並將這些有極高違約風險的房貸包裝成衍伸性

金融商品,出售給投資人。儘管在2007-2008年初,已經有不少房屋因房貸違約遭法拍,但評級機構為了爭取生意,偽造評鑑,仍將這些金融商品評價為AAA級。最終,房貸大量違約,這些金融商品一夕間變成垃圾,曾買入這些金融商品的人蒙受巨大損失,人類迎來21世紀第一個經濟大蕭條。   ∎ 當人們集體對風險視而不見時,你有能力保持清醒嗎?   【現代知識的偏誤:殺死專業,以google為師】   2020年11月,擁有百萬粉絲的知名YouTuber 愛莉莎莎發布了一支有關「肝膽排石法」的影片,遭知名醫師YouTuber 「蒼藍鴿」駁斥毫無醫學根據。但愛莉莎莎強調她在研究時做了不少功課,蒐集了許多相關資

料,並質疑「蒼藍鴿」佐證用的期刊只是「讀者投書」,引發兩派粉絲的衝突。   ∎ 當你從未受過專業教育,該如何確認訊息真偽? 名人一致推薦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林翰佐(《科學月刊》總編輯/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創辦人)   「閱讀這本書,開始用新的眼光來看我們如何轉變人類與這個非凡星球之間的關係。」──珍・古德博士(Jane Goodall),靈長類動物學家及保育家   「在這個全球危機愈演愈烈的時代,本書收錄的奇聞新知成了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暢銷書《不能光說NO》(No Is

Not Enough)作者   「閱讀這本書所帶來的震撼,幾乎就像《駭客任務》裡的尼歐吞下紅色藥丸一樣,準備好揭穿真相吧。」──羅雲・霍伯(Rowan Hooper),《新科學人》專題報導長   「人類對現實的觀感是扭曲的,湯毅虹戳破了這種集體迷思。從科學史及最新研究中擷取實例,來揭露種種令人不安的真相。」──黃凱特(Kate Wong),《科學人》資深編輯   「這本書令我大開眼界。我們很難解釋人類如何感知世界,只因我們無法判斷每個人是否都以同樣的方式感知世界。這正是湯毅虹厲害的地方:她指出,個人建構的現實,其實比我們意識到的現實更為虛假。」──德瑞克・邁德(Derek Mead),《

Vice》全球執行總編

全民公敵 機器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來到壞東西的頻道~~

我的粉絲團跟直播頻道~~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adThing0617
Twitch-http://zh-tw.twitch.tv/badthing0617
你這個壞兔兔-https://www.facebook.com/Badtutu520
老壞的網路商店:http://opchannel.com.tw/
喜歡我的影片的話~可以按下訂閱給予我支持與鼓勵喔

動畫《螢幕監獄》之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全民公敵 機器人的問題,作者楊正瑋 這樣論述:

在未來的時代,由各式電子螢幕所組成的高科技城市,各種資訊不停放送。不管走到城市哪個角落,總有影像和聲音跟隨著你,不斷的想把資訊灌輸在你的腦中…即便你不想。而當想盡辦法想要擺脫它時,卻仍然不斷向主角襲來,最後主角也被大量的資訊聲光給吞噬,最後被困在一個個螢幕中,形成巨大的螢幕,象徵現今社會對於科技之過度依賴,而最後無法自拔。 本文也將說明螢幕監獄之製作過程,從發想、3D建模、動畫、燈光渲染、特效合成等完整製作流程說明。

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附VCD)

為了解決全民公敵 機器人的問題,作者吳清桂 這樣論述:

第一本強力蒐集台灣傳統花布的書,絕對值得珍藏展現台灣傳統畫技之巧思與創意兼具藝術欣賞與設計實用 附CD-ROM高解析JPEG格式便於設計應用 台灣藝術文化創意之源.最平民的極致美學   近年來,由於許多文化創意人士大力的推廣及相關政府單位的贊助等,讓流傳已久的台灣花布再度火紅起來。尤以本書編著者吳清桂等人所創新應用的花布作品最為人津津樂道。   她突破重重困難,在坊間蒐集150種台灣花布圖樣,並加以分門別類,整理成冊。在欣賞美麗的花布之餘,也能感受到伴隨所有台灣人成長的花布所帶來的特殊情感。除了介紹花布圖樣之外,本書還提供花布手創作品欣賞,並附圖樣光碟供讀者使用。 作者簡介 吳清桂   台灣花

布名稱創始人。曾參與文建會推動的「台灣紅運動」,為「台灣紅、台灣衫」服裝走秀展策展人,並赴海外宣傳「台灣花布之美」,遍及美國休士頓、中西部台灣人夏令會及紐西蘭台灣文化節等。  除了參與推動台灣花布活動外,也曾任:台心合唱團創團團長、心之頌合唱團創團團長、河洛歌仔戲團顧問、二二八台語文歌劇全國巡迴公演製作人、2002年二二八紀念美展總策畫人等。多年來在推動傳統文化產業上不遺餘力。學歷:高雄育英護理助產學校畢業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畢 瑞典外籍醫事人員訓練班結業經歷:第二屆國大代表社團經歷:台灣獅頭旺民俗技藝發展協會理事長台北市台灣婦女會顧問新女性聯合會副理事長 本書之花布手創作品為以下單位所贊助:國家

文化總會: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2樓 電話:(02)2396-4256轉118春釆紅工作室(台灣的店):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76巷6號 電話:(02)2369-3475∕2741-9903∕0932010449 珍珠花園拼布教室:台北縣八里鄉中山路二段179號5樓 電話:(02)8630-3561∕8630-2033                                藝術美學暨創意指導   曾天佑 實踐大學 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服裝設計作品兩度獲邀參加「捷克布拉格PQ’03、PQ’07劇場設計四年展」 服裝造形設計作品有:雲門舞集林懷民與視覺藝術家蔡國

強合作舞作《風?影》,台北越界舞團何曉玫舞作《默島樂園》《偶人偶》,鄭宗龍舞作《機器人》,郭曉華舞作《擊鼓太平》,鄭淑姬舞作《待嫁娘》,崎動力舞蹈劇場《走快一點,型男!》,台北民族舞團《百年好合》,黑門山上的劇團《福星添丁》《全民公敵》《戲劇原理》《Flora》《天下第一包》,一元布偶劇團《魔法拼圖》,客家電視台《戀戀舊山線》,民視、衛視中文台偶像劇《愛情兩好三壞》,「台灣紅?台灣衫」服裝秀等等。近年參與多齣戲劇、廣告、電影、藝人MV、演唱會等演出之服裝造型。合作藝人有:周杰倫、5566、任賢齊、萬芳、蔡依林、S.H.E、吳尊、卓文萱、溫嵐、阿杜、林俊傑等。 花布應用暨拼布作品指導 林麗珍 日

本通信社第五屆講師中華民國肝病防治基金會教授拼布藝術中華民國啟聰協會教授聾啞人士拼布藝術珍珠花園拼布教室指導老師   接觸插花與拼布藝術至今已三十餘年。曾參與日本花藝設計協會(NFD)作品展出並集結成冊。潛心修習拼布藝術,取得日本通信社第五屆講師資格,並於肝病防治基金會、啟聰協會等公益團體教授拼布,於2006年成立珍珠花園拼布教室,致力於拼布藝術教學並培養專業人才。 推薦序 台灣花布美學 國家文化總會?書長 陳郁秀推薦序 編織花布的夢與光彩 國家文藝獎得主 李敏勇自序 美的邂逅──與台灣花布的巧緣本書使用方法及說明前言 麻雀變鳳凰──台灣花布的故事 PART1台灣花布種類及色彩世界第一章 抽

象小碎花  CD01  001?020  番薯小花 星星小花 貝殼花朵 圈圈小花 粉色小花 無名小花 小玫瑰 第二章 白描  CD02  021?033櫻花盛開 櫻花叢 牡丹 鬱金香 第三章 花系列 CD03  034?051雙星牡丹 蘭菊牡丹 牡丹叢 黃牡丹 浪漫牡丹叢 嘉德莉亞蘭 細葉牡丹叢 第四章 精緻歐風 CD04 052?068華麗牡丹叢 鏡框牡丹 波浪藤蔓 鑲金牡丹 茶色花叢 茶色小花 牡丹玫瑰 玫瑰叢  第五章 鳥類  CD05  069?075龍鳳國菊 龍鳳牡丹 鴛鴦牡丹  第六章 歐風寫意  CD06 076?102扶桑花 雛菊牡丹 田園風情 歐風小碎花 歐風小牡丹 歐風雛菊

 黃金牡丹 夏日小牡丹 黃色蕾心 繡球花 波斯菊  第七章 日式風格  CD07 103?118車輪牡丹 鶴系列 扇子牡丹 地球花 格子花 楓紅 蘭花叢  第八章 抽象圖案  CD08 119?130蝴蝶雲彩 五瓣花朵 葉形花朵 變形蟲花朵 雲朵 飛舞花朵  第九章 線條幾何  CD09 131?141  變化格子 橫條紋 長條紋 格子條紋 菱形條紋 幾何條紋 第十章 兒童卡通  CD010 142?150山間小花鹿 蘋果樹下的小花鹿 嬉戲 小熊的家 歡樂時光  PART2花布創意應用及欣賞 致哀悼致感謝 附錄 手創DIY版樣 前言 麻雀變鳳凰──台灣花布的故事   碰、碰、碰、一聲聲彈打棉

被聲還猶存在年紀稍長的長輩耳中,在這彈打聲後所做出的棉被帶給我們長夜的溫暖,而包著棉被的紅花布也同時包住了我們內心的那份情感,這是台灣社會早期生活景象。這一聲聲彈打棉被的彈打聲在現今工商業發達的時代已被新的替代品所取代而漸消失,當年紅極一時的「紅花仔布」也因此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記憶。   提到「紅花仔布」大多數人隨即想起小時候所蓋的棉被,那大紅大花綻放著艷麗牡丹的影子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回想著小時候陪著我們一起成長築夢的「花布被窩」,不但帶給我們溫暖,也是維繫一家人情感的重要資產,當年物資缺乏,多人共睡一房、共蓋一被的景象,現在成了每個人難忘的共同記憶,這塊交織著台灣人共同回憶的花布,已

變成了精神生活上的一種結合。還有,多少人是被媽媽用花仔布的「背巾」背著長大的。目前也許還有很多人家仍保有當年阿公、阿嬤或媽媽結婚時用花仔布所做的「鴛鴦被」。   1900年代藍染在早期的印染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當時陽明山、士林一帶種植藍染所需的各種植物,這些藍染植物除了供應台灣所需的印染市場外還外銷至中國,但隨著歐洲發明化學染印原料後藍染植物也因此被取代而沒落。台灣紡織發展始於1950年代,政府將美援棉絲供給各工廠,台灣紡織業開始興盛,當年遠東紡織進口棉紗織成白布供應市場上的需求,並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光復後期內外銷市場中,更扮演非常重要的地位。   藍染技術已不敷市場所需,布商取得胚布後,開始尋

找替代藍染技術的方案以解決市場上的大量需求,於是興起引用日本布料作為素材的風氣。現代台灣服裝發展史除了原住民卑南文化外,有來自荷蘭的西歐服飾和中國的漢族服飾。近年有日本統治所帶來的東洋風,但台灣因自然天候因素及政治影響而獨樹一格,尤其是當政治環境改變時,生活形態就會有明顯的轉換,這種現象最明顯是日治時期,服裝的轉變也產生了變化,逐漸的可見到中式穿著、日式和服,甚至上半身和服下半身中式寬裙的組合;男士服飾除了較少部分人仍著中式、日式服飾外,漸漸的已接受西式的西裝。   市場上對布料的需求量除了衣服的布料外,還有生活上的寢飾用品如床單、枕套、被套等,雖然當年的物資不充裕,但這些布品的用量仍相當可觀

。為了應付這些寢飾布材市場的需求,布商於是找來日本的布樣,尤其是窗帘布,想加以臨摹繪畫刻製模板,但卻有技術上的難度,因此大型的布商如太全、遠東都會聘請日本繪畫專家前來指導,並找一些稍具繪畫能力者來接受訓練。臨摹繪畫各種不同圖案,刻製模板後,有專人依圖案來調配底布的色調,最後才交給印染廠印製,印染廠只是一種代工的工廠。   當年美學基本概念不普遍,接受過訓練的人只要能畫、會畫就可應付了,1960年代後期兩家規模比較大的布商如太全、遠東都各自訓練一些人,最有名的畫師要算李氏兄弟(已無法找到其人)。經過時間及經驗的累積,布商漸漸了解台灣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會在多種從日本帶回不同風格的布料中,找出較為

出色且符合台灣人喜愛的花樣集結或拼湊成新的畫風,由於技術仍無法如日本原作,因而形成一種獨特風格。我們可從現有的布料中看到一大叢牡丹花旁邊加了日式的車輪或圖案,也可看到很大叢變化多端的牡丹,這些花樣已脫離純日式的風格而轉成台灣調性和特性。   1960年代印花布的製作過程是手工印染,這種手工印染速度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60年代過後,改以速度較快,印色較飽滿的滾筒式印法,俗稱「鐵牛仔」,這個「鐵牛仔」印染法目前仍使用中。當時的技術印花顏色大都在兩、三色但不超過六色,布寬為三尺,花樣大都為沒有立體感的小花,顏色偏重於深色,布質粗糙,但在物資缺乏的年代,是非常符合耐髒、耐洗、耐用的市場需求。   由於

頗獲大眾喜愛而形成一股風潮,手工和圓筒製作的印花布已無法應付市場上的需求,遠東紡織於是由日本進口第一台染印機器ROTARY,這是自動式的機器,又稱為「auto」。而且引進日本印染技術,以網板製作,這個技術需要學習,遠東於是請日本人來台訓練第一批台灣人,其生產的印花布因而得名「遠東花仔布」。當年遠東紡織所印製的印花布全交給迪化街14巷內的一家「中光布行」,「中光布行」於是成為全台各地的批貨中心(現今中光布行已不存在)。   新的機器、新的技術,在花樣的繪畫風格上也有重要的轉折,由原來沒有立體感的小花變得多樣化,漸漸呈現立體感,色調也由原來的兩?三色進展到五?六色,又慢慢增加到十多種,布寬仍維持三

尺。由於顏色的增加,色澤變得鮮艷,畫面豐富複雜且大叢。這種花開富貴、花團錦簇的大幅圖案正好符合台灣人追求幸福美滿的欲望和嚮往。值得一提的是在多種不同花種中,金黃色向日葵(太陽花)因為是中國的國花,在白色恐怖的反共時代,是看不到金黃色和太陽花的圖樣。  這樣多元性的花布隨即造成一股風潮,根據老前輩的傳述,全台由都市到鄉村,家家戶戶都用來做棉被套、枕套,貨品供不應求。小花的部分則用於衣服或遮陽斗笠布巾及袖套,至今農村婦女仍繼續使用中,而其他的花布在鄉下或客家村落中仍可看見。   好景不常,風華幾十年的花布,因棉布受到現代更新穎的化纖取代,印染技術和價格都失去競爭力,印花布料逐漸被時尚布料所取代,因

此開始式微。 遠東紡織於10多年前不再印染,據說印花機器賣給了桃園的台鐘織布廠。目前市場上的印花布仍是由以前布商所留下的花版或由布商自行再開發或經由模仿的花版直接交給印染廠印染。早期台灣印染花布抄襲風盛,沒有所謂版權登記,也沒有留下可考資料,但遠東不再印染後,接手的布商為取得客戶的信賴,也為防止產生訴訟,就在原本布邊上的「遠東紡織公司」加上「新」字,現今我們看到的即是「新遠東紡織公司」,但這些新遠東紡織的印染花布在市面上就有多家印染廠同時在印染,所謂版權問題至今仍無定論,也就形成所謂社會公共財。   台灣印花布陪著台灣人走過半個世紀,風華漸失,但經有心人以文化的角度重新帶動花布的生命後,人們慢

慢從失落的記憶中再找出它的風華,在此同時它已經蛻變成另外一股全新的風貌,猶如飛上枝頭的鳳凰,重新詮譯台灣人的印花美學,台灣人再度賦予「遠東花仔布」新的生命,新的名稱,「台灣花布」因而產生。這幾年有人將大紅牡丹花布帶到歐美各國做國際性裝置藝術展或服裝走秀展,得到享譽。客委會也於多年前開始推動,並取名「客家花布」。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帶動台灣花布再運用,用花布衍生出的商品也相繼出現,這股新的風潮,相信會為台灣傳統文化建構一個新的平台,讓下代子孫繼續傳承這些文化的共同記憶。 自序 美的邂逅──與台灣花布的巧緣       2005年初正值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積極推動「台灣紅」運動,曾被她邀請參與記者會會

場布置,當時找到了頗具代表色的桃紅牡丹花布做為布置主軸,這是初次和花布的邂逅。這些屬於台灣本土的花布,印花鮮明亮麗,色澤豐富飽滿,又帶有台灣人最喜愛、象徵大富大貴的大紅牡丹和大菊花。這些花布重新勾起我對早期棉被的回憶,自此深深烙印在腦海中,並和它結了不解之緣。   同年為了要推動「台灣衫」概念,特地籌畫一場別開生面的服裝秀,並以「台灣紅」和「花布」做為設計元素,試著以這些花布喚醒大家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加上「台灣紅」的色調新觀點,希望帶出一股具有本土意識的新風潮。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曾天佑和郭姐兩人大量使用「阿嬤的花仔布」,漸漸地,我們對花布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了達到走秀宣傳目的,我找到民視異言堂

謝璦竹小姐採訪台灣花布的故事,節目以上述服裝走秀中的年輕人走秀做開場,做了詳細且深度的報導,也因此帶動台灣人對花布的再次認識。經過這次報導後,我們發現永樂市場賣花布的布商由當初的兩?三家進而看到一塊塊大紅花布悄悄的被擺上了多家布商的布架上,一股風潮慢慢在形成,我的幕後鼓吹和民視的深度報導功不可沒。   接著我帶著這些大紅花布服裝到海外台灣人社團宣揚台灣花布之美,所到之處均受到很大的回響。2006年在休士頓北美洲台灣婦女會首次展現,接著又受邀參加紐西蘭台灣文化節,不但得到當地中文報紙大幅報導,還應觀眾要求而加演。2007年再次參加美國中西部台灣人夏令會和第二屆紐西蘭台灣文化節。有一日,我身穿一件

桃紅色花布的燈籠褲,頭戴同系列花帽,加上時下流行的夾腳鞋和墨鏡,走在紐約第五街時尚大道,碰上兩位時髦女士詢問我的衣服哪裡做的,我告訴她們這是用台灣獨有的花布做的,看著她們那臉羨慕的眼光,我深感身為台灣人的驕傲。 *插入作者外拍花布衣圖*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如何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一本有關日本傳統文樣的設計寶庫工具書,得到很好的回響。編輯群感慨為何台灣沒有這類資料的整合,因而決定以目前正紅的台灣花布做為元素來完成類似的工具書。當我接到圓神出版社賴經理邀約,要我編寫一本有關台灣花布的工具書時,真是受寵若驚,始料未及,半信半疑。待確認了後,頓時感到驚恐,一時生怕不能勝任,但決定去做了之後,身負重

任更要全力以赴。   早期印染布樣的由來幾乎都是來自日本,台灣抄襲風盛,沒有所謂版權登記,也沒有留下可考資料,加上銷路日漸式微,因此,在資料的收集上遇到很多困境,只能靠坊間布商和印染廠提供的片斷資訊拼湊而成。我們是首次將台灣花布做有系統的整理,但這只是拋磚引玉,希望以後有人再進一步提供更多的資訊。   這本書的完成,首要感謝如何出版社獨具慧眼給我這個機會,感謝曾天佑設計師趕著入伍前提供我很多專業領域的資訊和指導。還有郭姐的協助、麗珍姐的團隊做了多樣手創拼布樣品,獻信布行提供布樣,台灣區棉布印染工業同業公會簡瑛雪總幹事的居間詢問相關問題。最後要感謝陳郁秀前主委一路來對我的支持和協助,也感謝台灣2

1世紀婦女協會和台北市台灣婦女會具名主辦服裝走秀。在大家努力鼓吹帶動下,台灣花布為台灣文化建立起一套傳承的共同平台。這兩、三年來我獨自摸索,以推動台灣文化為主軸的信念,一步一腳印默默耕耘,看到台灣花布脫胎換骨,以麻雀變鳳凰的新姿態再度受到台灣人的青睞,成功達成文化傳承的目標,真的要為我的努力受到肯定而感自傲,也慶幸和台灣花布有這麼一段美好的巧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