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廣播徵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全國廣播徵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翠華寫的 法律與生活 和曾國棟,李知昂的 管理者每天精進1%的決策躍升思維:精準決策、帶領團隊、強化績效的40個管理藝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黃翠紋所指導 溫勁銓的 少年輔導委員會運作現況與策進作為-從警察觀點 (2020),提出全國廣播徵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少年輔導委員會、曝險少年、少年事件處理法。

而第二篇論文明新科技大學 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賴彥如所指導 陳柏任的 雇主運用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之情形-以花蓮南區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特定對象就業弱勢者、職業訓練、薪資補貼、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全國廣播徵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全國廣播徵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律與生活

為了解決全國廣播徵才的問題,作者馬翠華 這樣論述:

  本書內容淺顯易懂,各章均有豐富且生活化的案例,引導讀者以最簡單、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了解法律對生活各種層面的影響,適合做為大專院校法律通識課程教材。   全書共有11章,第1章介紹憲法,第2到4章闡述行政法、刑事法、民事法,第5到7章探討性別平等與性騷擾、海洋法、勞動基準法與勞動事件法等,第8章介紹與台灣較為相關的東協國家法規,第9到10章討論消費者保護及職業災害相關法律,第11章是綜合的案例探討。   各章先整理法律重點,建立概念,接著進入案例探討,每個案例先帶領讀者釐清案件問題所在,再進一步從法律層面分析此案例是否觸法?以及為何觸法?   章末均有習題,並於書末

提供各章習題解答及部分習題解析,不僅適合做為大專院校課程教材,也方便自學讀者。有志參加國考的考生,可藉由本書完全實務面之案例作為引導,結合理論與實務,達到考用合一之成效。  

少年輔導委員會運作現況與策進作為-從警察觀點

為了解決全國廣播徵才的問題,作者溫勁銓 這樣論述:

臺灣於2019年5月31日正式三讀通過少年事件處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本次修法共計新增3條、修正27條、刪除2條,異動條文達32條,是1997年修正公布全文87條以來,最大幅度的修正。本研究為瞭解修法後於少年輔導委員會的運作情形及對少年輔導工作之影響,以對該議題有瞭解少年輔導委員會的6位督導以上職務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度訪談。本研究綜合訪談資料發現,現行少年輔導委員會實際運作的組織編制與運作方式未有一致的規範,授權各縣市自行決定。然在輔導人力的遴選上雖無全國統一的用人規範,但各少輔會卻有高度的相似性,均以輔導人員的核心工作職能作為徵才的評量,惟在教育訓練方面,則缺乏完整的培訓制度與一致的訓練體

系。各縣市少輔會依地方少年輔導工作的實際需求來服務少年,案件來源以警察機關轉介為大宗,在輔導工作內容方面以個案工作為主,而在團體及社區工作方面的效益則不佳。此外,少輔會因組織運作上無統一規範,各縣市少輔會的角色功能與獨立程度也不一致。最後,現行少輔會與教育單位多以少年是否具有學籍做區分,少輔會服務對象主要是針對國中未升學少年後續的輔導銜接。為期行政輔導先行機制能落實,並進而發揮少輔會在協助少年輔導的工作效能,本研究建議少年輔導委員會仍應維持現行的任務編組,惟宜由社會局(處)擔任幕僚機關,因從業務性質來看同屬福利業務,且少年輔導工作的技術、專業人力及所需資源與社會福利部門的專業相性最接近,從實際

層面來看社政機關的經費與預算編列也相較警政機關充足。另外,在對少輔會組織運作面建議,主要有五點:一、少輔會的委員設置方式以維持現況為宜,另新設之少年輔導工作小組應聘用專任人力執行輔導工作;二、中央主管機關應釐清少年輔導的核心工作職能,統一徵才條件並補助相關聘用的經費;三、訓練制度、組織編制與運作方式應由中央主管機關統一定之;四、未來少輔會受理曝險少年均應開案服務;五、各縣市政府應編列少輔會專有預算並強化少輔會專職人員久任誘因。對少輔會輔導工作面建議有四點:一、應賦予少輔會要求觸法與曝險少年接受輔導的強制力;二、考量未來少輔會服務對象明確,可轉型為受請求提供服務單位;三、應建立明確的法院介入指標

;四、釐清少輔會與學諮中心的輔導對象。對少輔會輔導工作面建議亦有三點:一、衛生福利部應建置全國少年輔導個案資訊平台;二、重新建構與教育體系的合作模式,分工維持現行以學籍做區分,未升學的轉銜合作應回歸教育體系服務;三、建立共案合作成效的評估機制。

管理者每天精進1%的決策躍升思維:精準決策、帶領團隊、強化績效的40個管理藝術

為了解決全國廣播徵才的問題,作者曾國棟,李知昂 這樣論述:

榮獲 110年度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金書獎 每天進步1%,一年後就會成長37倍! 讓個人成長、老闆欣賞、同事喜歡、客戶滿意 專文推薦—— 丁菱娟/新創及二代企業導師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劉忠繼/好好聽文化傳媒總經理 齊聲推薦—— 江湖人稱S姐/資深獵頭專家 張國洋/「大人學」知識平台共同創辦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本書作者曾國棟先生在1980年與友人共同創立友尚公司,在2000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電子零件通路上市公司,2009年營收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友尚公司在2010年加入大聯大控股,成為世界第一大的電子零件通路商,2019年的營收近新台幣5300億元

。   曾先生在本書40篇文章中,將他積累40年的經驗與智慧,以小故事帶來大啟發的方式,勉勵在各階層奮鬥的主管們,不論工作有多麼繁瑣,都有我們可以從中學習之處,例如:   ■ 怎麼做,才能激發部屬的潛力;   ■ 如何判斷求職者的本質好不好,幫公司找到對的人;   ■ 讚美員工前要做什麼功課,話要怎麼說,才不會導致一人開心、眾人吃味……   思考深一點、行動多一步,主管們就能穿越例行工作的迷霧。只要每天進步1%,一年後就會看見煥然一新的自己,幫自己踏上更大的舞台!  

雇主運用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之情形-以花蓮南區為例

為了解決全國廣播徵才的問題,作者陳柏任 這樣論述:

我國特定對象就業弱勢者的勞動狀況總是處於低參與率的狀態,政府對於就業弱勢者推行許多就業促進政策,期望能改善其失業狀況,本研究旨在了解花蓮南區雇主運用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之情形。目前協助就業弱勢者的方式有就業服務、職業訓練、技能檢定、創業諮詢和津貼補助等。本研究共訪談 6 家企業,以深度訪談方式,針對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之運用情形分析,亦致力於了解薪資補貼政策對就業服務是否有實質效益。研究顯示該計畫已在花蓮南區實施多年,大眾對於就業弱勢者進入職場的看法依舊存在負面的社會價值,對於就業弱勢者多認為易受傷、需陪伴、難以獨立、不易管控等看待,甚至認為給予就業機會多是出於愛心、憐憫、同情、行善積德等心

態,而非著重於其專長。由於社會負面印象難以排除,相對影響就業弱勢者求職發展與平等就業的權益。本研究認為未來加強就業促進政策的推動,可以透過強化政令宣導以及就業促進政策之連結,以確實優化社會正面形象,進而打造長期穩定就業模式,不僅能幫助企業徵才,還可提升受僱者的專長使其穩定就業於職場,形成政府、企業、特定對象就業弱勢者三贏的局面。關鍵字:特定對象就業弱勢者、職業訓練、薪資補貼、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