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色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光纖色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宋貴才等寫的 光波導原理與器件(第2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光纤色散效应对脉冲展宽的影响 - 中国光学期刊网也說明:为了研究光通信系统中光纤色散特性对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基于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色散特性,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脉冲展宽、光纤内部的偏振模色散、色度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施天從所指導 吳宇生的 單通道100Gbps光發射引擎之研製 (2021),提出光纖色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光發射引擎。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台聯大光電博士學位學程 陳智弘、魏嘉建所指導 阮宏明的 於高速正交分頻多工之強度調變直接偵測光接取網路中以簡化複雜度之接收端實現非線性失真補償 (2020),提出因為有 強度調變、光纖通訊、預失真、神經網路、非線性失真、分波多工的重點而找出了 光纖色散的解答。

最後網站光纜 - 台一國際則補充:二~十二芯經分別染色石英系玻璃單模光纖芯線,置於束管或套管內,加抗張體,耐燃被覆體組合,適用1260nm~1625nm 波長範圍構成用戶迴路分歧引進用戶端。 非零色散單模光纜.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光纖色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光波導原理與器件(第2版)

為了解決光纖色散的問題,作者宋貴才等 這樣論述:

在介紹導波光學產生和發展概況之后,從光的電磁理論出發,系統、深入地闡述光在光波導中傳播時發生的基本現象和遵循的基本規律,在此基礎上,講述光波導器件的原理、結構、制作技術和工藝流程。同時,也講述了光波導器件的相關應用。全書內容共分7章,包括光導波原理及器件概論、光波導的理論基礎、光波導元器件和光波導傳感器、光波導的制備技術、光波導耦合理論與耦合器、光調制和光波導調制器、光纖和光纖技術。宋貴才,教授、博士生導師。1987年畢業於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光學物理系激光技術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之后獲光學專業碩士學位和光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1年起,在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理學院工作,

曾擔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系主任。主要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和物理電子學專業研究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涉及激光、紅外和光電子技術等領域。現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紅外物理」課程負責人、長春理工大學校教學督導組副組長。 第0章緒論 第1章光波導原理與器件概述 1.1導波光學的發展 1.1.1導波光學的基本概念 1.1.2導波光學的產生及發展過程 1.2導波光學系統構成及優點 1.2.1導波光學系統構成 1.2.2導波光學系統優點 1.3光波導器件的進展 1.3.1光波導寬帶光調制器 1.3.2光波導開關 1.3.3光波導頻譜分析器 1.3.4高密度信

息讀取器 1.4光波導技術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 1.4.1光波導技術的研究熱點 1.4.2光波導技術的發展趨勢 小結 習題 第2章光波導的理論基礎 2.1光波導種類 2.1.1按形狀分類 2.1.2按折射率分布分類 2.2光波導的射線光學理論 2.2.1平面(板)光波導簡介 2.2.2射線光學模型 2.2.3光入射到介質界面處的基本定律 2.2.4全反射時的相移 2.2.5平面光波導的導模 2.2.6模式本征方程的圖解 2.2.7應用實例 2.3古斯?漢欣線移和有效厚度原理 2.3.1古斯?漢欣線移 2.3.2有效厚度 2.4光波導的電磁理論 2.4.1電磁過程的基本方程 2.4.2平面光波導中

的亥姆霍茲方程 2.5折射率突變光波導的基本解 2.5.1TE導模的場分布 2.5.2模式本征方程 2.6折射率漸變光波導的基本解 2.6.1平方律折射率分布 2.6.2指數律折射率分布 2.7條形介質光波導的基本解 2.7.1馬卡提里近似 2.7.2Exm,n模式分析 2.7.3Eym,n模式分析 2.7.4有效折射律法 2.8圓柱形介質光波導的基本解 2.8.1光纖導模的基本解 2.8.2導引模的截止條件 小結 習題 第3章光波導元器件和傳感器 3.1光路變換器 3.1.1光波導棱鏡 3.1.2端面反射鏡 3.1.3彎曲光波導 3.2功率分配器 3.2.1單模光波導型功率分配器 3.2.2

多模光波導型功率分配器 3.3光波導偏振器 3.3.1金屬覆層 3.3.2各向異性晶體 3.4模分割器和模變換器 3.4.1方向耦合器型模分割器 3.4.2三層結構分支光波導 3.4.3Y形分支光波導模分割器 3.4.4模變換器 3.5光波導型透鏡 3.5.1模折射率透鏡 3.5.2短程透鏡 3.5.3費涅耳透鏡 3.5.4微透鏡陣列 3.6光波導傳感器 3.6.1光波導溫度傳感器 3.6.2光波導壓力傳感器 3.6.3光波導微位移傳感器 3.6.4光波導振動傳感器 小結 習題 第4章光波導的制備技術 4.1光波導制作概述 4.1.1光波導導光薄膜材料 4.1.2光波導制作難點 4.1.3材料

與制作技術 4.1.4光波導的結構、制作方法和特性 4.2光波導襯底材料及加工 4.2.1光波導襯底材料 4.2.2襯底材料的加工 4.3無源材料光波導的制備技術 4.3.1淀積技術 4.3.2置換技術 4.4有源材料光波導制備技術 4.4.1外延生長技術 4.4.2減少載流子濃度技術 4.5光路幾何圖形的加工工藝 4.5.1集成光路設計和加工工藝 4.5.2光路幾何圖形設計和加工工藝 4.6光刻技術 4.6.1光致抗蝕劑 4.6.2塗布抗蝕劑 4.6.3曝光方式 4.6.4顯影和堅膜 4.6.5脫膜和腐蝕 4.7電子束掃描曝光法 4.7.1電子束致抗蝕劑 4.7.2電子束掃描曝光系統構成和特

點 4.8光波導加工技術 4.8.1脫膜法 4.8.2腐蝕法 4.9條形光波導的制作方法 4.9.1條形光波導的結構及制作方法 4.9.2埋入型條形光波導的制作工藝流程 4.9.3脊型條形光波導的制作工藝流程 4.9.4加載型條形光波導的制作工藝流程 4.10條形玻璃光波導的制作 4.10.1埋入型條形玻璃光波導 4.10.2脊型玻璃光波導 4.10.3加載型玻璃光波導 4.11條形LiNbO3光波導的制作 4.11.1Ti擴散LiNbO3光波導 4.11.2質子交換LiNbO3光波導 4.11.3LiNbO3光波導電極的制作 小結 習題 第5章光波導耦合理論與耦合器 5.1光波導耦合的基本理

論 5.1.1模式耦合方程 5.1.2光波導耦合的微擾理論 5.2導模與輻射模的耦合 5.2.1導模與輻射模耦合分析 5.2.2輸出耦合 5.2.3輸入耦合 5.3棱鏡耦合器 5.3.1棱鏡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5.3.2棱鏡耦合實驗 5.4光柵耦合器 5.4.1光柵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5.4.2光柵耦合形成導波的條件 5.4.3光柵的制作方法 5.5楔形光波導耦合器 5.5.1楔形光波導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5.5.2楔形耦合模型 5.6光波導耦合的其他方法 5.6.1直接聚焦耦合 5.6.2直接對接耦合 小結 習題 第6章光調制和光波導調制器 6.1光波導調制技術概述 6.1.1幾個基本概念 6.1

.2光調制的評價指標 6.2調制光的光譜分析 6.2.1調幅光頻信號頻譜 6.2.2頻率調制的頻譜 6.2.3相位調制的頻譜 6.2.4強度調制的頻譜 6.2.5脈沖調制的頻譜 6.3電光調制技術 6.3.1幾個基本概念 6.3.2線性電光效應 6.3.3電光相位調制 6.3.4電光強度調制 6.3.5電光高頻調制 6.3.6行波電光調制 6.3.7電光偏轉 6.4聲光調制技術 6.4.1幾個基本概念 6.4.2拉曼?奈斯衍射 6.4.3布拉格衍射 6.4.4聲光調制器 6.4.5聲光偏轉 6.5磁光調制技術 6.5.1磁光效應 6.5.2磁光體調制器 6.6光波導調制器 6.6.1基本機理

6.6.2電光波導調制器 6.6.3聲光波導調制器 6.6.4磁光波導調制器 小結 習題 第7章光纖和光纖技術 7.1光纖產生及應用 7.1.1光纖初始階段 7.1.2光纖實用階段 7.2光纖的種類和結構 7.2.1光纖的種類 7.2.2光纖的結構 7.3光纖的制作技術 7.3.1光纖材料 7.3.2光纖預制棒制備 7.3.3光纖拉絲 7.3.4光纖塗覆 7.4折射率突變光纖的光線理論分析 7.4.1光纖中的光線 7.4.2光纖的數值孔徑 7.4.3子午光線的時延差 7.5折射率漸變光纖的光線理論分析 7.5.1平方律光纖(自聚焦光纖) 7.5.2光線在光纖中的傳播軌跡 7.6光纖的損耗 7.

6.1吸收損耗 7.6.2散射損耗 7.7光纖的色散 7.7.1光纖色散的種類 7.7.2光波導色散 7.7.3多模色散 7.7.4材料色散 7.8光纖傳感技術 7.8.1光纖傳感器的基本原理 7.8.2光纖傳感器的優點 7.8.3光纖傳感器的類型 7.9光纖通信技術 7.9.1光纖通信技術的基本原理 7.9.2光纖通信的特點 7.10光纖激光器 7.10.1光纖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7.10.2光纖激光器的特點 7.10.3典型光纖激光器 小結 習題 附錄A常用術語 附錄B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單通道100Gbps光發射引擎之研製

為了解決光纖色散的問題,作者吳宇生 這樣論述:

光纖通訊具有傳輸容量大與傳輸距離遠的優點,在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之間的資訊傳輸,還有5G基地台與電信公司之間的通訊,其高速傳輸介面也逐漸採用光纖傳輸。本論文致力於設計商用驅動晶片電路匹配光發射次模組(TOSA)之電路研究,優化電路板及加強高頻信號完整性之設計,善用高頻訊號補償技術,以充分發揮光發射元件頻寬,以達到更高速率資料的傳輸。內文包含了兩種商用線性驅動晶片的電路設計,一為傳輸速率28GBaud 的線性直接調變雷射(DML)驅動晶片,其28Gbps NRZ 與56Gbps PAM4的訊號傳輸適合運用在目前200Gbps速率光模組的應用上。在25Gbps NRZ調變測試中,以IEEE 802

.3ba 100GBASE-LR4為標準,能夠達到消光比(ER)3.54dB、單通道光調變振幅(OMA)1.96dBm、眼圖遮罩+13.4%。在50Gbps PAM4調變測試中,以IEEE 802.3bs 200GBASE-DR4所定義TDECQ值不超過3.4dB,而此次量測結果為1.97dB、能夠達到消光比3.65dB、單通道光調變振幅-0.15dBm,符合相關傳輸規範。另一種為較高速的外部調變雷射(EML)驅動晶片,特色是擁有四通道的資料傳輸功能,且每通道傳輸速率高達50Gbps NRZ或100Gbps PAM4的性能,適合400Gbps的光收發模組中使用。以IEEE 100GBASE L

R4所定義,在單通道25Gbps NRZ調變測試中,能夠達到消光比7.49dB、光調變振幅0.49dBm、達到眼圖遮罩+43.7%。初步50Gbps PAM4調變測試中,能夠達到消光比4.9dB、單通道光調變振幅0.71dBm、TDECQ值1.78dB。100Gbps PAM4調變測試中以IEEE 400GBASE DR4所定義,能夠達到消光比4.4dB、單通道光調變振幅0.73dBm、TDECQ值3.81dB,並嘗試以商用100G ER1光收發模組的接收端進行誤碼率量測。

於高速正交分頻多工之強度調變直接偵測光接取網路中以簡化複雜度之接收端實現非線性失真補償

為了解決光纖色散的問題,作者阮宏明 這樣論述:

用於商業和個人需求之互聯網流量呈現指數性增長,此一狀況給光接取網路帶來了巨大壓力。實現高速、可靠、低延遲流量的寬帶接取網路是網路運營商當前的任務。正交頻分多工 (OFDM) 提供高頻譜效率、抗頻率選擇性衰落、抗符號間干擾和可擴展比特率。另外,強度調變和直接檢測 (IM/DD) 是短/中距離應用的首選方法,不只因為它具有成本效益,IM/DD 系統還允許高輸出功率、緊湊的尺寸和低功耗。然而,由於雷射啁啾和光纖色散之間的相互作用,利用 IM/DD 系統傳輸的信號會受到嚴重的功率衰減、高傳輸損耗和非線性損害,例如副載波到副載波混合干擾 (SSII)。此外,高發射功率會引入非線性效應,例如自相位調變,

這往往會加劇色散引起的非線性失真。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第一部分對非線性失真進行了理論分析,並進一步提出了簡化的DSP方法,如頻率間隙和數位預失真(PD)來補償非線性損傷,從而顯著提高系統容量。此外,我們也與包括基於 Volterra 濾波器的非線性均衡器在內的傳統方法進行了比較。第二部分,有鑑於神經網路的均衡器補償系統補償的熱門趨勢,我們提出了基於神經網路的PD方案來緩解高發射功率遠距離無源光網路(LR-PON)中的非線性補償。我們還利用分波多工(WDM) 技術實現在 60 公里 SMF LR-PON 上以高損耗預算實現 200 Gb/s 傳輸的可行性。此外,還實現了額外的 FFE,以提高

30 至 70 公里傳輸距離內的 PD 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