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新主流基金淨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另外網站高配息債券ETF 吸睛| 基金天地| 理財 - 經濟日報也說明:近年來股市大多頭行情,台灣投資人依舊偏好配息率高的基金, ... 機構法人陸續匯入境內持有中國債券推升此檔淨值表現三大利多因素,因此,這檔債券ETF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黃 城所指導 蔣邦文的 轉型正義的臺灣經驗:二次政黨輪替後的比較研究 (2015),提出元大新主流基金淨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黨輪替、民主轉型、民主鞏固、轉型正義、雙輪替測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 陳達新所指導 莊麗蕙的 共同基金投資方法之風險與績效研究: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與單筆總額投資之比較 (2013),提出因為有 共同基金、單筆總額、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變異數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元大新主流基金淨值的解答。

最後網站元大新主流基金的總覽| 基金| 基金老司機 - 基金搜尋則補充:元大新主流基金 (Yuanta MAINSTREAM EQUITY FUND)(TW000T0513Y9) 的投資目標: 經理公司應以分散風險、確保基金之安全,並積極追求長期之投資利得及維持收益之安定為目標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元大新主流基金淨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轉型正義的臺灣經驗:二次政黨輪替後的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元大新主流基金淨值的問題,作者蔣邦文 這樣論述:

我國由於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及國內要求民主改革呼聲日益高漲的影響,在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隨後解除黨禁與報禁,終於結束了實行長達五十多年一黨獨大的威權體制,轉型為民主憲政體制國家;而我國在經歷了1996年第一次總統直選後,被美國「自由之家」同時被列入「選舉的民主」與「自由的民主」國家行列﹔因此,這次總統直選,不但是臺灣民主化的關鍵,也是民主政治最重要的里程碑。而2000年民進黨籍的陳水扁贏得總統大選,完成了第一次政黨輪替與政權的和平移轉後,臺灣人民所享有的政治權利更進一步提升,與日本並列為亞洲地區最自由的國家。隨後在2008年國民黨籍馬英九贏得總統選舉後,臺灣在短短的八年間順

利完成了第二次的政黨輪替與政權和平轉移。按照Huntington所提出的「雙輪替測試(two-turnover test)」,(Huntington,1991:266-267)臺灣正式成為民主鞏固的國家。我國以和平、穩定、漸進的方式完成民主轉型與民主鞏固,其成功經驗成為第三波民主化理論與模式所引用的典範之一。然而在民主轉型的過程當中,許多過去被刻意壓抑且未被妥善解決的問題逐漸的的浮現;這些問題就是威權體制時代執政者迫害人權與不正義作為。為了釐清真相,重建社會互信基礎,導正過去的不正義作為,因此政府必須進行轉型正義的施政。轉型正義主要有三大待處理的議題,即重建真相、追究責任與修正不當政策等。然而

,相較於其他新興民主國家,我國的民主化程度與生活水準已達先進民主國家,但轉型正義問題的處理進度與成效卻遠遠落後許多仍身處開發中國家之林的其他新興民主國家,令人遺憾與不解。根據研究者瞭解,臺灣在民主化以後,國民黨的李登輝執政了十多年,因國民黨與李登輝是威權體制的執行者,當然沒有動機去檢討與追究自己的錯誤和壓迫惡行,失去了轉型正義的黃金時機。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後又把轉型正義引入藍綠之爭的歧路,淪為民進黨的政治與選舉操弄工具。國民黨馬英九贏回政權後,雖努力化解受害家屬的不滿,但其推動轉型正義的進度也非常緩慢,家屬對其的不滿未曾稍歇。因此,研究者將從我國兩次政黨輪替,(一)2000~2008年,陳水扁與

民進黨執政時期;(二)2008~2016,馬英九與國民黨在執政時期,分別研究剖析兩個時期政治領袖與政黨針對轉型正義的施政作為、進度與面臨的困境及政治效應,最後總和與比較我國兩次政黨輪轉型正義的實踐,並得出我國轉型正義的模式。最後,進行整體回顧與分析,以為未來之政策制訂與推動,提供建議與參考。

共同基金投資方法之風險與績效研究: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與單筆總額投資之比較

為了解決元大新主流基金淨值的問題,作者莊麗蕙 這樣論述:

論文題目:共同基金投資方法之風險與績效研究: 論文頁數: 58 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與單筆總額投資之比較  所 組 別: 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 710190908 )研 究 生:莊 麗 蕙     指導教授: 陳 達 新  博士論文提要內容:台灣民眾面對薪資停滯、房價高漲、人口結構老化等問題,「理財」已是必要的選項,而共同基金投資已普遍成為民眾增加收入的理財工具之一。因此本研究企望經由分析單筆總額、定期定額及定期不定額之投資績效差異,找出最適投資方法及市場之趨勢,以提供投資人參酌之用。本研究選取65檔國內一般型股票基金為樣本,自Lipper

系統資料庫選取自2004年1月2日至2013年12月31日間合計10年之基金淨值,以其每日平均淨值作為成本基礎,並為避免偏誤,移動投入時點取得各投資報酬率。驗證方法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成偶檢定(t檢定)為主,分析一、二、三及五年期之投資績效差異及適合之股票市場趨勢。本研究結果如下:一、 投資期間為一、二、三年及五年期時,三種方法之投資績效均有顯著差異,以單筆總額最佳、定期定額次之、定期定額最差,但單筆總額的投資風險也最高。此外,此三種方法均顯現投資期間越長、報酬率越高的趨勢,但當增長為五年期時,則僅定期不定額維持上升趨勢,且其投資風險收斂至低於一年期。二、 股票市場下跌趨勢時,定期不定額及

定期定額均具抗跌性,單筆總額則最差;股票市場上漲、盤整或混合趨勢時,績效排序仍以單筆總額為佳,定期定額最差。三、 單筆總額投資較適合可承受較高風險之積極型投資人,定期定額或定期不定額則較適合穩健型投資人。關鍵字:共同基金、單筆總額、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變異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