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體檢 加 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程 劉敦仁所指導 鄭舒琪的 運用健保資料庫分析全民健保第一類投保單位欠費特性 (2016),提出保險體檢 加 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民健保、健保費、欠費、羅吉斯迴歸、決策樹。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醫務管理研究所 陳育群所指導 何筱慧的 醫事人員與一般民眾在DRG支付制度下醫療資源耗用與照護結果之比較與探討-以生產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資訊不對稱、知情消費者、DRG支付制度、防禦性醫療的重點而找出了 保險體檢 加 費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保險體檢 加 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用健保資料庫分析全民健保第一類投保單位欠費特性

為了解決保險體檢 加 費的問題,作者鄭舒琪 這樣論述:

全民健保之運作為隨收隨付制度(pay-as-you-go),由全體保險對象、投保單位及政府共同繳納保險費至健保署,所有的醫療費用支出直接由大家繳納的保險費共同支付。我國醫療費用支出逐年上升,健保時常面臨收支不平衡及入不敷出之財務衝擊,而第一類投保單位的保費收入佔全民健保總保費收入約80%,大額欠費往往也是第一類投保單位所造成,故維持投保單位保費收入穩定一直是健保署收入面最重要的業務之一。本研究利用健保署倉儲資料庫,針對2015年1月到12月之間,累計欠費金額超過5,000元的第一類投保單位,並以隨機抽樣方式擷取未欠費投保單位後兩者合併,作為本研究所要分析的樣本資料,以摘要統計、決策樹及羅吉斯

迴歸分析其影響投保單位欠費的特性,例如:行業別、單位規模、單位營運時間長短、負責人年齡層及受僱者投保金額等,可發現不同分析方式所預測的單位欠費結果不盡相同,最後透過誤分類率、ROC曲線以及累積增益圖作為評價不同分析方法之效益,找出可以預測第一類投保單位是否產生欠費之模型,讓主管機關能更了解欠費高風險單位的特性,做更有效率的投保單位保費繳納情形管控。

醫事人員與一般民眾在DRG支付制度下醫療資源耗用與照護結果之比較與探討-以生產為例

為了解決保險體檢 加 費的問題,作者何筱慧 這樣論述:

目的醫療資訊不對稱造成的民眾醫療利用差異是很重要的研究議題。而過去關於DRG支付制度之研究大多著重醫療效率層面,對於醫事人員身為知情消費者其醫療利用是否與一般民眾不同之議題較少著墨。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DRG支付制度下,比較醫事人員與一般民眾在生產的醫療資源耗用與照護結果是否差異。並進一步探究醫事人員身為產婦是否選擇至執業地點生產,醫療資源耗用與照護結果是否不同。方法本研究採用回溯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利用台灣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之2010年百萬承保抽樣歸人檔資料,找出女性生產做為研究族群,依身分區分為醫事人員與一般民眾,將年齡、投保金額、診斷數、生產方式、醫院權屬

及醫院層級進行1:1配對抽樣選取對照組(一般民眾),接著利用多變項邏輯斯迴歸分析(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比較兩組的醫療資源耗用與照護結果之差異。再進一步探討醫事人員選擇就醫於執業地點生產之醫療資源耗用與照護結果的差異情形。結果本研究共納入3,358人做為研究族群,經1:1隨機配對,取得醫事人員與一般民眾共222人,控制相關重要變項後,醫事人員之實際住院天數未超過幾何平均數(aOR=0.40,95%CI=0.21-0.78, p =0.007)、醫院收益為正收益(aOR=35.94, 95% CI=6.30-205.19,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