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政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俄罗斯 政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加)卜正民(意)呂西安·科帕拉羅寫的 全球貿易衝突:16-20世紀 和(美)R.C.古普塔的 化學戰劑毒理學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人民大學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李聖傑所指導 朱賀堅的 中國大陸犯罪構成理論之研究 (2020),提出俄罗斯 政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犯罪論體系、犯罪構成、刑事責任、罪責刑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林宏明所指導 杜延峰的 甲骨祭祀刻辭研究 ——以「河」「岳」為中心 (2020),提出因為有 甲骨刻辭、河、岳、祭祀、辭例的重點而找出了 俄罗斯 政变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俄罗斯 政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球貿易衝突:16-20世紀

為了解決俄罗斯 政变的問題,作者(加)卜正民(意)呂西安·科帕拉羅 這樣論述:

從近代航海大發現講起,探討了五百多年來貿易與衝突交織的重要歷史事件,如明朝中國南海發生的貿易衝突、葡萄牙在航海大發現時代的崛起、西半球的貿易與革命、拿破崙時期圍繞“大陸封鎖政策”發生的全球貿易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貿易復興、《關貿總協定》的由來和談判、尼克森主政時美國對國際貿易格局的影響等。    一些觀點認為,穩定與和平一定會帶來貿易量的增加,而國際貿易一定能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卜正民等知名學者以全球視野分析五百年來的貿易衝突史,認為這樣的觀點過於簡單化:貿易與衝突緊密交織,衝突往往帶來深刻的、意想不到的影響。    《全球貿易衝突:16-20世紀》中詳盡的資料和敏銳的洞察,不僅有助

於我們瞭解全球貿易衝突的歷史,也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今世界的經濟貿易格局。    拿破崙以任何國家都不能違反“大陸封鎖政策”為由入侵葡萄牙,迫使其王室流亡海外。拿破崙不經意間加速了巴西獨立的過程,並親手結束了自己的帝國偉夢。    “自由貿易”“保護主義”都是通過言辭建構起來的術語,這些範疇通過論證而構建,並不斷重構。言辭藝術在現代國際經濟秩序的誕生中至關重要。圍繞談判的言辭經常是高度矛盾的,因此很明顯:貿易和衝突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尼克森知道他那些令人不怏的提議的代價,但他希望盟國能夠接受他開出的藥方,這樣國際經濟的真正病人——美國——就能夠從患病中恢復過來。 呂西安科帕

拉羅 里斯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當代歐洲經濟和政治史、國際貿易史等方面的專家,在《國際史評論》《當代歐洲史》等期刊上發表了大量文章。 弗朗辛麥肯齊 韋仕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國際關係史、全球貿易史等方面。 卜正民 享譽世界漢學界的史學大家,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歷任多倫多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校教授,英國牛津大學邵氏漢學教授,美國亞洲學會前任會長。學術視野廣闊,主要從事亞洲歷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明代社會和文化史、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的佔領等。已翻譯為中文的作品多達十幾種,代表作有《覬覦權力》《縱樂的困惑》等。 导 言 (弗朗辛?麦肯齐) 简述漫长的贸

易与冲突史 本书各章内容摘要 结论 第一章 中国南海的贸易和冲突 ——葡萄牙与中国,1514—1523年(卜正民) 贸易与朝贡 贸易与外交之间的矛盾 贸易政策之争 冲突 给对华贸易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 葡萄牙在全球战争中的反弹 ——16、17世纪的军事动机和机制变化 (埃莉诺?弗雷尔?科斯塔) 契约的世界 来自内部的挑战 战利品的瓜分 结论 第三章 使用暴力 ——海地革命如何重建西半球的贸易(史蒂文?托皮克) 海地革命史 贸易与冲突 18世纪后期的现代新大陆 圣多明各 美国与海地 古巴的咖啡 古巴的糖业 美国开始在路易斯安那州生产糖 巴西改变世界咖啡经济 结论 第四章 打破“大陆封锁政策

” ——“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葡萄牙和巴西的全球贸易 (约瑟?路易斯?卡多佐) “大陆封锁政策”和拿破仑的帝国理想 “大陆封锁政策”的经济范围和局限 巴西各港口的开放与英国的贸易利润 巴西接受和欢迎英国商人 结论 第五章 退出全球化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大英帝国贸易的复兴 (蒂姆?鲁斯) 英国的情况 缔约和大英帝国特惠制 国际反响 经济成就与战后政策的悖论 结论:一体化和崩溃的模式 第六章 温斯顿?丘吉尔言辞中的贸易和冲突 (理查德?托耶) 丘吉尔介入贸易政治问题 丘吉尔为自由贸易和大英帝国的辩护 实用主义与政治:丘吉尔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大英帝国贸易的辩护 结论 第七章 战争、革命

和全球小麦贸易大萧条(1917—1939年) (格列高利?P. 马奇尔登)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对小麦贸易的影响 小麦与战争:“大萧条”的原因探析 国内市场保护主义和《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大英帝国、渥太华会议和贸易转移 1933年的国际小麦会议 结论 第八章 区域贸易组织和贸易熔断机制 (吕西安?科帕拉罗,弗朗辛?麦肯齐) 战争、冲突与《关贸总协定》的制定 贸易自由和发展:原地踏步的议程 肯尼迪回合:贸易自由化的复活和保留 结论 第九章 尼克松与国际经济的搏斗 (托马斯?W. 泽勒) 金钱驱动的贸易政策 全球竞争 作为竞争表现的贸易 纺织品贸易战 戴维营会谈和进口附加税冲击 负面影响?

结论 结语 否定康德贸易与和平观 (小雷纳托?加尔沃?弗罗雷斯) 注 释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作者简介 致 谢

俄罗斯 政变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森哲深谈(1410): 北京太软了:美国国务卿 布林肯 跟 杨洁篪 通话,踩北京“红线”对北京打脸.

中國大陸犯罪構成理論之研究

為了解決俄罗斯 政变的問題,作者朱賀堅 這樣論述:

中國大陸的犯罪構成理論借鑒于蘇聯,又隨著刑法理論研究的深入而不斷發展,從而促成了刑事責任這一不同於罪責階層的評價系統的產生與發展,建構出「罪-責-刑」的刑法體系。與階層犯罪論體系的遞進式犯罪檢驗模式不同,犯罪構成體系強調犯罪的成立必須主客觀四個方面的要件有機統一、同時滿足,在檢驗犯罪時並無剛性的次序,而且允許回溯檢驗。在犯罪的評價系統中,犯罪構成與刑事責任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系統要素,但刑事責任長久以來在理論和實務中並沒有被準確定位。刑事責任應當作爲犯罪構成評價犯罪行爲的落腳點,表現爲刑事責任是對犯罪行爲及行爲人的否定性評價和追究;也應是懲罰犯罪的起始點,表現為刑事責任是犯罪行為的法律後果

,是實施刑罰的前提,由此建構「罪-責-刑」刑法體系。同時,刑事責任通過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評價與犯罪構成存在著本質的聯係,刑事責任的根據應當是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完整表達,即犯罪構成和正當化是由,由此能夠解決犯罪構成與正當化事由的體系矛盾。

化學戰劑毒理學手冊

為了解決俄罗斯 政变的問題,作者(美)R.C.古普塔 這樣論述:

化學戰劑是一類在戰爭中用於殺傷、失能敵方人員或控制敵方行為的高毒性化合物,也包括一些致病性生物毒素。在當今世界形勢下,使用化學戰劑作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行為日益受到政府和民眾的高度關注。 本書是首部關於化學戰劑毒理學的專著,內容涉及各類化學戰劑的歷史溯源與發展,毒理學和代謝動力學概況,分析與檢測方法,預防和治療措施,以及洗消清除方法等,體現了下列特色: -對能夠武器化或作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化學製劑(包括生物毒素)譜系進行細緻的分類解析; -不僅全面闡釋了各類毒劑對靶器官的毒性,還特闢專題討論有機磷毒劑的分子/細胞作用機制和神經病理調控; -專論最新的毒劑分析與檢測方法,涉及許

多新增的生物傳感器與生物標記物; -詳細介紹人員中毒預防、救治過程中使用的新型藥劑,技術及策略; 本書可以作為防化科研或教學相關院校和機構的圖書信息資源,可供部隊教學與訓練、國際軍控等領域人員使用,也可作為一般院校生化、藥理(毒理)學與環境科學等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參考書籍,並可供從事公共安全管理、生化防護與應急救援工作人員參考。 蔣輝,防化研究院國民核生化災害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生化學會會員,長期從事化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分離鑑定、毒理學評價以及檢測技術研究。曾經承擔或參加軍隊和國家科研項目十幾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20餘篇,參編學術專著1部,培養研究生2名。   第一部分 简历、历史回顾与流行病学/001 第1章概述/002 第2章化学战剂的历史回顾/004 2.1简介/004 2.2第一次持续使用化学品作为战剂/004 2.3最初的对策/006 2.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事件/006 2.5第二次世界大战/007 2.6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期/008 2.7失能剂和毒素/009 2.8最近的经历/009 2.9恐怖分子使用/010 2.10结论和展望/010 参考文献/010 第3章1945年前后化学战剂使用的世界影响/012 3.1

简介/012 3.2背景/012 3.3化学武器的军事使用/013 3.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014 3.5第二次世界大战/014 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冷战时期/014 3.7非故意使用有毒化学品/016 3.8恐怖分子使用化学武器/016 3.9谈判/017 3.10结论和展望/017 参考文献/017 第4章东京地铁沙林袭击:毒理学真相/019 4.1简介/019 4.2沙林毒性和作用机制/019 4.3东京地铁沙林袭击概述/019 4.4沙林中毒的紧急处理/020 4.5沙林中毒的急性和慢性症状/021

4.6沙林毒性的化验检查结果/023 4.7结论和展望/023 参考文献/023 第5章化学战剂的流行病学/025 5.1简介/025 5.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025 5.3第二次世界大战/025 5.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026 5.5两伊战争/027 5.61991年海湾战争/027 5.7恐怖行动/028 5.8结论和展望/029 参考文献/029   第二部分 可被用作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制剂/031 第6章有机磷神经性毒剂/032 6.1简介/032 6.2背景/032 6.3作用机制/033 6.4毒性/

036 6.5风险评估/043 6.6治疗/045 6.7结论和展望/047 参考文献/047 第7章俄罗斯VX/055 7.1简介/055 7.2背景/055 7.3作用机制和毒性/061 7.4毒性测定和卫生规则/067 7.5治疗原则/068 7.6结论和展望/068 参考文献/070 第8章芥子气和糜烂剂/075 8.1简介/075 8.2历史背景/077 8.3毒物代谢动力学/078 8.4作用机制/079 8.5毒性/080 8.6风险评估/083 8.7治疗/084 8.8结论和展望/084

参考文献/085 第9章砷剂:毒性、作为化学战剂的使用情况以及可能的治疗措施/089 9.1简介/089 9.2背景/089 9.3砷化氢/090 9.4有机砷剂/093 9.5无机砷/099 9.6治疗/102 9.7结论和展望/104 参考文献/105 第10章失能剂BZ/112 10.1简介/112 10.2背景/113 10.3毒物代谢动力学及作用机制/113 10.4毒性/113 10.5风险评估/114 10.6治疗/114 10.7分析方法/116 10.8结论和展望/116 参考文献/116 第11

章onchidal和震颤素/118 11.1简介/118 11.2背景/118 11.3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120 11.4实验动物和人体毒性/122 11.5风险评估/123 11.6治疗/124 11.7结论和展望/124 参考文献/125 第12章控暴剂/127 12.1简介/127 12.2历史/127 12.3背景/128 12.4作用机制/132 12.5毒物代谢动力学/133 12.6毒性/134 12.7风险评估/140 12.8治疗/141 12.9结论和展望/141 参考文献/142 第13章

氟代乙酸酯/147 13.1简介/147 13.2背景/147 13.3毒物代谢动力学/147 13.4作用机制/149 13.5毒性和风险评估/157 13.6治疗/158 13.7结论和展望/159 参考文献/160 第14章番木鳖碱/166 14.1简介/166 14.2背景/166 14.3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物代谢动力学/167 14.4作用机制/167 14.5毒性/168 14.6风险评估/169 14.7治疗/170 14.8结论和展望/170 参考文献/170 第15章超华法林类化合物(丙酮苄羟香豆素)

/172 15.1简介/172 15.2背景/172 15.3超级华法林种类/174 15.4毒物代谢动力学/176 15.5作用机制/176 15.6毒性/176 15.7综合治疗建议/179 15.8结论和展望/181 参考文献/182 第16章铊/188 16.1简介/188 16.2背景/188 16.3毒物代谢动力学/188 16.4作用机制/188 16.5毒性/189 16.6风险评估/189 16.7治疗/189 16.8结论和展望/189 参考文献/189 第17章多环芳烃:源于废弃排放物和针对美

国目标的恐怖袭击暴露,具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危害性/191 17.1简介/191 17.2背景/191 17.3多环芳烃化合物在动物模型中引起的生理学和行为学毒性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是目标靶点/193 17.4多环芳烃类神经毒性的潜在机制/197 17.5结论和展望/199 参考文献/200 第18章多氯联苯、二英和呋喃类化合物:人类暴露和健康影响/204 18.1简介/204 18.2历史背景/204 18.3人体暴露PCBs、PCDDs和PCDFs/205 18.4理化性质和全球分布/205 18.5分析方法/206 18.6作用机

制和毒性/207 18.7结论和展望/208 参考文献/208 第19章氰化物的毒性和解救/211 19.1简介/211 19.2暴露源/212 19.3氰化物的毒性水平/213 19.4氰化物的检测和评价/213 19.5氰化物的毒物动力学/214 19.6作用机制/215 19.7氰化物中毒临床诊断特征/216 19.8氰化物中毒的解救/216 19.9结论和展望/219 参考文献/219 第20章一氧化碳:从公共健康风险到无痛杀手/225 20.1简介/225 20.2历史背景/225 20.3流行病学分析/226

20.4毒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物效应动力学/227 20.5毒性机制/230 20.6CO的毒性/232 20.7CO的生理作用/234 20.8CO过量的治疗/236 20.9结论和展望/237 参考文献/237 第21章异氰酸甲酯:博帕尔气体/245 21.1简介/245 21.2背景/245 21.3灾难的发生/246 21.4异氰酸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246 21.5作用机制/248 21.6氰化物的争论:是MIC还是HCN?/249 21.7异氰酸酯的毒性/251 21.8治疗/255 21.9超越博帕尔灾难的MIC毒性风险

/256 21.10结论和展望/256 参考文献/256 第22章氯/263 22.1简介/263 22.2历史背景/263 22.3毒物代谢动力学/264 22.4毒性机制/264 22.5毒性/264 22.6危险性评估/266 22.7治疗/268 22.8结论和展望/268 参考文献/268 第23章光气/270 23.1简介/270 23.2背景/270 23.3毒物代谢动力学/270 23.4作用机制/271 23.5毒性/271 23.6风险评估/272 23.7治疗/274 23.8结论和展望/

275 参考文献/275 第24章其他可以作为潜在化学战剂的有毒化合物/278 24.1简介/278 24.2概述/278 24.3特殊化合物/279 24.4非致命武器/282 24.5结论和展望/283 参考文献/283 第25章蓖麻毒素和相思子毒素/285 25.1简介/285 25.2有关背景/285 25.3毒物代谢动力学/286 25.4作用机制/286 25.5毒性/287 25.6风险评估/292 25.7治疗措施/293 25.8结论和展望/293 参考文献/293 第26章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29

7 26.1简介/297 26.2背景/297 26.3毒物代谢动力学/299 26.4作用机制/300 26.5毒性/301 26.6威胁评估/305 26.7处置/306 26.8结论和展望/307 参考文献/307 第27章蓝细菌毒素/311 27.1简介/311 27.2背景/311 27.3蓝细菌毒素的结构、毒性与作用机制/312 27.4危险性评估/314 27.5治疗措施/315 27.6结论和展望/315 参考文献/315 第28章辐射与健康/319 28.1简介/319 28.2放射线的基本概念/

319 28.3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20 28.4吸收剂量/320 28.5DNA损害和遗传突变的机制/322 28.6动物暴露及辐射毒性/322 28.7人类暴露和辐射毒性/324 28.8辐射刺激作用/326 28.9辐射治疗的结果/327 28.10结论和展望/327 参考文献/327 第29章贫铀/330 29.1简介/330 29.2背景/330 29.3贫铀的暴露途径和在体内的保留/331 29.4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332 29.5作用机制/334 29.6贫铀暴露后的毒性/334 29.7治疗/3

36 29.8结论和展望/336 参考文献/337 第30章肉毒毒素/342 30.1简介/342 30.2背景/342 30.3流行病学/345 30.4发病机制/348 30.5毒物代谢动力学/351 30.6作用机制/353 30.7毒性/355 30.8威胁评估/357 30.9处置/358 30.10结论和展望/359 参考文献/360 第31章炭疽/364 31.1简介/364 31.2历史/364 31.3流行病学/365 31.4发病机制/366 31.5毒物动力学/370 31.6毒性机制/3

72 31.7毒性/376 31.8检测和诊断/377 31.9威胁评估/378 31.10治疗处置/379 31.11结论和展望/381 参考文献/382   第三部分 靶器官毒性/387 第32章化学战剂的标靶:神经系统/388 32.1简介/388 32.2神经系统概述/388 32.3神经系统的特征/389 32.4神经毒剂的类型/389 32.5细胞的维持/390 32.6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391 32.7神经递质系统/392 32.8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化学战剂/394 32.9结论和展望/398 参考文

献/398 第33章神经性毒剂的行为毒理学/404 33.1简介/404 33.2神经性毒剂对行为影响的评价方法/404 33.3急性高剂量暴露于神经性毒剂对长期行为的影响/407 33.4单次或重复低剂量暴露于神经性毒剂对慢性行为的影响/408 33.5结论和展望/410 参考文献/410 第34章化学毒剂的心血管靶毒性/414 34.1介绍/414 34.2背景/414 34.3心脏毒性/416 34.4化学毒剂的毒性指征/417 34.5与心脏毒性有关的化学毒剂/419 34.6其他恐怖剂/423 34.7结论和展望/423

参考文献/424 第35章骨骼肌/427 35.1简介/427 35.2神经毒剂对行为的影响/427 35.3胆碱能系统/427 35.4非胆碱能系统/432 35.5肌活性——肌电图/435 35.6肌纤维组织病理学/435 35.7肌细胞毒的生物标志物/438 35.8骨骼肌及其耐受性的产生/438 35.9骨骼肌中间综合征/439 35.10肌病的预防和治疗/439 35.11结论和展望/442 参考文献/442 第36章潜在化学战剂的生殖毒性和内分泌紊乱/447 36.1简介/447 36.2重要的定义和概念/447

36.3选择性毒剂的生殖毒性/450 36.4结论和展望/456 参考文献/456 第37章化学战剂的肝脏毒性/461 37.1简介/461 37.2肝脏的组织结构/461 37.3肝毒性的影响因素/462 37.4化学战剂对肝的影响/468 37.5结论和展望/469 参考文献/469 第38章肾脏毒性/471 38.1简介/471 38.2肾脏的解剖学与生理学/471 38.3肾脏的毒性作用/473 38.4结论和展望/480 参考文献/480 第39章芥子气的眼睛毒性/483 39.1简介/483 39.2背景/4

83 39.3眼睛毒性和毒物代谢动力学/485 39.4作用机制/488 39.5危险评估/491 39.6治疗措施/492 39.7结论和展望/495 参考文献/496 …… 第40章免疫毒性/500 第41章芥子气的皮肤毒性/513   第四部分 特别专题/531 第42章兴奋性中毒、氧化应激和神经元损伤/532 第43章化学战剂神经病理学效应/548 第44章沙林暴露的分子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响应/557 第45章有机磷对人体肌肉再生早期阶段的影响/573 第46章有机磷中毒:分子作用、机制和解决方案/580   第五部

分 化学战剂对牲畜及野生动物的危害/603 第47章化学战剂及其对动物的危害/604 第48章污染动物饲料和恐怖活动的潜在试剂/619 第49章化学战剂对野生动植物的威胁/626   第六部分 毒物动力学与基于生理学的药代动力学/631 第50章神经毒剂和糜烂剂的毒物代谢动力学/632 第51章化学战剂代谢动力学的生理模型/662 第52章化学战剂的代谢/668   第七部分 分析方法、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标记物/679 第53章对化学战剂的现场检测/680 第54章生物医学样品中化学战剂及其代谢物的实验室分析/692 第55章用于检测有机磷神经

战剂的生物传感器/700 第56章有机磷毒剂暴露染毒的生物标记物:在未含有丝氨酸活性位点的蛋白质中鉴定酪氨酸共价加合物的新思路/708 第57章迟发神经病变毒剂的生物标记物和生物传感器/719 第58章暴露于神经毒剂的受测人员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的检测/736   第八部分 预防、治疗与其他救治措施/745 第59章平民经受化学战剂危害后加强医学救治的策略/746 第60章芥子气中毒的医学对策和其他治疗策略/752 第61章化学战剂的儿科医疗管理/771 第62章基于生理学的神经毒剂中毒救治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药效学模型/797 第63章神经毒剂中毒的预防和

治疗方法/809 第64章神经毒剂中毒后的药物预防研究: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819 第65章吡啶肟类化合物作为胆碱酯酶复能剂用于有机磷中毒的救治/826 第66章新型肟制剂/837 第67章对氧磷酶和神经毒剂的解毒/857 第68章羧酸酯酶在神经毒气中毒中的治疗干预作用/865 第69章保护乙酰胆碱酯酶预防有机磷毒性:生物清除剂的动力学研究/872 第70章基于催化型生物清除剂——下一代生物清除剂的治疗对策/881   第九部分 化学战剂的洗消/893 第71章化学战剂的快速洗消/894 第72章砷类化合物的消毒/906 索引/923  

在戰爭中用於傷害、殺傷、失能或控制敵對行為的一類高毒性化合物被稱為化學戰劑(CWA)。在20世紀和21世紀,全世界大約研發和生產了70種特殊的化合物,其中大部分被作為化學戰劑或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CWMD)儲存。生物毒素(肉毒毒素、蓖麻毒素、石房蛤毒素、炭疽菌等)有時也用於化學戰。 儘管化學戰劑的使用可回溯到公元前5世紀,但現代化學戰劑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大範圍使用。從那時起,一系列的化學戰劑被研發,並在許多戰爭、衝突、恐怖襲擊、人質危機和控制暴亂事件中應用。特別是由於海灣戰爭綜合徵(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後果)和1994年與1995年的東京地鐵恐怖襲擊事件,這些化合物開始引人注

目。當今世界形勢下,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故意使用高毒化合物作為化學戰劑/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的行為正日益被政府官員和平民高度關注。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襲擊了紐約城,導緻美國提升了對國家紀念碑、地標性建築、聯邦和州建築物、工廠以及平民百姓(潛在的恐怖襲擊目標)的保護意識得以提升。 要對數據資料並不充足的化學戰劑進行廣泛的分析,對毒理學家、風險評估者、規劃部門以及州和聯邦政府的政策決策者們而言是一件非常費心費力的工作。由於缺乏充足的管理、法規、條例和認知,“化學戰”是一個經常引起誤解和被濫用的詞。不久前,為了保護平民和教育他們應對恐怖襲擊,美國頒布了一系列標準和暴露指南,2

008年1月23日,勞工部出版了《安全和健康主題,化學恐怖主義》(Safety and Health Topics, Chemical Terrorism)一書。 《化學戰劑毒理學手冊》是第一部關於化學戰劑的專著,內容豐富,涵蓋關於化學戰劑/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戰劑的歷史觀點、流行病學、詳細的毒理學概況、靶器官的毒性、分析方法、生物傳感器、生物標誌物、預防和治療措施,以及去污和消毒程序。另外,此書也提供了核與生物戰劑信息資源。因此,此書對化學恐怖風險和安全評估、管理的學術和法規機構來說,也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參考書。這本書中提供的信息將極大地引起聯邦和州署以及政治決策者們的重視。 為了廣泛涵蓋

化學戰劑毒理學的所有可能方面,主編、撰稿人和出版商面臨巨大挑戰。當前,至少有兩打多可以用作化學戰劑的化合物。有機磷(OP)神經毒劑和芥子氣使用非常頻繁,因為容易獲得和有便利的釋放系統,極有可能在未來被全世界的獨裁者和恐怖分子所利用。所以,這些化合物被深入研究,並且出版了大量相關的書籍、專著、綜述和論文。最近,Academic Press/Elsevier出版了綜合性圖書,書名是《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化合物毒理學》(Toxicology of Organophosphate and Carbamate Compounds)和《化學戰劑毒理學手冊》(Handbook of Toxicology o

f Chemical Warfare Agents),獨具特色地對化學戰劑作用於人類、動物和野生鳥獸時的毒理學、風險評估以及補救措施進行全面論述。 這本書的撰稿人都是來自全世界的頂尖科學家,他們在化學戰劑/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毒理學及應對措施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都是國際公認的。這本書依據化學戰劑的不同方面分成9個部分。第一部分深入探討化學戰劑的歷史背景、流行病學和對全球的影響。第二部分涵蓋了能夠武器化或作為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的化學製劑的譜系。在本部分,每個化合物的毒性概況、作用機制、風險評估和預防治療措施都做了深入描述。第三部分對靶器官的毒性進行全面闡述,這的確是本書新穎的方面。第四部分

有幾章討論了關於有機磷神經毒劑的專題,涉及其分子/細胞的作用機制和神經病理調節。第五部分描述了化學戰劑和化學恐怖污染的食物、水源(對人和動物健康以及環境有嚴重影響)對牲畜和野生動物的風險。第六部分介紹化學戰劑的代謝、中毒動力學和基於生理的藥物代謝動力學。新增的第七部分內容用了6章介紹化學戰劑的分析方法、生物傳感器和生物標誌物。這些主題將有助於研究人員確定化學戰劑對人員/動物的暴露範圍和風險/安全評估以及中毒管理措施。第八部分廣泛涵蓋了預防、治療和應對措施中涉及的特殊途徑和策略。這部分包括許多新的主題,例如軍事部門和平民(特別重要的是兒童)都需要的醫學管理,措施中基於生理的藥物代謝動力學模型,催

化和非催化的生物清除酶以及新的去污劑。對於其他化學戰劑的預防和治療,在第二部分中也給予了針對性的討論。最後第九部分是與化學戰劑的污染消除和脫毒相關的信息。 這本書本質上是化學戰劑/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毒理學領域里程碑式的出版物,因為它不僅提供了對這些化合物的廣泛報導,而且重點論述現行的問題和以前沒有涉及的新問題。希望這本書不僅對學者有幫助,而且有助於在聯邦、州、地區、社區居民層面做好準備,以應對恐怖分子、獨裁者和其他敵對分子發起的化學襲擊,保護平民、軍隊、牲畜、野生動物和環境。這本書對於(美國)國內安全、國防部、退伍軍人事務部、國防研究企業局、診斷試驗室、毒物控制中心、聯邦、州和地方政府、法醫

學家、藥理學家、毒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環境科學家、教師、學生和圖書館都將是一個非常寶貴的信息資源。 (蔣輝 譯;裴承新 校)

甲骨祭祀刻辭研究 ——以「河」「岳」為中心

為了解決俄罗斯 政变的問題,作者杜延峰 這樣論述:

本文為以「河」「岳」為中心的甲骨祭祀刻辭研究。研究對象為全部「河」「岳」相關卜辭。基本方法是窮盡地收集、類聚「河」「岳」辭例,在此基礎上進行商代諸神間的辭例類比與身份類比。本文第二、三章,提出了「河」「岳」作為地名與神名的認定原則,歸納並分析了河岳神的並祭、選貞、施事辭例,討論了部分祭祀動詞的特點,及河岳祭祀地點並特殊「就祭」辭例。第四章則對河岳神祭祀時間、「高祖河」問題、和契刻產生的特殊文例現象詳加研究。最後由祭祀河神旁及卜辭其他河流祭祀。歸納說來,本文收集、整理了「河」「岳」辭例,並在附表中類聚展現;研究了「河」「岳」部分辭例現象(神靈施事、就祭…);釐清了部分錯誤的成說,對一些甲骨提出

新的解釋,解決了一些問題(「高祖河」等)。同時本文歸納「河」「岳」出現的場合,並與其他諸神對比;分析討論「河」「岳」身份,及其在殷代祭祀體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