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主要經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佛教主要經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石岩寫的 清涼心菩提行 和常濟乘一的 楞嚴八十分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gaya/佛教圖書館館訊/第十四期/如是我聞:電子佛典網站搜尋也說明: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英文簡稱CBETA)選擇《大正藏》為主要版本,但仍採納其他藏經版本作比對,以發展全文檢索核心。主要經典來源由蕭鎮國先生提供25冊CCCII《大正藏》電子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宗教文化所出版 。

佛光大學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何振盛所指導 董定翰的 佛法樂活觀之研究—以阿彌陀佛為例 (2021),提出佛教主要經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樂活、健康、永續、整合、療癒、身心靈、佛法、阿彌陀佛。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林宜陵所指導 劉昱良的 蘇辛牡丹詩詞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蘇軾、辛棄疾、東坡、稼軒、蘇辛、牡丹、詠物詩、詠物詞的重點而找出了 佛教主要經典的解答。

最後網站原始佛教、根本佛教與初期佛教則補充:木村泰賢該書在論及佛教之整理方法時,認為今日的主要方法,在闡明大小乘各經典中,何者為代表「真正之佛說」,或其他部分經何種過程由佛說發展而成,以建立龐大的佛教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佛教主要經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清涼心菩提行

為了解決佛教主要經典的問題,作者鄭石岩 這樣論述:

  精神生活心理學是現代人必修的功課!   精神生活就是法界,法界就是精神生活,要不斷提升精神生活才能參入莊嚴的一真法界,這是一趟很有意義的歷程。如何從自我中心的我相中解脫出來,要自我覺醒,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緣去生活,去發揮自己的潛能,成就生活,然後用它來布施,來服務社會,迴向佛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解脫,見清淨自性。   本書將心理學的素材完全滲入佛學,深入淺出地顯露佛法生動活潑的原貌,並透過心理學和佛法,討論人類精神生活的現象、動力和出路。無論你學佛與否,都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共鳴和收穫:   ˙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實現自己  ˙了解別人.接納別人.寬容別人  ˙明白事理.承擔是非.事事無礙 

 ˙落實於生活.放下妄念.精進圓滿 作者簡介 鄭石岩   心理學家鄭石岩,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   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

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佛教主要經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印度神童 #阿南德 #吠陀占星術
最近講得多太多娛樂八卦, 不如我哋玩一玩嘅話題

因為已經過咗新丑年立春, 我想我嘅youtube頻道更加多樣化

呢條影片我會介紹嘅就係最近喺網上瘋傳嘅一位占星師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

佢嘅預言最近喺網上瘋傳。印度神童阿南德14歲已取得碩士學位,精通6種語言,阿南德生于2006年。佢嘅父親係一位軟件工程師,媽媽係一位時裝設計師,曾經住過喺加拿大幾年,跟住回流返印度,阿南德从7岁起学习梵语。8岁起每天早上花半小时背诵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四节经文。10岁起开始接触并学习占星。14岁的阿南德还获得了草药微生物学——「阿育吠陀微生物学」(Ayurveda-Microbiology)研究生的文凭。阿南德现正攻读印度占星学院PhD-博士學位,专业是「金融占星学」(Financial Astrology)。

在阿育吠陀Ayurved a-Microbiology中,同樣認為五元素幫助構建了我們的身體,

土元素 | 構建了骨骼,骨骼的堅實和力量來源於土元素;

水元素 | 構建了肌肉和肌肉的運動;

火元素 | 構建了骨骼,神經系統。飢餓與口渴源自火元素,當火元素強烈,我們將感到饑渴;

風元素 | 促成所有四肢和身體的運動,內部器官的運動和代謝運行。擴張和擠壓也源自風元素;

空元素 | 構建了我們心意的慾望、憤怒、佔有、迷戀、恐懼等情緒;



阿南德(Abighya Anand)在2019年8月预言11月将有大灾难爆发,如今新冠状病毒,COVID-19全球大流行,病毒将在全球蔓延,全球紧张局势将加剧,正應驗咗佢嘅预言,非常之精准。


之前佢啲新聞大家都有聽過 ,早幾日佢就預咗 將會喺 2021年的2月10日是个更可怕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会出现六星连珠,太阳、月亮、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将连成一条直线。在这一天,经济可能全面崩溃。

阿南德还强调,与瘟疫相比,饥荒和经济是更加严重的灾难。政府或者是个人应该提前做出准备。而这一切,阿南德认为是上天对人的一种严重的警示,如果不改过,饥荒与战争或者是大灾难会摧毁人类。


2月10號呢而家好近啫 ,究竟會唔會好似2008年雷曼咁樣嘅金融海嘯觸發全球呢 , 到時大家就可以拭目以待啦,

我除咗對佢個預言有興趣之外,我對佢個人以致佢所用嘅預測工具,更加感到興趣,原來佢係用印度占星術(Jyotish astrology)又稱之為「吠陀占星術」(Vedic Astrology),係一個發源於古印度的占星術系統。

佢通过使用占星术,正确地预测了黄金和白银的价格以及其他的股市經濟病毒流行等等嘅活动。

阿南德主要根据火星将与土星和木星相合,而月亮和行星拉胡(Rahu)也将相合。在印度占星术中,拉胡是九大主要的天体之一,被描述为引起日食的“影子实体”,是流星之王。

所以佢所講將會喺 2021年的2月10日是个更可怕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会出现六星连珠,太阳、月亮、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将连成一条直线。在这一天,经济可能全面崩溃。

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因为在占星术中,火星、土星和木星被认为是最强大的行星,因为它们都位于太阳系的外圈。因此,当它们全部对齐时,它们在地球上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佢所運用嘅預測方式,就係所謂「吠陀占星學」(VedicAstrology),或稱「古印度占星學」(AncientHinduAstrology),是指印度民族的傳統占星學。“吠陀星學”在研究方面,主要強調個人命運裡的事態:比如是研究個人的名譽、運氣和財富等,而只有百分之五會提及個性和心理。印度古代占星术的起源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喺呢一樣係同西方嘅占星術有最大嘅分別 .西方嘅占星術最主要係好似星座咁樣分析每一個星座嘅性格同埋心理 .

【印度占星學特色】

  ˙奠基於吠陀文化,隱含「梵我不二」哲思與神思觀點,即係我哋中國嘅天人合一
  ˙預測事件、論斷時事為其精髓
  ˙採用恆星黃道
  ˙分宮圖:輔助判斷命主健康、財富、父母、婚姻等人生事項
  ˙行星組合:論斷命主先天格局
  ˙大運系統:預測命主人生各階段運勢

早期的天文觀察也許粗略,但隨著時代推演,變得越來越精密,甚至引進數理技巧、球面天文學;而上述活動所需預知的曆表編製方法,也更加精確。這種發展歷程,涉及了星象徵兆、氣候、地震、洪水、災變等占星預言,甚至其他神靈媒介、物候徵兆的預示,種類繁多。在占星學方面,為了爭取先機,或進行擇日,或解答心理疑惑,或以卜卦尋找失物,或論及命主生活境況和一生大運流年,也都有不同解讀方式。印度占星學將這些活動分門別類,以利區分。印度占星學可以分為三大類及六大支:

三大類 :

1. Ganita:天文學與占星學的計算。

2. Samhita:本集。日昝(盞)的觀測,包含徵兆、氣象、農作物的嗰年是否豐收、地震、洪水、大量人口的財富變化、經濟循環、房屋建築、流星及所有的自然現象。

3. Hora:命盤的解釋。

其中「Ganita」攸關天文學,如球面天文學、天文觀測記錄、行星位置的計算、順行、逆行、停滯、比太陽先出或後入、星體的顏色與大小、恆星位置等所有天文活動,尤其是與占星學有關的部分。

「Samhita」精細的處理自然現象的徵兆(Nimitta)。

「Hora」針對用事時刻、地點製作天宫圖(Horoscope),包括本命(Jataka)、擇日(Muhurta)和卜卦(Prasna)

六大分支 :

1. Gola:球面天文學,直接觀測天文現象與記錄。

2. Ganita:天文學與占星學的計算。

3. Jataka:本命占星學。

4 Prasna:卜卦占星學,就尋問事項解答,不用本命天宮圖的內容。

5. Muhurta:選擇吉祥的天象時刻從事活動。

6. Nimitta:徵兆的解釋。

六大分支其實就是三大類的細分。喺應用方面亦都可以配合六大學科,衍生出世運占星學(MundaneAstrology)

--主要研究日蝕、行星會合、新月等天體現象,以它們的發生時間來推測一個國家或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 流年預測(AnnualForecast)--用來預測天氣和農作物的收成前景,視乎行星橫跨天空的現象來斷定來年的吉凶。

本命占星學(GenethliacalorNatalAstrology)--此種占星學是“吠陀占星學”的最重要部份,以個人出生的那一刻和地點來推算嗰個人嘅命運,強調的是出生時的浮升點(Lagna)、行星的格局以及其相位。[注:浮升點(Lagna),洋人稱為“上升點”(Ascendant),若撇開其度數不論,只論其所在之星座,則是洋人一般所稱的“上升星座”RisingSign)。]

過運(TransitSystem/Gochara)--主要研究行星橫跨先天星圖時,與之形成之相位及關係,來推算某短暫時期的運勢和發生事件。

時局占星學(HorarySystem)--以當事人問事的一刻來起出一張星圖,從而去問事情的吉凶,與中國的奇門遁甲和大六壬等術數的概念相近。

擇吉占星學(ElectionalSystem)--用以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開張做生意、簽署合約、結婚和見工面試等。由於星體在一個選定時間的位置和狀態對個人活動有重大影響,所以這個學科的基本原則,是以開始進行某種活動的一刻,來決定行星與浮升點在天空的相對位置,以它們之間的互涉關係,從而選定一個良辰吉日。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占星學家在前五個學科中,均以浮升點和行星在某一刻的位置來推算命運。而擇吉占星學則不然,它與其他五個學科不同,認為行星的位置和相位可以保障一個人的成功,提供了我們選擇吉時的自由。

學業力及轉化

吠陀占星學建立在兩項基礎原則之上:

1、我們都擁有永恆不朽的靈魂----在梵文(古代印度佛教經典語言)中被稱為”atmas”,(英語單詞“原子”-atom-即源自於此)。一個”atmas”是組成永恆而神聖生命的極限微小顆粒。以此而言,我們的靈魂無法逝去或被扼殺,因為它們來自於另一個非物質的世界。然而即使我們的靈魂永恆不朽,我們仍需親臨這個物質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是體驗人類經歷的靈魂,而非感受精神體驗的人類。

2、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這意味著“每一個作用力都會產生一個同等的反作用力”。當你把這兩條真理合二為一,所得到的結果就叫“業力”。業力的根源為“kri”,代表“行為”。所以我們靈魂在物質世界內的所作所為都會依據物理定律產生反作用力—它們並不是某種懲罰,而是長時間積累起來的因果關係的科學規律。古印度吠陀占星學是靈魂與自然界定律的結合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掌握了我們所做的一切。它的神秘之處就在於由自然界引發的反作用力不會立刻被體現出來。是在長時間後才會發生在你我身上,即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刻未到”。

這種思想引發了“輪回”的概念:永恆的靈魂將會不斷地轉換自己的凡身,一世又一世,並且每一個新的肉體都延續承載者前世過往的因果迴圈。形象地去理解,就是將你的自由意志比喻成聚集自己所有想法、言論和行為的財產投資。吠陀理念基於--無論你身在何處,自然界的內部體統會將你的全部“投資”轉化成為相應的回報。即使你換了新的肉身,大自然仍知該如何找到你並與你“續約”。

想像一下,在人生的終結之際,肉體死亡之後,你被聖靈帶到了“所用業力庫”裡,他們將會審計你的“業力帳戶“,計算你用了多少”業力幣“,然後通過複雜數學統計來算出你將被賦予的下一個凡身。你會被指定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然後又成為了凡間中新的生命。而未回報或發生作用的業力,亦或是前生靈魂帶來的因果影響,將會被轉至新的生命,即凡身之上,仿佛我們出生時都拎著無形的業力行囊。

這就是“星座”的邏輯原理。星座是你出生時所在地(準確經度與緯度位置之上)的天空表像形態。在行星與恒星的位置背後隱藏著能夠揭露伴隨每個靈魂的因果秘密的圖表。吠陀占星學的星盤是一張照片---新生靈魂“(業力)投資檔案”的快照。因為星盤由光線格局組成,所以吠陀占星學也稱為“周諦士”,即研究出生時刻天空中光線格局的藝術。


?合作邀約請洽
[email protected]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佛法樂活觀之研究—以阿彌陀佛為例

為了解決佛教主要經典的問題,作者董定翰 這樣論述:

  「LOHAS/樂活」為當代社會學家的新創名詞,也是現今全球流行文化泛用的通俗語彙;是於當前世界現代主義發展過盛的反省,亦是對二元對立思想與文化的療癒及整合。筆者欲探索佛法樂活觀,乃是基於爬梳佛教經典,發現有諸多體現樂活思維的觀點,舉凡棄惡修善、轉凡成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斷煩惱(迷惑)與證菩提(覺悟)等教育理念,甚至於佛法所詮釋的健康觀、哲學觀與生命觀皆亦如是。顯見釋迦牟尼佛早已將健康與永續的生活型態(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LOHAS)視為教育的重要目標。  「Amitābha/阿彌陀佛」為佛法最廣為人知的通俗語彙,是佛教淨土信

仰的主尊如來,亦是淨土法門理論的主要核心。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實行主題探討,在佛法領域鎖定「阿彌陀佛」名號之哲理,試予挖掘其樂活觀,並從中精煉其哲理所蘊含的樂活理論。期望透過佛法與樂活整合性的詮釋,一者,解構佛法樂活觀的理論形貌,令當前理論基礎尚且不足的樂活學,在理論發展上能有更多樣本研討,使之更加完善。二者,搭建佛法與樂活之間的橋樑,開拓兩者於現代社會互助推展之機會與可行性,幫助道德趨下的現代世界,朝樂活更加邁進。

楞嚴八十分義

為了解決佛教主要經典的問題,作者常濟乘一 這樣論述:

中國歷代皆視《楞嚴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古來就有『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之贊嘆。《楞嚴經》文辭雅淳,義理精深。 本書白話敷演,深入淺出,便于閱讀。 常濟乘一,字登覺,俗姓梅,1957年出生于浙江麗水。1994年于上海依元音金剛上師修學禪淨密,1995年于鎮江焦山定慧寺依上茗下山老法師剃度出家,1996年于莆田廣化寺依上茗下山老法師、上一下誠大和尚、上傳下印大和尚受具足戒,1997年于福安萬壽寺閉關修學三年三月三天。 2000年接印心宗法脈代師灌頂傳法,2007年接弘法寺本煥大師禪宗臨濟正宗第四十五世法脈,本煥大師傳法偈曰︰常持諸佛無上戒,濟世救人悟真如;乘願

應世弘聖法,一心不二普度生。 在恩師茗山長老、一誠大和尚、傳印大和尚、本煥大師、慧律法師、晉美彭措法王、白瑪格桑活佛、元音老人、徐恆志上師的提攜開示指導下,從事禪宗、淨土、密法的教學,講授楞嚴、法華、頓悟入道要門論等大乘經論和修行法門,對諸佛菩薩及善知識常懷感恩心…… 偈曰: 禪心普照千潭月,法雨頻滋百卉妍; 七尺藤杖游世界,一衲布衣度平生! 序 大佛項首楞嚴經分義科目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分義卷一 略釋經題 序分 法會因由分第一 正宗分 一、見分 (一)請示妙定 請菩提道分第二

(二)七征明心 心目何在分第三 執心身內分第四 執心身外分第五 潛伏根里分第六 內外兩在分第七 隨所合處分第八 執心中間分第九 一切無著分第十 乞奢摩路分第十一 二種根本分第十二 明心本空分第十三 (三)十顯見性 顯見緣起分第十四 見性是心分第十五 見性不動分第十六 見性不滅分第十七(分義卷二) 見性不失分第十八 見性無還分第十九 見性不雜分第二十 見性無礙分第二十一 見性不分分第二

十二 見性超情分第二十三 真性離見分第二十四 開釋余疑分第二十五 (四)真空如來藏性 妙真如性分第二十六 五陰分第二十七 六入分第二十八(分義卷三) 十二處分第二十九 十八界分第三十 七大性分第三十一 妙悟偈贊分第三十二 (五)不空如來藏性(分義卷四) 審除細惑分第三十三 宣說勝義分第三十四 三種相續分第三十五 本無生滅分第三十六 性相不二分第三十七 (六)空不空如來藏性 遮照圓妙分第三十八 頓悟頓證分第三十九

真妄雙絕分第四十 勸修發行分第四十一 二、定分 (一)發覺初心二義 當機請行分第四十二 發菩提心分第四十三 修斷虛習分第四十四 根性真常分第四十五 結解同根分第四十六(分義卷五) 解結之方分第四十七 (二)廣引圓通修證 圓通方便分第四十八 耳根圓通分第四十九(分義卷六) 文殊選音聞分第五十 (三)辯離魔業修證 三無漏學分第五十一 攝心軌則分第五十二 建立道場分第五十三(分義卷七) 妙密修證分第五十四 神咒利益分第五十五 三、行分

(一)迷真起妄生死因 二轉依號分第五十六 十二類生分第五十七 (二)返妄歸真涅�因 (分義卷八) 三種漸次分第五十八 真菩提路分第五十九 四、果分 圓成妙果分第六十 結成經名分第六十一 阿難悟證分第六十二 五、助道分 (一)精研七趣 情想升沉分第六十三 地獄因相分第六十四 鬼趣因相分第六十五 畜趣因相分第六十六 人道因相分第六十七 仙道因相分第六十八 天道因相分第六十九(分義卷九)

阿修羅道分第七十 七趣總結分第七十一 (二)五陰魔障 魔事因緣分第七十二 色陰因相分第七十三 受陰因相分第七十四 想陰因相分第七十五 行陰因相分第七十六(分義卷十) 識陰因相分第七十七 魔銷總結分第七十八 五陰妄想分第七十九 流通分 弘持功德分第八十 《首楞嚴經》是修證的寶藏,成道的要典,以戒定慧三學貫徹全經的始終,以戒慧助大定,成就首楞嚴王三昧。克實言之,徹法底源之如來藏性,非由造作,究竟堅固

之楞嚴三昧,本自圓成。但眾生迷執難化,故法王法施多種。昔年天台智者大師,聞印度有此經,曾至誠禮拜,祈求此經傳來中國,利樂有情。 《首楞嚴經》始自阿難示墮,從而啟請大法,要求開示奢摩他路。世尊先令大開圓解,徹悟如來藏性,其中七處破識、二種根本、十番顯見、二種妄見,以及後來論說七趣,示情想的升沉,廣談魔障,免行者于墮落。全經自始至終,界線清楚,層次分明,歷來大德各出手眼,廣為注疏,的確不是偶然的。 乘一法師披剃以來,參學閉關,動靜兼修;以障難為磨練,以弘法為家業;事修融于理觀,弘宗亦復演教。所著《楞嚴八十分義》,以見分、定分、行分、果分、助道分五分科判全經,條線分明,白話敷演,

深入淺出,便于閱讀,十分難得!聞將印行,略序數語,以明緣起。敬祈諸方大德,惠予指正為幸。

蘇辛牡丹詩詞研究

為了解決佛教主要經典的問題,作者劉昱良 這樣論述:

  蘇軾與辛棄疾為兩宋著名文人,同時也是豪放詞先驅,經常為人所提及,均因二人在文學造詣上有獨特之處,由是聞名。而牡丹自唐以來,始盛於民間社會與文人作品中,蘇辛筆下以牡丹為題、或使用牡丹相關典故的作品便有近六十首,然隨著政治仕途的變化、對世事人情的感悟,賦予二人牡丹許多不同於世俗之意義,於是成為筆者撰寫本論文之主因。  蘇辛同是創作牡丹詩詞,卻在牡丹形象與展現目的有著顯著的差異。在東坡眼中,牡丹有自然之物、佳人之形、雙面之態、可憐之靈四種形象,從有形物體到無形靈魂,均足以見到東坡豐沛情感與自然平等觀,頗具浪漫氣息;而稼軒牡丹有傾城之貌、巾幗之姿、誤國之質、傲骨之氣四種形象,從外到內,有褒有貶,

無一不顯示稼軒特有的軍旅風格。其次,東坡有聯繫朋友情誼、排遣心中感慨、加強青春寓意、諷刺時政流弊等藉牡丹表現之目的,尤以末者「意內言外」結合「中當世之過」的寫作宗旨為經典;而稼軒藉牡丹批判小人偏安、抒發滯官無奈、感嘆時光荏苒、表達人生希望等,均是繫於國家而作,足見其畢生為國、一以貫之的偉大精神。  兩人在時代、信仰、人生觀上均存在不少歧異,導致即使同為豪放派文人,作品也呈現出迥異風貌,故本論文主要分五章探討: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論述牡丹的源流及文學發展,凸顯牡丹地位之特殊;第三章與第四章探析蘇辛牡丹詩詞展現的涵義;第五章比較蘇辛牡丹詩詞異同與背後因素;第六章

為結論,總結以上各章研究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