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莊文傑,曾相茂寫的 颱風與季風波浪特性分析及其在瘋狗浪預警之應用[107藍] 和陳桂清的 構造物腐蝕環境分類之潛勢分析研究(1/2)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謝哲勝所指導 陳奕澄的 船舶油污染侵害國際商港之民事責任 (2021),提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際商港、船舶油污染、公共信託理論、污染損害、責任限制、責任保險、直接請求權、外國判決承認與執行。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王瑋民所指導 吳權融的 架空配電線路雷擊事故模擬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雷擊、逆閃絡、架空地線、絕緣礙子的重點而找出了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颱風與季風波浪特性分析及其在瘋狗浪預警之應用[107藍]

為了解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的問題,作者莊文傑,曾相茂 這樣論述:

  基於風場及區域地形水深對波浪生成與傳播之綜合影響效應,本研究應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在國內五大商港海域所監測之長期性海氣象資料(風、浪、潮、流),進行波浪原始1 Hz逐時監測紀錄之匯整與分析,並經綜合檢視近年季風與颱風期間之風、浪相關分時演化特性後,可總體性地匯整並揭示臺灣近岸海域冬、夏季季風與颱風波浪之逐時演化特性,進而再將其有效地應用以建置瘋狗浪預警準則,並研提瘋狗浪之防範措施。

船舶油污染侵害國際商港之民事責任

為了解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的問題,作者陳奕澄 這樣論述:

臺灣規範船舶油污染民事責任的主要法源為海洋污染防治法(簡稱海污法),經比較法的觀察,與1969年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國際公約之1992年議定書(簡稱CLC1992)存在下列差異:例如地理要件、船的要件、油的要件、責任主體、排他條款、免責事由、污染損害的定義、強制保險及直接訴權、時效、管轄權及外國判決之承認與執行等,此等差異皆是海污法未來修法所需注意之事項。國際商港之客體性質為公共信託財產,屬於民事客體,可為物權之客體。商港水域所有權在實質上屬於全體國民,名義上為國家所有;透過制定法之授權,將商港水域經營權轉化為港務公司私有,並課予公共信託義務之限制。海污法修法時應明確污染損害之定義,包含清除油污

染、復原及預防措施費用、財產損害、環境損害、純粹經濟上損失及懲罰性賠償。至於非財產損害應非海污法污染損害之求償範圍,如適用民法第195條第1項,宜引入「觸碰法則」而限制之。船舶所有人責任限制之制度設計考量從一開始鼓勵航海之特權,轉變成為務實考量-部分賠償優於完全無法受償。因此,有必要將限責基金之設立作為行使責任限制之要件。此外,宜授權主管機關以法規命令定期檢討限責金額。強制責任保險之直接請求權應定性為被害人的特別權利,其行使要件、抗辯事由及時效等,有待立法補充。此外,縱使CLC1992明列抗辦事由,但妨訴抗辯是否屬於CLC1992所列抗辯事由仍有爭議,海污法修法時應特別釐清。CLC1969、C

LC1992及燃油公約,對於外國判決之承認與執行均以自動承認為原則。相較而言,臺灣非公約締約國,臺灣船舶油污染民事責任判決在外國之承認與執行將遭遇較多的法律實務阻礙。

構造物腐蝕環境分類之潛勢分析研究(1/2)

為了解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的問題,作者陳桂清 這樣論述:

  臺灣為一海島,地處熱帶/亞熱帶,高溫、高溼與高鹽份的環境極易造成金屬在大氣中腐蝕劣化。自1971年起,國內各研究單位曾陸續以試片腐蝕速率的量測方式進行臺灣大氣腐蝕環境分類,然而因試驗場址維護不易,各地區均無持續10年以上的腐蝕數據,且相關之大氣腐蝕研究亦止於1995年。為達到結構物耐久性防蝕設計的目的,目前若仍引用過去之調查數據,腐蝕速率的估算恐會產生過與不及的虞慮。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與工業技術研究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於2007年起共同研究之「臺灣地區大氣腐蝕劣化因子調查研究」計畫,已初步完成大氣腐蝕試驗點與大氣腐蝕資料庫的建立,但因調查時間僅為兩年,仍缺乏長

期暴露之腐蝕速率數據。因此本研究將承續過去已建置之試驗位址,在腐蝕嚴重的鹽害區、兼具鹽害影響的工業區以及腐蝕較輕微的鄉村區3處,規劃為期10年的現地暴露試驗,進行金屬腐蝕速率調查,以驗証ISO 9224規範在臺灣本島之適用性。此外,依據國際標準組織ISO 12944規範,研擬有機塗裝防蝕規範草案,提供構造物耐久性與防蝕設計的須要,完善臺灣地區構造物腐蝕環境分類數據資料庫的建立。本計畫主要工作項目包括:(1) 國內外大氣腐蝕文獻蒐集整理分析,(2) 現地金屬試片暴露試驗,(3) 試驗資料蒐集與分析,(4) 大氣腐蝕因子資料庫增修,(5) 塗裝防蝕規範草案研擬。預期研究成果將可提供公路局、港務局及

相關單位金屬材料選用與塗裝防蝕之依據,以達到符合各地區腐蝕環境之防蝕措施,並確保各公共工程如橋梁、碼頭等重大建設構造物,達到或超出設計使用年限,避免或減少工安事件發生,降低社會成本及提高經濟效益。

架空配電線路雷擊事故模擬分析

為了解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的問題,作者吳權融 這樣論述:

面對氣候變遷的時代來臨,豪雨、豪雷出現的數量及時間週期日趨極端,電氣設備除需面對雷擊突波的襲擊,亦需避免逆閃絡所產生的傷害,足見深入研究防雷設備的急迫性。本文除了藉由改變架空地線裝置方式來增加防雷的保護範圍外,本研究利用電力公司之實際事故經驗建立ATPDraw(暫態模擬軟體)電路來進行電腦模擬,分析造成逆閃絡侵襲的各種可能因子,確認因施工時誤將架空地線的接地線與系統接地的接地線兩線共接一起,且又逢接地不良,電阻大於23歐姆時,相導體的支撐用絕緣礙子兩端電壓到達165kV以上,將高於基準衝擊絕緣強度(BIL)160kV,而產生絕緣破壞事故,依此確定問題,避免在施工時增加未來事故的肇因,並於平時

預先定期檢測接地電阻,防範於未然,提高防雷效果,即可有效防治雷擊及降低雷害侵襲的嚴重程度與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