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51 除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環境資訊系 陳宏瑜所指導 戴文雪的 中國能源減量減排政策下對東海地區氮物種影響之研究 (2020),提出(00851 除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東海、乾沉降、水溶性氮物種、主要離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環境資訊系 陳宏瑜所指導 施亦謙的 南東海大氣乾沉降中氮、磷物種對海洋新生產力影響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乾沉降、氮、磷、通量、新生產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00851 除息)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00851 除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能源減量減排政策下對東海地區氮物種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00851 除息)的問題,作者戴文雪 這樣論述:

東亞地區因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能源消耗與人為活動產生的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Nr)有著顯著的增加,嚴重影響著大氣與附近海域環境(例如:東海)。近年來,中國開始實施能源減量減排政策,以降低能源消耗帶來的汙染物排放。因此為探討中國減量減排政策對東海的海域大氣影響,本研究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於彭佳嶼地區採集大氣懸浮微粒樣本(共60組),對所收集的乾沉降樣本進行氮物種分析。其中,分析物種包括水溶性總氮(water-soluble total nitrogen)、水溶性有機氮(water-soluble organic nitrogen)、水溶性無機氮(wa

ter -soluble inorganic nitrogen)以及主要離子(major ions)。在採樣期間內的水溶性總氮濃度自2015年(205.5 ± 33.6 nmol m-3)到2019年(112.5 ± 31.8 nmol m-3)下降了約45%,水溶性有機氮濃度自2015年(113.2 ± 19.5 nmol m-3)到2019年(25.8 ± 13.7 nmol m-3)下降了約77%,水溶性無機氮中銨鹽(ammonium, NH4+)與硝酸鹽(nitrate, NO3-)的濃度自2015年持續上升至2017年來到最高值(60.4 ± 33.5 nmol m-3、44.4 ±

18.5 nmol m-3),而後逐年開始遞減,2019年濃度(49.8 ± 14.7 nmol m-3、36.8 ± 11.1 nmol m-3)與2017年相比約下降了18%以及17%。[ Cl- + NO3- ] / [ Na+ ]與[ NH4+ ] / [ nss-SO42- ]的莫耳比值皆有著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在春、冬兩季皆高於夏、秋兩季,代表受到季風系統影響,多數汙染物隨東北季風輸送至東海,而在不同年份的莫耳比值變化與本研究地區銨鹽和硝酸鹽濃度的變化皆有著相同趨勢,自2017年(1.98 ± 0.14、1.32 ± 0.02)下降至2019年(1.73 ± 0.04、1.16 ±

0.01)。氮物種濃度與莫耳比值的下降,證實了在中國實施能源減量減排的政策下,其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人為汙染物逐漸減少,也確實能減少活性氮的產生,進而降低對東海地區造成的環境影響。

南東海大氣乾沉降中氮、磷物種對海洋新生產力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00851 除息)的問題,作者施亦謙 這樣論述:

本研究自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於東海(ECS)南端的基隆(海濱城市)和彭佳嶼(境外島嶼),採集了22組共132個氣膠樣本,並分析了樣品中的水溶性總氮(Water-soluble total nitrogen, WSTN)、水溶性總磷(Water-soluble total phosphorus, WSTP)和主要離子。WSTN可分為水溶性無機氮(Water-soluble inorganic nitrogen, WSIN)和水溶性有機氮(water-soluble organic nitrogen, WSON);WSTP也可分為水溶性無機氮(Water-soluble inorgan

ic phosphorus, WSIP)和水溶性有機磷(water-soluble organic phosphorus, WSOP)。另外本研究採用超濾技術將WSON和WSOP分為低分子量水溶性有機氮(水溶性有機磷)( Low molecular weight-WSON, LMW_WSON; Low molecular weight-WSOP, LMW_WSOP)和高分子量水溶性有機氮(水溶性有機磷) ( High molecular weight-WSON, HMW_WSON; High molecular weight-WSOP, HMW_WSOP)。基隆與彭佳嶼LMW_WSON濃度分別

占了WSON的52 ± 18%和57 ± 16% (基隆WSON月平均濃度124±42 nmol m-3;彭佳嶼WSON月平均濃度135±43 nmol m-3)。基隆與彭佳嶼LMW_WSOP濃度分別占了WSOP的51±26%和59±18%(基隆WSOP月平均濃0.09±0.04 nmol m-3;彭佳嶼WSOP月平均濃度0.13±0.08 nmol m-3)。通量部分,基隆的WSIN和WSON分別為25.6±2.7 mmol m-2 yr-1、24.2±14.9 mmol m-2 yr-1;彭佳嶼的WSIN和WSON分別為33.7±13.5 mmol m-2 yr-1、23.1±10.0

mmol m-2 yr-1。為了討論大氣沉降在地區海域的新生產力貢獻度,本研究改善過去計算上沒有考慮不同分子量有機氮在生物利用度上的差異。參考浮游植物在高低分子量有機質中的組成比例(>1 kDa,C/N:21,C/P: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