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人生 毀 於 碩 班 指導教授 D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我的 人生 毀 於 碩 班 指導教授 D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泰瑞.柏翰寫的 蜥蜴腦賺錢術:哈佛學者的最新研究,結合神經經濟學與非理性科學的聰明理財術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 天文學家莎拉.西格的愛與探索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有時候,「瞬間死亡」的概念是用來淡化情況的悲劇性:他不知道今天就是他人生的最後 ... 既然沒有人在談論孩子出世的安排時會感到不好意思,因此,我認為人們也不該恥於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張雪梅所指導 李燕美的 大學服務學習夥伴關係之研究-從學校相關人員、社區機構及學生角度探討 (2014),提出我的 人生 毀 於 碩 班 指導教授 D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學服務學習、社區機構、服務學習夥伴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班 白方濟所指導 楊淩雁的 探戈中的倫法多詞:常用的題材和語彙 (2009),提出因為有 探戈、倫法多、翻譯的重點而找出了 我的 人生 毀 於 碩 班 指導教授 D的解答。

最後網站BPM=400是什麼概念?《進擊的鼓手》讓待過音樂學院的我則補充:話說我人生中的四個音樂老師——從第一位用鐵的紀律鞭策我的波蘭鋼琴家Halina Paczkowska,第二位大學教授完全摧毀了我的自信,第三位碩士班教授用積極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我的 人生 毀 於 碩 班 指導教授 D,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蜥蜴腦賺錢術:哈佛學者的最新研究,結合神經經濟學與非理性科學的聰明理財術

為了解決我的 人生 毀 於 碩 班 指導教授 D的問題,作者泰瑞.柏翰 這樣論述:

  原書名:《不理性也能賺錢:哈佛學者的最新研究,結合神經經濟學與非理性科學的聰明理財術》 出版日期:2006/7/31 ISBN:986705833X   如果你沒有讀這本書,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投資失利的真正原因(喔,絕對不是時機不運、消息不靈通、分析技術差-----)   如果你不看這本書,你絕對無法將嚴酷的金融市場變成為你的「提款機」(喔,學到的絕對不是投機的賺錢技巧、曇花一現的獲利成績----) 第一本以生動文字帶你認識神經經濟學,搞懂它一定能致富   金融市場為什麼總是會出現狂熱、恐慌與崩盤?為什麼我們會和理財機會不同步,在高價跟進、低價殺出?為什麼許多人失利後還是一錯再錯,無法做出

正確決定?哈佛經濟學家泰瑞.伯翰研究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人腦中的「蜥蜴腦」在作怪!大部分人在做理財決策時,不用人腦中擅長分析的部分,而是交由緬懷過去、常感情用事的「蜥蝪腦」(Lizard Brains)來處理,以致投資失利。那麼,投資大眾該如何束縛蜥蝪腦,才能在嚴苛的市場中賺到錢?   探究蜥蜴腦如何影響經濟的研究工作始於一九七O年代末,二OO二年此新興學派的學者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直到近年,散戶投資人及市場專業人士才開始利用這些發現去解釋、分析及預測市場走向。經濟學家泰瑞.柏翰繼暢銷書《都是基因惹的禍》之後,結合非理性科學和神經經濟學,為投資大眾找出非理性市場的避險獲利之道。泰瑞在本書中

探討非理性的生物起源,揭露非理性與投資理財行為的關聯,總結多數人的理財怪癖與財務災難,探討股市、債券、房地產、外匯、貸款等市場出現狂熱、恐慌及崩盤的原因,並教讀者如何利用這些新知獲利。   認清自己的非理性,不必具備高超的數學能力,你就能在投資中獲利;活用對他人與市場非理性的理解,結合經濟分析,你就能領先他人掌握市場走向,與獲利機會永遠同步。 蜥蜴腦賺錢術八大誡律  戒律一:不在情緒激動下交易  戒律二:絕不相信任何人,甚至自己  戒律三:輸家均分輸家損失  戒律四:勿採平均成本投資法  戒律五:別看你的共同基金對帳單  戒律六:對自己施行媒體操控  戒律七:小心選擇「全力以赴」的時機  戒律

八:迴避比抗拒容易 作者簡介 泰瑞.柏翰 Terry Burnham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也是將生物學應用於經濟和金融領域的先驅,曾因生物學研究前往非洲觀察野生黑猩猩,並在實驗室研究睪固酮在協商中扮演的角色。任教前,泰瑞.柏翰在高盛企業服務過,並擔任生化科技公司Progenics Pharmaceuticals總裁兼財務總長,該公司在愛滋病及癌症治療方面的成就廣受讚揚。著有《都是基因惹的禍》等書。 譯者簡介 朱道凱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普拉特學院電腦研究所碩士。曾在資訊業工作二十餘年,現專事翻譯工作。譯有《平衡計分卡》、《網路商機》、《收益式管理》、《一分鐘結案高手》等書。 人類

有怪癖,市場非理性 蜥蜴腦VS.殘酷市場 科學篇:新的非理性科學 第1章 瘋狂投資人 蜥蜴腦與新的非理性科學 第2章 瘋狂世界 殘酷市場與新的非理性科學 總體經濟篇:驅動投資的基本力量 第3章 負債、赤字及生產力 美國經濟的熊市與牛市觀點 第4章 通貨膨脹 物價上漲與財富縮水 第5章 美元大趨勢 在匯率波動中避險獲利 應用篇:債券、股票及房地產 第6章 債券 做好準備因應通膨與利率變動 第7章 股票 宜長期投資或供輸家玩的? 第8章 房地產 住自己的房子,靠工作賺錢 獲利篇:靈活運用

非理性科學 第9章 永不過時的忠告 如何束縛蜥蜴腦 第10章 適時建議 在最殘酷的市場投資 人類有怪癖,市場非理性   傳統的理財建議建立在個人與市場兩者皆為理性的假設,而本書是以新的非理性科學(science of irrationality),應用於個人理財。這項新研究發現了真實世界的人們與實際市場經常陷入瘋狂的原因,也發展出對投資方法和投資方向的新穎見解。   本書結合我熱愛的兩個領域:金融市場與人性的科學研究。初嘗投機滋味,是在1980年代初期,當時因為石棉訴訟案,約翰曼菲爾公司(Johns Manville)股價跌至幾近於零。我認為股價如此低並不合理

,於是進場買了一些股票。隔天,股價暴漲20%以上;我賣掉股票,進帳相當於我數週的薪水。   這筆交易有兩個後續效應。第一,我逐漸養成對金融市場的興趣,並且積極投入,至今已超過二十年,投資範圍也跟著擴大,除了買賣股票,還包括選擇權、債券、黃金、外幣等。第二,我對市場能製造像約翰曼菲爾公司這樣幾乎無本生意的機會百思不得其解〔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認定它的價值,最後買下該公司〕。   數年後,我進入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在人性研究中,我找到知識依據。過去十多年來,我先以研究生,後以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身分,鑽研同一個核心問題:為什麼人們在許多領域都遭遇困難,從食物、性,

到金錢,無一能免?在尋找答案的路上,我轉過幾次彎,過程都相當有趣,包括研究協商者的睪酮素濃度,以及為了觀察野生黑猩猩的行為,而住進非洲的研究站。   我開始對一件事深信不疑,我們的天生構造就是為了解決祖先所面對的問題,而這正是我們遭遇困難的重要源頭;現代工業社會和我們祖先身處的世界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常陷入麻煩之中。在我的第一本著作,與傑.費蘭(Jay Phelan)合著的《都是基因惹的禍》(Mean Genes)一書中,探討了形塑於更新世(Pleistocene,編注:地球歷史依序可劃分為始生代、元生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更新世為新生代中第四紀的早期,距今160萬~1萬年前)的人腦如何促

成肥胖、毒癮和貧窮。   本書延續《都是基因惹的禍》的主題之一,但又更加詳盡。人們在金融市場常犯哪些錯誤?投資人能做些什麼以提升績效?這兩本書的英文書名皆以「殘酷」(mean)為開端,因為它們各自探討在人生哪些領域,自我本能會致使我們步向失敗。我們的激情與目標會互相牴觸,是工業化生活的核心特質。就因為這樣,世界有時似乎顯得相當殘酷。   對興奮時買進、恐懼時賣出的投資人來說,市場有可能相當殘酷。由於我們的天生構造是為了適應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自我本能往往和理財機會不同步。所以,為了致富,對於人腦中促使我們在投資時鑄成大錯的部分,必須加以了解,並予以約束。這個「蜥蜴腦」(lizard brai

n)潛藏在每個人腦中比較知性的部分,藉由它尋找食物、遮風避雨的地方固然很棒,但靠它在市場導航就糟了。   因此,本書解答了我二十年前的疑惑。市場並非理性,因為人類天性中存在怪癖。能理解這點,並駕馭「蜥蜴腦」,便能將殘酷市場轉變成「提款機」。 導言 殘酷市場與蜥蜴腦 錢該放在哪裡?   「我應該把錢投資在什麼地方?」亞當這麼問我。他在哈佛商學院攻讀企管碩士時,是我班上的學生,取得學位後不久,便進入投資銀行業工作。亞當對許多公司負債累累的成因知之甚詳,使得他對經濟情況有些擔憂。聽完了亞當的觀點,我問他如何配置他的資產。他告訴我,有六成財富投資於股票;以他對經濟前景的陰鬱展望,他的回答令我感到驚訝。

他看到我一臉吃驚的表情,於是請我提供建議。   亞當顯然認為自己很保守,只有六成財富投入股票而已。股票難道不是已經證明能提供最佳長期報酬的投資標的?過去幾百年來的歷史可以應證,不是嗎?一個有耐心的投資人,尤其是年輕人,難道不該把能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拿來買股票嗎?   也許是,也或許不是。對於亞當的問題,傳統解方是基於一個古老學派的假設,認為人是頭腦冷靜的決策者,而金融市場是理性的。但最近興起一個新學派,認為衝動的情緒才是現實世界的核心特質。事實上,金融市場總是在狂熱與恐慌之間擺盪,但人們並不特別擅長預知它們的走向。新的「非理性科學」(science of irrationality)提出一種模擬

未來的新穎方法,為投資者避險獲利,提供了效用強大的工具。   這門科學不是單純描述金融世界的非理性,更發現了那些代價昂貴的行為背後的邏輯,我稱之為「蜥蜴腦」──一種古老而通常是無意識的思考程序,卻能對我們施展強大影響力。蜥蜴腦有助於人類生殖、覓食、成長茁壯,但面對金融市場,通常不大靈光。結果如何?我們的財務遭到殘酷市場的洗劫。   本書運用新的非理性科學及有關蜥蜴腦的知識,評估債券、股票和房地產。我們將發現當前情勢是場幾近完美的風暴,衝著我們的理財計畫而來。這又導致令人驚奇的答案來回應亞當的問題。我們除了告訴你投資方向外,也提出對投資方法的新穎建議。本書目標不只賺更多錢,還要教人提升信心及減少

理財壓力。 傳統智慧:債券是給軟腳蝦玩的   亞當在華爾街一家著名的投資銀行上班,在這裡向人請益該把錢投資到哪裡,會得到千篇一律的建議,那就是買股票。圖表1-1顯示,華爾街那些領先的投資公司對此的共識。 圖表1-1華爾街的投資建議:債券是給軟腳蝦玩的 現金8% 債券26% 股票66% 資料來源:《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華爾街理財策略家2》(Wall Street Financial Strategists)。   華爾街人士建議你將大部分的錢投入股市,經濟學家也大力鼓吹股票的高報酬〔「債券是給軟腳蝦玩的」,正是哈佛教授葛列格.曼基(Greg Mankiw)

的名言,他是布希總統的經濟顧問理事會主席1。〕來自華爾街「買股票」的指示,聽在我們這些仰賴「主街」(main street)維生的一般受薪階層耳裡,既響亮又清晰。在1980年股市快觸底時,美國只有5.7%的家庭擁有共同基金,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已接近50%,達到前所未有的比率3。此外,最近聯邦準備理事會發布的消費金融調查報告顯示,股票占全美金融資產56%,創下新高紀錄4。   所以,亞當決定把大部分的資金投入股市,既符合傳統智慧,也是普遍做法。但我們應當繼續買進股票,並充滿信心地期待高報酬率嗎? 上蠟:非理性科學   在電影「小鬼難纏」(The Karate Kid)裡,主角丹尼爾〔由羅夫馬其歐

(Ralph Macchio)飾演〕剛搬到加州,得罪了一群青少年惡霸。為了自衛,他央求公寓管理員宮城先生教他空手道。但他的訓練包括做家務雜事在內,令丹尼爾感到很困惑。例如,他花了幾小時用一種特殊的「上蠟與除蠟」技巧,幫宮城先生的汽車打蠟。感到洩氣的丹尼爾,忍不住質問宮城先生,才驚訝地發現,原來這套清潔技術就是空手道招數。   同樣的,我們以此回應亞當的問題:先練基本功,再將這些原則應用在債券、股票和房地產。傳統智慧立基於一個觀點:人是幾近完美的決策者,此一理性觀點暗示,頭腦清醒的投資人只有在價格夠低,足以保證高報酬時,才會買進高風險性的股票。因此,買股票的標準建議建立在市場價格是合理的假設上。

但如果市場是瘋狂的,「為了長期獲利買股票」的指示可能有誤。所以,要知道投資何處,第一步是研究理性。   人真的能像頭腦冷靜的機器人,根據微積分的極大化法則,沈著評估理財機會嗎?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的人表現如此,那地方叫做經濟理論。經濟學的標準假設是,人會做出利己決定,所以我們的選擇被稱為「最適化」(optimal)。傳統的投資建議就建立在上述人們和金融市場均為理性的基本信念。   而,在真實世界,人一點也不理性。我從和婚禮攝影師茱莉的惡鬥中,學到這個或許是有生以來最慘痛的教訓。在完成我們的婚禮拍攝工作後,茱莉不肯交出相片。為了取回相片,我費盡心機,用了各種計策,企圖喚起茱莉的道德良知,也訴諸她的

自我利益,甚至提議額外付她一筆錢。對於這些理性策略,她一概不予回應。最後,我只有訴諸法律一途,茱莉因此入獄,在坐了一陣子牢後,才終於讓步交出底片。她的行為理性嗎?當然不。她沒有從頑固行為中得到任何好處,反而受到嚴厲懲罰。這種非理性行為普遍嗎?是的。   人是瘋狂的。儘管這件事我們心知肚明,但直到1970年代後期,學界才開始認真研究非理性對經濟的影響。卡恩曼教授(Daniel Kahneman)與已故的塔佛斯基教授(Amos Tversky)首開風氣之先,針對人類的決策錯誤,提出嚴謹的論著。2002年,卡恩曼教授因研究這種新的非理性科學方法,與我研究所時期的指導教授佛南.史密斯(Vernon S

mith)共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投資建議落後於尖端智識發展。非理性科學已經成熟,但傳統智慧卻仍根據人是明智、市場是理性的落伍理論,提供投資建議。 除蠟:認識蜥蜴腦   行為經濟學家已證明,我們的理財決策通常並不理性。問題明擺在眼前,為什麼我們的天生智能無法適任如此重要的工作?為了找出非理性行為背後的理由(其實在某些方面這種行為並非瘋狂),我們必須超越標準行為學派,從其他領域的一些開創性研究中找答案。   致使我們遭遇困難的重要根源,在於現代世界與祖先的世界兩者之間並不一致。我們的天生構造是為了解決祖先的問題,這有時會讓我們陷入困境。最令人信服的一些例子來自醫學。   例如,純餵母乳的嬰

兒必須補充維他命D,否則可能危及健康,引發嚴重後果5。餵嬰兒母乳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為什麼我們的天生構造反而導致子女生病?答案是人體(包括成人和嬰兒)要暴露在陽光下才能製造維他命D。常待在戶外,尤其日照強烈的地方,人體內會產生大量維他命D,在我們祖先那一代,嬰兒接觸了充足的陽光;反觀今天有很多嬰兒(及他們的母親)成天待在室內或避免直接日照,以免罹患皮膚癌,我們的先天系統也因此失靈。由此可見,嬰兒患病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祖先不同。   同樣的邏輯在心臟病預防上也可以看到。醫界告訴我們,特別是男性,每天服用一顆阿司匹靈可以稀釋血液,降低心臟病發作風險6。為什麼我們自己不能製造濃度適當的血液

?答案是「濃」血可以快速癒合傷口。我們的祖先經常受傷,而且大多數人死時還很年輕,沒有心臟病發作之虞。可見先天的血液濃度高是為了保護我們免於遠古世界的災難,那個時代的人經常受傷和早逝。   這些例子和理財決策有何關係?人腦有如人體,也會反映我們祖先的世界。尤其我們的蜥蜴腦是一種尋找模式、回首過去的系統,它使我們能夠成功地搜尋糧食,並重複成功的行為。這個系統曾幫助我們祖先存活和繁殖,但現代的金融市場懲罰這種向後看的決策,蜥蜴腦很容易造成我們逢高買進、逢低賣出。   馮迪索(Vin Diesel)主演的科幻片《星際傳奇》(Pitch Black)中,一艘太空船不幸撞毀在令人感到不安的星球上,生還者很

快發現星球內部充滿兇殘的生物。好消息是,這些生物不能見光,這顆行星又有好幾個太陽,數年才有一次日蝕。壞消息是,距離下次日蝕,及隨之而來的毀滅性後果,只剩幾小時。   同樣的,蜥蜴腦在我們理財決策中扮演的角色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好消息是,蜥蜴腦對理財決策的影響,只在若干特定和罕見的情況下,才會造成災難。壞消息是,此刻我們正處於這樣的危險環境。過去幾十年來,我們從數個強勁但無法持久的金融趨勢中獲益匪淺。正是這樣的環境,緬懷過去的蜥蜴腦最可能讓我們輸得精光。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此刻面對的是最殘酷的金融市場,一切陷阱幾乎已設置妥當,等著毫不留情地痛宰我們,讓我們賠錢。   瞭解醫療問題的根源可以讓我們

活得更久,同樣的,瞭解及馴服蜥蜴腦可以讓我們賺更多錢。 如何從新的非理性科學獲利   電影《小鬼難纏》裡,男主角很快就不再為汽車上蠟,開始參加各種武術比賽。同樣的,本書焦點以非理性為開端,但很快就教你將所學應用到投資人會面臨的最重要議題,包括經濟體質、預算赤字、生產力、儲蓄、通貨膨脹、貿易逆差、債券、不動產抵押貸款、股票及房地產。   第一篇總結非理性科學的重大發現。我們會仔細檢視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會犯系統性錯誤的證據,就是這些個人的怪癖引發了狂熱與恐慌,以及毫不理性的市場。   第二篇是為初學經濟、通貨膨脹和美元匯率的人而寫的。美國的預算赤字會不會損害經濟?生產力革命能不能讓我們過更富裕、更

好的生活?美元貶值對投資人有何影響?美元何時才會止跌回升?聯準會是否正在製造通貨膨脹?為什麼有人會擔心價格過低?   第三篇是將前述分析應用於我們面臨的最重要投資決策上。利率是否將大幅升高?股市是否已重回牛市,抑或21世紀初的市場反彈是個陷阱?房市是否存在泡沫?   在最後一篇,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投資建議,是上述所有分析的最高潮。瞭解蜥蜴腦,為日後輕鬆做出有效投資,提供了一個永不過時的藍圖。此外,我們獲致一個適應當前形勢且出乎意料的答案,回答亞當在哪裡投資的問題。   蜥蜴腦是貫穿本書的主角。金融大街人行道上真的有一疊百元大鈔等著我們撿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它們藏在蜥蜴腦創造的理財盲點裡。新的非理

性科學教我們如何透視那些盲點,使我們能夠攫取那疊百元大鈔,輕鬆改善我們的投資報酬。

大學服務學習夥伴關係之研究-從學校相關人員、社區機構及學生角度探討

為了解決我的 人生 毀 於 碩 班 指導教授 D的問題,作者李燕美 這樣論述:

大學服務學習夥伴關係之研究-從學校相關人員、社區機構及學生角度探討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持續與深耕發展大學服務學習之夥伴關係,採用質性研究深度訪談以學校相關人員、社區機構及學生三個面向進行。本研究結果主要有幾大發現,茲分述如下:一、大學服務學習夥伴關係受到不同類型課程,不同社區機構輔導或配合方式,以及大學生對服務/機構之了解與認同而有不同實施情形。二、夥伴關係對學生學習成效有正面影響,尤其若給予適當培訓,學生在困難處理及接受挑戰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之改變。三、持續發展夥伴關係仍有其困難與挑戰。從大學角度來看,有社區機構缺乏正確認知、無法認真督導,未提供學生學習機會,把大學生當成免費人力等問題。從

社區機構角度來看,則有學生服務心態和動機不正確,不清楚目標與意義,無法勝任服務,或因大學未根據學生特質安排服務等問題。四、影響夥伴關係持續與深耕發展的關鍵因素則包含了大學與社區兩大面向。大學認為服務學習須符合大學及老師之預期目標與成效,有特色和價值,才能培養學生自願奉獻精神,並有助於學生學習成效與發展。除此之外,學生服務學習態度與品質穩定,方可滿足社區機構需求。社區機構則認為學生需主動溝通,確定清楚服務目標以及各自權利與義務,服務動機、意願與態度正確,社區機構才能提供適合的服務、訓練和督導。另外,落實學生服務評量更能增進持續發展良好的夥伴關係。最後,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高等教育司

及技職教育等相關教育主管單位,以及後續研究等五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探戈中的倫法多詞:常用的題材和語彙

為了解決我的 人生 毀 於 碩 班 指導教授 D的問題,作者楊淩雁 這樣論述: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阿根廷探戈目前是享譽國際且受到上流社會喜愛的國際標準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已正式將它列入人類文化遺產。筆者從小學習鋼琴,對於各種音樂型態皆有濃厚興趣,在接觸探戈音樂之後發現原來裡面所使用的歌詞,竟為筆者主修的西班牙語,因此更觸發了欲深入探索的動機。一開始接觸到探戈歌詞時,自然有許多是沒學過的字,有些可以從西漢辭典查到,有些則是不管從網路或是字典都遍尋不著,即使有些字查得到它的意思,放到歌詞中卻不通順,後來請教西語系外籍教授以及詢問筆者以前教授過華語的西語國家學生們,才知道這些字是阿根廷及烏拉圭一帶所用的詞彙,西文稱之為「倫法多」( lunf

ardo),根據字典翻譯也可解釋為隱語、暗語、行話、黑話、俚語,但是在阿根廷及烏拉圭當地所說的語言還是西班牙語。此現象就好比在台灣,眾人皆知「小強」意指「蟑螂」,而「條子」即是「警察」之意,語言及文字通常會隨著時間、地域、及大環境的變遷而發展出新的詞彙和詞義。以華人世界為例,華語語種繁多、不可勝數,單就兩岸三地通行的普通話(Mandarin)而論,已是南腔北調、並衍生許多不同意涵的地域語彙,如台灣所稱的「聊天瞎掰」,中國大陸說成「砍大山」;台灣稱「雷射」,大陸說「激光」;我們說「一票難求」,對岸說「票子緊張」。在不同的地域、國度及時代相異的文化背景裡,翻譯的詞彙都大相逕庭,因此,倫法多並不能解

釋為一種少數語言或方言,因為它只有約一千五百個詞彙,沒有語法和句法,不能構成一種語言。為了能夠更瞭解探戈歌詞所要傳達的情感,就必須對倫法多詞彙有所認識。詞彙又稱語彙,是指一種語言裡所有詞的總和,也指在某一範圍內使用的詞之總合。詞彙通常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並成為人們交流溝通、獲取知識的實用工具。語言中最活躍的因素–語彙,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社會思想的變化。「舊的詞死了、新的詞產生了、某些詞的意義改變了–擴大了、縮小了,或者改了原來的含意,或者恢復了古時的含意。所有這些變化,都緊密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發展。」當這些詞彙成為老百姓的日常用語之後,便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儘管隨著時世變遷,有些流行

一時的詞彙也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但是它們標誌著一個時代,記錄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語彙是語言各要素中最具社會創造力、最活潑、與社會文化聯繫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它的產生、發展變化與使用都與社會文化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周慶華,1997:71)就語言學的觀點而言,所有語言都具有同等的價值,沒有一種語言比其它語言優越。認識各國俚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各國文化的多元性,使不同文化的族群更容易相互了解,因為俚語通常是每個社會裡最直接、最接近現實的語言溝通型態,源自於每個社群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若將俚語和鄙俗的話劃上等號,不免有所偏頗,甚至過時,因為有些俚語對事物的描述相當傳神,遠勝

於一般文學語彙。此外,社會語言學家白馬禮(Mario Pei)和余光雄也都肯定俚語對語言豐富的貢獻,因為俚語可能會隨著時間更迭而成為標準用語,讓詞彙更加多元。目前台灣尚無針對探戈歌詞裡的倫法多詞做深入探討的論文,本研究將以一千一百四十一首阿根廷探戈的歌詞為樣本,從中分析常用的倫法多題材和語彙,藉由不同時期常出現的用語探究當時的文化背景,最後整理成基本的探戈歌詞常用字彙表並翻譯成中文,以符合本系碩士班強調文化和翻譯的宗旨,期冀研究成果可供未來同樣對於探戈文化或西語國家各國俚語的研究有興趣者做參考。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依據資料蒐集、整理、分析、解釋和歸納,乃採用文獻分析法及語言實證分析

法。以下列出詳細的內容:1. 採用「文獻分析法」蒐集、歸納和統整有關探戈歷史及歌詞和倫法多的相關文獻,分析及探討其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2. 採用「語言實證分析法」蒐集與分析Encarta所推薦的網站El Portal del Tango中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語言的變異最明顯的是詞彙系統,社會語言學從七O年代末開始注意語言的定量分析,通過字頻統計可以確定常用字、常用詞,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及普遍應用,使許多學科的研究有了一個現代化的手段,包括社會語言學等學科,都可以利用電腦,通過量的測定去研究質的問題,十九世紀語言學家Kading(1897)就曾使用一千多萬個德文字來計算德文中字母出現的

頻率,因此本論文將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輸入電腦後,再進行倫法多詞彙出現頻率的統計,為了讓統計結果更精確,必須在語料庫的原始語料上做加工處理,意即加上各種電腦能「懂」的標註,以讓電腦辨識及進行分析,這項浩大工程的處理方法有許多繁複的類型,其中共同的特點是:便於電腦在語料庫中正確並迅速地搜尋字、字串、詞類。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研究問題:- 探戈與倫法多詞之間的關係為何?- 倫法多詞對於探戈歌詞的理解有何重要性?- 探戈裡常用的倫法多詞有哪些?- 倫法多詞提供了哪些題材於探戈中?- 如何把這些倫法多詞譯為中文? 研究假設:- 倫法多詞的研究對於瞭解探戈所傳達的信息及

其社會功能為重要關鍵。- 製作探戈常用的倫法多詞表,對於瞭解探戈歌詞的內容有其教學價值。- 使用倫法多詞字典和一千多首探戈歌詞做為樣本,透過電腦程式,可建立一份倫法多詞出現的頻率表。- 倫法多詞在探戈歌詞內所出現的頻率與倫法多詞的常用題材,兩者之間的關係可幫助我們對於圍繞在倫法多詞的文化環境有一個概念。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分別為: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為探戈與倫法多詞彙的由來與歷史,分別敘述探戈與倫法多的發展及構詞方法。第三章為探戈中的倫法多詞,說明兩者間的關係,以及倫法多詞出現在其它社會文化及學

術方面的例子,如音樂及詩詞。另外也探討探戈題材的演變,以及哪些為其常出現的題材。第四章是本研究耗費最多時間的部分,先從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中查出有哪些倫法多詞彙及其出現頻率,依字母順序製成表格後,再以出現次數超過十次以上的九十一個倫法多詞,分別照字母順序及出現頻率製成一覽表。第五章,將這九十一個最常出現的倫法多詞翻譯成中文,並分析這些倫法多詞所代表的題材有哪些。最後一章的結論呼應論文一開始提出的假設及問題。 此篇論文歷時兩年完成,研究期間遭遇多次資料取得困難的問題,主要是國內尚無研究此領域的專書,必須透過國外的友人及教授幫忙帶回台灣。此外,筆者尋遍各網路書局皆無法尋獲其中一本指導教授

指定的專書,因此只好寫信給該書的作者--芬蘭的大學教授Pirjo Kukkonen,最後以一本中國詩詞成功的和對方達成交換書籍的協議。第二章 探戈與倫法多詞彙的由來與歷史第一節 探戈一、 何謂探戈?  聞名國際的探戈為一種可唱可跳的音樂形式,同時它也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歌唱和詩歌於一身的綜合性藝術,這種2/4拍或4/4拍的雙人舞蹈興盛於十九世紀後期的「拉普拉塔河流域」( R&;#237;o de la Plata ),尤其當時在「羅薩里奧」(Rosario,阿根廷東部港市)、「蒙特維多」(Montevideo,烏拉圭首都)及「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阿根廷首都)等地最

為流行,如今成為風靡全球上流社會的熱門社交舞蹈。  演奏探戈音樂最主要的樂器為手風琴。大約在十九世紀末,探戈舞蹈以一種即興的方式出現,其特色是它的動作非常親密,男女透過肢體語言傳遞個人情感。因沒有任何一種舞蹈在情感上或肢體上比探戈更能將兩人如此緊密的結合,故可說探戈是「聆聽對方身體」之舞。探戈歌詞裡所用的一些字彙,與當時的生活習慣用語有關,當地稱之為「倫法多」( lunfardo),多半是表達悲傷、男女間的情感、代表某一時期移民在艱苦的日子裡對生活的傾訴,亦呈現他們的幻想、希望和愛情,唱出在他鄉孤苦的心聲,訴說著對遠方家園的思念、單身生活的寂寥,也傳達了對移居地新人生的渴望與拉丁民族的無限澎湃

熱情。二、 「探戈」一詞的起源和意義(一)非洲此小節在本論文中列舉了「探戈」一詞所代表的各個意涵,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各代表著不同的社會現象。根據學者Jos&;#233; Gobello 和Ricardo Rodr&;#237;guez Molas的說法,「探戈」一詞源自奴隸的交易,意思為「封閉的空間」,禁閉奴隸和買賣奴隸的地方皆稱為「探戈」,而在美洲也將這些非洲奴隸唱歌跳舞的地方作此稱呼。到了十九世紀,在加那利群島和美洲的一些地方將「探戈」定義為配合鼓聲跳舞的黑人聚會。十九世紀初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地,把當時在郊區黑人跳舞的地方稱為探戈,後來也延伸稱呼他們的音樂為探戈。有其他學者認為,「探

戈」一詞為象聲詞,意思即是「鼓聲」。然而,探戈音樂在初期使用的樂器是小提琴、吉他和笛子,並不包括鼓,後來德國手風琴才成為探戈音樂真正的象徵。雖然說探戈有很多的意思,但是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與社會邊緣環境有關。(二)西班牙皇家學院辭典的定義本小節針對探戈如何從一開始被認為是低下階層的產物轉變為當今全世界所接受的藝術,列舉《西班牙皇家學院辭典》在不同時期所下的定義。在1899年,探戈被定義為:黑人及美洲鄉民的舞蹈及聚會;或此種舞蹈的音樂。1925年增加了:本世紀初從美洲引進的上流社會之舞。最後,在2001年加入了:拉普拉塔河流域的舞蹈,遍及國際,雙人合舞,二四拍的音樂形式。三、 探戈的歷史此

小節分述探戈發展歷史。探戈歷史可分為4個階段:- 原始探戈(1840-1900)- 老派探戈(1900-1920)- 新派探戈(1920-1940)- 新探戈(1940-今日)(一)原始探戈(1840-1900)從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拉普拉塔河流域湧入大量的移民潮,其中包括國內及國外的移民。也就是在這種不同社會文化的混合背景、不同音樂的交流及結合之下誕生了探戈。這些移民在城市的郊區建立貧民窟,組成了與商業區及住宅區不同的郊區人口。這些郊區的百姓形成了特有的階級制度,並形成擁有自己的語言、服裝、音樂和舞蹈的地下社會,而妓院成了郊區最具代表性的場所。所以在十九世紀的八&;#12295;及九

&;#12295;年代,大量的探戈其主要的來源為妓院。當時大多數的移民皆為男性,極缺婦女,來的人多半沒什麼錢,無法成家,更無法回家鄉去。大家住在一個大房子分成的許多小房間,廁所、廚房合用,也就是所謂的「大雜院」(conventillo) 裡。這些窮苦、工作辛勞的移民,晚上聚在庭院或附近的酒吧,只要有人彈吉他、拉提琴、吹笛子,各個男士便使出渾身解數又唱又跳,爭先恐後的討小姐們的歡心,唱出、跳出他們的愛慕之情。雖然因為語言不同無法交流,可是音樂、舞蹈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在一起,也成為了他們共同的語言。這些不同國家的音樂、舞蹈融合在一起,慢慢地演變成了在下層社會中,一種特別環境下所產生的探戈。早期

的探戈舞步由於男女雙方動作非常親密,上半身緊緊抱著不動,一切的動作都發生在腰部以下,纏綿的身軀藉由錯綜繁雜的腿部舞蹈,勾起男女情慾、碰出愛的火花,因此當時並不被阿根廷的上流社會及天主教會所接受,且音樂格式尚未成型,無論是節奏或結構都還沒有找到最終確定的形式。後來受到一種舞蹈類型「米隆加」(milonga)的影響,也因而出現了伴隨歌詞的探戈樂曲,此時歌詞中出現的倫法多詞多半是以「悲傷」或是「發現被女人欺騙」為主要的題材。早期的探戈並沒有所謂的作曲或作詞者,有些只是臨時即興的音樂,加上一些粗俗的字句。當時很多探戈的歌名都帶有情色意境。(二)老派探戈(1900-1920) 此時出現了「探戈舞者」

(tangueros) 與「專業作曲家」 (compositores) 及多位「探戈音樂家」 (m&;#250;sicos),而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探戈歌王」卡洛斯‧加德爾 (Carlos Gardel)。歌詞內容方面,其主要的主題一般圍繞在被女人欺騙的男人身上,透過倫法多詞彙來表達他的感傷。1910年代開始,探戈被引入歐洲後風靡一時,在巴黎十分受歡迎。由於法國人的接納態度提升了它的尊嚴,探戈便進入阿根廷上流階層的宴會廳與豪華的俱樂部,從此再經由各種媒體傳遍世界各地,如歐洲、美國,所有的人都為之瘋狂,演出的場所也從妓院移到了劇院。此時期的代表人物為卡洛斯‧加德爾,他的歌征服了全世界,探戈音樂在他

的時代達到了巔峰,由Pascual Contursi作詞、卡洛斯‧加德爾主唱的「我的悲傷之夜」(Mi noche triste)為第一首出現歌詞的探戈。(三)新派探戈(1920-1940)此時期,阿根廷的經濟穩定且快速成長,而在探戈方面有也相同的現象:出現了很多更專業的、受過正式音樂培訓出來的作詞作曲家。這些人組成了所謂的新派(La Guardia Nueva)。在歌曲製作方面,不再是即興的,而是有著嚴謹的架構。演奏的樂器,則是由兩支手風琴、兩支小提琴、一台鋼琴和一支低音提琴所組成。另外一個新派的演唱方式,則是獨奏者角色的出現,如鋼琴獨奏,其目的為提供單純的聽覺享受,而不是為了跳舞。(四)新探

戈(1940-今日)1940年代是探戈的黃金時期,大樂隊當時在豪華的夜總會或市中心的酒廊演出,阿根廷的唱片業也蓬勃發展。1946年阿根廷的第一夫人伊娃‧裴隆(Mar&;#237;a Eva Duarte de Per&;#243;n)取得政權,她提倡通俗文化,特別偏愛探戈,使探戈音樂的創造達到巔峰。隨著時間,探戈逐漸擺脫色情場所的陰影,發展成一項音樂、舞蹈與文學上的藝術。1950年代開始,大眾將熱情投注在新的外國舞蹈形式,如「康加舞」(conga)、「倫巴舞」(rumba)、「曼波舞」(mambo)以及後來的「搖滾舞」(rock and roll),探戈在此時進入衰退期,而新一代的探戈作曲家開

始崛起,被阿根廷人稱為「探戈音樂界的巴赫」、「阿根廷探戈之父」的阿斯托爾‧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便是其中的翹楚,他的音樂結合傳統古典作曲架構,加上爵士樂的風格,形成所謂的「新探戈」( Nuevo Tango/ Tango Nuevo)。1980年代開始,全球性的探戈風潮再度興起,盛況不減至今。而探戈何以成為阿根廷的象徵且風靡全世界?在它悠久的發展史中有一個共同的詞彙,即為稍後所要介紹的倫法多。第二節 倫法多一、 何謂倫法多? 倫法多有以下幾個定義:1. 原本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及其周圍低下階層所使用之語詞,部分詞彙成為日後阿根廷及烏拉圭的流行用語。2. 布宜諾斯艾利

斯城市的犯罪術語,和西班牙語的差別只在於詞彙上的不同,是來自英語、法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的黑話所組成的新字,隨著探戈歌詞而普及。3.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其它主要城市的下層社會人士、或者長期和罪犯在生活上有接觸的人所使用的行話。 詩人Horacio Salas在他的《探戈》(El tango)一書中說,倫法多詞是小偷為了躲避警察而使用的祕密術語。然而,布宜諾斯倫法多學院院長Jos&;#233; Gobello卻認為倫法多的起源並非祕密術語,而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移民帶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語彙總稱,有時以詼諧的意圖加入自己的語言而改變其形式和意義。根據Jos&;#233; Gobell

o的看法,不能將倫法多視為一種語言或方言,因為它缺少自己的句法和語法,使用倫法多的人,是以西班牙文的語法架構思考,再用一個或數個倫法多同義字替換西班牙文句中的字,因此不可能以大約一千五百個常用的詞彙說倫法多“語”,只能使用倫法多“詞”說西班牙語。 使用這些語彙的人其實都清楚的知道其西班牙語的同義字,但是他們卻選擇使用倫法多字來代替,如西班牙語的“錢”是dinero,他們則選擇使用倫法多詞guita;西班牙語的“女人”是mujer,但選擇使用倫法多詞彙的人便會說mina。二、 「倫法多」一詞的起源Amaro Villanueva認為這個詞源自“lombardo”一字,羅馬方言意思為小偷。

1894年,刑事專家Antonio Delapiane的《犯罪語言》(El idioma de delito)一書以及《倫法多西語字典》(El diccionario lunfardo espa&;#241;ol) 問世後,大家便把犯罪份子和其後代所使用的字彙誤稱為倫法多,而其中更是包括了所有移民者後代所使用的詞彙,而不僅僅前者。三、 倫法多的演變倫法多的發展過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一) 發展期(1860 – 1914)從十九世紀六&;#12295;年代大規模的移民潮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豐富的借詞及外來語是這時期的特點,尤其是源自於義大利的詞彙。在一開始發展的前幾年,只有下層社會的

人口以及犯罪份子使用倫法多,之後慢慢開始比較多一些人在使用,但是使用者幾乎全為男性,很少有機會可以從女性口中聽到她們使用這些詞彙。最初記載倫法多詞的是三篇報紙上的文章:一篇是在1878年的匿名文章,其他兩篇是在1879年,作者為Benigno Lugones。在這個時期,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的人口大約一半為外國人,其中以義大利人居多,其次為西班牙人。部分倫法多詞直至今日仍為日常生活所慣用,有些則在寫法上略微改變,也有的已經不用了。甚至有些只是流行一時,曇花一現,來不及被大家所認識。(二)鞏固期(1914 – 1950)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由於戰爭的關係,移民潮被迫終止。雖然在大

戰結束後,移民活動也跟著恢復,但這時國內人口大多為阿根廷本國人,而這些當地的居民也紛紛尋求更多社會上的參與。所以這時期是將前一時期所接觸到的改變及新事物加以吸收及鞏固。這也反映在人民的用語上,倫法多的使用不只侷限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它甚至擴展到全國,街道上時時可聽見,兒童也開始在他們每日的遊戲中加入倫法多,有些女性在家中也會使用這些詞彙。許多原因可以解釋倫法多何以快速普及:由於探戈歌曲、戲劇以及通俗文學的發展、廉價書籍、廣播中也都加入了倫法多詞彙,這些現象加速了全國民眾對它的接受度。前時期以借詞或外來語為其主要的來源,而這時期則開始加入阿根廷本土的方言及原住民語。(三)普及期從1950直到今日。

阿根廷在此時期所使用的許多語詞皆可窺見美國文化的滲入,西班牙語的字彙常以英語字彙代替,例如:“宅配”這個字以英語的delivery代替原本西班牙語的la entrega a domicilio,“購物”則以英語的shopping代替西班牙語的ir de compras等等。六&;#12295;年代開始,倫法多已經完全地被廣泛使用,尤其是青少年。現在新的倫法多詞都是來自於青少年,特別是那些屬於中產階級或甚至上流階級的年輕人。四、 倫法多的構詞方式如同所有的俚語、隱語與行話一般,倫法多並非為一種語言,而是一個詞彙的總稱,因此不可能完全以這些詞彙來交談或書寫。基本上,俚語通常由名詞、形容詞、動詞和

一些短語所構成,若細究俚語的形成方式,它與其它詞彙的變化無異,歷經變形、換義、採用隱喻、明喻、民間詞源、語音改變、語義擴大、縮小語義、截短法、縮略詞、褒義化、貶義化、轉喻、提喻、誇張、外來語等影響而形成。Teruggi將倫法多的構詞方式分為三大類:新義、變形、借用。(一) 新義將常用詞彙賦予新義的方法有:限制意義、延伸意義、替換意義和改變詞性。其中,第三項又可細分為隱喻、提喻和換喻。(二) 變形透過詞首增添字母、使易於發音而插音、語尾添加音、詞首字母省略、中略(省略詞中間的字母或音節)、詞尾省略、拼拆法組詞。另外有些詞是因為對於發音或寫法的混淆而產生的變形。(三) 借用取自另一種語言來仿

製或加工使之成為自己的詞彙,可分為外來語借用及內部借用。倫法多詞的外來語主要借用自五種語言: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英語和葡萄牙語。而內部借用則來自原住民語、農村用語、行話術語及其它少數語彙。第三章 探戈中的倫法多第一節 倫法多在探戈中的使用 倫法多透過探戈進入了流行音樂的大門,兩者到達幾乎密不可分的地步。雖然倫法多在探戈歌詞裡出現的頻率時多時少,但是這些詞彙的出現卻是探戈的主要特色之一。我們可以說探戈自然的語言即是倫法多。一、 倫法多如同探戈的語言探戈和倫法多的緊密關係始於1917年由Pascual Contursi作詞、卡洛斯‧加德爾(Carlos Gardel)主唱的探戈「我

的悲傷之夜」(Mi noche triste)。歌詞一開始即唱道:「愛人,妳在我最好的時候離開了我」( Percanta que me amuraste en lo mejor de mi vida ) ,其中的Percanta和amuraste即為倫法多詞彙。從此之後,倫法多開始正式透過流行的探戈歌曲而被大家所熟悉。探戈歌詞毫無疑問地是讓倫法多普及最重要的傳播媒介之一,唱片和廣播扮演著核心角色。加上大量的歌曲獲得了卓越的藝術水平,探戈和倫法多也因此消彌了原本來自邊緣社會的疑慮。然而,探戈和倫法多在1943年和1949年時遭到困境,當時政府有一項規定是:「避免使用不雅的成語或慣用語,特別是關於

一些帶有類似其他語言的文字來表達的低俗笑話、錯誤的詞彙、憤怒和粗暴言詞等等。」該項規定暗指倫法多。1943年六月四日政變之後,許多探戈的歌詞被禁用,教育部和司法部長任命了一個委員會以維護語言的純潔性,1949年裴隆總統同意這項荒謬專斷的措施。基於這種情況,有些作詞者改變了歌詞和歌名以避免遭到電台禁播而影響版權。然而對於一個流行的俚語來說這只是一件軼事,因為倫法多至今仍非常活躍。此小節分析了一首名為El ciruja 的探戈,歌詞中富含倫法多語彙。倫法多不但豐富了探戈語言,也為布宜諾斯艾利斯提供了一種特別的美感,因為倫法多是這個城市的語言。二、 探戈的題材(一) 探戈歌詞和題材的演變探戈歌詞

和題材的演變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十九世紀後期,歌詞多半是下流、且有時淫穢的;第二個時期是二十世紀初,此時期以&;#193;ngel Villoldo為代表人物;第三個時期則是從1914年開始的探戈歌曲 (tango canci&;#243;n) 時期,由Pascual Contursi帶頭。許多早期的探戈是講述一些時事的詩,當時的探戈歌手並不是專業人士,他們唱的歌詞多為下流,有時甚至很粗魯低俗。有些歌名本身即有雙關意義,例如一首名為「月亮的臉」(La cara de la Luna) 其實另有其隱含的意義(見西文版論文註釋第110)。二十世紀初期,才開始出現專業的作詞者。自此,探戈主題

開始有顯著的擴展,題材包括如母親、街道、移民、過去的時光、人世無常、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上帝、探戈本身、寂寞、失敗、道德、倫理、幸福、正義、懺悔、勇氣、友誼和許多其它的問題。此小節列舉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人」(El Porte&;#241;ito)、「江湖醫生」(Matasano)、「失明的老人」(Viejo Ciego)三首探戈歌詞作分析。(二) 題材的分類1964年,丹尼爾(Daniel Vidart)嘗試將這些描述性題材分為八類:城市、農民、郊區、愛情、環境、諷刺、活潑和哲學。奧內迪凱撒 (Julio C&;#233;sar Onetti)在其著作《探戈與題材》(El tango y

su tem&;#225;tica) 將探戈的主題和副主題分為二十一類(詳見本篇西文版論文第56頁)。(三) 主要的題材在各式各樣的主題種類中,以下幾種最為突出: 1.El compadrito(小流氓、無賴、紈&;#34996;子弟) 2.El gaucho(高卓人、南美彭巴草原上的牧人) 3.La mujer(女人) 4.El campo(鄉村、草原) 5.El f&;#250;tbol(足球) 6.El tango(探戈) 7.El barrio(鄰里) 8.El turf(賽馬) 9.El humor(幽默) 10.El

bul&;#237;n(單身漢的房間、住所) 11.El carnaval(狂歡節,嘉年華會) 12.La c&;#225;rcel(監獄) 13.El alcohol(酒精) 14.La patria(祖國) 15.La religi&;#243;n(宗教) 16.La muerte(死亡) 17.El cabaret(小酒館、夜總會的歌舞表演) 18.El coraje(膽量、勇氣、怒火)上述的主題一方面強調都市鄉愁和其價值,另一方面則點出城市邊緣的環境和人物、他們的娛樂消遣、宗教意識以及對未來持著不滿及負面的期待。第二節 倫法多在其它的

社會文化現象直至今日已可在阿根廷的各種文化及社會階層中看到倫法多的使用。雖然不見得所有的人講話或書寫時會使用倫法多詞彙,但是幾乎大家都瞭解其意思。一、 阿根廷搖滾樂 (Rock naiconal argentino)從五&;#12295;年代開始,年輕人開始風靡來自北美的搖滾樂。而從1965年起,便開始出現西班牙語歌詞的搖滾樂,此時倫法多詞彙也出現在歌詞中。二、 阿根廷坎比亞 (Cumbia villera)坎比亞是哥倫比亞當地的民族舞蹈和旋律,加入與巴拿馬相同的民俗特色,充滿律動感,易於演唱,在1930年末被引進布宜諾斯艾利斯。中上流社會的人對之不屑一顧,可是它確實已經成為當地邊緣地區的

代表性音樂,其名稱和探戈同樣起源於非洲,意思代表黑人所稱的「舞蹈」。這種音樂是阿根廷在九&;#12295;年代,對於幾乎所有階層造成貧窮的經濟危機下之產物,其特色是所使用的歌詞為大膽的穢言,這種流行音樂反映了最貧窮的勞工階級所發生的一切情況。三、 倫法多詩詞從一開始,有些平民詩人就將倫法多詞使用於他們的作品中。倫法多詩詞的由來與探戈相同。拜這些作家所賜,將這些倫法多詞彙加入所謂的「官方文學」裡,此舉則幫助了倫法多的普及化。根據Jos&;#233; Gobello 和Luis Soler Ca&;#241;a在書中的序提到,1879年由Baldomero Lugones出版的四行詩,或許是倫法

多文學之先河,詩中仍可窺見使用義大利俚語的影子。 倫法多無疑是探戈歌詞中最具特色的載體,它代表著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其周圍邊緣團體的大眾文化,以及他們反對主流社會的意識想法。第四章 探戈中最常出現的倫法多詞第一節 研究方法本章採用實證法統計由Encarta百科全書推薦的網站 El Portal del Tango中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計算倫法多詞彙在歌詞裡出現的頻率。在統計之前必須做的工作是在所有的歌詞中,從A到Z一一查出哪些倫法多單字被使用,因為在一般的西漢字典或網路辭典無法查到倫法多詞彙的意義,例如:倫法多詞junar的意思即是西文的mirar(看)。更有甚者,許多西班牙單字本身

也有倫法多的詞義,因此要依每首歌詞的內容判斷其真正的含意,例如:西班牙字tira,依照西漢字典的解釋,原意為布、紙、皮等的細長條,但是按倫法多辭典的意思則是agente de polic&;#237;a(警察)。接著,從這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歌詞裡統計所有出現過的倫法多詞次數,必須注意的是,西班牙文有不同人稱和時態的動詞變化、名詞和形容詞也有陰陽性和單複數變化,因此,為求得到更精準的結果,在做統計工作時必須分別將這些不同的變化形式也列入搜尋範圍之內。第二節 統計結果將搜尋到的倫法多詞彙依照A~Z的字母順序製成一覽表,每個字後面註明出現次數。總計共出現三千七百三十次。另一方面,根據電腦程式Word

的字數統計結果,這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歌詞共含182,359個字。除去大約佔了百分之五十的定冠詞、介系詞、代名詞和連接詞之後,倫法多詞則佔全部歌詞的百分之四。而每一首歌詞的總字數約一百至一百五十個字,這就表示每一首探戈中,倫法多詞彙就佔了四到五個字,這些詞彙往往在歌詞中都表達著特殊的語義。第三節 最具代表的倫法多詞彙表此小節將出現十次或十次以上的倫法多詞分別依照A~Z的字母順序以及出現頻率高低次序,分別製成兩個表格。從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中找到的七百六十二個倫法多詞中,有九十一個出現十次或十次以上,而這九十一個倫法多詞在所有歌詞裡一共出現了兩千零九十三次,佔了所有倫法多詞出現總次數的的百分

之五十六。第五章 探戈常用倫法多詞之題材及翻譯第一節 探戈常用倫法多詞之題材一、 倫法多詞的題材或語義場研究倫法多詞的專家認為,倫法多詞的語義範圍常與犯罪、惡習、懶散、或者一些用來打發時間的活動:如臨時聽的音樂、賭博、賽馬、牌運、以及其中的陷阱和詭計等有關。更具體地說,傳統上倫法多詞泛指盜賊的技術、詐騙伎倆及他們所使用的工具、與淫媒、放蕩生活相關的字眼兒,在文字裡提到了有辱人格的惡習、性偏差、毒品、流行的娛樂場所、非法交易、地下賭場、舞廳、以及郊區的用語等。這一切都顯示出倫法多詞與邊緣都市貧民的世界的關連、他們的價值觀及幽默感。根據伊里瓦倫卡斯蒂亞(Iribarren Castilla)的博

士論文《拉普拉塔河流域之熱門話題:倫法多詞的研究》,將倫法多詞的語義範圍分為五十個類別。三、 探戈中的倫法多詞題材(一) 倫法多詞彙的意思在將前一章所找出的九十一個出現在探戈中最具代表性的倫法多詞,分別歸類於伊里瓦倫卡斯蒂亞所提出的五十個類別中之前,筆者先查閱這些詞彙的西語意思,並寫出來,好讓讀者瞭解其意思,以及方便分類歸納。(二) 題材的分類結果顯示,最常出現在探戈的倫法多詞佔了以上五十個類別中的四十個,但這並不表示剩餘的十個未出現在探戈歌詞裡,因為從El Portal del Tango網站上所提供的倫法多字典裡的所有單字中,在我們的探戈歌詞中一共出現了七百六十二個倫法多詞,且從其中我們

只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九十一個來做研究,這表示剩下的六百七十一個倫法多詞很有可能也分佈在未提到的十個類別中。在這四十個類別裡,最常見的主題為:賽馬、賭博、遊戲及運動、犯罪、欺騙和謊言,有關男人、女人、勇氣、力量、金錢和數量、音樂、探戈和舞蹈、貧困、損毀,所有與邊緣化和低下階層相關的事物。研究的結果證實專家的論點:倫法多詞可說是近似於一種在拉普拉塔河流域邊緣城市族群所使用的「類方言」。從上述情況可知,探戈中的倫法多詞使用之題材幾乎佔了所有倫法多語彙的全部。很顯然地,倫法多詞與探戈主題這兩個結合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邊緣社會族群、反社會、高度重視選擇一個邊緣生活個體的意涵。由此確認,探戈與倫法多是密不可分

的,探戈歌詞中的倫法多詞與一般所使用的倫法多語彙有著類似的題材,因此,倫法多詞是表達探戈的語言,也是拉普拉塔河流域邊緣族群的表達方式。第二節 探戈之簡易「倫法多-漢語字典」此小節筆者參考了《倫法多-西語字典》、《西班牙皇家學院辭典》、《西漢字典》、《英漢字典》及《西英-英西辭典》,將上一章所找出探戈中最具代表性的九十一個倫法多詞譯為中文。第六章 結論探戈和倫法多詞皆出現於十九世紀中葉,伴隨大量歐洲移民的來臨,成為一個來自阿根廷外部和內部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的互動結果。其主要的發展地為拉普拉塔河區,尤其是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這裡出現了語言、種族、和傳統的結合,形成了新的社會階層與新的集體意識。由於

這地區生活環境差且貧窮,使得教會和上流社會人士一開始對探戈和倫法多產生排擠。來自邊緣社會的音樂和舞蹈「探戈」,以及盜賊和罪犯的秘密術語「倫法多」,是相同社會族群藉以表達對上層階級不滿、和試圖滿足被排擠的社會階層內部的溝通需求的一項文化產物。隨著時間更迭,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所使用的倫法多語彙便從幾近邊緣的族群,散佈到無產階級,接著是中產階級,最後到整個區域的各行各界。它的出現不僅止於探戈歌曲裡,在往後的幾年也出現在阿根廷搖滾樂和坎比亞音樂以及大量的阿根廷藝術及學術作品中。至於所使用的主題或題材,一方面在探戈中,突顯了有關流氓、高卓人、女人、田野、足球、探戈、鄰里、賽馬、幽默、愛巢、狂歡節、監獄、

酒精、祖國、宗教、死亡、小酒館、夜總會的歌舞表演和勇氣等題材;另一方面,在倫法多詞裡,則與以下有關的字特別多:賽馬、賭博,遊戲及運動、犯罪、欺騙,謊言和虛偽、男人、女人、勇敢、勇氣、力量、金錢與金額、音樂,探戈、舞蹈,破損和貧困、貧民窟和鄰里。兩相比較下,我們可以看到探戈和倫法多詞的主題都是相似的,這是因為兩者皆來自於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並在相同的文化和經濟背景下所發展出來的。本研究《探戈中的倫法多詞:常用的題材和語彙》顯示,表達音樂的探戈與表達語言的倫法多詞,其題材相互重疊,兩者之間有一個密切關係:倫法多詞是探戈最典型的語言基礎,也是拉普拉塔河流域被邊緣化的城市族群的「類方言」,由於它對社會

陳規具抨擊的特性,因而散播到其他的社會族群中。這一切說明了倫法多詞是邊緣族群的流行文化以及探戈的語言基礎。瞭解倫法多,並知道其常用的題材,將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探戈歌詞所要傳達的信息。 最後,以探戈中找到最常用的九十一個倫法多詞,將其譯為中文,期望研究結果將有助於華語圈同樣對於探戈愛好者,能夠更清楚的瞭解探戈歌詞,體會語言之美,或為有意著手研究俚語者提供有用的參考。